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职成〔20xx〕751号——附件3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专业教学标准内容摘要:

6 90 3 3周 20 服装生产 管理 服装生产管理(品质检验) 6 90 3 3 21 服装工艺单设计与制作 6 90 3 3周 22 服装工业化生产 6 90 3 3周 小 计 18 270 9 9 23 综合实践课程 生产实习 6 180 2周 2周 2周 24 毕业设计(综合技能教学) 10 160 10周 25 顶岗实习 30 570 19周 小 计 46 910 12周 19周 26 专业任选课程(在任选课安排表中专业技 能类中任选) 8 126 合 计 185 3164 30 30 30 30 18周 19周 其他 类教育活 动 27 入学教育、军训 1 30 1周 28 社会实践 1 30 1周 29 毕业教育 1 30 1周 合 计 3 90 总 计 188 3254 30 30 30 30 20周 20周 14 (十一)教学实施 1. 教学要求 ( 1) 公共基础课 ① 德育(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 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理想教育。 其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学会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以此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为顺利就业、创业创造条件。 ② 德育(职业道德与法律) 职业 道德与法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 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其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社会主义法治意识。 ③ 德育(经济政治与社会) 经济政治与社会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 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观点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常识教育。 其任务是使学生认同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了解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投身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 ④ 德育(哲学与人生) 哲学与人生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 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及如何做人的教育。 其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树立和追求崇高理想,逐步 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⑤ 语文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15 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⑥ 数学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科学和技术的基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具备必需的相关技能与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⑦ 英语 英语是世界通用语言之一,是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 英语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职业场景中的英语应用能力;培养学 生的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文化素养;为学生的职业生涯、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⑧ 计算机应用基础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应用计算机学习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信息道德及信息安全准则,培养学生成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 ⑨ 体育与健康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有机整合体育与健康教育两门学科中相关的内容、方法、原理,以促进学生体质与健康发展为主要目标的综合类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传授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文化知识、体育技能和方法, 16 通过科学指导和安排体育锻炼过程,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增强体能素质、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 与习惯,提高生活质量,为全面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服务。 ⑩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限选的一门德育课程。 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心理和谐的教育理念,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意识的教育。 其任务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成长、学习、生活和求职就业中遇到的心理行为问题,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 11 艺术(音乐) 艺术(音乐)是 中等职业学 校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 本课程 对于促进学生全面的、有个性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将 “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 ” 作为学校 中等职业学校 音乐教学实践的基本理念。 通过感受、体验、参与、探究、合作等学习活动,进一步学习基本的音乐知识与技能,体验音乐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2 礼仪 礼仪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限选的一门课程。 礼尚往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崇尚礼仪、 学习礼仪、实践礼仪是我们每一个人立足社会、成就事业,获得美好人生的基础。 本课程适用于中职学校的学生,课程的科学性能让学生更好地进行系统性的礼仪学习,提高学生自身礼仪修养和综合素质,使他们懂得如何塑造成功的个人形象及进行得体的社会交 往,从而为未来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 2) 专业技能课 ① 服装材料 本课程是使学生掌握服装面料和辅料的分类、品种、性能、识别方法以及面辅料对服装设计、制作与使用的影响,能结合实物分析掌握服装材料的选择和运用,了解服装材料的发展趋势,为学生在未来从事服装 工作打好基础 . ② 服装设计基础 本课程是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服装设计人员所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 运用点、线、面、体、空间等造型的原理与美学原理 ,融合素描、色 17 彩及构成知识。 绘制服装设计图。 提高学生的服装设计能力和审美能力,为后续学习服装专题设计、电脑绘制款式图打下基础。 ③ 服装结构制图 本课程是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主要面向服装生产加工企业, 以提高就业岗位综合素质及能力为目标,培养具有从款式造型到纸样的结构设 计能力, 能从事服装裁剪、缝制、后整理流水操作等工作。 并获得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为继续学习和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④ 服装制作工艺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强的核心课程。 它是使服装款式设计制成成衣产品的关键环节,是继服装结构制图的后续课程。 是学生学习高档成衣制作、服装工艺单的编写、服装生产管理等的基础课程。 ⑤ 生产管理基础 本课程是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专业的一门 必修专业 课程, 生产基础管理以完成企业目 标为导向, 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我国企业日常生产管理中常见问题的认知与处理能力。 生产管理是企业对生产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的管理。 生产基础管理的目标是提高产品品质,降低生产成本,确保生产进度按期完成,提高员工士气。 要求学生掌握生产 基础 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并具备实际应用操 作的能力,为今后从事服装企业管理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⑥ 服装款式电脑设计 本课程是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专业服装 CAD 方向的必修课程之一。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利用服装电脑设计软件来完成服装平面款 式设计、服装效果图设计等工作。 使学生具有较强设计创新能力,灵活运用软件进行服装绘画设计的能力。 ⑦ 服装 CAD 制版 本课程是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专业专业技能方向一门必修课程, 本课程与《服装结构制图》课程不可分割,是《服装结构制图》课的深化和延伸,并为学生学习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制版、排版和放码等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灵活使用服装 CAD 软件,完成服装结构设计、工业样板制作工作,使学生具有较强服装设计、制版和创新能力。 ⑧ 服装 CAD 推板和 排料 18 本课程是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专业专业技能方向一门必修课程,是《服装 CAD制版》等课程的后续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灵活使用服装 CAD 软件,完成服装样板的推板制作工作,使学生具有较强服装设计、制版、推板和创新能力。 ⑨ 高级缝制工艺 本课程是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专业成衣制版制作技术专门化方 向的一门必修技能课程,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了解成衣缝制的内在规律,掌握 裁剪与缝制精制男、女西装的要领和基本技能, 使学生具有独立完成服装制作的能力, 并达到成衣制作相关职业岗位的上岗要求。 ⑩ 驳样制版与制作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大量案例教学,引入真实的项目和真实的工作环境,在结构制图的基础上采用现在应用比较广泛的驳样制版与制作,将服装结构设计的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能系统地掌握结构设计的内涵原理,通过样板的修正核样衣的制作,让学生能正确地掌握制版的原理。 ○11 服装立体裁剪及纸样修正 本课程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立体裁剪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具有较强处理立体裁剪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达到服装制版人员相应的上岗标准。 ○12 服装工业化生产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通过了解最新的成衣发展动态,熟悉成衣生产组织全过程,掌握服装工业制版原理与技术、服装工业推板原理与技术、服装工业化生产过程组织、成衣生产的准备、裁剪、缝制、整理等生产管理程序与方法。 ○13 服装工艺单设计与制作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服装生产制单专业知识要求、服装原辅料的计算、服装款式图的绘制、服装生产制单范例和技能、服装工艺软件的使用。 本课程通过不同类型服装的生产制单实训,强化学生对所学的服装知识的理解和对服装企业实际生 产过程的深入了解,使学生初步掌握该工种的实际操作技能,具有对产品全部技术要求进行分析和编制生产技术文件等能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职业能力。 ○14 服装生产管理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 是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服装生产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基本能力;加深学生对服装生产的认识和理解; 了解生产管理理论在服装生产中的运用及具体的控制方法和手段,介绍了企业生产管理中最新的理论 19 与方法、程序。 能够熟练制作服装生产的管理文件,并运用这些文件来进行生产管理,培养学生的综合管理的基本技能。 培养 既有服装专业基础理论,又具有实际动手能力,善于在现场组织指挥的中级服装专业人才。 2.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要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管理方式。 教学管理要有一定的规范性和灵活性,合理调配教师、实训室和实训场地等教学资源,为课程的实施创造条件;要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改革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方法,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保证教学质量。 (十二)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应体现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过程的多元化,注意吸收行业企业参与。 校内校外评价结合,职业技能鉴定与学业考核结合,教师评价、学生互评与自我评价相结合。 过程性 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运用知识在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重视规范操作、安全文明生产等职业素质的形成,以及节约能源、节省原材料与爱护生产设备,保护环境等意识与观念的树立。 1.河南省统一学业水平测试 ( 1) 测试对象及时间安排。 测试对象为我省各级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包括普通中专、职业中专、职业高中、成人中专、“ 3+2”中专阶段全日制学历教育在籍学生。 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参加测试与考核。 因特殊情况未能参加或经测试与考核有课程不及格的学生,允许参加下一年的测 试和考核,但推迟时间不超过三年。 公共基础课水平测试时间拟安排在每年 12 月份;专业技能考核时间拟安排在每年的5 月份。 ( 2)测试与考核的内容及形式 ① 公共基础课水平测试。 全体在校学生均应参加的公共基础课水平测试,包括以下课程:德育综合、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等 5 门课程。 德育课水平测试内容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