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体育运动项目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内容摘要:

360平方米的,按照增加 360平方米计算。 救生人员持体育部门核发的上岗证书并佩带标识,消费者易于识别。 未按要求配备持有相应运动项目执业证书的从业人员或者专职水上救生员的。 19 应急广播 应急广播能够使用中英文两种语言播放并覆盖全部营业区域。 未设置能够覆盖全部营业区域的应急广播或者不能使用中英文两种语言播放的。 20 巡查记录。 巡视检查记录内容应当包括:巡视时间(每 2小时一次)、检查地点、重点部位、设备状况,对发现问题以及处理情况的有关文字记录等。 未按照规定进行巡查、巡查未有文字 记录的 21 电源线路电气设备 经营场所设置的配电线路不得私接乱搭,确需使用临时线路的,要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按标准施工。 各种电气设备应 安装漏电和过载保护装置。 电器产品的安装或者线路、管路的敷设不符合消防安全技术规定的。 22 疏散门、 应急照明 疏散门应当向疏散方向开启,不得采用卷 帘门、转门、吊门、侧拉门。 门内和门外 米范围内不得设置踏步。 营业区域内的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和重点部位应当设置应急照明灯。 应急照明灯的连续照明时间不得少于 20分钟,其地面最低照度不得低于 勒克斯。 疏散门、应急照明 不符合消防安全技术规定的。 注: 《北京市体育运动项目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规定》第三十三条安全 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发现星级饭店存在安全生产问题,属于行业监督管理或者专项监督管理职责的,应当及时以书面形式督促有关部门处理。 6 《北京市体育运动项目经营单位安全生 产 规定》执法检查评估表 被检查单 位 被检查单位负责人 被检查单位地点 序号 检查项目 内容及标准 分值 结果 1 安全管理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章制度 5 建立安全生产例会制度和事故隐患排查制度 3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巡查,并做好记录 3 所有设备均应设立操作规程 3 2 应急预案 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每半年必须进行一次演练,并有演练记录 6 有关负责人和从业人员掌握预案内容,能按预案规定进行应急处置 6 3 安全教育 培训 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并经考核合格 4 新员工上岗前必须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且不得少于 24 学时,并经考核合格 4 安全教育要制作记录 4 4 特种作业人 员管理 依法取得作业资质,持证上岗 6 水上救生员按规定配备,并佩带明显标识 3 5 疏散通道 保持畅通,不得放置桌椅及其它物品 3 6 安全出口 门内外 2 安全出口处不应设置门槛,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3 不得采用电动门、卷帘门、侧拉门、转门、吊门 2 保持畅通 1 营业期间不能上锁或堵塞安全出口 4 地下空间应设置两个以上 2 7 指示标志 按规定位置设置发光疏散指示标志 3 疏散通道上的指示标志间距不得大于 10米 2 落地式玻璃门、玻璃窗、玻璃墙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1 运动设施、器材应设置相应的使用说明和警示标志 3 8 应急照明 按规定位置设置应急照明灯 3 连续照明时间不得小于 20分钟 1 照度不小于 1 9 设备管理 运动设施、器材应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 2 10 变配电室 管理 额定容量在 630千伏安以上且电压等级为 10千伏,应当安排专人 24小时值班,值班室不得设置床铺 2 配备用电设备和配电线路分布图 1 配备安全作业工具和劳动防护用品 5 应有防水设施和挡鼠板 1 不得存放危险物品和杂物 3 11 应急广播 覆盖所有营业区域 4 使用中、英文两种语言播放 2 总 分 100分 检查评语 和建议 组长: 检查人签名 备注:以上检查项目分别由联合执法检查组成员单位按安全监管职责分工填写。 7 《北京市体育运动项目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规定》 体育 专项 执法检查工作 内容 一、安全管理制度 1.检查体育运动项目经营单位是否具备安全生产责任制。 2.检查体育运动项目经营单位是否具备安全生产例会制度和事故隐患排查制度。 3.检查体育运动项目经营单位是否具备安全检查和巡查记录。 4.检查体育运动项目经营单位是否掌握设备设施操作规程。 二、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检查体育运动项目经营单位是否具备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应急救援预案包括应急救援组织、主要危险目标、启动程序、紧急处置措施、应急设备器材等内容。 应急 救援预案每半年至少演练 1 次,并做好记录。 2.检查体育运动项目经营单位的有关负责人是否掌握应急救援预案的全部内容;其他人员能够熟练使用消防器材,了解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的位置以及本岗位的应急救援职责。 三、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和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 1.检查体育运动项目经营单位是否开展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检查培训记录。 2.检查体育运动项目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是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 3.检查国家实行强制性体育服务标准的体育运动项目经营单位是否配备持有相应运动项目执业证书的从业人员。 水上运动项目按法规要求应当配备专职水上救生员,专职救生员。 四、安全管理措施与控制 1.检查体育运动项目经营单位是否具备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2.检查体育运动项目经营单位是否为消费者提供合格的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或行业标准的体育运动项目的设施、器材,并在显著位置设置相应的使用说明和安全警示标志。 3.检查体育运动项目经营单位是否设置能够覆盖全部区域的应急广播,并能够使用中英文两种语言播放。 8 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建立及管理机构 一、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 理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安全生产责任制综合各种安全生产管理、安全操作制度,明确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的各级负责人、各职能部门、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从业人员在生产中应负的安全责任。 二、体育运动项目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的主要内容是: (一)董事长(总经理)是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 (二)体育运动项目经营单位的各级负责人和生产管理人员,在管理生产的同时,必须负责管理安全工作,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的时候,必须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生产工作; (三)有关职能机构和人员,必须在自己的业务工作范围内,对实现安全生产负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