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重庆市建筑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内容摘要:

电 位、局部等电位的设置要求。 3接地装置要求,当接地装置需作特殊处理时应说明采取的措施、方法等。 4安全接地及特殊接地的措施。 (供内部使用及存档 ) 1用电设备负荷计算。 2变压器选型计算。 3电缆选型计算。 4系统短路电流计算。 5防雷类别的选取或计算及避雷针保护范围计算。 6照度值和照明功率密度值计算。 7各系统计算结果尚应标示在设计说明或相应图纸中。 8 因条件不具备不能进行计算的内容,应在初步设计中说明,并应在施工图设计时补算。 2. 7采暖通风与空调、热能动力 l设计依据 1)相关批文 (写出文号及文件名 )和建设方提出的符合有关法规、标 准的要求; 2)所采用的规范和标准 (包括规范和标准的名称、编号、年号及版本号 ); 3)工艺或其他专业提供的相关设计资料。 2设计范围 说明本专业在本工程中的设计内容以及与有关专业的设计分工。 3设计计算参数。 1)室外空 气计算参数。 2)室内空气计算参数 (详表 2. 7. 1) 表 2. 7. 1 房间 名称 夏季 冬季 新风量标 准 m3/h人 噪声标准dB(A) 温度 0C 相对湿度 % 温度0C 相对湿度 % 注:温度、相对湿度采用基准值,如有精度要求时,添加177。 ℃、%值表示精度范围。 4采暖 1)采暖计算热负荷; 2)热源及参数、热媒参数、室外管网、系统补水及定压; 3)采暖系统形式、管道敷设及分户计量方式; 4)低温热水地面辐射采暖系统对水温、工作压力、埋管、绝热层的技术要求; 5)发热电缆系统的电缆布置方式及温控器的选择; 6)低温辐射电热膜计算热负荷、电热膜数量及敷设方式; 7)其它采暖设备、散热器型号以及管道材料、保温材料的选用。 5空调 1)空调计算冷、热负荷; 2)系统冷源及冷媒选择,冷水、冷却水设计工况参数; 3)系统热源及设计工况参数; 4)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摘要介绍浅层地热能资源和工程场区内岩土体地质勘察报告及地埋管地源热 泵系统可行性报告; 5)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摘要介绍水文地质勘察、可行性报告及当地政府的取水许可情况,地下水回灌措施和有关监测系统的设置; 6)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摘要介绍地表水资源 (深度、面积或流量、水质、水位、水温 )、环境评估、技术经济比较等资料; 7)空调水系统设备配置和水系统制式,系统平衡、调节手段,各空调区域的空调形式,空调风系统的气流组织方式,洁净空调注明净化级别; 8)系统监测与控制简述; 9)管道材料及保温材料的选用。 6通风 1)设置通风设施的房 间或部位; 2)通风系统的形式、换气次数及风量平衡; 3)通风系统设备选择。 1设计依据 1)相关批文 (写出文号及文件名 )和依据性资料 (水质分析、燃料种类、地质情况、地下水位 ); 2)所采用的规范和标准; 3)工艺或其他专业提供的相关设计资料 (总平面布置图、供热分区及介质参数等 )。 2设计范围 1)说明本专业在本工程中的设计内容。 2)供热和供气的协作关系、计量方式、对今后发展或扩建的考虑; 3)改、扩建工程,应说明对原有建筑、结构 和设备的利用情况; 4)安全措施; 3锅炉房 1)热负荷的确定及锅炉类型的选择 确定计算热负荷;确定供热介质及参数;确定锅炉类型、规格、台数、并说明运行及备用情况。 2)燃油、燃气锅炉房的熄火保护装置、燃气锅炉房的卸爆措施、放散管、可燃气体浓度报警系统及事故通风简述; 3)热力系统及辅机选择 说明水处理系统、给水系统、蒸汽及凝结水系统、热水循环系统及其调节、定压补水方式,排污系统、各种水泵和加热设备的台数及备用情况; 4)燃料系统 说明燃料来源及耗量。 当燃料为 煤时,说明煤的种类,确定煤的处理设备、计量和运输设备;当燃料为油时,说明油的种类、油罐大小、数量及位 置、储存时间和运输方式;当燃料为燃气时,说明燃气的来源、调压站 (柜、箱 )位置及安全措施。 5)简述锅炉房及附属间的组成,对扩建发展的考虑。 6)技术指标: 列出主要设备及规格、建筑面积、供热量、燃料消耗量、灰渣排放量、软水消耗量、自来水消耗量及电容量。 4其他动力站房 1)热交换站 说明加热介质及其参数、供热负荷、供热介质及其参数。 简述热力系统、水处理系统、定压补水方式、 确定热交换器及配套辅助设备。 2)气体站房 说明各种气体的用途、用量和参数、供气系统、主要设备选择。 若为可燃气体站房应明确有关安全措施。 3)柴油发电机房 说明供油系统及排燃烧尾气方式。 4)燃气调压站 说明燃气用量、调压前后压力参数、调压器选择及有关安全措施。 5)气体瓶组站 说明各种气体的用量和参数、调压和供气方式、瓶组数量。 若为可燃气 体站房应明 确有关安全措施。 6)燃气冷热电联供分布式能源系统 核实冷、热、电负荷;说明系统规模、站房位置、设备 配备情况及系统运行方案;说明系统能源利用综合效率及污物排放量。 5室内管道 确定各种介质负荷与参数,说明管道及附件的选用,管道敷设方式及保温材料的选择。 燃气管道的安全措施。 6室外管道 确定各种介质负荷与参数,说明管道走向及敷设方式,明确主要管材和附件的选用,注明保温防腐方式和保温材料的选择。 (供内部使用 ) 对于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的热、冷负荷、风量、空调冷热水量、冷 却水量、管径、主要风道尺寸及主要设备的选择,应做初步计算。 计算结果应列入设计说明书 中的有关部分。 对于热力工程的负荷、主要设备选型、水电和燃料消耗量,应做初步计算。 计算结果应列入设计说明书中的有关部分。 2. 8消 防 1有关的现行规范、规定。 2公安消防相关的方案批文。 1建筑的防火分类及耐火极限,单项工程生产,储存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2建地周围的环境情况。 3建地与公安消防队 (站 )的最近距离。 1消防道路的设置,当需设微型消防站时,简述其位置或设置方式。 2 各子项建 筑面积、层数、耐火等级、防火间距,高层建筑的扑救面和扑救场地。 3 新建工程与周围相邻建 (构 )筑物的关系及需要拆除的建 (构 )筑物的范围及期限。 4各类物品储存堆放场地 (站、库 )的布置情况,内部消防车道、防火间距、防火设施。 2. 8. 4建筑 1 平面及竖向的防火、防烟分区的设置情况,防火、防烟分区的最大面积,防火分区墙上采用的特殊防火材料 (如防火卷帘、防火门窗等 )配套设备用房的防火设计情况。 2平面竖向的交通疏散组织,安全出口,楼梯间形式、数量、位置、疏散距离、宽度及防火门窗的耐火 等级,并应有疏散宽度计算公式。 3消防电梯数量、速度、吨位。 4超高层建筑的避难层,停机坪的设置及设施。 5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如影剧院、体育馆、大型商场等的最大容纳人数、控制疏散时间,走道的宽度、安全出口的数量,走道和安全出口的总宽度,座位的排列、排距等。 6 高层建筑与附属建筑的关系,如锅炉房、煤气调压室、油浸电力变压器室、配电室、柴油发电机房、空调机房、汽车库位置,其与主体建筑的防火防烟分隔措施及自身的防火设计。 7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生产厂房应阐述结构选型与防爆 措施,如泄压设施的材料和面积,墙面、地面及洞口作法。 8在使用功能上有特殊要求的建 (构 )筑物如无窗厂房、洁净厂房、地下建筑等有危险性的房间所采取的防火防爆措施。 9建筑装修材料的耐火等级要求。 10 其他的耐火构造,如玻璃幕墙的防火实墙、防火分隔及防火材料构造。 1 根据防火类别及耐火极限,对钢筋混凝土和砌体结构,应说明各类构件的最小尺寸和钢筋的混凝土最小保护层厚度。 2对钢结构,应说明其防火涂层的材质和厚度。 3对于有防火要求的特殊房间,应说明其 楼盖的结构选型。 将屋面兼作消防车道 (消防扑救场地 )时,应明确消防车荷载的取值。 1消防水源:说明消防水源情况及市政供水管网状况,应说明供水干管的位置、管径、能提供的水量与水压。 2说明或用表格列出各类消防用水量标准及设计参数。 3说明或用表格列出消防系统 (如消火栓、自动喷水、水幕、雨淋喷水、水喷雾、泡沫等系统 )的供水方式、供水分 区系统组成,控制方式、消防 池及水箱的容量、位置及主要设备的选型等。 4说明消防系统管材选用、接口及敷设。 2. 8. 7电气 1按建筑性质确定保护等级及系统组成消防控制 (或值班 )室的位置。 2消防主电源、备用电源供给方式,接地方式及接地电阻要求。 3线路选型及敷设方式。 4应急照明的电源型式,灯具配置,线路选择及敷设方式,控制方式等。 5火灾探测器、报警控制器、手动报警按钮、控制台 (柜 )等设备的选择,火灾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要求,控制逻辑关系及控制显示要求。 6火灾应急广播及消防通信概述。 7 当有智能化系统集成要求时,应说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与其它子系统的接口方式及联动关系。 8漏电火灾报警 设置部位及控制方式等。 1防、排烟 1)防排烟系统简述; 2)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前室或合用前室以及封闭式避难层 (间 )的防烟设施、风量叙述和设备选择; 3)中庭、内走道、地下室等需要排烟房间的排烟设施、风量叙述和设备选择; 4)防烟、排烟系统的控制程序。 2通风与空气调节 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的防火技术措施简述。 2. 9人 防 1有关人防现行设计规范、规程、规定、标准等。 2人防监督机关对本工程的批文 或意见。 1 人防等级、使用性质、面积、位置,是单独还是按平战结合方式设置等。 2人防范围内防护单元的划分,防护单元个数,抗暴单元的划分。 3 每个防护单元的出入口个数,有关口部设置如进排风机房、滤毒、扩散、洗消间、水池、旱厕等。 ’ 4防护密闭门、密闭门、抗暴隔墙等设置。 5对平战结合的人防工程,说明战时的人防措施。 2. 9. 3结构 1人防地下室的设计类别,防常规武器抗力级别和防核武器抗力级别。 2人防地下室结构布置和选型。 3主要构件尺寸及材料选用:应对防空地下室顶 (底 )板尺寸、墙体 (特 别是临空墙体 )厚度等说明,构件的主要材料的选用。 4对于平战结合的防空地下室,应说明临战加固的方法。 2. 9. 4给水排水 1说明人防水源情况。 2说明或用表格列出人防战时用水量标准、贮水时间、水池 (箱 )容积 备及设计参数。 管材选用、接口、敷设及防爆波阀门设置位置要求。 3 说明人防战时排水方式、每个防护单元污水池设置位置、容积及防爆波地漏设置要求等。 2. 9. 5电气 1按人防建筑性质确定保护等级及系 统组成。 2人防主电源、备用电源供给方式,接地方式及接地电阻要求。 3线路选型及敷设方式。 4正常、应急照明的电源型式,灯具配置,线路选择及敷设方式,控制方式等。 5通信及其它弱电系统概述。 2. 9. 6暖通 1根据设防等级确定掩蔽人数及掩蔽人数新风量标准; 2清洁式通风系统简述; ’ 3滤毒式通风系统简述; 4隔绝式通风系统简述; 5平、战结合措施简述; 6风量计算结果及防护、通风设备选型计算结果; 2. 1 0 节 能 2. 10. 1一般要求 建筑节能初步设计文件应有以下内容: 1建筑设计图说 (含节能设计说明、初步设计图纸 ) 2建筑节能设计模型; 3建筑节能计算报告书; 4建筑节能设计基本情况表。 2. 10. 2节能设计说明 1建筑 节能设计说明中应有独立的建筑节能专篇,且应包含以下内容: 1)建筑节能设计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