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李保军养殖场限期治理项目内容摘要:

第三章 污染治理工程目标 总体目标 坚持循环经济发展理念,促进养殖场所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通过 限期治理工程项目建设 ,用 4 月左右的时间建设 李保军养殖场 限期治理工程,加强该养殖场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工作, 有效改善区域 农村环境 ,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该养殖场计划采取雨污分流、干清粪、将粪便和废水分别在贮粪场和储存池发酵后还田,使养殖粪污实现资源化利用,达到养殖污染物零排 放,实现养殖场周边区域的环境治理目标。 具体目标 工程目标 日贮存畜禽粪便 吨,日储存废水 57 吨。 环保目标 ( 1)污水经发酵处理后全部用于农田 灌溉 ;( 2)粪便贮存发酵后还田;( 3)畜禽粪污资源化率达到 100%; COD、 NH3N 去除率达 100%。 第四章 限期治理工程设计方案 设计原则 资源化原则。 畜禽粪污是一种有价值的宝贵资源,充分利用畜禽粪污资源是污染防治的重要原则。 畜禽粪污经处理后,还田,实现废物资源化。 生 态化原则。 遵循循环经济指导思想,依据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生态学基本原则,强化种养平衡,促进种植业与养殖业结合,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可靠性原则。 遵循技术先进、工艺成熟、质量可靠的原则,在设计中吸取国内外先进的处理工艺和施工技术,使工程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废弃物治理思路 本项目按照 “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原则,对猪粪和污水进行处置和综合利用,以达到治理污染、综合利用的效果。 “减量化 ”措施 一是改进养猪场集粪系统的设计,实行干清粪工艺,减少冲洗水量;二是采用雨污分离,猪舍屋面的 雨水和降温水直接流入池塘,污水通过污水收集管集中收集;三是在猪饲料添加生物除臭剂,减少粪便臭气的产生。 “资源化 ”措施 一是将粪尿中的固化物和猪粪经发酵后还田;二是结合农业和种植业,将发酵处理后的污水用于农田浇灌。 限期治理项目采用工艺流程 由于 李保军养殖场 出栏生猪量为 5300 头,结合农业源污染物总量减排的要求,该养殖场粪污处理工艺技术采用 雨污分流、干清粪、将粪便和废水分别在贮粪场和储存池发酵后还田的工艺 技术。 李保军养殖场 污染限期治理项目具体采用工艺流程见图 4图 42。 工艺流程说明 为更有效控制猪场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污染,应当采取经济有效、方便可行的工艺流程,遵循减排效果好、投入少的原则,使猪场周围的土壤、水体及大气自然生态系统免受污染。 根据国家对农业源污染物总量减排的要求,为实现畜禽养殖业污染总量减排,减少对环境的危害,该殖场需要采取 雨污分流、干清粪、将粪便和废水分别在贮粪场和储存池发酵后还田的工艺 技术。 雨污分流工艺 将雨水和养殖场所产生污水分开收集的措施。 雨水可采用沟渠输送,污水采用暗沟(管)输送。 在畜禽舍的屋檐雨水侧, 修建或完善雨水明渠,雨水明渠的基本尺寸为 米 米,可根据情况适当调废水 农田灌溉 储存池发酵 畜舍 图 41 粪污处理工艺流程图 农田施肥 贮粪池发酵 干清猪粪 图 42 粪便处理工艺流程图 预处理 整。 畜禽舍屋面雨水由导水槽收集后,经排水立管(可采用直径 100的 PVC 管)直接导入雨水明渠。 污水沟设置在畜禽舍内或屋檐内侧,尿液和冲洗污水由舍内污水沟经暗管(或采用直径 300 毫米的砼管)与舍外排污暗沟(管)相连,最后汇集到场区粪污处理系统。 干清粪工艺 为了有效减少污水产生量,降低污染负荷,减轻后续处理及消纳的负担,养殖场内粪污应采用干清粪的收集方式,及时将干粪由机械或人工收集、清扫、运至贮粪场中,尿液及冲洗水则经污水收集 系统进入污水、尿液储存池中,再进行后续处理。 贮粪场发酵 粪便经预处理调整水分和碳氮比( C/N),并应符合下列要求:粪便的起始含水率应为 40%~ 60%;碳氮比( C/N)应为 20: 1~ 30:1,可通过添加农作物秸秆、稻壳等物料进行调节,必要时需添加菌剂和酶制剂; pH 值应控制在 ~ 之间。 贮粪场的设计应满足下列规定:应考虑防渗漏措施,不得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应配置防雨淋设施和雨水排水系统;贮粪场的总容积不得低于当地农林作物生产用肥的最大间隔时间内本养殖场所产生粪便的总量。 污水储存池 建设一个地下三格污水储存池,三格式每格池体进出水口均开口于隔墙顶部一侧,左右交错,进出口、漫溢口均设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