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维真老师的网络课讲义(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自物理层及以上各层完全相同的网络也可采用链路层互连。 ) • 链路同构互连的目的: 1)(低层异构)网络的互通; 2)动态划分冲突域(竞争型网络) 高层 低层 I 高层 低层 II 网络 I 网络 II 网桥 网络 I 中的端系统 网络 II 中的端系统 LLC层 LLC层 LLC层 低层 I 低层 II 第七章 201 ( 2)网桥的概念 要点: • 网桥对 MAC 帧格式进行变换,对 LLC 帧不作改变。 MAC1帧 MAC2帧 LLC帧 LAN1 LAN2 • 网桥采用帧存储 /转发方式;具有目的地址识别和转发路径选择能力;对源 / 宿站点在同一网络的帧不予转发(通信量过滤)。 • (缺点)增大时延;不能实现 MAC 帧的“完全”转换。 第七章 202 ( 3)透明网桥 ( IEEE 分委员会制定的网桥标准 ) 特点: 网桥自身决定帧的转发,各端系统不需知道互连网络中网桥的位置、数目,即端系统“看不到”网桥。 1)结构 目的站 出端口 A 1 E 3 …… ….. 缓冲区 A B C D E F 1 2 3 第七章 203 2)工作原理 • 基本任务:收到一帧,决定是“丢弃”,还是“转发到哪个(哪些)端口”。 • 需考虑的问题:启动时,网桥中的查找表是空的;工作过程中,会动态增加、撤除网桥和站点。 • 工作过程:网桥的某端口收到一帧后,  转发 若该帧的目的地址不在表中,则向(除到来端口以外的)所有端口转发;否则,按相应表项所指端口转发(若出端口 =入端口,丢弃)。  建表 查表中有无与该帧源地址相同的目的地址表项。 若无,则将该帧的源地址和入端口号填为表中一个新表项(目的地址和出端口)。 若有,则用该帧的入端口号覆盖原表项中的出端口号。  刷新 对表每次创建新表项和覆盖原表项时,均设置定时器。 若至超时还未被再次覆盖,则清除该表项,以适应网络站点位置的动态变化。 第七章 204 Y N Y N N Y 转发 建表 在端口 x 收到无差错的帧 向除 x 以外的所有端口转发 丢弃该帧 向表项所指的端口转发 用“到来端口号”置换原表项中的“出端口号 ” 将源地址和到来端口号填入目的地址和出端口表项 对该表项设置定时器 该帧的目的地址在表中。 表项中的出端口是 x ? 该帧的源地址在表中。 第七章 205 [示例 ] 站 a 发出一帧,目的站为 h。 初始各网桥站表均为空。 画出转发路径;写出转发结束时各网桥中站表的内容;(之后站 f 向站 a 发送一帧,重复上述做法。 ) a f c h A C b e d g B 1 2 1 2 3 LAN1 LAN4 LAN2 LAN3 LAN5 解: a LAN1   LAN2    LAN3     LAN4    LAN5  h 目的站 出端口 a 1 1 2 目的站 出端口 a 1 目的站 出端口 a 2 A B C 第七章 206 3)使用透明网桥的条件 ——互连网络拓扑为“支撑树”( Spanning Tree) 支撑树拓扑:网络中各节点间不存在回路(任何两站间只有一条通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