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内容摘要:
3040岁 45%30岁以下 7%4055岁3040岁30岁以下技术计划项目、国家“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等国家级项目 9项(团队成员年龄结构、知识水平、职称结构见图 2)。 图 2 团队成员年龄结构、知识水平、职称结构图 物流教学团队在王国利教授的带领下,充分利用国家农产品物流中心的资源优势,产学研用结合,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教学团队所承担的部分技术、科研、在职培训项目见表 1)。 表 1 教学团队所承担的部分技术、科研、在职培训项目 时间 项目名称 项目 内容 服务对象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科技示范工程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科技示范工程 黄河三角洲建设办公室专项资金项目 易腐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核心技术与装备研发及其示范 易腐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核心技术与装备研发及其示范 “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 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控技术验证与应用 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控技术验证与应用 国家 863 高技术计划 果蔬产地预冷、冷链技术集 成与产业化 示范 果蔬产地预冷、冷链技术集 成与产业化示范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 计划 国家农产品现代物流工程 技术中心 农产品供应链技术研究 科技部专项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 6 农产品物流商贸一体化信息服务系统 农产品物流商贸一体化信息服务系统研究 山东省 “放心肉 ” 工程省级监管平台建设项目 “放心肉”工程研究技术 商务部放心肉工程 20202020 山东省齐河县物流园区的规划 齐河县园区规划 齐河县 2020 山东省城市居民食品消费与物流发展研 究 山东省城市居民食品消费与物流发展研究 山东省商业经济学会 2020 银座“学历教育 +岗位培训 企业培训 银座 2020 鲁商汽贸新员工入职培训 企业培训 鲁商汽贸 2020 烟草系统人员转岗培训 企业培训 烟草系统 2020 鲁商集团新员工培训 企业培训 鲁商集团 6.人才培养成效突出,社会认可度高 我校物流管理专业自成立以来至 2020 年已累计招生 2300 余人,连续 9 年新生报到率达到 100%,2020 年的招生录取最高分数 517,平均分数 436,就业率连续 6年超过 98%,初次就业率达到 85%。 学 生在全国职业院校物流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企业经营管理沙盘大赛、全国高职高专大学生创新大赛等国家级技能大赛中,获得较好成绩多次获奖。 往届毕业生中,已有超过 30%的学生成长为岗位能手、技术标兵,走上中级管理岗位;部分学生创业成功,拥有了自己的事业,还有许多学生代表企业回母校交流合作、招聘学生。 形成了山东商职物流专业的品牌效应,社会认可度、影响力不断扩大。 ( 三)专业建设需要改进提高的方面 1. 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需要进一步探索创新 由于学校和企业 的性质不同、管理方式不同,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存在一定问题。 一些企业参与专业建设的积极性不高,校企双方合作的紧密度不够。 如何做到共建共赢,各得其所,是需要深入探索的问题。 2.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仍需继续优化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相对传统,缺乏特色;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改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 7 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缺乏系统规划,主线不够清晰。 3. 实训实习条件需要进一步系统化建设,加快实训设备更新速度 由于我校物流专业学生数量较多,对实训实习设施设备的数量要求较高,现有条件不能充分满足,需要充实购买;部分实训设备需要更新、更换 ,以适应行业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 4. 加大力度推进专业建设服务产业能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物流专业在王国利教授的带领下,承担(参与)了很多研究课题和项目,专业教师具备了一定的社会服务能力和经验,但参与项目的层次、参与程度仍需提高;部分青年教师缺乏实践经历,需要到企业学习锻炼,尽快提高服务产业的能力。 二、 建设目标 (一)专业建设目标 成立校企合作理事会,深化校企合作,创建“双线贯穿,全程交互”的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系统培养实施中高职有效衔接; 构建 GBCE 能力进阶的 CDIO 课程体系;校企合作建成一体化、系统开放的实践教学体系,开展职业资格培训、技能鉴定服务;采用“前校后厂,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实现 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有效对接 ;建成一支“双师素质高、服务能力强、专兼结构优”的省级教学团队;完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 ; 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服务,提升 社会服务 能力。 利用国家农产品现代物流工程技术中心及“鲁商集团”两大平台,建成山东省物流人才培养培训、技术集成的四大基地:即高端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人才培训基地、在岗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现代 物流技术集成基地,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整体提升物流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在山东乃至全国兄弟院校物流专业建设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具体目标 : 1. 成立校企合作理事会。 以 CDIO 教育理念为指导,创建“双线贯穿,全程交互”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探索系统培养,实施中高职有效衔接。 明确各自人才培养目标, 编制与中职教育相衔接的专业教学标准和 教学规范 , 构建 GBCE 能力进阶的 CDIO 课程体系,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 8 进行教学资源统筹规划,完成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和特色 教材的编写,构建贯通终身学习的人才培养通道,完善物流职业经理资质认证项目( CPLM)和物流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探索研究中高职技能水平评价互通互认的方法。 3. 构建 GBCE 能力进阶的 CDIO 课程体系,进行教学资源统筹规划 , 完成 4门优质核心课程建设、 4 门特色教材的编写、 4 门专业课程的考核标准制定。 4. 建成一体化、系统开放的实践教学体系,开展校内外物流师、叉车等职业资格培训及技能鉴定服务。 完善校内 3 个物流实训中心,新建 5 个实训室。 扩大校外实习基地数量,新建 4 个实习基地管理工作站,新建具有一定规模、在行业内具有一 定知名度的 稳定型 校外 实习基 地 12 家。 建设规范校内实训室制度、校内工学交替过程控制制度、校外顶岗实习过程控制制度,完善实践教学内涵。 5. 与山东银座物流配送中心合作成立实践基地,实践 “前校后厂,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 ,改进教育教学过程。 企业设备配备兼顾教学和生产的双重任务,集教学实训、短期培训和生产经营于一体;学校打破原有教学进程,学生分阶段进入企业实训实习;面对真实的职场环境和工作任务,由企业兼职教师和学校专职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工作任务 ;推动信息化与职业教育的融合。 6. 建成一支“双师素质高、服务能力强、 专兼结构优”的省级教学团队。 培养高水平专业带头人 1 名、骨干专业教师 5 名,增聘 8 名企业兼职教师、 5 名客座教授。 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实施“双导师”制。 7. 专业建设以 ISO9000 质量认证体系为标准,借鉴第三方独立测评机构对项目质量过程监控的成功经验,系统化、标准化建设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通过实施过程控制,健全监测评价体系,完善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监控体系,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过程反馈控制。 8. 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服务, 发挥 山东省现代服务业 职教集团的平台作用, 为社会及行业企业提供物流技术服务, 开展培训服务和 职业资格技能鉴定,对中职学校积极开展对口支援。 (二)人才培养目标 面向物流产业,针对物流企业、生产企业和国际货运代理三大就业领域的仓储配送、运输、采购、外贸单证等相关岗位群,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 9 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良好职业道德,掌握现代物流管理知识和操作技能的适应物流行业人才要求的高端技能型物流专门人才。 (三)教学质量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大学英语、数学、计算机等公共基础知识; 掌握 仓储、运输等专业 基础 知识 ;熟悉人文、艺术、现代科技等拓展性知识。 能力目标:物流企业所需的仓储、运输及配送管理 能力;生产企业所需的采购、生产物流管理能力;国际货运代理业务操作能力。 素质目标:具有自主获取新知识、新技能,快速适应新岗位能力;较强沟通交流和团队协作能力;较强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就业能力。 (四)监测指标 为保障人才培养及教学质量目标的实现,制定各项监测指标,以确保工作达到建设要求。 专业建设各环节设置的监测指标如表 2 所示。 表 2 监测指标 序号 监测指标 建设标准 1 毕业生双证书率 100% 2 大赛获奖数量与质量 2次 /国家级、省级 3 初次就业率 ≧ 98% 4 年底就业率 100% 5 初次就业对口率 ≧ 70% 6 用人单位满意度 ≧ 90% 7 毕业生 5年跟踪数据 ≧ 30% 8 毕业生创业数量 ≧ 10% 9 新生报到率 ≧ 90% 10 社会培训 1600人次 11 技术服务 2个 12 社会服务 5项 13 横向科研课题 2个 14 专业标准 规范完善 15 课程标准 规范完善 16 专升本比例 ≧ 8% 17 中职生源百分比 30%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 10 三、专业建设内容 (一) 推进校企融合, 创建“双线贯穿,全程交互”的人才培养模式 1.成立校企合作理事会,实现校企一体化办学 我校物流管理专业与海尔集团、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储运有限公司、鲁商集团、山东佳怡物流有限公司、山东金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大润发集团等大中型企业(集团)及 山东省物流与采购协会 、山东省商业经济学会、山东商业经济研究所等签订协议,成立“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理事会”(以下简称理事会)。 审议通过理事会章程,确定组织机构和理事成员名单,在理事会框架下开展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育教学改 革等校企合作事项,实现校企深度融合。 理事会组织机构建有一个专业指导委员会、二个调研室、一个管理中心(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理事会架构见图 3)。 专业指导委员会负责与合作企业对接,承担制定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建设实验实训基地、创新教学模式等任务。 调研室包括人才需求调研室、毕业生管理调研室,主要是对人才供求动态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估、对毕业生就业后的社会评价展开全程跟踪管理,调研室的成立为校企合作向纵深方向发展,巩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建立做出保证。 建成由教务处、工商管理学院及合作企业三方组成的管理中心,明确 理事会成员的责任与义务,处理理事会日常事务及校内的教学秩序、教学督导等。 理事会承担的职责包括在 订单培养、引企入校、科研领域、文化共建等方面 促进校企 开展合作,发挥 企业与学校 各自在产业规划、经费筹措、先进技术应用、课程开发、兼职教师聘任 及管理、 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吸纳学生就业等方面的优势,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 校企 合作办学体制。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 11 图 3 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理事会架构 2. 强化行业指导作用 ,创建“双线贯穿,全程交互”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 CDIO 理念为指导,在人才培养过 程的构思、设计、实现、运作四大环节上,实施双育人主体(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双育人环境(校园和职场)交替完成教学任务、双评价主体(教师和企业导师)协同完成教学效果考核、评价的“双线贯穿,全程交互”的人才培养模式 , 更好地实现专业与产业的对接。 1)构思、设计( CD)阶段:人才培养方案的构思、设计 通过召开物流管理专业理事会议,与来自海尔集团、中国外运有限公司、大润发集团等行业领先企业的理事成员,共同研究确定不同行业企业的用人标准,面向三大就业领域的相关岗位群,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及规格,完成课程体系的设计、开发。 2) 实现 ( I)阶段:教学组织与实施 教学 实施过程中,根据项目课程的教学需要,协调安排专业教师和企业导师,在校园与职场共同进行教学组织与实施。 与银座配送中心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充分发挥企业的资源优势,分阶段安排学生进入企业实训,实践“前校后厂,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 物 流 管 理 专 业校 企 合 作 理 事 会调 研 室 管 理 中 心 专 业 指 导 委 员 会。【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
相关推荐
16 资讯的选拔 为了避免被埋在纸堆里,建议您注意资讯的选择。 ( 1) 人需要资讯 1) 建立和自己职务有关的资讯体系。 2) 废弃职务上不需要的资讯。 3) 能使我们便利行事的资讯,应知道在哪里可获得它。 —— 资讯网的建设 ( 2) 建立公司内部的报告制度 资讯系统制度化,处理问题方便得多。 ( 3) 资讯的处理 1) 规定文件的保存期限,期限一到就销毁。 2) 依照下达命令用,协调用
宝也在时刻改变和完善自己。 大宝系列产品 丰富 的业务组合 加上过硬的质量和检测流程深受 消费者青睐 ,也奠定了大宝的持续 稳定 发展的基础。 (二)资源配置 为了能够达到既定的业务组合,同时 提升企业的风险承受力和控制力,并且在利润发展分配方面更制度化,大宝实施了 ERP 项目。 大宝 在近一年多的时间内 先后实施了系统控制、采购管理、库存管理、销售业务管理、固 定资产管理、财务核算管理
味较重的辛辣食品,以保持口腔清爽;午餐后补妆并查看口腔有无异物。 四、 行为规范 公司全体销售人员均应热爱本职工作,努力学习营销技能,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本部门员工应服从上级的指挥及安排,一经上级决定,应立即遵照执行;如有不同意见,应在事后坦诚相告或书面陈述。 同事之间应和睦相处、彼此尊重、团结友爱、互谦互让,主动地进行沟通协调与交流。 严格遵守作息 制度 ,不迟到、不早退、不串岗、不脱岗。
体资格合法性。 乙方系中华人民共和国独立的合法自然人,确认拥有签署本合同书条款的合法主体资格。 第二款:大棚建设详细内容 乙方承揽的甲方大棚建设施工详细内容如下: 工程名称:正远农业蔬菜基地大棚建设项目(一期); 工程地点:南溪县江南镇正 远农业蔬菜基地 工程量: 100 亩蔬菜大棚建设; 质量要求: ①主要规格:跨度 8 米,长度 50米,高 3米;
资本成本相对较低。 衍生工具筹资包括兼具股权与债务特性的 混合融资 和 其他衍生工具融资。 我国上市公司目前最常见的混合融资是可转换债券融资,最常见的其他衍生工具融资是认股权证融资。 (二)直接筹资与间接筹资 按其是否以金融机构为媒介,企业筹资分为直接筹资和间接筹资两种类型。 直接筹资,是企业直接与资金供应者协商融通资本的一种筹资活动。 直接筹资方式主要有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发行债券等。
的设计、 的设计和 的设计。 4.系统维护的工作内容包括硬件的维护、 和软件的维护。 5.通常在开发 MIS 时,进行系统逐步开发采用的是 的策略。 6.按信息的重要性,信息可分为 、 和作业信息。 7.管理信息系统的四大部件是:信息源、 、 和信息用户。 8.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三阶段是: 、管理信息系统 和。 9.用于描述信息系统发展阶段的是。 5 10.管理信息系统的三要素是 、 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