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建筑装饰预算工程量计算及在套定额时注意的问题和建筑工程预算常用换算方法内容摘要:

04年计价表1273子目为例,缸砖用量=+(1+1%)=398块/10㎡。 嵌缝水泥砂浆1:1用量=[10(394](1+1%)=㎡5MM水泥砂浆1:1结合层用量:10=㎡1:㎡。 1:3水泥砂浆用量:=10=㎡。 十一、墙面瓷砖用量换算办法瓷砖用量=+(1+损耗率)。 例:以2004年计价表13117子目为例瓷砖200300用量=+(1+%)=171块/10㎡6mm厚1:::10=㎡12mm厚1:3水泥砂浆打底:10(1+偏差5%)(1+2%)+(嵌缝)=㎡。 十二、道路块料材料用量计算方法道路块料面层用量=10247。 [(块料长+灰缝宽)(块料宽+灰缝宽)][AB+ab+(A+a)(B+b)+a。 式中:V———基坑体积;A—基坑上口长度;B———基坑上口宽度;a———基坑底面长度;b———基坑底面宽度。 回填土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基槽、基坑回填土体积=基槽(坑)挖土体积-设计室外地坪以下建(构)筑物被埋置部分的体积。 式中室外地坪以下建(构)筑物被埋置部分的体积一般包括垫层、墙基础、柱基础、以及地下建筑物、构筑物等所占体积室内回填土体积=主墙间净面积回填土厚度-各种沟道所占体积主墙间净面积=S底(L中墙厚+L内墙厚)式中:底———底层建筑面积;L中———外墙中心线长度;L内———内墙净长线长度。 回填土厚度指室内外高差减去地面垫层、找平层、面层的总厚度,如右图:运土方计算规则及公式:运土是指把开挖后的多余土运至指定地点,或是在回填土不足时从指定地点取土回填。 土方运输应按不同的运输方式和运距分别以m3计算。 运土工程量=挖土总体积-回填土总体积式中计算结果为正值时表示余土外运,为负值时表示取土回填。 ++++打、压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打预制钢筋混凝土桩的体积,按设计桩长以体积计算,长度按包括桩尖的全长计算,桩尖虚体积不扣除。 计量单位:m3,体积计算公式如下:V=桩截面积设计桩长(包括桩尖长度)送钢筋混凝土方桩(送桩):当设计要求把钢筋砼桩顶打入地面以下时,打桩机必须借助工具桩才能完成,这个借助工具桩(一般2~3m长,由硬木或金属制成)完成打桩的过程叫“送桩”。 ,计量单位:m3,公式如下:V=桩截面积(送桩长度+)送桩长度——设计桩顶标高至自然地坪。 接桩:接桩是指按设计要求,按桩的总厂分节预制,运至现场先将第一根桩打入,将第二根桩垂直吊起和第一根桩相连后再继续打桩硫磺胶泥按桩——计量单位:㎡;按桩截面积电焊接桩——计量单位:t+;按包角钢或包钢板的重量。 打、压预应力钢筋砼管桩按设计桩长以体积计算,长度按包括桩尖的全长计算,桩尖虚体积不扣除,管桩的空心体积应扣除,管桩的空心部分设计要求灌注混凝土或其他填充材料时,应另行计算。 计量单位:m3,体积计算公式如下:V=桩截面积设计桩长(包括桩尖长度)桩内灌芯工程量计算,计量单位:m3V=管桩桩孔内径截面积设计灌芯深度灌注桩(1)打孔沉管灌注桩单打、复打:计量单位:m3V=管外径截面积(设计桩长+加灌长度)设计桩长——根据设计图纸长度如使用活瓣桩尖包括预制桩尖,使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桩尖则不包括加灌长度——用来满足砼灌注充盈量,按设计规定;无规定时。 (2)、夯扩桩:计量单位:m3V1(一、二次夯扩)=标准管内径截面积+设计夯扩投料长度(不包括预制桩尖)V2(最后管内灌注砼)=标准管外径截面积+(设计桩长+)设计夯扩投料长度——按设计规定计算。 (3)钻孔混凝土灌注桩成孔工程量,计量单位:m3钻土孔V=桩径截面积自然地面至岩石表面的深度;钻岩孔V=桩径截面积入岩深度度混凝土灌入工程量,计量单位:m3++V=桩径截面积有效桩长,有效桩长设计有规定按规定,无规定按下列公式:有效桩长=设计桩长(含桩尖长)+桩直径设计桩长——桩顶标高至桩底标高基础超灌长度——按设计要求另行计算。 泥浆运输工程量:计量单位:m3,工程量按成孔工程量计取。 人工挖孔桩(1)、人工挖孔工程量:计量单位:m3V(人工挖土)=护壁外围截面积成孔长度++++成孔长度——自然地坪至设计桩底标高V(淤泥、流砂、岩石)=实际开挖(凿)量(2)砖、混凝土护壁及灌注桩芯混凝土工程量:计量单位:m3+++工程量按设计图示尺寸的实体积水泥搅拌桩、粉喷桩,以m3计算V=(设计桩长+500mm)设计桩截面面积(长度如有设计要求则按设计长度)。 双轴的工程量不得重复计算,群桩间的搭接不扣除。 长螺旋或旋挖法钻孔灌注桩,以m3计算V=(设计桩长+500MM)设计桩截面面积或螺旋外径面积(长度如有设计要求则按设计长度)。 基坑锚喷护壁成孔及孔内注浆。 按设计图纸以延长米计算护壁喷射混凝土按设计图纸以平方米计算。 砖基础计算规则基础与墙身(柱身)的划分:(1)基础与墙(柱)身使用同一种材料时,以设计室内地面为界(有地下室者,以地下室室内设计地面为界),以下为基础,以上为墙(柱)身。 (2)基础与墙身使用不同材料时,位于设计室内地面﹢300MM以内时,以不同材料为分界线,超过﹢300M。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