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学第九章德育管理内容摘要:

情况掌握具体,缺点是可能产生自我保护的倾向;外部监督系统由主级领导机关、学生家长、社区公众、舆论机关组成,其优点是易于做到客观公正,但监督的连续性 和深入程度受到客观条件限制。 在实践中,两个监督系统应互相配合。 三、德育制度管理 1.德育制度管理的涵义 德育制度管理是指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者建立和健全德育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并通过规章制度的执行对德育工作实施规范化的管理。 2. 德育管理的基本制度 ( 1) 岗位责任制度 学校的德育工作队伍由校长、教导处主任、年级组长、班主任、团委书记、少先队辅导员等人员组成,各人的工作岗位不同,工作范围、职责要求、岗位权限等也不相同。 这就需要制订明确的岗位责任制度,以规范每个人的工作行为。 ( 2) 检查评比制度 德育工作 的进度如何,需要通过检查以及时地了解情况;德育工作的质量如何,需要通过评比以区分优劣高下。 如果没有健全的检查评比制度,德育工作就会陷入放任自流的境地,各项工作的动态难以把握,德育的最终质量也就无从保障。 ( 3) 奖惩制度 检查评比的结果应与奖惩措施挂钩,这样才有利于调动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在检查评比中居于先进行列的,要予以适度的奖赏与表彰;在检查评比中处于落后位置的,应给予一定的处罚。 合理的奖惩制度,具有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功效。 ( 4) 协调制度 德育工作需要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与配合,因此,学校管理者要建 立与完善德育的协调制度,通过家长委员会、社区教育委员会等机构加强与家庭、社会的沟通,使学校德育、家庭德育和社会德育协调一致。 ( 5) 工作研究制度 德育和德育管理都是科学,把握其中的规律有助于工作的开展。 因此,学校管理者应定期研究德育和德育管理的现状,分析德育工作面临的形势,剖析学生的思想动态,探讨改进德育和德育管理的具体方案。 3. 德育制度管理的实施 ( 1) 完善德育的规章制度 完善德育的规章制度是德育制度管理的第一步。 德育的规章制度中既有上级颁布实施的,也有学校自行制订的。 对于上级颁布的规章制度,学 校应拟订具体的实施细则,使之能在学校中得到真正的落实;而学校自行制订的规章制度,不能与上级颁布实施的规章制度相冲突。 ( 2) 严格执行各项制度 建章立制,仅仅是迈出了制度管理的第一步;严格执行,才是制度管理的中心环节。 为了更好地执行规章制度,学校管理者要加大宣传的力度,使人们了解规章制度的内容、理解规章制度的意义,从而自觉地遵守规章制度。 在规章制度的执行过程中,要有必要的检查措施和信息反馈,促使师生员工更好地遵循规章制度的要求。 ( 3) 及时修订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严肃性,但这并不等于说规章制 度不可更改。 随着形势的发展,规章制度中的有些内容会变得落后于现实,如果实践证明这些条款已经不再适用,那就要及时地进行修订。 如果死守着旧的制度不变,那就会使德育制度管理走向僵化。 四、德育渠道管理 1.德育渠道管理的涵义 德育目标的实现必须通过一定的渠道去完成,在德育工作中存在着众多的工作渠道,对这些渠道的开拓、完善、协调等活动即德育渠道管理。 2. 德育工作的渠道 德育工作的基本渠道有政治课和各科教学、班主任工作、学生的自我管理和德育活动等,其中政治课和各科教学是德育工作的主渠道。 3. 德育渠道管理的实施 ( 1) 政治课和各科教学的管理 学校领导应派专人负责政治课的建设,保证教师的配备和教学时间。 在此基础上,要加强政治课的教学改革。 在教学内容上,要打破书本和课堂的局限性,增加时代气息强、学生普遍关注的内容;在教学方法上,要改变单纯灌输的老方法,尝试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实践体验等方法;在考试评价上,要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不仅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更好关注他们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和平时的表现。 其他各门学科则要克服教学中德育一般化、随意化的倾向。 学校要组织力量在学习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础上,归纳出各学科、各章 节的德育“渗透点”,供教师在备课、上课等教学环节中参照执行。 ( 2) 班主任工作的管理 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及管理活动的基本单位,而班主任是班级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作为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学校大部分的德育任务和要求必须通过班主任去贯彻落实。 因此,班主任工作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德育工作的成效,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历程。 班主任工作管理首先要做好班主任的选择和配备,学校要选思想品德好、业务水平高、组织能力强的教师担任班主任。 其次,要建立健全班主任工作制度,如班主任例会制度、班主任家访制度、班级评优制度、班主任岗位 职责考核制度等,使班主任工作有章可循。 另外,在工作中要对班主任充分理解、信任,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并且提供进修培训的机会,不断提高班主任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 ( 3) 学生的自我管理 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是学生开展自我管理的重要舞台,这些组织要在学校党政和上级有关部门的领导下,团结全体学生,积极开展学习、科技、文体、公益劳动等各种活动,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团队会组织的性质,决定了对其管理要防止两种不良倾向:一是纯政治化倾向,即一味进行政治说教,忽视学生的特点;二是纯文娱化倾向,即热衷于文化娱乐活 动,放弃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政治思想教育。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把团队会的管理,作为自身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来对待。 要注意将团队会的活动计划,与班级计划、学校的教育计划、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计划协调起来,提供一定的物质条件,配备合适的辅导教师,支持和指导团队会开展有意义的活动。 此外,要协调好团队会三者之间的关系,使之能在根据学生特点、按照教育规律、遵循组织原则的前提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各自的组织职能。 学生社团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按自愿原则自由组成的课外群众组织的总称。 它对发展学生独立工作能 力,扩大知识领域,丰富课余生活,发挥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都有重要作用。 学生社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