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教育管理本科现代教育原理期末复习应考指南内容摘要:

( 2)社会关系影响着人的发展的方向和性质; ( 3)社会的精神文化影响着个体的身心发展内容; ( 4)社会环境的不同还可 能造成个体发展上的巨大差异; ( 5)环境因素对人的影响带有一定的自发性和偶然性。 9.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思想的本质与核心就是:每个社会成员在智力和体力上都得到尽可能多方面的、充分的、自由的和统一的发展。 该思想的本质特征为: ( 1)全面发展的人的量的方面规定性 ——智力和体力的尽可能多方面的发展; ( 2)全面发展的人的质的方面规定性 ——智力和体力的充分的、自由的发展; ( 3)全面发展的人的度的方面规定性 ——个人智力和体力的统一发展。 10.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 ( 1)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 教育; ( 2)重建新的课程结构; ( 3)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 ( 4)倡导建构的学习; ( 5)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 ( 6)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 11.课程内容改革方面新课程的特征: 首先,删除了原有课程内容中艰深、晦涩、陈旧的部分,使课程内容呈现出简洁、明了、有条理和新颖的特征; 其次,增加了与学生和社会现实生活相关的成分,使课程内容更加具体、更富有生活气息; 再次,放弃以往对课程内容进行统一尺度的界定,实现课程内容标准的层次化。 12.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与特点: ( 1)整体性; ( 2)实践性; ( 3)开放性; ( 4)生成性; ( 5)自主性。 1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教师职业的发展趋势 ( 1)教师职业职能的转变:以“学会生存”为其根本职能,要求以“四个学会”作为教育的原则; ( 2)教会学习是教师职业的新的工作方式; ( 3)教师职业被认定为专业性职业; ( 4)教师的终身教育得以实施; ( 5)教师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因素。 14.教育如何满足学生的期待与要求: ( 1)使学生达到基础性、发展性与创造性学力的统一;就是要使学生掌握在社会上生存的技能,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基础能力,以及自我发展的能力和未来社 会所需要的必要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 第 8 页 共 42 页 ( 2)对学生进行必要的价值观的引导。 对学生进行有价值导向的教育,发展他对事物价值的观察力、思考力、判断力以及批判能力,帮助学生建构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新的价值体系,最终形成一种稳定的、个体发展与人类发展方向相一致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15.当代学生观: ( 1)以人为本的理念; ( 2)尊重的教育理念; ( 3)重视学生发展性的教育理念; ( 4)依法施教的理念; ( 5)自我教育的理念。 16.提高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对策 (可能性): ( 1)提高教师职业对教育理论的依赖性; ( 2) 延长教师培养年限,实现教师的终身学习; ( 3)严格教师的入职和解职标准,提高教师的专业自主性; ( 4)厉行严格地教师职业伦理规范。 五、 论述题(每小题 16分) 1. 分析义务教育的两个基本特征,针对本地义务教育的执行情况谈自己的看法或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题要点: 义务教育的特点:普遍性、强制性。 看法或建议:(略) 2. 我国为什么要进行素质教育,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素质教育内涵与特征的认识。 答题要点: ( 1)为什么要进行素质教育: ①根本原因是国家推行科教兴国战略,要提高人口素质; ②直接原因是要从根本 上治理“片面追求升学率”。 ( 2)素质教育的内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早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 3)素质教育的特征: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谐发展、充分的发展、可持续发展。 3. 面对未来社会的挑战,结合实际谈谈教育的应对措施及改革趋势。 答题要点: ( 1)追求教育民主化,发展全民教育; ( 2)实行主体性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 3)倡导学会关心,加强人文教育; ( 4)追 求教育的终身化,构建学习化社会; ( 5)谋求教育的国际化,注重教育的本土化。 4. 结合实际,论述如何发挥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如何发挥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答题要点: 人的身心发展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教育发挥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它要受到以下多方因素的制约: ( 1)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 ( 2)教育的自身状况; ( 3)家庭环境的因素; ( 4)社会发展状况。 教育如果能得到以上各方面条件的积极配合,就能充分发挥出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独特作用。 5. 结合当前实际,谈谈你对学会学习的思 想内涵的认识。 学会学习的思想内涵: 要点: ( 1)学会认知:“认知”不仅是书本上、课堂上的知识,还包括社会规范;要学会认识,掌握求知手段;要有强烈的学习动机、探求热情、科学的态度与方法;“求知”是一个不断反复、不断“完成”的过程。 ( 2)学会做事:注重培养劳动者的综合能力;不仅获取智力技能,还要获取社会行为技能等;在“求知”过程中养成科学素质基础,培养应变能力和革新能力。 ( 3)学会共同生活:首先要了解自身、发现他人、尊重他人,做到设身处地;学会关心、分享、合作,学会平等对话、相互交流;学会与人和自然和 谐相处;主要途径是参与社会活动,在磨合中找到认同、共识,获得体验。 ( 4)学会生存:是教育和学习的根本目标;它超越了单纯的道德、伦理意义上的“做人”,而包括了适合个人和社会需要的全面而充分的发展。 6. 结合实际,谈谈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式的影响。 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式的影响: 要点: ( 1)对教师的教学观念的影响: 课改后的教师教学观念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教学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师生互动和参与的比重增大;二是建立新型的平等交往的师生互动关系。 ( 2)对教师教 学方式的影响: ①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教师成为学校课程的参与者,要开发自己学科的课程,参与课程 第 9 页 共 42 页 设计和实验,从而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②影响教师常规教学方式,教师的角色发生了位移,不再是“控制课堂”,而是和学生一起参与,通过互动共同探索知识; ③使教师重新审视课堂常规经验和活动方式; ④课程改革对教师之间的合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合作有利于教师自身的成长进步,且在合作中碰撞出新思想,同时教师的合作也起到了示范与促进学生合作的作用。 7. 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现代教学任务的理解。 答题要点: ( 1)培养学生的基础 学力;( 2)建构学生个性化的多元智力结构;(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8. 从教师的专业结构的构成要素出发,结合实际,谈谈应该如何提高教师的素质。 答题要点: ( 1)教师专业精神:①教育信念;②教育态度和动机;③自主发展需要和意识。 ( 2)教师专业知识: 普通文化知识、专业学科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个人实践知识。 ( 3)教师专业能力: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9. 结合当代学生的特点,谈谈教育者如何针对这些特点对学生进行教育。 答题要点: ( 1)主体意识 增强。 主体性主要指三方面内容: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 2)信息获取方式多样; ( 3)受多元文化冲击较大; ( 4)受同辈群体影响较大。 六、案例分析题 荣获 2020年全国“十杰教师”称号的朱兆林,曾教过一个叫赵宁的学生。 这个有着“领袖”能力的男生,曾带着自己的足球队员偷偷翻过围网进场踢球;曾为了保护“小同学”和人打架留下青紫的伤痕。 他各科成绩倒数,却有一个威武的绰号 —— “将军”。 “将军”十分喜爱军事,不论上什么课,赵宁都会借回答问题开始“军事话题讲演”。 一天,朱兆林刚进课堂,赵宁就又成了“被告 ”。 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向朱兆林报告今天“将军”闯祸的经过。 她听了一会儿,扬手让大家安静:“同学们,我清楚了,他又‘挺身而出’了是吧。 ”停顿了一下,朱兆林大声说:“挺身而出才是合格的军人。 也许未来共和国将军中就有赵宁的名字,他很可能是我们的骄傲。 ”全班默然。 从此,“将军”被“提审”的次数越来越少,他对朱老师发自内心地折服了。 一次,他没完成作业,朱兆林批评了他。 转天,一份“诗经体”的检查放在朱兆林的案头:“呜呼悔矣,未完吾题。 浩浩优化 (指作业 ),所作无几。 面对检查,羞愧至极。 痛心疾首,满面流涕。 呜呼惜矣,错失良机。 心中悔恨,难以平息。 高考已近,不思进取。 恩师心碎,无颜见伊„„敢望恩师,严加看管。 下不为例,决不再犯。 ” 朱兆林读着这份整整 800字的“检查”,深受感动。 课堂上,她浓墨重彩地评说了这份“检查”,全班同学听得痴迷。 这个入学初成绩全年级倒数的学生,最后竟以 550分的高考成绩考上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电子工程大学,踏上了他跨向“将军”的人生之路。 临行前,赵宁把他在国家级围棋赛上获得的奖品 —— 一支金笔送给朱兆林作纪念。 告别老师时,赵宁的眼睛里噙满了泪水。 他动情地说:“朱老师,收下。 您不是说我能当将军吗。 等我得了军 功章,再拿它换这支笔好不好。 ” 结合这个事例,你能谈谈自己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吗。 答题思路: 1.素质教育的内涵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受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推进素质教育,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中小学教学不能就理论讲理论,一定要和科学实践结合起来。 赵文忠作为一名生物课教师,能够将自己的生物课教学和生产实际、科技发明结合起来,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是他和他的学生 们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3.推进素质教育,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或创造能力。 中小学生处于好奇心十分强烈、思维异常活跃的年龄,教师要注意培养和爱护学生的这种好奇心,将其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而不能简单地轻视或打击。 面对学生提出的各种发明思路,赵文忠总是“积极鼓励”,反对“消极否定”,这是符合教育规律的。 (答题注意事项:结合提供的实例进行分析;有明确的观点,观点、材料要统一,语言要通畅;分析文字在 300字以上。 ) 结合上面的事例,请你谈谈对当代学生观的理解。 答题思路: 1.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教育的发展 ,人们的许多观念发生了变化,对学生的认识和理解也随之改变。 其中,以人为本、尊重学生、视学生为发展 第 10 页 共 42 页 中的人、依法施教、重视教师的自我教育已经深入人心。 2.“以人为本“的理念是指以人为基点、从人出发又向人复归的教育思想。 教育首先要尊重人,尊重人的个体生命和个别需求,尊重人的精神世界,尊重人的个性和差异。 赵宁虽然各科成绩倒数,但十分喜爱军事,这就是赵宁的个性。 朱老师充分尊重赵宁的个性,并因势利导,这是他取得成功的奥妙所在。 3.尊重学生,首先要做的是对每一位学生一视同仁,也就是对所谓“差生”和成绩优异的学生平等对 待。 在一般老师眼中,赵宁也许要被视为“差生”,但朱老师不但不歧视他,反而发现了他身上的闪光之点,以此为突破口,并加以鼓励。 这无疑是符合一个教师应该具备的当代学生观的。 4.为什么要尊重所谓的“差生”。 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还不是成熟的个体,所以不能把一个学生暂时的状况看“死”。 赵宁由“各科成绩倒数”到考入军事院校的过程已经说明了这一点。 (答题注意事项:结合提供的实例进行分析;有明确的观点,观点、材料要统一,语言要通畅;分析文字在 300字以上。 ) 北京史家胡同小学正在实施“小博士”工程, 要求孩子们利用课余时间,自愿完成一项“长作业”,少则两周,多则三四个月,自己研究探索某一个专题,或完成一部童话作品,拓展语文学习的领域,让学生在探索中自主学习。 “小博士工程”涉及范围广泛,包括天文、地理、科技、历史等,不同年级、不同班级都有自己的“子工程”,确定的专题包括:“北京的四合院”、“国宝大熊猫”,“关于沙尘暴的调查报告”、“中国茶文化”等,以个人或小组合作方式进行研究。 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去图书馆、逛书店、上网搜寻等手段搜集材料。 许多同学还走向社会,去考察、采访,去亲身体验。 如四(二) 班十几名同学研究北京大胡同,每到周末,同学们便背上水壶、面包、笔记本、照相机等穿梭于北京大大小胡同,结识了一批京城老人,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北京大历史文化。 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然后和老师、家长一起研究,最终得出自己的“结论”,最多的写了七八千字。 为了达到广泛交流动目的,学校每周一组织一次课题宣讲,“小博士”向老师、同学介绍自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