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基于中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现实背景(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市场机制加以解决,政府必须找准自己的位置。 这些理论极为丰富和深刻,也蕴涵了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为本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但在总体上其始终被置于传统的经济发展理论之下,未能真正涉及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 问题。 ( 2)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自 在《 Our Common Future, WECD, 1987》中明确定义“可持续发展”以来,“ 国内外有关可持续发展的纲领性文献一直没有提及金融问题。 同样,在权威的金融 发展 研究中也未涉及可持续发展问题 ” (胡章宏, 1999)。 针对这一事实, 1998年 5月 25日,在成都召开的 “ 面向 21世纪全球金融发展国际研讨会 ” 上,白钦先率先发出了 “ 实施金融可持续发展战略 ” 的呼吁 (白钦先, 20xx)。 至此,金融可持续发展研究 在我国 迅速展开。 白钦先 等 (20xx)以金融资源论为 基础,论证了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战略原则;胡章宏等 (1998)研究了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基础和中国金融可持续发展战略。 冉光和 (20xx)进一步 提出并组织开展了 “ 金融产业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 认为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在于金融产业化 (冉光和、熊德平等, 20xx;熊德平、冉光和, 20xx;熊德平、冉光和,温涛,20xxa、 20xxb、 20xxc; )。 近年来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问题开始受到关注(陈建新, 20xx),熊德平 (20xx)主持的“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与模式研究”(国家哲学 社会科学基金)中,进一步揭示出本研究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及其必要性与紧迫性。 何广文 ( 20xx、 20xx)、 何广文 、 冯兴元 (20xx)、张杰( 20xx)、王家传( 20xx、 20xx)等从农村金融机构的角度指出了农村金融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隐含性地指出了本研究的重要性。 这些成果对本研究或是给出了价值所在,或是提供了理论借鉴,或是形成了逻辑起点,无疑,是重要和必须的。 但由于研究目的的限制,这些研究 并没有给出“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理论内涵,更没有能基于中国农村金融改革的现实背景,展开系统的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 理论研究,其结论也难以满足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对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的特殊要求 ,也难以对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提出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 应该说在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领域,至今“对这个新的发展模式的细节尚不清楚,实施可持续发展还面临着很多问题”,“主要问题在于如何使新思想具有可操作性” (伊恩• 莫发特, 20xx)。 本研究将从中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现实背景出发,用全新的视野、思路、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揭示和探寻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原理。 7 (二)研究 内容 和研究方法 :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难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 处,基本思路和方法。 基本思路 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 广泛挖掘和科学吸收、利用已有理论资源 ,以适用的研究成果为起点,在充分认识我国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及其关系特殊性的基础上,将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置于整个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中, 从历史与现实、微观与宏观、经济和社会、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视角,依据“概念是反映客观现实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概念的展开就表现为理论”的哲学认识, 联系客观现实深入剖析基本概念,界定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内涵,揭示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机理、内在要求、实现途 径等,系统构造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完整框架。 并进一步借鉴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国际经验,完善和检验理论框架。 在此基础上,运用历史分析和计量分析方法,从制度和数量关系两方面,实证转型时期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效应,揭示不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表现及其影响和原因,并依此就中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中,可持续发展机制与模式的形成,从战略和政策两个层面,提出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研究方法 本研究是基于现实背景和实证分析基础上的应用性理论研究。 研究将 以中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中的现实问题为出发点,以实现中国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为目的 , 将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 规范研究注重基本概念的界定和内涵的揭示,并以此为基础展开理论分析;实证 研究 在规范研究的基础上展开 ,将定性的、定量的、时序的和横断面的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注重制度和历史分析法的运用; 定量分析 强调数据可靠、方法实用、手段先进。 数据分析以相关、回归、因果分析为主。 因果分析采用 Clive . Granger 提出 的 Granger Causality Test 等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计量经济模型,但不排斥常规分析方法。 技术路线 :如下图。 研究内容: 包括理论 、实证和对 策三部分。 具体可概括为: (1)回顾、评述与借鉴; (2)理论内涵 (概念、特征、关系、目标、过程、要求等 ); (3)必要性和可行性; (4)机理 (包括可持续发展系统构成、关系、内在动力、约束条件、影响因子、决定因素、微观基础、理论模型等 ); (5)实现途径 (包括 内在要求、原则、 手段、过程及其评价标准、方法和预警等 ); (6)国际经验; (7)中国农村 金融体制改革的绩效评价 (包括改革历程、制度变迁、数量特征 ); (8)中国农村金融不可持续发展的原因分析; (9)中国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与障碍; (10)中国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 的机制与模式 (11)中国农村金融可持续发研究设计 研究计划 实证研究 理论研究 对策研究 提出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发现和提出问题 分析研究背景 确立目标假设思路方法依据内容 理论回顾与借鉴 建立理论框架 概念与内涵 意义与可能 机理与途径 模型与经验 调查与感性认识 分析现实状况 制度性绩效 数量性绩效 影响与原因 条件与障碍 机制与模式设计 研究结论运用 发展战略 政策建议 8 展的战略与路径; (12)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研究结论与政策运用。 重点难点 本研究的重点是在于揭示中国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实现路径,具体包括上述研究内 容的 (4)、 (5)、 (7)、 (8)和 (9)。 难点是将可持 续发展理论、金融发展理论和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现实相结合,进行应用性理论创新。 在研究内容中的体现同研究重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