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概论(吴慰慈)-chapter08(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规章制度 第三节 图书馆岗位责任制和目标管理 第四节 图书馆管理体制 第五节 图书馆统计 第六节 图书馆工作评价与图书馆评估 第七节 图书馆工作标准化 第八节 图书馆管理改革与创新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第五节 图书馆统计 一、图书馆统计的意义与作用 • 图书馆统计有几种不同的含义:一种是指图书馆的统计工作,即图书馆所做的搜集、整理、分析统计资料的全部工作;一种是指图书馆统计资料,即图书馆统计工作的成果;还有一种是指图书馆统计学,它是在图书馆统计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图书馆学的分支学科,是图书馆统计工作的理论概括和经验总结,并用以指导图书馆统计工作的实践。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第五节 图书馆统计 • 我们这里所说的图书馆统计,是指图书馆的统计工作。 从管理的角度来看,图书馆统计就是用数字来定量反映图书馆工作的实际情况,以便对图书馆实行计量化管理。 它是图书馆的重要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之一。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第五节 图书馆统计 • 图书馆统计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图书馆统计是认识图书馆活动规律的有力工具 2.图书馆统计是开展图书馆业务工作的客观依据 3.图书馆统计是图书馆科学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4.图书馆统计是图书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第五节 图书馆统计 二、图书馆统计的指标体系 1.馆藏文献量指标。 2.用户量指标。 3.借阅量指标。 4.图书馆深化服务指标。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第五节 图书馆统计 三、图书馆统计分析及其方法 1.图书馆统计分析的内容。 2.六种比率及其计算方法。 ① 文献利用率 ② 文献流通率 ③ 用户到馆率 ④ 用户阅读率 ⑤ 文献拒借率 ⑥ 文献保障率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第五节 图书馆统计 3.图书馆统计分析的方法与步骤 • 常用方法: ① 分类分析法。 ② 对比分析法。 ③ 动态分析法。 ④ 相关分析法。 ⑤ 结构分析法。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第五节 图书馆统计 • 图书馆统计分析的步骤: ① 确定分析的目的,弄清楚统计所要解决的问题。 ② 收集统计数据。 ③ 审查统计资料。 ④ 建立数学模型。 ⑤ 进行分析与预测。 ⑥ 提出分析意见和改进工作的方法和措施。 第一节 图书馆工作组织 第二节 图书馆规章制度 第三节 图书馆岗位责任制和目标管理 第四节 图书馆管理体制 第五节 图书馆统计 第六节 图书馆工作评价与图书馆评估 第七节 图书馆工作标准化 第八节 图书馆管理改革与创新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第六节 图书馆工作评价与图书馆评估 一、图书馆工作评价的意义 • 图书馆工作的评价, 实质 上是图书馆工作效益的评价。 概念 :所谓图书馆工作效益,就是图书馆工作的劳动成果和资金占用、劳动消耗之间的比较关系。 基本内容 :在图书馆工作过程中,用最少的资金和劳动消耗,获取最大的社会收益,充分满足社会成员的信息。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第六节 图书馆工作评价与图书馆评估 研究目的 :围绕着必须满足社会信息需要这个中心内容,正确处理资金占用、劳动消耗和最终劳动成果二者之间的关系,把它们有机地联系起来,使之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工作效果 :图书馆运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用最少的资金和劳动消耗,换取文献的高度流通,并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达到既有良好的社会效果,又有高速度的流通。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第六节 图书馆工作评价与图书馆评估 • 衡量图书馆工作效益的大小,就必须进行效益分析。 所谓效益分析,就是对影响图书馆工作效益的诸因素进行分析比较,区别利弊,指导工作。 • 根据价值工程原理,效益是可以运用数学方法计算的,其公式如下: 效益 = 输出 /输入 = 功能 /成本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第六节 图书馆工作评价与图书馆评估 二、图书馆工作的评价标准 • 社会效益 1.信息量和信息价值 2.信息利用率 3.信息效果 ① 信息在经济交流和技术引进中所起的作用; ② 信息在生产和技术革新中的作用; ③ 信息活化为生产力后的经济效益。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第六节 图书馆工作评价与图书馆评估 • 经济效益 图书馆工作本身一般不直接产生科技成果和经济收益,科技成果是科技人员创造的,经济收益则是企业生产经营的结果,但图书馆工作效果却渗透在科技成果和企业的经济收益之中,两者不能截然分。图书馆概论(吴慰慈)-chapter08(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