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及专业群建设内容摘要:
件承 载 力 计算 HX5: 水工建筑物基础 某工程重力坝设计 云 溪 水 库拱 坝 施 工图纸分析 某 工 程 土石坝设计 水 工 隧 洞开 挖 方 案选择 分 析 某 水库 溢 洪 道的 组 成 和作用 枢 纽 布 置实例分析 HX6: 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 某工程土石坝施工方案选择 三 峡 工 程三 期 围 堰爆破分析 三 峡 工 程重 力 坝 分缝 与 分 块施工 双 河 口 水电 站 坝 基灌浆处理 三 峡 工 程导 截 流 案例分析 地 下 工 程施工 分类及特点 ( 4)校企合作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高等学校建设的一项基本内容,高质量的教材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基本保证。 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和造就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要求我们必须重视高等职业教育教材改革与建设,开发具有高等职业教育自身特色的教材。 聘请 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教材编写,不断 将 企业生产实际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反映到教材中去。 在教材内容的组合、编排上,打破 专业 界限,结合培训特点,推出模块式、理论 与 实训 “ 一体化 ”的 教材;推进教材形式 创新,根据职业技能传授特点和目前实训教师、场所的状况,以新颖、直观的呈现方式编排教材内容。 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及我院的师资情况,组织部分教师与企业一线人员共同开发教材,将重点放在水工专业四个方向专业教材及讲义的编写。 在目前已编制《水工混凝土质量监测》、《水利水电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等校级统编教材的基础上,通过几个循环的试用及修订,正式出版《国际工程合同管理》、《国际工程索赔》、《水利工程施工试验与检验》、《水利水电堤坝工程实验检测与无损检测技术》、《档案管理学》、《水利水电工程资料整理汇编》、《机械安全工程》、 《建筑工程安全技术与管理》等 8 本专业教材。 ( 5)精品课程建设 在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基础上,积极申报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目前,已经建设好 2 门院级精品课程:《水工建筑物》和《水利工程施工技术》。 我们将以水利工程系的全部资源和相关水利行业的专业工程技术人员一起,继续以创新为主建设精品课程。 要发掘潜在优势(骨干教师多数参加过工程实践,经验丰富,学院网络平台可利用性强),拓展现有优势(青年教师朝气蓬勃、积极向上,计算机操作能力优势明显),创造新的优势(打造精品课程)。 我们计划在 3 年内将《水力学》、《土力学与地基基 础》、《水工建筑材料》 3 门课程建设成院级精品课程,同时将《水工建筑物》和《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建设成为省级精品课程,力争将《水工建筑物》打造成国家级精品课程。 3.教学团队建设 ( 1)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内容 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是专业及专业群发展的关键,通过自我造血、自我良性循环、加强引进吸收,大力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根据专业特点和每个拟培养对象的情况制定具体的培养方案。 ① 专业带头人培养 准备在三年内在全国水利工程行业中招聘一名具有高级职称的 工程实际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为我专业的专业带头人,并派到国内进行外进行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培训。 ② 专业骨干教师培养 在专业教师中选拔具有硕士学位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青年教师,分别到国内知名的中国水利水电工程局、水利勘测设计单位锻炼,跟踪水利水电工程领域的最新技术,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实践动手能力,使他们分别成为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设计、施工技术应用、组织管理、质量监控等方面的专业教学骨干。 ( 2)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①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中的外聘兼职教师队伍。 在专业现有校外实训基地中 ,选择具有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的、规模较大和代表性强的 3~5 家左右工程单位进一步密切合作关系,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安排学生顶岗实习,每家单位聘请相对稳定的 3~ 4 名企业技术人员、能工巧匠担任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建立更为密切的合作关系。 ②建立校内实训基地中的外聘兼职教师队伍。 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采用聘任或外聘两种形式,从工程单位、兄弟院校中聘请技术专家做兼职教师,签订聘用合同,实行合同式管理,担任校内生产性实习的指导教师,发挥他们实践技能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长处。 ( 3)“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有计 划选送教师外出培训、安排教师参加实际工程建设,通过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生产一线 参与工程施工,监理及工程设计等工作,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增加课堂教学效果,力求建立一支结构合理,具有相当工程实践经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使双师型教师比例占 90%以上。 ( 4)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组建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和从工程单位、兄弟院校聘请的技术专家、能工巧匠构成的专业教学团队,强化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①安排年轻教师到校外实训基地挂职顶岗。 系里有计划的派出教师到各校外实训基地挂职顶岗学习,熟悉生 产过程,参与项目开发、经营管理和课题研究等,增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实践能力。 要求每年至少一名专业教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 通过下工地锻炼、企业培训以及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等途径进一步提高师资水平。 ②加强校内实践技能培训。 发挥校内实训基地设备、设施先进的优势,对所有专业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技能培训,安排教师在校内培养锻炼。 ③全面开展产学合作。 密切校企联系,与合作企业、兄弟院校等合作开发具有工学交替特色的课程体系,建设体现岗位技能要求、促进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的优质核心课程及配套教材、课件;聘任专业技术 人员专兼结合担任课程主讲教师和实践指导教师。 ④鼓励专业教师参加相应的职业资格考评工作,全面提高师资建设速度和质量。 4.教学 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密切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建立与企业合作的长效机制,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力度。 我们与赤壁、通城、崇阳等多个水电单位建立深度合作关系,签订校企合作协议,通过多方位合作,强化学生顶岗实习工作,使学生校外实质性顶岗实习达到半年以上。 在实训基地建设中深化产学结合,形成自我造血、滚动发展的长效机制,提高办学效益。 建设内容: (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在对本专业职业技能进行详尽分 析的基础上,按照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建立本专业高职教育的实验实训教学体系。 在 3 年内,建设一批具有现代科技水平、与工程实际结合紧密,符合不同时期学习需要的,兼具教学、科研与生产服务功能的实训室。 具体目标如下: ①水利工程综合实训大厅(负责人:汤能见、胡敏辉、刘建刚、路立新;计划投入: 300 万元;建筑面积: 10000m2;建设时间: 3 年) 拟建设大规模综合实训大厅。 该实训大厅由水利工程勘察与基础处理实训场、水利规划模型、流域仿真模型,各种水工建筑物、水电站比例仿真模型、观测设备、仿真控制系统等构成。 按完整 的水利枢纽现场环境、施工过程分阶段仿真建造,不仅全面综合反映水利枢纽工程的构造、布置、运行、管理,而且细化反映施工过程与工序。 满足水利工程施工和建筑工程施工的实训要求,具体可完成钢筋加工、安装、立模板、混凝土浇筑等教、学、做一体化教学项目,使学生在增加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的同时,在相应岗位上的技能得到培养。 ②水工识图与制图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室(负责人:李毓军;计划投入: 5 万元;建设时间: 3 年) 现有专业机房、专业制图室各一个,基本能满足使用要求。 计划在明年建成水工识图与制图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室,引进各种水工 建筑物分解模型与制图工具,满足 CAD 制图与识图要求。 ③土工实训室(负责人:谢永亮;计划投入: 10 万元;建设时间:3 年) 现已具有较完备的配套设施和较先进的仪器设备,如计算机实验数据采集系统、光电式液塑限联合测定仪、三轴剪力仪、电动标准击实仪、电子天平等。 该实训室功能完备,可完成国家土工试验规程中的绝大多数试验,为工程服务的功能强,已完成数十项包括国家重点工程在内的土工试验项目。 计划在 3 年内将一些陈旧的设备进行更新,依托院内高层次的技术人才,将土工实训室建成为我省高校中具备教学、工程服务功能的一流实训室。 ④建筑材料实训室(负责人:郑睿;计划投入: 10 万元;建设时间: 3 年) 该实训室现拥有 3 台 1000kN 的材料万能试验机, 2 台 2020kN 的砼压力试验机等大型设备,还有超声波探伤仪、布洛维硬度计、砼取芯机等先进设备,其它建材常规试验的仪器设备齐全。 所有仪器台套数能够满足一个班级学生同时做实验的要求。 建设目标是将其建成为教学实验实训为主,兼具对外工程服务,具备一定科研功能的主干实训室。 ⑤材料力学试验室(负责人:杨艳;计划投入: 5 万元;建设时间: 2 年) 它主要是为材料力学课程教学服务的。 配备有较先进的静态电阻应变 仪、光弹试验机等设备,教学服务功能较完备。 根据职业教育适度弱化验证性实验的原则,计划在未来 2 年内,主要在软件方面对该实训室进行深度开发,包括用微机处理实验数据、编写有关的计算机软件,实现从数据采集、处理、作图、分析结果一条龙由计算机自动完成。 ⑥水力学实训室(负责人:黄宏亮;计划投入: 5 万元;建设时间: 3 年) 该实训室是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的重要实训室,已配备了大型水槽、多功能实验台、雷诺仪等设备,教学服务功能完备。 计划在 5年内购置现代科技含量高的仪器设备,如超声波流速仪等,增强其科技开发能力,将其建成以教 学实验为主,具备一定科研功能的先进实训室。 ⑦水工模型室(负责人:段凯敏;计划投入: 5 万元;建设时间:2 年) 这是为水电站建筑物课程专门配备的专业模型室。 课程模型室内陈列各种水工建筑物和水电站模型,并配置多媒体教学设备。 可综合利用幻灯片、录像、电子教案与实物模型进行授课。 计划在 2 年内配置数字化教学设备一套。 ⑧专业教室 6 间(负责人:邹林;计划投入: 5 万元;建设时间:2 年) 供每届约 6 个水工班的学生学习专业核心技能课用,包括混凝土重力坝设计与施工、土石坝设计与施工、水闸设计与施工、水工隧洞设计与施工以及安全工 程、试验与检测、资料与档案管理、国际工程等四个方向的技能课。 专业教室应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绘图工具、学习用电脑、专业模型等设施,方便理论学习与动手操作。 ( 2)校外实践教学 (实训 )基地建设 ①基地建设进一步体现仿真性 学校将和 长江委“九万方”试验中心、 长江 委陆水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管理局 、 丹江口水利枢纽管理处 、 青山水库管理处等单位联合 ,实现建设水利水电工程 实践、 实训 基地 目标。 该 基地 有各种类型的水利枢纽、拦河闸、渠系建筑等 20 多 个 项目 ,可开 展 水利枢纽建筑物布置、施工导截流模拟、建筑物运行管理、溃坝模拟、渗流观测、 泄流能力观测、水文测验、水力发电、泵站运行管理、水闸运行管理等 10个实训项目。 达到 “ 项目引导、理实融合 ” 的效果。 该实训 基地 同时可容纳 150 名学生实训;满足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及其它专业群 的学生实训实习需要。 ②基地建设进一步体现学生实践能力的适应性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熟悉、掌握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领域先进的技术方向和技术应用的本领。 内容安排具有综合性和渐进性,使学生通过实训从掌握最基本的技术和技能逐渐深入到与工作领域直接相关的技术和技能,也使学生获得综合技能和能力、职业综合素质。 ③构建 相对独立的模块式、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一个与理论教学体系相对平行、循序渐进的实践教学体系,是保证高职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高职教育的特色所在。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按专业大类将实训的内容分为多个模块,然后根据这些模块的要求,确定实训的课程,并制定每门实训课程的实训课程标准,再根据课程或专业的要求,将每门课程的实训内容分成若干个可独立进行的实训项目。 ④加强顶岗实习,实习时间大于六个月 进行校外顶岗实习,把学生放到生产、服务第一线中去,可以 创设一种能够有效地促进教与学双向互动的社会交往情景和职业情景,在浓厚的职 业氛围 中锻炼和培养学生从事和胜任测量职业岗位的能力,使他们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升华、能力 在实践中增长。 ⑤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勘测设计院在长委、贵州、云南、四川、湖北、湖南、陕西等省份具有多个项目部,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实践机会,使学生在生产第一线将课堂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达到产学做一体化。 为此我们着力将我校设计院打造成为学生校内实践学习的平台。 ⑥积极与开设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的高校合作,利用其实验设备和教学、实验手段,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实训。 我们将与武汉大学、三峡大学等高校进行合 作,利用其先进的实验设备和教学、实验手段,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实训,达到资源共享、合作双赢的效果。 ( 3)健全机制,完善制度,以过程管理为重点,加强对实践教学的组织与管理。 建立并完善开放性实验实训室的管理制度和保障措施;建立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以企业为主的 “ 多元化 ” 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校企联合进行 “ 生产性 ” 实训环境规划和实训项目开发;建设与企业标准、生产工艺、生产流程相一致的实训教材及网络课件;进行实训基地技能鉴定系。48-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及专业群建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