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媒体视域中大学生道德教育创新研究申请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播的特点、新媒体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影响 , 将目前的大学生道德教育体系投放到新媒体环境中进行反思与重建 ,提出新媒体环境下道德教育创新的路径 , 构建与新媒体环境相适应的大学生道德教育有效模式 , 从而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 外 研 现状 6 (1)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关于新媒体的研究 、网络德育研究、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网络化环境下伦理变迁与道德教育研究等几个方面 , 并取得一定成果。 近几年一些论文对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以及如何发挥新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进行了分析。 如徐振祥的《新媒体的价值影响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20xx), 王传中的《新媒体对大学生生活、学习、思想的影响》 ,《高校理论战线》 (), 肖学斌、朱莉的《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应对》 ,《思想教育研究》 20xx年第 7期 (总第 84期 ), 姜恩来的《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 教育》 ,《高校理论战线》 , 钱文彬的《浅析新媒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普通高等教育研究》 (20xx年第 6期 ),刘晓宇的《面对新媒体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高等农业教育》 (20xx年第 8 期 )等。 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 (一 )关于新媒体对大学生生活、学习、思想等影响的研究。 (二) 新媒体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三) 关于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与策略研究。 近几年有些著作对网络化环境对社会伦理变迁的影响以及道德教育的创新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主要成果有曾盛聪著的《伦理变迁与道德教 育》 (20xx), 林滨、贺希荣、罗明星等著的《全球化视野中的伦理批判与道德教育的重构》 (20xx)。 对网络化环境下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伦理变迁问题进行了探讨。 ( 2)国外研究现状 1967年 , 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 (goldmark), 首先次使用“新媒体”这个词。 969 年 , 美国传播政策总统特别委员会主席 E﹒ 罗斯托 (E﹒ Rostow)在向尼克松总统提交的报告书中 , 多处使用“新媒体 ” 一词 , 使得“新媒体” 一词开始在美国社会上流行并逐步扩展至全世界。 但是 国外没有网络德育的概念 , 也没有专门此方面的研究 , 目前国外学者关于网 络意识形态宣传的研究主要 从三个相互联系的角度展 开。 一是从社会学的角度 , 关注网络上的社会交往行为 , 二是从政治、法律的角度 , 关注现代网络对现有社会规范体系的影响和改造 , 三是从与传统媒介相参照的角度 , 关注现代网络对信息传播活动带来的变化及其特点 新媒体的产生、发展历程及其特征与功能;新媒体视阈中大学生道德教育创新的重要性;新媒体视阈中大学生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新媒体视阈中大学生道德教育指导理念、模式、道德教育内容、道德教育方法、形式、道德教育途径、道 德教育队伍的创新;新媒体视阈中大学生道德教育环境的优化;新媒体视阈中大学生道德教育评价机制的创新。 、方法、创新之处 (1)研究思路 本研究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 , 综合运用传播学、伦理学、社会学等理论 , 运用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方法 , 深入分析新媒体传播的特点及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影响 , 探讨新媒体环境下创新大学生道德教育的规律性 , 构建与新媒体环境相适应的大学生道德教育有效模式 , 进一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 , 指导高校和社会创新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实践。 本研究整体上遵循从实然到应然的思路 , 以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教育学理论为基础 , 借鉴西方伦理学、公民社会理论的有益因素 , 运用传播学有关理论 , 围绕新媒体的特点、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影响来分析问题 , 力求从新媒体环境下道德教育的指导理念、模式、内容、方法途径、队伍、环境、评 7 价等方面提出系统优化的建议对策。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 深入进行调查研究。 (2)研究方法 新媒体视阈中的大学生道德教育创新研究是一个理论探讨与实践探索结合较紧密的课题 , 因此 ,在研究方法的选择上既注重了对德育理论的探讨 , 也注重了从实践工作中汲取经验 , 因而采用了以下几种研究方法: 首先 , 运用文献法对新媒体及道德 教育经典理论进行学习 , 从中梳理出研究脉络 , 确立本研究的基本观点。 其次 , 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多元统计方法等对新媒体对大学生的道德影响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再者 , 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 伦理学、传播学和教育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方法 , 对新媒体传播环境下的大学生道德教育问题进行分析和阐述。 最后 , 运用实证研究法 , 通过建立德育网站、德育博客、手机短信教育平台等方式 , 从中探索运用新媒体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有效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