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度煤矿生产技术部管理办法内容摘要:

,并做好记录。 1正常生产期间施工措施每月贯彻一次。 1施工措施实行编号管理。 1有预见性的施工措施,必须在工作面开工前 2 天内完成,并在开工前向全 体职工贯彻到位。 1生产技术部安排普通的施工措施,技术员接到通知后,必须在 2天内将措施审批完毕,并下发贯彻到位(以不影响生产为原则)。 20 因地质构造、生产技术条件及其他原因需立即修改或编写时,应立即编制、审批、贯彻,时间不超过 8 个小时。 2经总工程师批准的施工措施,施工单位必须要严格执行,严禁私自改变措施内容。 附: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管理考核标准 贯彻考试记录采用统一格式,统一封面,装订成册,并对贯彻考试记录妥善进行保存。 若在规定期间内技术员未组织学习贯彻、考试,考核技术员 200 元 /次。 在规定期间内未完成编制,考核技术员 200 元 /次;审核后原稿逾期未交回,考核技术员 50 元 /天; 规程措施装订不整齐,印刷模糊,考核规程措施编制人 50 元 /次。 贯彻少一次,考核相关主管技术员 100 元 /次;考试少一次,考核相关主管技术员 100 元 /次。 若发现同一本作业规程用于两个工作面,考核区队 500 元 /次,相关主管技术员 200 元 /次。 工程无规程、措施私自开工的施工单位,考核 10000 元 /次,工程安排负责人 1000 元 /次,情节严重者,给予罚款、行政处分。 未按规定日期完成编制者,考核 编制人 100 元 /次; 规程、措施未按流程编制、下发者,考核编制人 100 元 /次; 措施执行与实际不符或需修改补充时,未及时修改补充者,考核编 21 制人 100 元 /次。 经总工程师批准的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施工单位私自更改内容或不按措施施工的,考核施工单位负责人 500 元 /次。 22 第三章 采掘工作面设计规范 一、采掘面设计分类及其分工 采掘工作面设计包括工作面设计及其支护设计、通风系统设计、供电系统设计、防尘系统设计、排水系统设计、“六大”系统设计、防治水工程设计等内容。 工作面设计及其支护设计由生产技术部负责。 通风、供水、防尘、通讯及监测系统设计由通风部负责。 供电、排水、运输等设计由机电运输部负责。 防治水工程设计由地测部负责。 工作面设计依据批准的采区设计和矿总工程师批准的地质说明书;各系统设计依据《煤矿安全规程》和集团公司有关规定,结合矿井生产实际情况,积极采用先进的设备及工艺,并经分管领导和矿总工程师批准后执行。 二、各系统设计规范及要求 (一)通风系统设计 采煤工作面通风系统设计 ( 1)通风方式的选择及通风系统的叙述 ( 2)工作面所需风量的 确定 a)按瓦斯涌出量计算 b)按工作人员数量计算 c)按工作面温度计算 d)结合集团公司规定初步确定配风量 e)按风速进行验算 23 f)确定所需配风量 ( 3)矿井通风、瓦斯防治日常管理等规定 ( 4)采煤工作面通风管理有关规定 ( 5)通风设施位置的确定及要求 附:通风系统示意图( 1: 2020) 开掘工作面通风系统设计 ( 1)通风方式的确定及通风系统叙述 ( 2)根据工作面送风距离选择局扇及风筒(叙述型号及有关参数) ( 3)开掘工作面配风量的确定 a)按瓦斯涌出量计算 b)按工作面人数计算 c)按炸药量计算 d)按局扇吸风量计算 e)初步确定配风量 f)按风速验算 g)确定配风量 4)局扇的安装、使用以及风筒安设的有关规定 附:通风系统示意图( 1: 2020) (二)采掘工作面监测系统设计 分站类型、分站、动力开关安设地点及控制范围 传感器的类型、数量和位置,瓦斯传感器报警、断电浓度及断电范围 监测系统管理规定 24 附:监测装置布置图及断电控制接线图 (三)采掘工作面排水设计 采掘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叙述 根据工作面地质条件确定排水方式及排水系统 水泵的选择 管路的选择 排水系统管理规定 附:排水系统示意图( 1: 2020) (四)采掘工作面供电系统设计 供电电源的确定 工作面负荷统计 变压器的选择 电缆选择 供电及设备管理规定 附:供电系统图及电气设备布置图 (五)支护设计 采煤工作面支护设计 ( 1)顶板管理方法及采煤方法 ( 2)支架设计选型计算 a)确定支护强度 b)确定支架工作阻力 c)确定支架初撑力 d)确定支架最大结构高度、最小结构高度 25 e)支架型号确定并对其参数进行叙述 ( 3)端头及超前支护方式的确定 ( 4)工作面支护质量标准及要求 开掘工作面支护设计 ( 1)巷道围岩条件叙述 ( 2)支护方式的确定 ( 3)支护参数的选择 ( 4)支护材料的选择 ( 5)工作面支护质量标准及要求 附:巷道支护设计图( 1: 50) 26 第四章 矿井各种技术图纸管理规定 矿井各种技术图纸(包括采掘专业图、地测专业图、通风专业图、机电运输专业图等)是煤矿安全生产建设的基础资料。 为了贯彻相关部门对图纸管理的有关规定,加强和规范我矿各种技术图纸的管理工作,满足矿井设计施工和生产管理等工作的要求,实现图纸管理标准化,更好地为煤矿安全生产服务,特制定本规定: 一、矿图的种类及绘制分工 生产技术部负责绘制以下图纸 矿井长远规划设计图、矿井生产接替图、水平、采区巷道设计图、工程设计图、掘进工作面设计图、矿井避灾线路图、回采工作面图等。 通风部负责绘制以下图纸 矿井通风系统图、矿井消防洒水系统图、矿井瓦斯监测网络图、瓦斯抽放系统图、供水系统图、通风网络图、反风系统图等。 机电运输部负责绘制以下图纸 矿井井上下供电系统图、矿井运输系统图、矿井排水系统、矿井通讯系统图、井下电气设备布置图等。 地测部负责绘制以下图纸 采掘工程平面、井上下对照图、地质及水文地质图、综合水文地质图、矿 井充水性图、储量计算图、水情水害预测图、井下控制导线网图、地面控制网和近井点平面图、工业广场平面图、生产施工进度图、主要巷道平面图等。 调度中心负责绘制以下图纸 矿井通讯系统图。 27 二、各种技术图纸的绘制内容及要求: 图纸要求 地测基本矿图必须按规定要求在厚度不少于 的聚酯薄膜上进行绘制,或采用计算机绘图。 其它采掘图、工程设计图及供电系统图、运输系统图等须在采掘工程平面图的基础上,采用计算机进行绘制。 内容要求 各种技术图纸所绘制的内容必须按照有关标准进行绘制,如地测基本矿图按照《煤矿地质 测量图技术管理规定》进行绘制。 工程设计按有关设计要求进行绘制。 所绘制的图的内容必须规范、内容齐全、美观、真实、所有符号必须按国家规定的符号进行绘制,必要时加注图例。 各种图纸除内容外,还须绘制图名、图签,并按规定进行审核、签名。 ( 1)井田地形地质图 井田地形地质图是一种综合反映井田范围内地形、地物、地质构造、岩(煤)层及和其他有益矿产分布以及勘探工程布置等情况的图纸。 主要用途:设计部门用来选择运输干线,供电线路,确定井口、工业广场,重要建筑物、石料物等的位置,考虑保护农田、寻找水源的建筑物材料等;生产部门 用于编制井上下对照图,了解地表对开采的影响和开采在地表的影响,防止建筑物布置在煤层上方造成的压煤现象或考虑留设保护煤柱等。 主要绘制内容:地表的地貌、地物情况;全部的钻孔、探槽、探井、勘探线等勘探工程情况;地层分布界线、地层产状及分布;煤岩层露头线、断层线、褶曲线、岩浆岩分布范围;井田边界线、老采空区,生产矿井采掘范围,滑坡范围及最高水位线等。 28 绘制比例一般采用 1: 5000 ( 2)采掘工程平面图 主要用途:了解本煤层或邻近煤层地质情况及采掘工程空间位置关系,指挥生产,及时掌握采掘进度,进行采区设计,安排生产 计划以及进行“三量”计算。 主要绘制内容: ①井田或采区技术边界线,保护煤柱边界线,煤层露头线或风化带,煤层底板等高线,向斜、背斜轴线,煤层夹矸带。 ②本煤层内以及与本煤层有关的井筒、硐室与巷道,其中主要巷道需注明名称,斜巷要注记倾向及倾角,巷道交叉等特征点要注记轨面或底板标高。 ③采掘工作面相关位置,要注记年、月,在适当位置注记煤层平均厚度及倾角,绘出煤层小柱状 ④井上下钻孔、导线点及水准点。 ⑤采煤区、无煤区、报损区、发火区、积水区、煤与瓦斯突出区位置及范围。 ⑥地面重要工业建筑物、居民区、铁路、主要公 路、较大河流及湖泊等。 ⑦井田边界以外 100m 内的邻矿采掘工程及地质情况。 比例尺一般为 1: 1000 或 1: 2020 ( 3)井上下对照图 主要用途:了解和掌握井上下回采对地面生产的影响,为井田范围内进行各类工程规划,村庄搬迁,征购土地和进行“三下”采煤等提供依据。 29 主要绘制内容 ①井田区域地形图所规定的内容。 ②各个井口位置(包括废弃用的井口和小窑开采的井口)。 ③井下主要开采水平的井底车场、运输大巷、主要石门,主要上下山、总回风巷和采区内主要巷道,开采的工作面及编号。 ④井田技术边界线,保护煤柱围护带和边界 线。 ( 4)通风系统图 主要用途: ①了解井下通风设备位置,通风构筑物位置和风流路线,以便发生通风问题时,能够及时处理。 ②从图上审查通风路线及风量分配是否合理,以便对风量进行调整,纠正通风系统中不合理现象。 ③根据各段负压情况,决定各段巷道的修理,改建程序和工作量。 主要绘制内容 ①各进回风井名称、标高,主要通风机和备用通风机型号、负压、电机型号、铭牌功率、风叶角度、排风量 ②巷道风流方向 ③通风构筑物和安全设施在巷道的安设地点,测风站位置。 ④巷道、各工作面、硐室、盘区的名称和进回风量。 ⑤局部通风机安 设位置、主备通风机功率、型号。 ( 5)井下防尘管路系统图 主要用途: ①反映井下洒水线路,供水能力等情况 30 ②审查供水线路是否合理 主要绘制内容 ①静压水池数量、容量、动压泵型号、功率 ②标明所有防尘管路系统的规格、设施、长度、截止阀门位置、三通阀门位置 ③水幕、喷雾安设的位置 ④隔爆设施的位置、数量 ( 6)运输系统示意图 主要用途: ①根据井下运输路线、运输设备、运输方式和通过能力等情况指挥井下运输工作 ②分析与审核井下运输线路、运输方法和运输设备布置是否合理,以便简化运输系统,缩短运输、距离提高运输效率 主要绘制内容 ①各段巷道内的运输提升方式和运输设备分布情况,在图上要注明这些设备的主要技术规格,画出其位置 ②各段巷道的坡度、运输距离通过能力 ③井底车场的通过能力 ( 7)排水系统图 主要用途 ①反映井下排水线路,排水设备和排水能力等情况 31 ②审查排水线路和排水设备的布置是否合理,以便采取措施改进排水工作 ③做为井下防水,管理井下水害的参考图纸 主要绘制内容 ①各开采煤层、水平和井筒内排水线路或管理系统、管路规格,长度、排水量 ②各地段的涌水量、水仓容量、排水设备及其位置等 ( 8)供电系统图 主要用途:了解井 下供电情况,研究管理和解决井下供电的有关问题 主要绘制内容:供电线路、供电设备、供电设备型号、电缆规格及长度,以及用电设备等 ( 9)安全监测系统图 主要绘制内容 ①地面联网机构名称、连接关系 ②井上、下安设的分站或主机、传感器、声光报警器等的位置、断电范围、安装地点、分站编号、与分站连接的监测及监控设备位置 ③按照监测传输线路干、支情况,沿所在巷道绘制线路 ④监测及监控设备安设位置 ⑤绘制与检测有关的通风设施、风流方向、风量 ( 10)井下避灾路线图 主要用途 32 ①了解竟下避灾路线,发生灾变时,能够指挥及时迅速 沿避灾路线进行撤退 ②审查避灾路线是否合理 主要绘制内容:各种灾变时,撤退路线、安全出口 三、图纸的保管 生产、通风、机电、调度、安全、地测等各业务部室必须指定专人负责本系统内的各种图纸的管理,并建立清晰、完整的登记薄、卡,图纸资料必须与登记薄、卡相符,除上报及发放部室图纸外,自存图纸必须归档管理,归档时要按规定规格( 190179。 270)折叠整齐,分类装入资料盒,每盒封皮必须注明图纸名称、盒内有清晰的目录,凡不能折叠的各种薄膜图、透明图必须装入专用图柜。 各种技术图纸应分系统、类别进行统一编号,建立图纸登记和发 放登记台帐,对图纸的数量和去向要清楚。 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