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普外科-中医特色服务项目内容摘要:

后紧线;也可将药线的一端穿入另一段药线内,由肛门牵出,使线漏管周围成为双股线,然后收紧,打一活结,每隔 12 天紧线 1 次,直至挂线脱落。 六、术中的注意事项 1.肛痈 ⑴ 定位要准确 : 一般在脓肿切开引流前应先穿刺,待抽出脓液后,再行切开引流。 ⑵ 切口 : 浅部脓肿可行放射状切口,深部脓肿应行弧形切口,避免损伤括约肌。 ⑶ 引流要彻底 : 切开脓肿后要用手指去探查脓腔,分开脓腔内的纤维间隔以利引流。 ⑷ 预防肛漏形成 : 术中应切开原发性肛隐窝炎(即内口),可防止肛漏形成。 外一 科中医特色服务项目 18 ⑴ 探针由外口探入时,不能用力,以免造成假道。 ⑵ 如瘘管在肛管直肠环下方通过,可以一次全部切开漏管。 如漏管通过肛管直肠环的上方,必须加用挂线疗法,即先切开外括约肌皮下部浅部及其下方的瘘管,然后用橡皮筋由剩余的管道口通入,由内口引出,缚在肛管直肠环上,这样可避免由一次切断肛管直肠环,而造成失禁。 如肛管直肠环已纤维化者,也可一次全部切开无须挂线。 ⑶ 漏管若在外括约肌深、浅两层之间通过者,该处肌肉未形成纤维化时,不能同时切断 两处外括约肌,在切断外括 约肌时,要与肌纤维成直角, 不能斜角切断。 ⑷ 高位肛漏通过肛尾韧带,可以作纵行切开,不能横行切断肛尾韧带,以免造成肛门向前移位。 七、术后处理 常规抗炎:酌情应用清热解毒、托里排脓的中药或抗生素。 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可给予润下剂以及缓泻剂。 注意肛门清洁:术后每次便后用苦参汤或 1:5000高锰酸钾液坐浴,换药。 术后疼痛者可给予止痛剂或采用耳针。 一般挂线后,橡皮筋在 5天左右可以脱落,可酌情紧线或剪除,此时创面已修复浅平,再经换药后,可迅速愈合,无肛门失禁等后遗症。 若 10天以后不脱落,可以剪开,若结扎橡皮筋较松,需要再紧线1次。 伤口必须从基底部开始生长防止表面过早粘连封口,形成假愈合。 管道切开或挂开后,改用生肌散纱条或生肌玉红膏纱条换药至收口。 外一 科中医特色服务项目 19 肛漏在切开或挂开后,可有少量脓水流出,四周肿胀逐渐消散,如仍有较多脓水,应检查有无支管或残留的管道。 如有局部感染,以及有无高热、寒战等,如有则应及时予以治疗。 八、预防与调护 经常保持肛门清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发现肛痈,宜早期治疗,一次手术治疗可以防止后遗肛漏。 肛漏患者应及早治疗, 避免外口堵塞而引起脓液积聚,排泄不畅,引发新的支管。 外一 科中医特色服务项目 20 中药坐浴疗法操作规程 一、目的 通过水温及药液的作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强抵抗力, 减轻会阴及肛门部炎症与疼痛,使疮面清洁,利于组织修复。 松驰骨盆区肌肉,减轻局部充血、痉挛与疼痛,用于会阴、肛门疾患等。 用于会阴部、肛门部手术前的准备。 松弛膀胱括约肌,刺激尿潴留病人排尿。 二、评估 全身情况:病人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病情、治疗情况、实施坐浴的原因。 局部情况:皮肤是否红肿、疼痛、 化脓、肿胀及感觉障碍。 心理状态:病人是否接受坐浴,自理能力及合作程度。 健康知识:病人对坐浴知识的了解及掌握程度。 环境评估:环境是否安静,舒适,隐蔽。 三、操作程序 着装整洁(仪表、洗手、戴口罩)查对,向病人解释坐浴的目的和方法。 用物:坐浴椅、消毒用的坐浴盆、 3840 度水(根据医嘱加药)、纱布或干净的小毛巾。 病人:嘱病人先排尿、排便,利于坐浴效果。 操作:备齐用物至床旁,配置坐浴药液或温开水,温度以病人舒适为宜,一半为 3840度,坐浴 ,将坐浴盆放在坐浴椅上,协助病人脱裤至膝,先试水温,适宜后嘱病人将珍格格会阴部或肛门部浸在药液或温水中 2030min,随时加热水以保持必要的温度。 擦干,外一 科中医特色服务项目 21 坐浴后毛巾擦干会阴部,坐浴部伤口按无菌技术处理。 整理用物:协助病人整理衣物,洗手,记录坐浴时间。 四、注意事项 坐浴溶液的温度不可过高,防止烫伤皮肤,水温下降后应及时调节。 坐浴水量不宜过多,一般以坐浴盆 1/2 满为宜,以免坐浴时外溢。 女性病人在经期、妊娠期、产后 2 周内,阴道出血和盆腔急性炎症期不宜坐浴。 坐浴过程中,注意观察病人面 色和脉搏,如病人法力,眩晕应停止坐浴。 冬天应注意室温及保暖。 外一 科中医特色服务项目 22 湿 敷 法 湿敷法是将无菌纱布用药液浸透,敷于局部,已达到疏通腠理、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等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一、评估 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患者体质及湿敷部位皮肤情况。 心理状况。 二、目标 减轻局部肿胀、疼痛、瘙痒等症状。 三、禁忌症 疮疡脓肿迅速扩散者不宜湿敷。 四、告知 注意药液温度,防止烫伤。 五、物品准备 治疗盘、遵医嘱配制药液、敷布数块(无菌纱布制成)、凡士林、镊子、弯盘、橡胶单、中单、纱布等。 六、操作程序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取合理体位,暴露湿敷部位,注意保暖。 遵医嘱配制药液,药液温度适宜并倒入容器内,敷布在药液中浸湿后,敷于患处。 定时用无菌镊子夹取纱布浸药后淋药液于敷布上,保持湿润及温度。 操作完毕,擦干局部药液,取下弯盘、中单、橡胶单,协助患者衣着,整理床单位。 外一 科中医特色服务项目 23 整理用物,做好记录。 七、护理及注意事项 操作前向患者做好解释,以取得合作。 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治疗过 程中观察局部皮肤反应,如出现苍白、红斑、水疱、痒痛或破溃等症状时,立即停止治疗,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外一 科中医特色服务项目 24 涂 药 法 涂药法是将各种外用药物直接涂于患处的一种外治方法。 其剂型有水剂、酊剂、油剂、膏剂等。 一、评估 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患者体质及涂药部位的皮肤情况。 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心理状况。 二、目标 患处涂药后可达到祛风除湿、解毒消肿、止痒镇痛等治疗效果。 三、告知 局部涂药后可出现药物颜色、油渍等污染衣物。 四、物品准备 治 疗盘、遵医嘱配制的药物、弯盘、棉签、镊子、盐水棉球、干棉球、纱布、胶布、绷带、橡胶单、中单等。 五、禁忌证 婴幼儿颜面部禁用 六、操作程序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根据涂药部位,取合理体位,暴露涂药部位,注意保暖,必要时屏风遮挡。 患处酌情铺橡胶中单。 清洁皮肤,将配制的药物用棉签均匀地涂于患处。 面积较大时,可用镊子夹棉球蘸药物涂抹,蘸药干湿度适宜,涂药厚薄均匀。 必要时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 涂药完毕,协助患者衣着,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外一 科中医特色服务项目 25 清理物品,做好记录并签 字。 七、护理及注意事项 涂药前需清洁局部皮肤。 涂药次数依病情、药物而定,水剂、酊剂用后须将瓶盖盖紧,防止挥发。 混悬液先摇匀后再涂药。 霜剂则应用手掌或手指反复擦抹,使之渗入肌肤。 涂药不宜过厚、过多,以防毛孔闭塞。 刺激性较强的药物,不可涂于面部。 婴幼儿忌用。 涂药后观察局部皮肤,如有丘疹、奇痒或局部肿胀等过敏现象时,停止用药,并将药物拭净或清洗,遵医嘱内服或外用抗过敏药物。 外一 科中医特色服务项目 26 涂药法操作流程图 主要临床表现、既往史、药物过敏史、涂药部位的皮肤情况、体质及心理状况等 评估 物品准备 整理用物 包扎 涂药 患者准 备 治疗盘、弯盘、遵医嘱配制中药、棉签、镊子、盐水棉球、干棉球、纱布、胶布、绷带、中单等 核对姓名、诊断,解释,合理体位,暴露伤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