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规范]机电管理制度内容摘要:
槽件是否有磨损或被冲蚀。 ( 3)、检查叶轮入口处是否磨损严重。 ( 4)、检查前后盖板壁是否有变薄或损坏现象。 ( 5)、检查大小口环与叶轮入口或与轴套的径向间隙超过 规定值。 ( 6)、检查平衡盘密封圈与摩擦圈、平衡板与出水段是否 贴合严密。 电气部分 日检: ( 1)、检查泵的底座、泵、电动机是否紧固。 ( 2)、检查仪表、引线是否正常,有无松动、拉出现象。 ( 3)、检查电动机表面是否清洁,温度是否符合规定。 ( 4)、检查电动机轴承温度是否符合规定,油位是否在油位标记以内或以上,油环是否有卡阻或摇晃现 象。 ( 5)、检查各指示仪表、保护装置是否齐全可靠。 ( 6)、检查信号装置、指示灯是否正常。 ( 7)、检查接地装置是否正常,有无松动。 季 检: ( 1)、检查各部分螺栓是否紧固。 28 ( 2)、检查电动机并检查它的绝缘装置是否有效。 ( 3)、检查电动机内部有无杂物,内部是否有碰撞声或摩擦 等异常现象,油环是否能自由旋转。 ( 4)、检查各接线是否紧固,引出线绝缘是否良好。 ( 5)、检查电动机线路的连接及导线的连接是否正确,有无 破损。 年检: ( 1)、检查各部螺丝、螺栓是否松动。 ( 2)、检查定子和转子绕组外 表有无破损,定子绕组端线绑 扎是否牢固,定子和转子的槽楔是否有活动的情况。 ( 3)、检查定子和转子的绝缘情况。 ( 4)检查定子和转子间的间隙是否符合标准。 八、带式输送机: 机械部分 日检: ( 1)、检查各个螺栓紧固件是否连接牢固,完好。 ( 2)、检查电动机、液力耦合器、减速器连接是否有异常 振动或声响,温度是否显示正常,有无漏油。 ( 3)、检查导向滚筒、主动滚筒、托辊、平行辊转动是否 灵活,和皮带是否有良好的接触,摩擦有无异响等现象。 ( 4)、检查输送带拉紧装置是否正常,张紧程度是否合适, 清扫装置是否可 靠正常。 29 ( 5)、检查通过传动装置的输送带是否正常,有无卡、磨、 偏等现象。 ( 6)、检查各部位的浮煤、杂物是否被打扫干净,皮带下 是否有积水。 月 检: ( 1)、检查减速器的油量,及时补充润滑油。 ( 2)、检查各连接部位是否正常,检查钢丝绳的磨损情况 和滑轮组的转动情况,并清理赃物。 ( 3)、清理和检查机道。 季 检: ( 1)、检查整个输送机的结构是否完好; ( 2)、检查上、下托辊的转动情况及连接情况; ( 3)、检查张紧装置及滑轮的润滑情况,检查钢丝绳的损 坏情况及连接情况。 年检 ( 1)、如输送 机工作条件较差,对机头部、机尾部、拉紧 绞车及张紧绞车等部件,在运转半年后升井检查并做必要的修理; ( 2)、当输送机工作条件较好时,对上述部件及卸载滚筒 等,在运转一年后升井进行年检。 九、水环真空泵: 机械部分 30 日检 ( 1)、检查各紧固件是否松动; ( 2)、检查泵的运转声音是否正常; ( 3)、检查各管路是否有漏气现象; ( 4)、检查泵的温度是否正常; ( 5)、检查电动机与泵的连接皮带是否损坏或连接不良; ( 6)、检查各压力表读数是否正确; ( 7)、检查抽放泵浓度是否达到要求; ( 8)、检查气柜水位及导向轮 是否运行正常。 月检 ( 1)、检查各紧固件是否变形或损坏,有无缺失; ( 2)、检查轴的油量是否正常,有无及时添加,运行时有 无异响或异常振动; ( 3)、检查泵体有无开焊或裂纹,是否密封良好,有无泄 露; ( 4)、检查电动机内部有无杂物,内部是否有碰撞声或摩 擦等异常现象,油环是否能自由旋转; ( 5)、检查各接线是否紧固,引出线绝缘是否良好; ( 6)、检查电动机线路的连接及导线的连接是否正确,有无 破损; ( 7)、检查皮带松紧是否正常; ( 8)、检查气水分离器是否堵塞,清理; 31 ( 9)、检查备用抽放泵是否运 行正常; ( 10)、检查气柜导向轮,清洗轴承,更换润滑脂; ( 11)、检查各进回水阀门,各进出气阀门是否灵活。 年检 ( 1)、检查叶轮流道内清砂除刺,光滑平整; ( 2)、检查风叶角度是否符合规定; ( 3)、检查轴颈是否出现沟痕,或圆度、圆柱超过规定等; ( 4)、检查连接皮带是否有损坏,需更换。 电动机与泵连接 是否符合规定; ( 5)、除锈防腐; ( 6)、检查各防护装置是否松动,能否起到防护作用; ( 7)、检查并清洗电动机,抽放泵轴承,更换润滑脂; ( 8)、清洗抽放泵内水垢及杂物。 大修: ( 1)、修理 或更换传动轴及主轴; ( 2)、更换叶轮总成,并作静平衡试验; ( 3)、修理或更换部分机壳; ( 4)、修理或重新浇灌基础。 电气部分 日检: ( 1)、检查电动机和配电开关放置是否稳妥; ( 2)、检查各紧固件连接是否牢靠; 32 ( 3)、检查电动机运转时有无异响,温度是否正常; ( 4)、检查各仪表是否灵敏可靠; ( 5)、检查各保护装置是否灵敏可靠; ( 6)、检查各接地装置有无松动; ( 7)、检查及清扫设备和电缆上的灰尘; ( 8)、检查设备记录是否填写规范,并及时填写当班记录。 季 检: ( 1)、检查各紧固件是否有变 形或损坏; ( 2)、检查电动机是否及时加注润滑油脂; ( 3)、检查各仪表、仪器指示是否正确; ( 4)、检查各传感器指示是否灵敏可靠; ( 5)、检查电机底座是否稳定; ( 6)、检查三相电流是否平衡,是否在规定范围内; ( 7)、检查电缆有无破损或从接线口拉出现象; 年检 ( 1)、检查电动机轴承油量是否变质,有无及时更换; ( 2)、检查并重新校验仪表整定值; ( 3)、检查铁芯有无锈蚀,槽中有无沉积的污物和油腻。 十、乳化液泵: 机械部分 日检 ( 1) 、检查各连接运动部件,紧固件是否松动, 泵体 是否渗 33 漏。 ( 2) 、每班开泵前 检查柱塞与滑块的连接处的锁紧螺套,是 否松动。 若有松动应立即停泵处理,重新拧紧锁紧螺套,消除柱塞与滑块间的轴向间隙。 周检: ( 1)、要求用扳手经常检查吸排液阀压紧螺套是否松动,并 用力拧紧不动为止; ( 2) 、检查吸排液阀的性能,平时要观察阀组动作的节奏声 和压力表的跳动情况,如发现不正常,要及时处理。 ( 3) 、检查各部位的密封是否可靠,主要是滑块油封和柱塞 密封。 ( 4) 、检查曲轴箱的位置,不应低于油标玻璃板的红线或绿 线,以中位为宜。 月检: ( 1)、每月检查一次蓄能器的氨气压力,充分发挥蓄能器的 作用; ( 2) 、当使 用泵的环境≤ 0℃时,停泵后必须将吸液胶管取 下,放掉泵吸液腔内液体,以免冻坏机箱; ( 3) 、保持润滑油池油量;为改善柱塞的润滑条件,在高压 缸套的上方,有一外露小池,池内的机油,经绒线的毛细作用引至柱塞上,当班司机应添加油量。 季检: 34 柱塞密封圈更换: ( 1) 、拆下柱塞:拧下 m6 的防松螺钉,放出将柱塞与滑块 压紧的螺套,再将泵头的高压腔压盖取出后,用手盘动轮胎联轴器,让滑块将柱塞顶出一段距离后,就可将柱塞从泵头抽出。 ( 2) 、取出柱塞密封圈;拧松高压缸套的锁紧螺母,取出高 压缸内的压紧螺套,在用专用工具敲打,从泵头的高压 腔内盖孔,将导向套与柱塞密封圈推出。 年检: ( 1)、泵在长期运转过程中,由于磨损和锈蚀等原因,因失 去了原有的精度和性能,必要时根据实际情况,更换磨损或损伤的零件,达到基本恢复原来的性能。 十一、门式起重机: 日检: ( 1)、检查各照明设施是否正常; ( 2)、检查所有螺栓,不得有任何松动; 月检: ( 1)、检查钢丝绳的磨损程度,减速器的油位,各传动装置 运行是否正常; ( 2)、检查各安全保护装置是否灵敏可靠; ( 3)、检查钢丝绳及其连接、吊具、滑轮组、卷筒是否正常; ( 4)、检查起重机和小车运行钢 轨紧固情况,衔缝无开裂。 钢轨同承轨梁或主梁上盖板是否贴紧,并测量跨度或轨距误差情 35 况,对超差部分进行调整。 年检: ( 1)、检查所有连接螺栓,特别是主梁自身的接头螺栓,主 梁与支腿,支腿与下横梁的连接螺栓,小车及其他件的连接螺栓也应十分注意,不得有任何松动。 ( 2) 、对于高强度螺栓连接接头,应用力矩般按其安装说明 书要求进行抽查,当桥架修理需要重新连接时,则链接面亦重新处理,高强度螺栓及螺母换成新的。 ( 3) 、检查主要焊链,宜先用煤油洗后检查,如有裂纹将裂 纹铲除干净,然后用优质焊条焊接,并保证焊缝质量。 ( 4) 、检查主 要焊梁的拱读,翘度及其他主要件的变形,查 主梁拱读,翘度时,应将无负荷的小车停在支腿处,主梁的中部及削壁在水平线以下的下沉值,超过拱、翘度的 1:2020 时,建议进行修整。 十二、锅炉 日检: ( 1) 、每班要对锅炉进行全面检查,气压保持稳定,各种仪 表是否齐全、可靠,管道阀门及烟道是否畅通完好。 ( 2)、检查各工具、记录、瓦斯浓度是否正常; ( 3)、搞好设备卫生,设备清洁,无污垢; ( 4)、各附件、备件是否齐全,水泵、压力泵是否完好; 月检: 36 ( 1)、每月对水泵、电机等设备进行一次检查、维护。 加注 润滑油,确保 其运行正常; ( 2)、对炉壁裂缝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如有脱落及时修补; ( 3)、对各仪表、阀门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维护。 年检: ( 1)、停炉期间对锅炉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对内部结构,烟 道进行一次全面处理。 ( 2) 、对各部件,联轴器、电机进行注油、润滑,确保下次 运行良好。 ( 3)、对电控部分全面进行一次检查维护。 37 杂散电流管理制度 杂散电流对矿井的安全危害极大,矿井杂散电流可能引起电雷管的误爆炸,对管路和铠装电缆金属外皮有腐蚀性,可使漏电保护发生误动作,还可产生电火花引起瓦斯、 煤尘爆炸。 杂散电流严重威胁着矿井人身安全,为此特制定杂散电流管理制度如下: 加强轨道接头的维护,保持良好的电气连接,确保接头电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 缩短供电距离,降低牵引网路上的电压降。 增大轨道上的接地电阻,保持轨道清洁、干燥。 减小高压对地电压,缩小杂散电流。 严格控制入井人员穿化纤衣服,防止静电杂散电流的产 生。 做到空重车道上的负荷尽量均等,减少轨道内的差额电流。 38 地面停送电制度 一 .停送电必须由专人负责 ,并认真填写停送电工作票。 二 .停电后的开关 ,必 须挂有 有人工作 ,禁止合闸 警示牌 ,只有执行此项工作的人有权取下此牌。 三 .运行中的电气设备 ,禁止带电作业。 四 .停送高压电时 ,必须持有停电申请手续并经审批同意后 ,由停送电负责人与有关单位联系妥当后 ,方可进行操作。 如出现事故停电 ,应立即汇报。 五 .操作 10KV 以上的电压 ,必须用安全用具 (高压手套等 ),并备有安全工具 (绝缘棒 )等。 六 .停电必须按停电顺序切断电源 ,不可误操作 ,停电后要进行验电、放电、接地、挂牌等工作。 七 .工作完毕后 ,经技术人员详细检查 ,确认合格无误后拆除接地线 ,撤离人员 ,取下停电工作牌 ,并与 有关单位联系 ,方可进行送电。 送电时须试送电一次 ,若发现异常 ,须查明原因 ,处理完毕后方可再送电。 39 井下停送电管理制度 为了确保我矿井下人员人身安全、稳定生产,保障电网和矿井安稳,特制定此制度: 一、中变停、送电管理制度: ( 1)、送电程序: 向井下中央变电所送电时,严格执行“两票”制度,巡回瓦斯员检查中变及其开关附近 20米内的瓦斯浓度是否在 %以下,中变值班员检查中变设备完好情况。 当各方面的条件符合送电规定时,向调度室申请,经矿调度室审查合格后,再通知地变值班电工送电。 中变合闸顺序 :值班人员先合线路的总高防开关(禁止双回路线路同时运行),然后合中变采区专用开关,采面瓦斯员汇报采区瓦斯浓度以后。 然后合移动变电站控制高防开关,最后合低压总开关。 注意:值班人员在操作高压开关时,必须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靴或站在绝缘台上,并且要有一人监护。 高压开关只需手动按钮即可合闸。 合低压真空馈电开关时,按下合闸按钮即可合闸。 ( 2)、停电顺序 中变总高压开关跳闸后,值班人员立即向调度室汇报,如地面变电所停电,值班人员一定要坚守工作岗位,在没有接到调度室的撤人通知时,不得擅自离开岗位。 40 中变总高 压开关跳闸如果不是。[制度规范]机电管理制度
相关推荐
水样时间: 8:30 采集的水样存放 化验室人员采集的水样应及时测定。 运行班人员采集的水样在取样瓶上作好标记,存放在化验室冷藏柜中,并在取 样登记表上签上取样人名字。 相关文件 相关记录 化验室水样记录 水质管理制度汇编 第 14 页 样品管理制度 目的 保证样品的准确性,满足检测工作的需要。 为检测工作的准确性提供基础保证。 适用范围 适用于化验室检测样品的质量控制。 职责
生产等问题,承担相应的工作及法律责任,并由集团公司或董事会及公司经营班子决定给与相应处罚。 对于企业党务、工会、计生等 其它 各项重要工作出现严重偏差或问题,由集团公司党委或公司党支部提出给与相应的处罚。 副总经理 目标管理及工作管理考核 主管生产副总经理 目标管理及工作 管理考核 根据公司总经理的工作要求,完成年度生产计划和经营预算目标,按时完成年度生产任务。 承担相应未完成责任,并接受处罚。
每年给予一个月的不请假奖金,每请假一天,即扣发该项奖金一天,请病事假逾 30天者,不发该项奖金。 第十五条 本公司人员服务满一年者,可依下列规定,给予特别休假 (一 )工作满一年以上未满三年者,每年 7 日。 (二 )工作满三年以上未满五年者,每年 10 日。 (三 )工作满五年以上未满十年 者,每 14 日。 (四 )工作满十年以上者,每满一年加给一日,但休假总数不得超过 30 日。
生和物品干净整齐。 贯彻传达车间及上级的指令或通知。 四、班前班后会的内容: 值 班长(班长)安排布置当日工作。 根据当天工作性质,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采取适当的安全防范措施。 传达贯彻厂,车间的信息,工作安排,指令,计划等。 学习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案例,各项管理条例,操作规程。 班前会内容要认真作好记录,安排布置的工作要认真贯彻执行。 维护 修 理 管理制度 维护 保运
工作认真负责,经安全教育后具有本作业所需的安全、专业技术知识及实践经验。 作业前、作业中不准喝酒。 作业要求 作业中要指派专人监护,负责现场施工安全。 作业人员应穿戴好安全防护用品、用具,防护用品、用具应完好可靠,符合安全要求。 作业区域内应整洁,道路畅通,并有明显的标志和告示。 作业完成后,应进行现场整理和清点,并向安全委员会、设备等部门报告。 委托外包作业人员进行作业前,适用于本审批制度。
...................... 53 ..................................................................................................... 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