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建设二期工程能源科学与应用技术综合实验研究平台工程安全施工组织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禁在施工区域内吸烟;饮水室设置密封式保温桶,保温桶应加盖加锁,保持卫生、清洁;饮水器皿人手一个,严禁混用。 其他:施工现场设置玻璃箱式宣传栏、读报栏、黑板报,其架体采用不锈钢材料,达到牢固、美观、防雨要求,并进行亮化。 宣传内容应及时更换;施工现场在安全生产宣传方面有专人负责。 安全报监 工程开工前,为 职工 办理意外伤害保险,到工程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建筑施工安全报监(备案)手续。 工程开工前,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安全员等必须会同建设、监理单位对周边环境进行安全评估,制定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并填写评估报告。 评估人应对评 估结论的可靠性负责。 施工期间,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安全隐患并会同建设、监理单位按规定分阶段对工程的安全状况进行综合评定,并将评定结果报告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目标责任 建立健全各级、各部门、各岗位的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并上墙(在安全资料中应存档以各公司红头文件形式下发的安全目标责任制),安全目标责任分解到人,执行安全管理“从零工作法”。 对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费用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施工单位内部经济承包合同中必须有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控制指标,并有明确的 奖罚措施。 施工现场配备有关安全生产的标准规范,制定各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应列为日常安全活动和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并悬挂在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园区建设二期工程能源科学与应用技术综合实验研究平台工程安全施工组织设计 5 操作岗位前。 在施工现场必须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建筑工程建筑面积 1 万平方米以下、安装工程总造价在 5000 万元以下的不少于 1 人;建筑工程建筑面积1 万 5 万平方米、安装工程总造价在 5000 万 1 亿元的不少于 2 人;建筑工程建筑面积 5 万平方米以上、安装工程总造价在 1 亿元以上的不少于 3 人,按土建、机电设备等专业设置,并设安全主管。 了解 建筑周边环境、地下管线(网)和相邻建筑物、构筑物的有关资料;施工现场总承包方应当有效协调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管理工作。 施工单位不得在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下,强行施工。 及时向监理单位、建设单位报批经审核的施工组织设计中安全技术措施或专项施工方案,并严格执行经各方审批的安全技术措施或专项施工方案。 有较大调整时要再次报批。 施工中,发现安全事故隐患,应及时整改,情况严重的,应暂时停止施工。 专项施工方案 对 模板工程、起重吊装工程、脚手架工程、临电工程、人工挖桩孔等危险性较大工程 ,施工单位必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附必要的计算书,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由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监督实施。 对涉及深基坑工程、高大模板工程、 30 米以上高空作业工程 的专项施工方案,施工单位必须 组织由 2 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岩土工程师、 2 名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1 名注册监理工程师组成的 5 人以上专家组,对已编制的安全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审查。 专家组必须提出书面论证审查报告,论证审查报告应作为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附件。 施工单位应根据论证审查报告进行完善,并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监理单 位总监理工程师签字确认后, 按照方案组织 实施。 建立检查、验收制度,对重点环节和重点内容进行重点监控,严禁随意变动经过审查的施工方案。 分部(分项)工程安全技术交底 施工作业前,项目部技术人员应将分部分项工程有关安全施工的技术要求向施工班组、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安全技术交底应按照施工方案的要求进行细化和补充,对操作者讲明安全事项,方案要有针对性和指导性。 安全技术交底必须以书面形式进行,并经交接底双方签字确认,严禁代签字。 安 全检查。 由分管经理组织每月不少于一次的安全检查;项目负责人必须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安全管理人员等,并会同项目总监每周不少于一次的全面安全检查。 项目负责人必须掌握当天的天气情况。 六级风以上及雨、雪等恶劣天气,施工单位及项目部必须立即组织检查。 影响施工作业环境的异常天气下,施工现场应停止施工。 对检查出的事故隐患,必须按定人、定时、定措施的“三定”原则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园区建设二期工程能源科学与应用技术综合实验研究平台工程安全施工组织设计 6 进行整改,做好书面记录,并存档。 安全教育培训 制定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对管理人员、作业人员每年进行不少于一次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教育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不得上岗。 ,应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未经教育培训或考核不合格的,不得上岗。 施工现场必须建立安全教育培训档案,记录教育培训情况,受教育者应签字确认。 严禁代签字。 班前安全活动 施工现场必须建立班前安全活动制度。 各班组每天必须进行班前安全活动,针对当天作业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提示防范,并做好记录。 安全管理人员应对班前安全 活动进行检查、指导、管理。 在工人上岗的必经之路,应设置 安全警示镜、防护用品正确佩戴示意图及警示标牌。 上岗前,安全管理人员在警示镜旁检查工人安全防护用品的佩戴情况。 特种作业人员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证书原件存放现场以备查验,做到人、证相符。 特种作业人员应按规定进行体检和年审。 安全事故处理 工程项目部必须分别建立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备足应急物资、器材和车辆,保证通讯畅通,并定期组织演练。 建立工伤事故档案, 项目部每月向公司上报安全事故情况,各公司汇总后每月向集团公司安全处上报安全事故情况。 发生安全事故时,必须按规定及时逐级上报,并启动应急救援预案,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保护事故现场,及时抢救受伤人员,主动配合主管部门的调查处理。 严禁隐瞒不报或拖延报告。 按照相关规定做好事故善后工作,并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对事故进行处理。 安全管理资料 必须使用全省统一印制的安全技术资料范本。 施工现场应设专职安全技术资料员,持证上岗。 安全技术资料应及时填写、分类清楚,装订统一规范、内容完整真实。 专项施工方案应包括搭设要求、基础处理、杆件间距、连墙杆设置、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园区建设二期工程能源科学与应用技术综合实验研究平台工程安全施工组织设计 7 设计计算书、施工详图及大样图等内容。 严禁使用木、竹脚手架和钢木、钢竹混搭脚手架。 架体高度超过 10米的,严禁使用单排脚手架。 钢管、扣件进场时,供应单位必须出具证明其产品合格的相关资料,施工单位进行验收,证明材料及验收记录应存档备查。 严禁不合格钢管、扣件进入施工现场。 脚手架搭设时,搭设人员应对钢管、扣 件进行检查。 脚手架应由项目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安全管理人员、搭设人员及项目总监进行联合验收,并履行验收签字手续。 脚手架在下列阶段必须进行检查验收: 1 脚手架基础完工后、架体搭设前; 2 每搭设完 10— 13 米高度后; 3 作业层上施加荷载前; 4 达到设计高度后; 5 遇有六级风、雨雪天气后; 6 停用超过一个月。 基础必须夯实平整、设置木垫板、钢底座和纵横向扫地杆,排水良好。 架体与建筑物拉结按规定设置,拉结可靠牢固;拉结点应设明显标 按规定设置剪刀撑,剪刀撑必须沿脚手架高度连续设置。 脚手架高度在 24 米以下的,各组剪刀撑间距不大于 15米;脚手架高度在 25 米以上的,剪刀撑必须沿长度连续设置。 操作层脚手板必须满铺,固定牢固,材质符合要求;操作层应设 18厘米高的挡脚板,并居中设一道防护栏杆。 严禁擅自拆除密目式安全立网等安全防护设施。 卸料平台必须有设计计算书,设置荷载标志牌,平台底板应满铺,固定牢固,材质符合要求。 卸料平台必须有独立的支撑系统,严禁与脚手架架体连接。 悬挑式脚手架悬挑梁必 须使用型钢,并进行计算,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 架体内每隔两层且高度不超过 10 米设层间安全平网, 米处设首层安全平网,操作层下设随层安全平网,安全平网应架设牢固、封闭严密。 内立杆与建筑物距离大于 15 厘米必须进行封闭。 其余部分详见脚手架专项施工方案。 模板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应包括模板支设要求、施工详图及大样图等内容,并按照专项施工方案组织施工。 模板支撑材料的材质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立柱底部设置垫板,按规定设置纵 横向支撑,立杆间距符合设计要求。 模板施工荷载不得超过设计要求,堆料均匀。 模板存放高度不得超过 米,大模板存放必须要有防倾倒措施。 模板拆除时混凝土必须达到规定强度要求,经现场技术负责人和项目总监批准后,方可实施。 拆除时必须划定警界区域,设置监护人。 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园区建设二期工程能源科学与应用技术综合实验研究平台工程安全施工组织设计 8 其余部分详见模板支设专项施工方案。 “三宝”、“四口”与“临边”防护 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 建筑物必须采用合格的密目式安全网进行封闭,架体内按规 定设置安全平网。 高处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高挂低用。 安全帽、安全网、安全带必须使用登记备案产品。 楼梯口必须设牢固稳定的防护栏。 电梯井口必须设置防护门,宜采用定型化、标准化、工具化产品。 井内每隔两层且高度不超过 10 米应设安全平网,网内不得有杂物,不得进行硬防护。 通道口必须搭设防护棚。 通道口两侧设防护栏,挂立网。 预留洞口必须用坚实盖板盖严,固定不移位。 临边防护栏应设置上下两道,上杆距地高度为 米 ,下杆距地高度为 米,立杆间距不大于 2 米,并设置挡脚板或立网。 防护栏杆宜使用钢管,牢固可靠,并涂红白相间警示色。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专项施工方案应有施工单位电气工程师参加会审,方案的编制和审批程序应符合相关的要求。 施工临时用电必须采用 TNS 系统,符合“三级配电两级保护”,达到“一机、一闸、一漏、一箱”的要求。 电箱设置、线路敷设、接零保护、接地装置、电气联接、漏电保护等各种配电装置应符合规范要求。 配电箱、电缆、漏电保护器等电气产品必须使 用登记备案产品。 外电线路必须按照规范要求进行防护,防护措施应同时满足供电部门要求。 施工现场应配备必要的电器测试仪器,电工必须每天巡回检查,漏电保护器检测每周不少于一次,各类电器的绝缘、接地电阻测试每季度不少于一次,雨雪天气必须每天测试,并做好检查维修纪录。 其余部分详见施工现场临时用电专项施工方案。 建筑起重机械进入施工现场安装前,施工单位应检查设备产权单位取得的建筑起重机械登记注册铭牌和证书。 安装完验收后,使用单位应办理起重机 械使用登记标志。 起重机械设备的产权、拆装、使用单位应按规定时限,通过青岛市建筑起重机械设备管理系统及时上报有关信息。 安装拆卸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