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会计基础分录大全内容摘要:
—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付账款 —委托代销单位 支付给委托单位的代销款 借:应付账款 —委托代销单位 贷:银行存款 4提取存货跌价准备 借:资产减值损失 —存货跌价损失(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差额) 贷:存货跌价准备 已计提跌价准备的存货的价值以后又得以恢复,在原已 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内转回 借:存货跌价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存货跌价损失 50、采用分期收款销售方式发出商品 借:发出商品 —分期收款发出商品 贷:库存商品 每期销售实现时 借:应收账款 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 —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同时,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发出商品 —分期收款发出商品 (四)委托贷款 企业委托的贷款 借:委托贷款 —本金 贷:银行存款 未减值委托贷款资产 负负债表计算确认利息收入 借:委托贷款 —应计利息(按合同本金和合同约定的名义利率计算确定的应收利息) 应收利息(按合同本金和合同约定的名义利率计算确定的应收利息) 委托贷款 —利息调整 贷:投资收益(按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 委托贷款 —利息调整 收回未减值委托贷款时 借:银行存款 委托贷款 —利息调整(科目余额) 贷:委托贷款 —本金 委托贷款 —应计利息 应收利息( 按合同本金和合同约定的名义利率计算确定的应收利息) 委托贷款 —利息调整(科目余额) 投资收益 已减值委托贷款资产负负债表计算确认利息收入 借:委托贷款 —减值准备 贷:投资收益(按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 同时,将按合同本金和合同约定的名义利率计算确定的应收利息金额进行表外登记 收回减值委托贷款时 借:银行存款 委托贷款 —减值准备 资产减值损失 贷:委托贷款 —本金 应收利息(按合同本金和合同约定的名义利率计算确定的应收利息) 委托贷款 —应计利息 委托贷款 —利息调整(科目余额) 资产减值损失 计提的减值准备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委托贷款 —减值准备 如果已确认损失的委托贷款的价值又得以恢复,应在已提的减值准备的范围内转回: 借:委托贷款 —减值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您可能也喜欢: (修改)第二节 应收及预付款项 第一节 销售商品收入 会计分录大全(三) 企业会计科目使用说明 ——资产类 (1) 会计分录大全(八) 小企业会计制度会计科目使用说明( 3) 会计分录大全(七) 企业会计科目使用说明 ——负债类 第二节 应收及预付款项 会计分录大全(二) 会计分录大全(四) 材料采购实务处理 (修改)第四节 存货 企业会计科目使用说明 ——资产类( 2) 二、非 流动资产 (一)持有至到期投资 企业取得的持有至到期投资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 —债券投资(成本)(公允价值,不含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 —债券投资(利息调整) 应收利息(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 贷:银行存款 持有至到期投资 —债券投资(利息调整) 企业接受的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方式取得的持有至到期投资,以及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持有至到期投资,见 “应收账款 ”科目。 未发生减值的 持有至到期投资为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投资的,资产负债表日计算利息收入 借:应收利息(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收未收利息) 持有至到期投资 —债券投资(利息调整) 贷:投资收益(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 持有至到期投资 —债券投资(利息调整) 未发生减值的持有至到期投资为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投资的,资产负债表日计算利息收入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 —应计利息(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收未收利息) 持有至到期投资 —债券投资(利息调整) 贷:投资收益(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 持有至到期投资 —债券投资(利息调整) 已发生减值的持有至到期投资,资产负债表日计算利息收入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 贷:投资收益 同时,将按合同本金和合同约定的名义利率计算确定的应收利息金额进行表外登记 收到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利息 收到分期付息、一次还本持有至到期投 资持有期间支付的利息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利息 出售或到期收回未发生减值债券本息 借:银行存款等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持有至到期投资 —债券投资(利息调整) 投资收益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 —债券投资(成本) —债券投资(应计利息) —债券投资(利息调整) 应收利 息 投资收益 按照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定将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 资本公积 —其他资本公积(公允价值小于账面价值的金额)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 —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 资本公积 —其他资本公积(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金额) 按照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定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重分类为采用成本或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的,应在重分类日按其公允价值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 贷:可供出售金融 资产 出售或到期收回已发生减值债券本息 借:银行存款等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持有至到期投资 —债券投资(利息调整) 减产减值损失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 —债券投资(成本) —债券投资(应计利息) —债券投资(利息调整) 应收利息 减产减值损失 1资产负 债表日,企业根据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定确定持有至到期投资发生减值的 借:减产减值损失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损失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1可转换公司债券转换为股份 借:长期股权投资 —股票投资 库存现金 银行存款 持有至到期投资 —可转换公司债券投资(利息调整)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 —可转换公司债券投资(成本) —可转换公司债券投资(利息调整) —可转换公司债券投资(应计利息) (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可供出售债券投资的取得、资产负负债表日计算确定利息、收到利息,比照 “持有至到期投资 ”科目的相关核算内容处理。 可供出售股票投资的取得、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收到股利,比照成本法核算的 “长期股权投资 ”科目的相关核算内容处理。 资产负债表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如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为债券,即为其摊余成本)的差额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贷 :资本公积 —其他资本公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余额(如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为债券,即为其摊余成本)的差额 借:资本公积 —其他资本公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重分类为采用成本或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的,应在重分类日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对于有固定到期日的,应在该项金融资产的剩余期限资产负债表日,按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确定原记入 “资本公积 ”的 摊销金额 借(贷):资本公积 —其他资本公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借):投资收益。 对于没有固定到期日的,在处置该项金融资产时 借(贷):资本公积 —其他资本公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借):投资收益 确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 借:资产减值损失(减记的金额) 贷:资本公积 —其他资本公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 对于已确认减值损失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不包括股票等权益工具),在随后会计期间内 公允价值已上升且客观上与确认原减值损失事项有关的,应在原已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内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已确认减值损失的可供出售股票等权益工具投资(不含在活跃市场上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工具投资)在随后的会计期间公允价值上升的,应在原已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内,按恢复增加的金额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 贷:资本公积 —其他资本公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出售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 借:银行存款 资本公积 —其他资本公积(可供 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投资收益 贷: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 —成本、公允价值变动、利息调整、应计利息 资本公积 —其他资本公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投资收益 (三)长期股权投资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 ( 1)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大于支付的合并对价的账面价值的 借:长期股权投资 —成本(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 应收股利(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有关负债科目 贷:有关资产科目 资本公积 —资本溢价(股本溢价) ( 2)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小于支付的合并对价的账面价值的 借:长期股权投资 —成本(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 应收股利(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有关负债科目 资本公积 —资本溢价(股本溢价) 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 —未分配利润 贷:有关资产科目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 资 ( 1)以货币资金作为合并对价的 借:长期股权投资 —成本(合并成本,减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应收股利(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贷:银行存款(合并成本、支付的直接相关费用) ( 2)以交易性金融资产作为合并对价的 借:长期股权投资 —成本(合并成本,减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应收股利(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投资收益 —处置收益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 投资收益 —处置收益 同时,按作为对价的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 借(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记):投资收益 ( 3)以存货作为合并对价的 借:长期股权投资 —成本(合并成本,减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应收股利(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贷: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 —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同时 借: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原材料等 (。[财务管理]会计基础分录大全
相关推荐
无形资产摊销 贷:无形资产 —— →传主管岗复核 注:无形资产按 10年摊销,每月摊销金额 =原值 /( 10*12) (四)财务费用 签收出纳岗传递来的利息收入、利息支出、手续费结算单 —— →登记资金计划 —— →编制记账凭证 借:财务费用 —— 相关明细科目 贷:银行存款 —— →传主管岗复核 注:根据利息支出时间、金额及时向出纳查询余额是否足够支付利息,提醒出纳及时划转资金保证付息。
( 2)款项付出后,督促支票一星期内报账,汇票两星期内报账。 (三)特殊费用核算 办公用品入库与领用 ( 1)入库:审核支票存根与发票对应 —— →审核发票金额、数量是否与入库单一致—— →编制记账凭证 借:低值易耗品 办公用品库 贷:银行存款或现金 —— →涉及现金的凭证传出纳岗,不涉及现金的凭证传主管岗复核 ( 2)领用:月末审核办公用品明细账 —— →审核办公用品库传来的领用汇总表 ——
包括塑料原料和油漆以及其它进口原材料,采用二级科目进行数量金额核算明细,其明细主要是公司采购原材料种类或牌号的分类,数量单位有:千克、吨、套。 入账时吨转换为千克,套保留整数位。 目前公司的原材料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塑料原料,包括普通塑料、改性塑料、色母料等;油漆;模具材料,包括在模具生产过程中采购的构成模具价值实体的模架、钢材、电极、标准件、热流道等;钣金材料
和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 在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实务中用的较多的是后面两种分配政策: 固定股利政策 和 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的政策 ,它们属于较稳健的财务政策。 第 二节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近十年股利分配的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存在大量不分配现象,股利分配形式复杂,股利政策显示出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部分分配方案既不符合财务决策的相关原则
应收账款 12020 固定资产 10000 短期借款 10000 应付账款 67500 应付票据 20200 实收资本 100000 合计 197500 197500 121000 121000 239500 239500 某企业 2020 年 8 月发生的经济业务及登记的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如下: 要求:根据资料和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勾稽关系,将总分类和明细分类中空缺的数字填上。 ( 1)
资产的成本。 能够证明开发活动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时,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应当被确认为无形资产。 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在技术上已具有可行性 企业在判断该无形资产的开发在技术上是否具有可行性, 应当以目前阶段的成果为基础,并提供相关证据和材料,证明企业进行所需的技术条件等已具备,不存在技术上的障碍或其他不确定性。 例如,企业已经完成了全部计划、设计和测试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