【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内容摘要:

序号 导入岗位职业标准名称 融合岗位培训教材名称 1 施工员岗位职业标准 施工员专业知识与岗位实务 2 质量员岗位职业标准 质量员专业知识与岗位实务 3 安全员岗位职业标准 安全员专业知识与岗位实务 4 资料员岗位职业标准 资料员专业知识与岗位实务 (4)专业核心课程建设 采用课程负责制 , 建 设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道路。 以开发课程标准的项目班子为主建设 4 门专业核心课程。 根据岗位需求,重点建设 建筑 施工 技术 等 4 门专业核心课程。 组建项目建设班子,吸纳行业企业专家参与,实施校企紧密合作,按照工学结合原则,建设共享教学资源,实施先进教学方法,将 4 门课程建设成优质专业核心课程。 (5)精品课程建设 在 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的基础上,将 《建筑施工技术》 建设成为河南省精品课程 , 将《建筑 结构 》等 建设成为 校级 精品课程。 (三 )教学团队建设 建设 目标 根据建筑施工过程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通过企业锻炼、校外引进、 行业企业聘请等途径,到 建设期结束 , 建成一支教育理念先进、专业知识扎实、教学水平高、实践教学能力强、具备施工企业工作经历、课程开发和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强、结构合理、专兼职结合的专业 教学团队。 严格按学 校 兼职教师聘用与管理制度,强化兼职教师 11 11 管理。 聘请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 从事专业课教学 , 到 建设期结束 专兼职教师所授专业课学时比例 达到 1∶ 1。 建设内容 (1)专业带头人培养 根据专业带头人培养与管理制度,从 中建七局 聘请 1 名企业技术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进行高职教育教学理论培养。 同时,对校内已有的 1 名专业 带头人进行专门培养,通过企业锻炼、 进修 培训等途径 , 将专业带头人培养成既能把握专业 (群 )建设与改革发展方向,保持专业 (群 )建设的领先水平,又能把握行业和职业发展方向,既有高水平课程开发和教学能力,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 省 内同类院校知名专家。 (2)骨干教师和 “ 双师 ” 素质专任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中青年骨干教师建设工程”,培养 5 名中青年骨干教师,选拔优秀中青年教师作为专业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到企业参与工程实践,并通过到 省 内外高校进修、技术交流以及到合作企业顶岗实践和挂职锻炼等途径提升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 采用培训、 培养和自主学习的方式,提升专任教师的教学水平、综合职业素养、应用技术开发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 , 使 “ 双师 ” 素质教师比例逐年递增。 建立高等职业教育理论培训制度。 现有专任教师是在学科化教育体制下成长起来的,缺乏高等职业教育的新理念和能力,难以实施好高等职业教育基于工作工程的教学工作。 通过定期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理论培训,提高专任教师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使之迅速成为合格的高职院校专任教师。 (3)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建立健全 “ 校企互动 ” 的 “ 双师 ” 结构师资队伍培养模式和兼职教师动态管理体制,与河南省建筑业协会 和各大建筑企业紧密合作,从生产一线聘请既有实践经验又能胜任教学任务的 工程技术人员为 兼职教师。 对兼职教师定期进行高职教育理论培训,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能承担本专业主要实践技能课程的教学任务,能参与专业 (群 )建设、课程建设,尤其是引领工学结合课程开发,使本专业的师资队伍成为真正 “ 双师 ”结构教学团队。 (四 )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建设目标 本着立足教学、服务地方经济、产学互动、资源共享、校企共赢的原则,与行业企业紧密合作,根据专业岗位 (群 )的职业能力要求,围绕建筑施工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按照学习情境的要求,开 设相应实验实训项目,建设与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实验实训条件,制定确保实验实训质量的相应管理制度或根据学 校 相关制度制定相应实施细则 , 使之成为系统性强、环境真实,能进行实验实训教学、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 12 12 鉴定和技术服务的全 省同类院校 一流水平的施工性实验实训基地。 建设内容 (1)新建 6 个 、扩建 1 个 校内实验实训室 (见表 5)。 表 5 校内实验室和实训室建设计划 序号 实验室实训室名称 建设目标 建设内容 建设后开展的 主要实训项目 实训性质 1 新建 混凝土质量检测实验室 2020年 7月 完成。 完善实验 项目,增设混凝土耐久性检测项目。 ①混凝土和易性检测;②混凝土强度检测;③混凝土耐久性能检测。 实验性 2 新建 混凝土集料实验室 2020年 7月完成。 完善实验项目,增设集料压碎指标检测项目、石子针片状颗粒含量检测项目。 ①集料的表观密度;②集料的堆积密度;③集料的筛分;④石子的压碎指标。 实验性 3 扩建 力学实验室 到 2020年 7月 完成原有万能试验机技术升级。 更新实验仪器设备。 增设 材料 表面硬度和冲击韧性检测等项目。 ①钢筋拉伸实验;②钢筋弯曲实验;③ 材料表面硬度。 实验性 4 新建 工种实训室 到 2020年 7月 完成 砌筑工、钢筋模板工、混凝土工实训项目建设。 更新搅拌设备,购置配套设备。 ①钢筋加工;②钢筋连接;③混凝土配合比。 实训性 5 新建 施工综合训练室 到 2020年 7月 将建成施工综合训练室包括砌体结构工程施工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 根据建筑施工新技术、新工艺的要求,更新训练项目,购置配套设备和辅助周转材料,编制教学实施资料。 ①砌体结构施工综合训练;②混凝土结构施工综合训练。 生产 性 6 新建 建筑材料样品室 到 2020年 7月 完成。 分年度有计划的投入资金,组织专项建设小组,实施建设。 同时,加强宣传,对外开放。 ①混凝土及砂浆样品;②水泥样品;③气硬性胶凝材料样品;④防水材料样品。 实验性 7 新建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虚拟仿真实训室 到 2020年 7月完成。 引入目前建筑市场成熟的专业软件;建设项目全过程虚拟仿真系统。 ①建筑结构设计实训;②工程量计量计价实训;③房屋测绘资料。 仿真性 13 13 (2)校外实习基地内涵建设 在 2 年建设过程中,对已有 12 个校外实习基地进行深度开发和扩建,及时总结经验,强化校外实习基地教学队伍建设,拓展校外实习基地实践教学功能,完善校外实习基地实践教学质量标准,建立健全 《校外实习基地管理细则》和实践教学质量监督与保障体制。 聘请企业专家和能工巧匠参与共建,制定工作细则和工作流程,逐步新建 6 个校企紧密合作的具有较好实践教学功能的校外实习基地。 到 建设期结束 建成 18 个校企紧密合作、具有较好实践教学功能的校外实习基地,满足本专业学生顶岗实习需要。 (3)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内涵建设 开展实验实训流程设计。 通过对各个实验实训项目的流程进行分析研讨,确定科学合理的训练流程,并在各实验实训室场所进行直观展示。 展示内容主要包括实验实训内容、操作过程指导、仪器设备介绍、实验实训考核方法、教学过 程以及学生成果等一系列与实训相关的图牌,营造职业氛围,让学生进入实验实训场就能受到职业环境的熏陶。 探索实训基地建设的形式和管理体制,使之成为校企紧密合作、可持续发展、互利双赢的合作新机制,确保实训基地良好运行。 (五 )专业 教学 信息 建设 建设 目标 为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建设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的 教学资源库,包括实验实训教学资源、专业核心课程全套教学文件以及专业教师和兼职教师资源,规范专业教学环节,开放教学资源环境,满足学生和企业及社会人才自主学习需要。 建设内容 (1)网络信息教育平台 建设 完善专 业核心课程全套教学文件。 通过收集、整理、分类、补充更新等方式,重点建设 4 门专业核心课程的全套教学文件,并整理入库,包括教学标准、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试卷库、实训操作手册等。 其中,优秀多媒体课件上传至网络 平台 ,实现教师课堂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互动 ,提升师生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2)影像资料库建设 汇集录制施工、设计等建筑类影像资料,为课程教学和学生实训提供最真实的第一手资料。 (3)教学参考图书库建设 结合建筑专业特点,将建筑类规范、标准、规程、图集等汇集成库,并收集各种结构类型的成套建筑图纸,不 仅能满足专业教学和学生自学的需要,而且能够作为校企合作的共享图书资源。 14 14 (六 )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建设 目标 通过 2 年建设,显著提高本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 依托建设成果,为行业内的中高级技工开展培训和技能鉴定;跟踪建筑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适时开展企业在职人员培训;积极参与国家农业部开展的 “ 阳光工程 ” 与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开展的 “ 温暖工程 ” ,为社会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 建设内容 在 2 年的建设期间,进行校内 “ 双证书 ” 培训 800 人次, “ 双证书 ” 获取率达 100%。 围绕 中原经济区 建设和产业集聚区建设 ,积极参与国家和省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省全民技能振兴工程,面向社会开展岗前培训、职业技能鉴定、考取资格证书培训等多样化继续教育和上岗培训,联合一批中等职业学校,探索中职毕业生在岗接受高等学历教育新途径,实现中高职教育之间的有机衔接。 同时 跟踪并全面推广建筑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 为产业、企业和社会发展培养急需人才。 至 建设期结束 ,该项培训达到 500 人次。 与企业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完成企业课题 23 项,并为企业开展有关“四新”方面的技术咨询。 (七 )进行 系统培养 探索 , 实施中高职对接 进一步推行积极 拓宽招生就业渠道,实施订单培养,为企业培养急需的专业人才。 2020 年计划招生 500 人。 招生中除了普通高中生外, 15%为中等职业学校对口学生。 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依据我院现有条件和学生实际,系统设计、统筹规划课程开发和教材建设,推进中职和高职在专业课程体系和教材的有机衔接。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职业学校学生人人成才,实现中职与高职的对接。 (八 )评价模式建设 为了准确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围绕 毕业生就业率、毕业生满意度、企业满意度等衡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制定由学校、用人单位、毕业 生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办法,规定评价合格的标准,认真查找原因加以改进,进而进行专业设置优化、课程设置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的修正。 毕业生就业率的评价 毕业生就业率的评价以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河南省教育厅公布数据为主,学校统计数据为辅。 人社厅公布的数据本身就引入了第三方调查机构,数据权威性高;学校统计的重点放在对口就业率上。 初次就业率要达到 85%以上且对口就业率要达 15 15 到 95%以上。 毕业生满意度的评价 毕业生满意度的评价主要由学校针对工作满 3 年的毕业生开展,包括专业满意度、课程设置满意 度、人才培养模式满意度。 三项满意度都应达到 90%以上。 企业满意度的评价 企业满意度的评价主要由学校针对毕业生就业数超过 3 人的用人企业开展,包括业务能力满意度、课程设置满意度、职业素养满意度。 三项满意度都应达到 95%以上。 16 16 六、 建设经费预算 表 6:建设 资金预算表 (单位:万元) 建设内容 建设经费来源及预算 合计 中央财政 地方财政 (来源: 平顶山市人民政府 ) 行业企业 (来源: 河南常绿集团等 ) 其他 (来源: 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 ) 总 计 650 200 200 100 150 实训 实习 硬件 建设 30 10 20 0 0 95 25 25 21 24 80 20 15 25 20 40 10 20 0 10 室 45 25 7 0 13 15 3 6 0 6 10 5 4 0 1 小 计 315 98 97 46 74 师资队伍 建设 5 2 3 0 0 15 7 8 0 0 培养 25 10 9 5 1 4.“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 45 15 13 12 5 10 2 5 3 0 小 计 100 36 38 20 6 17 17 表 6:建设 资金预算表 (单位:万元) (续表) 建设内容 建设经费来源及预算 合计 中央财政 地方财政 (来源: 平顶山市人民政府 ) 行业企业 (来源: 河南常绿集团等 ) 其他 (来源: 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 ) 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改革 人才 培养方案 建设 32 10 8 7 7 建设 35 10 10 0 15 信息 建设 30 5 7 0 18 28 5 7 0 16 20 5 8 7 0 25 6 9 0 10。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