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装卸油品码头防火设计规范内容摘要:
管装卸油品时,应在每奈软管管线上安装一根不导电短管,绝缘片和不导电短管的电阻值均应大于 lMΩ。 油品码头亦可采用其它有效的防静电和防杂散电流的装置。 当油品码头采用船、岸间跨接电缆防止静电及杂散电流时,码头应设且为油船跨接的仿静电接地装置,并应在码头设置与地通连的防爆开关。 此接地装置应与码头上装卸油品设备的静电接地装置相连接。 油品码头的入口处及有爆炸危险场所的入口处应设置消除人体静电的装置。 防爆 《石油库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50058)的有关规定。 油品码头的消防控制和火灾报警系统的设计及设备选择,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且设计规范》和《石油库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附录 A 本规范用词用语说明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 正面词采用‚必须‛; 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 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对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或‚可‛; 反面词采用‚不宜‛。 条文中指定应按其它有关标准、规范执行时,写法为‚应符合……的有关规定’’或 ‚应按 —— 执行‛。 油码头安全技术基本要求 GB16994- 1997 国家技术监督局 1997- 09- 19 批准 1998- 05- 01 实施 前言 本标准规定的各项要求涉及油码头装卸油品火灾危险性分级,技术要求,这些规定用来保证油码头安全技术基本要求的统一。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提出。 本标准由交通部安全监督局和交通部公安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交通部标准计量研究所、浙江省港航监督局、大连港务局、锦州港务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南京港监处。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熊才启、汪基铭、孟庆明、郭卫中、孙小章。 本标准委托交通部标准计量研究所负责解释。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油 码头设施、设备和作业的安全技术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海港(包括河口港)、河港油码头。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J6583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 GBJ7484石油库设计规范 GB289488 安全标志 GB43851995 防静电鞋、导电鞋技术要求 GB89788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1202089 防静电工作服 GB1215890 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 GB1334892 液体石油产品静电安全规程 GB155991995 石油与石油设施雷电安全规范 GB500521995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794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892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5019293 河港工程设计规范 JTJ21187 海港总体及工艺设计 SY007593 油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油码头 oilterminal 专供油船停靠、装卸散装油类的泊位及装卸作业区。 绝缘法兰 insulatingflange 指为防止管段间、软管串间或输油臂间有电流通路的装有绝缘衬片、补套和垫圈的接头专用法兰。 不导电短管 singlelengthofnon– conductinghose。 指为防止管段间、软管串间或输油臂间有电流通路用橡胶制成的短管。 4 油码头装卸油类火灾危险性分级 油码头装卸油类火灾危险性按油类闪点划分为三级,见表 1。 表 1油码头装卸油类火灾危险性分级 5 技术要求 平面布置 内河油码头应建在相邻码头或建筑物、构筑物的下游,如确有困难时,在设有可靠安全设施条件下, 也可建在上游,并均应避开航道、通航环境条件复杂水域和水源保护区。 海港油码头应建在位于非油类码头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侧。 油码头至其他相邻码头、建筑物、构筑物和油码头相邻两泊位以及油码头内建筑物、构筑物之间的安全距离按有关装卸油类码头防火设计规定执行。 油码头的建筑物、构筑物应采用非燃烧材料建造(护舷设施除外)。 电气装置 油码头电力装置应符合 GB50058 的规定。 油码头供配电系统应符合 GB50052 的规定。 油码头内电压为 10kV以上的变 配电间应单独设置,电压为 10kV 及以下的变配电间可与油泵房相毗邻,当与易燃油类泵房相毗邻时,应满足下列要求: a)隔墙应为非燃烧材料建造的实体墙,与变配电间无关的管线不得穿过隔墙,所有穿墙的孔洞应采用非燃烧材料严密填实。 b)变配电间的门、窗应向外开并设防鼠网,其门、窗应设在泵房的爆炸危险区域以外,如窗设在爆炸危险区域以内时,应设密闭固定窗。 c)变配电间的地坪,应高于泵房地坪。 油码头生产作业区供配电电缆应采用难燃电缆,当电缆直接埋地敷设时,电缆不得与输油管线热力管线敷设在同一管沟内,直 埋深度在一般地段应不小于,在耕种地段不宜小于 ,在岩石地段不应小于。 电缆在电缆沟敷设后应用土砂充填电缆沟。 当电缆采用桥架架空敷设时,电缆可与地上输油管线同架敷设,电缆与管线或其绝缘层之间的净距应不小于。 油码头应在适当位置设置报警系统。 并配备必要的有效防爆通讯器材。 防静电 油码头应在适当位置设置消除人身静电装置。 、鹤管、钢栈桥等装卸设备应连接并采用静电接地,地上或管沟敷设的输油管线的始末端、分支处及直线段每隔 200~ 300m 处应设置防静电、防感应雷的接地装置,接地点宜设在固定管墩(架)处。 防静电设计方法、措施和管理应符合 GB13348 和 GB12158 的规定。 在爆炸危险场所作业人员应穿防静电工作服、防静电工作鞋,应符合GB4385 和 GB12020 的规定。 防杂散电流 ,应在输油臂上装一个绝缘法兰,用橡胶软管装卸油类时,应在每条软管管线上装设一根不导电短管(绝缘法兰和不导电短管以下统一简称防杂散电流段)。 防杂散电流段的阻值下 限不得小于 25kΩ,上限不得大于 2500kΩ。 ,其接岸一侧所有金属都应与码头的接地装置保持电气连续,并防止防杂散电流段两侧外部金属接触,以免短路。 油码头的护舷设施应与靠泊油船绝缘。 使用码头前方设置专供人员上下的梯道时,不得形成船 /岸间的电气通路。 防雷 、构筑物的防雷设计应符合 GB50057和 GB15599 的规定。 油码头电力装置的接地设计应符合 GBJ65的规定。 消防设施 油码头的消防设施按有关装卸油类码头防火设计规定执行。 安全标志和警示标志 应在油码头适当位置设置相应的安全标志和警示标志,根据标志的设置位置和性质也可设置反光安全标志,安全标志应符合 GB2894 的规定,警示标志按有关规定执行。 总体、工艺及工程设计 油码头总体、工艺及工程设计应符合 GB5019 JTJ211 的规定。 输油及热力管线 输油及热力管线的材质、管径和壁厚应按其输送介质、流量和压力等因素确定。 地上或管沟内的管线,应敷设 在管墩或管架上。 保温管线应设管托。 地上或管沟内的管线以及埋地管线的出土端均应采用补偿和锚固措施。 穿越 ,其交角不应小于 60176。 ,并应敷设在涵洞或套管内,套管两端伸出铁路路基边坡不得小于 ,道路路肩不得小于 ;套管顶距铁路轨面不应小于 ,道路路面不得小于。 套管内的管线不应有连接焊口。 跨越 ,轨面以上净空高度应不小于 (蒸汽及内燃机车)、 6..5m(电气机车),路 面以上净空高度应不小于。 管线应采用焊接连接,特殊需要的地方可采用法兰连接,但应便于安全检查和维修。 钢管及其附件的外表面,必须涂刷防腐涂层,埋地钢管还应采取防腐绝缘或其他防护措施;输送易凝油类的管线应采取防凝措施;管线的保温层外应设良好的防水层;不放空、不保温的地上输油管线应在适当位置采取泄压措施。 铁路装卸油类设施 铁路装卸油类作业线应满足下列要求: a)作业线应为尽头式;其终端车位的末端至车档的安全距离为 20m; b)作业线应为平直线; c)作业线中心线至油 码头内道路(消防道路除外)的距离应不小于 10m。 铁路装卸油类栈桥桥面应高于轨面 ;栈桥上应设安全栏杆;在栈桥的两端和沿栈桥每隔 60~ 80m 处应设上、下栈桥的梯子。 甲、乙类油类的装卸车作业线与丙类油类的装卸车作业线应分开设置;当合用一条作业线且同时作业时,两种鹤管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 24m;当不同时作业时,鹤管间距可不限制。 从下部接卸铁路油罐车的卸油系统应采用密闭式管道系统,从上部向铁路油罐车灌装甲、乙类油类时,应采用插到油罐车底部的鹤管。 铁路装卸油类设施的 固定部分不得侵入铁路油罐车运行的安全限界。 相邻两装卸油类栈桥之间两条铁路装卸油作业线中心线的距离,当二者或其中之一用于甲、乙类油类时应不小于 10m,当二者都用于装卸丙类油类时应不小于6m。 油类装车(火车、汽车)、装船 当装卸甲、乙类油类时,应采用密闭管道系统,注油口必须在舱底、罐底,禁止罐装(注油口在油舱舱口、油罐灌口从顶部往油舱、油罐装油)。 油泵房、油罐区 油泵房、油罐区设计应符合 GBJ74 和 SY0075 的规定。 防污染设施、设备 油码头 应配备足够的污水、残油、废弃物和溢油、浮油回收、处理设施和器材,并应按有关操作规定安放防污染设施、设备。 选用的防污染设施、设备应满足其技术要求,含油污水不得直接排放,经处理,符合 GB8978要求后,才可排放。 通风 油码头的生产性建筑物应用自然通风,进行全面换气。 当自然通风不能满足要求时,可采用机械通风。 在集中散发有害物质的操作场所应采取局部通风措施。 油船油舱静电测量方法 Electrostatic measurement method for tanks of oil tanke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油船油舱静电测量参数和测试方法,以及测试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本标准适用于不加控制状态下的油船油舱装油和油舱清洗作业时的静电测量。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695186 轻质油品装油安全油面电位值 JT 1971995 油轮静电安全技术要求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半衰期 (rt) halflife time 带电体上的电荷 (或电位 )消散 (或下降 )至其初始值一半所需的时间。 3. 2 测量系统静电电容 electrostatic capacitance of measuring system 测量带电体表面电位的整个测量系统的对地电容,它包括测量电极对地电容、引出线对地分布电容以及仪器测量极板对地电容等。 3. 3 非接触测量 noncontact measurement 利用静电感应原理,测量静电电位的探极不接触带电体时的测量。 34 实际静电电位 real electrostatic potential 油 面 浮 球处在浮球静电电容下的浮球静电电位。 空间静电电场 electrostaticf ieldi ntensityi ns pace 用水冲洗油舱壁、蒸汽蒸舱时,舱内空间要形成带电的细雾油水微粒,舱内带电油水雾云在其周围空间所形成的静电场。 4 油舱装油时油面静电电位的测 f 测量参数 油面静电电位 v,浮球静电电容 C。 和静电半衰期 rro 测量仪器和设备 测量仪器 VC 型静电测量仪 (或静电电压表、电容测量仪表 ),温湿度计和秒表等。 上述仪器均应在计量 标定有效期内。 静电测量仪要求 a) 非接触感应式,集成化数字式测量。 b) 能直接测量油面静电电位、测量系统静电容和浮球静电容,有信号输出口,可配自动记录打印装 39。 il.,以记录打印油面静电电位的变化,并可从其衰减段量取半衰期 r,等多种功能。 c) 灵敏度高,性能稳定,量程范围要大 (既能测几千伏、几万伏高电位,也能测几十伏,几伏的低电位 )。 d) 应能使用干电池作电源,工作电压应不大于 12V. 测量方法和步骤 测量方法 油面静电电位测量 采用浮球引出法。 即通过 设置在油面上的金属浮球及其引出电线,将该处油面上的静电电荷引至舱外甲板上的静电电位测量仪测量极板上,测量静电电位数值。 浮球的静电电容 c 测量 可采用 vc 型静电测量仪或电容测量仪表分别测量出整个测量系统的静电电容 c和引出线的对地分布电容 c,其差值即为浮球的静电电容 C 半衰期 r*测量 在进行油面静电电位测量过程中,当装油停止时记下此时油面静电电位数值 V,并按下秒表开始计时,当油面静电电位。51装卸油品码头防火设计规范
相关推荐
日 甘肃永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管理手册 A/0 6 授 权 书 兹任命 同志为公司的管理者代表,管理者代表的职责是: 确保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和不断改进。 定期向公司总经理报告管理体系的业绩和 改进的要求。 确保在整个公司内促进和提高全体员工满足业主要求和法律法规要求的意识。 代表公司就管理体系的有关事宜与外部各方的联络。 负责公司方针和目标的宣传,并确保方针
风险度最大的活动 C ,除了 : A. 活动定义 B. 活动时间估算 C. 资源规划 D. 进 度控制 C ,可以开始进行喷漆工作 ,但是必须在完成了所有的管线工作后 ,才能完成喷漆工作。 这是一个什么例子 : A. 开始完成关系 B. 完成完成关系 C. 表现出时差的关系 D. 完成开始关系 B ,以便准确识别与项目相关联的成本 ? A. 材料单 B. 甘特图 C. 箭线网络图 D.
)中表 2之二级标准。 同时全厂 SO2排放量应符合区域总量控制减排要求。 控制水污染 二期氯酸钠技改工程 建成投产后,经以新带老,确保全厂水污染源经处理后各污染物排放浓度符合《烧碱、聚氯乙烯工业水污染排放标准》GB1558195中表 1之一级标准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表 表 4之一级标准,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且全厂 CODcr排放量应符合区域总量控制减排要求。
护好油漆,保持外观质量。 层门安装 层门安装应按照国家规范标准、生产厂家工艺标准和企业技术工艺标准等施工工艺程序进行,通常按地坎 — 门套 — 门横梁 — 门扇 — 层门调试的程序进行。 地坎的水平度,中心偏差,上平面标高以及厅门地坎与轿厢的距离,在充填泥砂 浆前应调整至符合规范要求,或产品说明书的规定,采用电焊方法固定,在灌浆养护期内,不能压重物或碰撞,并经常复查安装校正有否变化
服务器、工作站配置 (C) 设备名称 配置规格 数量 摆放地点 特殊要求 备 注 服务器 影像工作站 影像工作站显示器 高分辨( 2K) 高分辨( 1K) 19”显示器 21”显示器 报告工作站 单独 与影像工作站合并 登记工作站 扫描工作站 网络交换机 光盘备份 CDRW DVDR 其它设备 备 注 网络及信息系统情况 (D) 现有网络情况: 以太网 ATM 其他 主干网带宽: 桌面带宽
5. 8. 7 见证人员应核查见证检测的检测项目、数量和比例是否满足有关规定。 15 附录 A 常用建筑材料进场复试项目、 主要检测参数和取样依据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本规范用词说明 1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 “必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