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层高层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内容摘要:
标志周边,用转砌好保护矮 墙,尺寸为 200 200 200(在筏板上 ),并盖上盖板,予以 保护。 3) 所有的上层轴线都由承台上的控制点确定,因此,在上层结 构施工时,在楼板的轴线控制点的位置上,应留设 150 150 预留孔。 4) 上层结构的轴线控制点将采用激光经纬 仪 ( S2) 天顶法引测。 、水准测量: 1) 根据业主提供的水准点,复核场内原先做的水准标记。 2) 用水准仪和钢卷尺将标高引测至施工层内,做好标志,以 便 指导施工。 四、模板 、施工方法: 1) 柱的模板采用七夹板 , 肋用 75*100 木方 , 柱箍采用钢管双排, 柱模转角处的钢管柱箍采用双排扣件连接,柱对拉螺栓为Φ 16 @600(水平 ),柱箍间距从下至上 500~ 700mm。 2) 砼剪力墙模板采用 , 肋 用 75*100 木方 ,围檩采用钢管双排并用 Φ 16@600 对拉螺栓固定,顶部螺栓间距可控制在 900mm 以 内 . 3) 墙柱根部位置的控制采用 Φ 10 钢筋,在墙柱根部(楼面以上 50100mm)按轮廓线焊接控制点。 4) 模板安装前,在底板、楼板表面的墙、柱轮廓线外侧,采用 1: 2 水泥砂浆做好模板的平整度的找平层。 5) 梁的模板采用,肋用 75 100 木方,围檩采用钢管双排,当 梁高 ≥ 700 时 , 必须设置 Φ 12~Φ 16 的对拉螺栓 , 梁的排架 间距 : 当梁高 700 时 , 立杆间距 900mm, 700梁 高 1000 时 , 立杆间距 800mm,梁高 1000 时 ,立杆间距 700mm。 6) 平台模板采用七夹板,肋用 5 100 木方,群房的支撑系统: 搭设排架 , 间距 : 当板厚 ≥ 270 时 , 立杆间距为 700。 当板厚位 为 200 时 , 立杆间距 为 800; 当板厚 为 150 时 ,立杆间距为 900。 当板厚为 100 时 , 立杆间距为 1000,主楼的支撑系统采用跨度 为 2400 的桁架 ,间距 为 1000,如楼板梁净距 2400,余下的楼板 支撑系统采用排架 ,立柱间距按群楼要求布置。 7) 梁板排架立柱间必须搭设水平牵杠 ,间距为 1800. 8) 各种构件的模板肋距为 、扣 件必须拧 紧 , 要求扭力矩控制在 45kgm. 9) 模板安装前必须涂刷脱模剂 ,以便拆模及增加模板寿命。 10) 拆模时不得硬碰,猛敲对拉螺栓,以免损伤砼体 . 五、钢筋: 1) 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当柱主筋≥Φ 16,上下层 柱主筋采用电渣压力焊连接,墙、梁、板的钢筋采用绑扎连 接。 2) 当上层柱的截面尺寸与下层柱截面尺寸及形状不同时,则在 下层柱的顶端,按上层柱的截面尺 寸 要求设置上层柱的插筋 , 并且用箍筋将上层柱插筋与下层柱主筋固定,以确保上层柱 插筋位置正确 . 3) 由 于楼板与其上支撑净距最小 为 600,如按图纸要求,柱墙插 筋的顶标高与砼支撑相矛盾,因此 ,当插筋位于支撑时,且主 筋直 径 Φ 14,则插筋顶标高为支撑底标高以下 500mm,待上道 支撑拆除后 ,插筋于墙 、 柱主筋按规范要求 ,用电渣压力焊予以 连接。 4) 由于支撑立柱与楼板垂直交叉 ,在楼板钢筋施工 时 ,板筋可能 碰立柱的角钢支柱和钢缀板 ,当板筋碰角钢支柱时,则板筋在 该位置处绕过角钢支柱,当板筋碰钢缀板时,则可割去一部 分钢缀板。 六、砼工程: 1) 浇捣时应注意分开控制,宜先浇捣高标高的混凝土,再于混 凝土初 凝前浇捣低标号的混凝土,采用钢丝网隔离的办法防 止不同标号的混凝土相互掺和。 2) 砼泵车布置和浇筑方向:按后浇带将本工程分成的自然块, 按南北边分两块单独浇捣。 由于工程基坑长度较大,汽车泵 幅度范围内无法完全布料全部,因此工程混凝土全部采用固 定泵接泵管布料。 4) 砼材料的选择:根据市府有关规定,本工程的砼采用预拌公 5) 为了保证砼的施工质量 , 砼拌台除应按有关规定保证砼的质量 外,砼的石子选用 5~25,坍落度为 12177。 3cm(以现场测试为 准 ),初凝时间≥ 6 小时。 6) 由于墙、柱、梁板砼标号 不同,因此在不同标号的墙、梁的 界面处,用网眼为 50mm 钢丝网分隔。 砼浇筑顺序是先高标 号砼后低标号砼,低标号砼不得进入高标号砼区域,高低标 号砼须在砼初凝时间内结合,以免产生冷接头,在浇筑不同 标号砼时,每台泵须由专人指挥,专泵专用。 7) 砼浇捣的振动棒应以 70 型振动棒为主 , 并配以 50、 30 的振 动棒,振动棒布置密度不大于 50cm。 8) 在墙柱砼浇捣时,每台泵不得少于 6 台振动泵在前面,后面 另配 2 台复振。 9) 砼布料时应按布料点间距要求沿墙、梁周围均匀进行,不得 在某一处的墙、主内集中布料,靠振动器使砼流淌,不允许 造成高差过大的现象。 10) 当预留孔的长度或宽度超过 1000 时 , 应在墙模边开设门子板 和孔底模留设观察口的方法,作为观察砼浇灌时流动情况及 振动棒插入补振之用。 11) 当墙、柱高 度 4m,应在墙柱中间设置门子板,一保证墙、 柱下部砼的密度。 12) 施工缝的处理:由于本工程地下室按平面分为多个区域进行 流水施工,各区域不可避免的产生施工缝,所以必须对施工 缝进行处理,并应精心施工。 13) 裙房各区域的施工缝须留设在楼板处 , 位置距柱帽≥ 500, 若 在梁上需要留设施工缝,位置应在梁跨的 1/3 处。 丝网封住,钢丝网的位置用短钢筋通过与楼板钢筋的焊接而 固定,砼浇筑完毕,则应清除松散砼。 15) 砼的保护 : 砼浇筑完毕以后 , 应浇水养护 , 时间不少于 7 天。 七、防水工程: 1) 在施工水池、地下室外墙板时,墙的水平施工缝应留设在施 工层楼板以上 200 处,施工缝上设置钢板止水带,止水带必 须满焊。 2) 在水池、地下室外墙板,人防密闭墙上,所以模板对拉螺栓 上都应设置止水片。 8. 其它: 坡道及楼梯的施工: 1) 由于坡道梁伸进施工 层内柱内,坡道板梁也伸进水池施工层 的墙板内,所以坡道和楼梯应与施工层结构同时施工。 2) 为了防止由于坡道和楼板的高差而导致坡道砼的溢出,在坡 道或楼梯与墙板或柱的交界处用钢丝网封住,钢丝网的固定 同施工缝的处理。 3) 由于楼板梁与坡道梁的交界处,钢筋布置比较复杂,因此建 议设计院对该处的钢筋布置予以简化。 第七 节 上部结构阶段施工方案 一 施工工艺流程 本工程主楼为钢筋砼框架剪力墙结构 施工工艺流程如下: 测量定位放线 剪力墙、柱钢筋绑扎 安装预埋管线 隐蔽工程验收 剪力墙、柱模板安装 楼板、梁排架支撑搭设 梁、板模板安装 循 环 梁钢筋绑扎 安装预埋管线 板底钢筋绑扎 梁、板隐蔽工程验收 砼浇捣、养护 仪器名称 厂牌 型号 精度 1. 全站仪 索佳 JET2C 2+( 3mm+PmD 2. 经 纬 仪 经纬仪 江苏 J2 2 3. 经 纬 仪 水 准仪 索佳 C32 + 二 定位测量 根据本工程的工程性质 , 质量要求高 , 工程造型设计复杂 , 故而在 测量工作中所需求的测量仪器精度要求也很高。 由项目工程师负责, 设立一个测量小组,小组成员都必须持证上岗。 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 和国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 》。 测量准备 根 据 业主提供的规划红线 , 地界边线及水准点 , 严格按照 设 计 施工图纸进行投测、建 筑物定位、控制网布设及高程引测。 本工程测量控制采用平面直角坐标方格方法。 本工程使用的测量仪器的品牌与精度: ) 以上仪器经鉴定合格、在使用的有效期内。 2 测量方案: 基准平面控制网的设置 基 准控制网是建立在基准点的基础上的。 设置时要求同 时 满 足稳定、可靠和通视三个要素。 同时,还需附加一些保证措施,建立 一个控制副网或设置方位汇交点等方法来防止基准控制网遭到不可预 见事件的破坏。 该控制点可设在稍远离基坑边上,施工环境又无影响 的地面上,用φ 12 钢筋打入地下,周围用砼加固。 基准水准点的设置 根 据业 主提 供的 城市 等级 水准 点 ,采 用 往返 水准 或闭 合水 准 测量 .用精密水准仪引测施工基准水准点 ,测量精度按二等水准精度测 设。 该水准点将做为上部标高确定及沉降观测的依据。 施 工基准水准点应布置在受施工环境影响小且不易破坏 的 地 方。 用红字三角符做出标志 , 标主按室内177。 标高设计 , 为防止以 后做室外总体时基准点的破坏 , 应 在 场外可靠的地方设置二个水准点。 各水准点之间要经常相互校核。 三 钢筋工程 (一)基本要求: 本工程钢筋大部分现场集中加工 、 现场绑扎。 对每一批进场的钢筋, 材料部门要及时索取质量检验证明和合格证 , 对绑扎的钢筋要按工 序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待符合要求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独立柱 、 暗柱钢筋连接要由专门培训过 的 钢筋工操作 , 相邻钢筋接 头要按规定错开。 (二)钢筋的绑扎顺序: 立柱、筒体剪力墙的钢筋绑 扎 → 梁钢筋的绑扎 → 平台楼板的钢筋绑 扎。 (三)钢筋绑扎操作要点: 柱钢筋绑扎 钢筋在绑扎前 , 均必须要求在 柱 周围搭设脚手架 , 所有操作人员均 必须在脚手架上进行施工,以确 保钢筋绑扎时的人员安全。 竖向钢筋的接头按设计及施工要求选用并制定相应的操作控制要 点。 柱箍筋接 头 (弯钩叠放处 ) 应交错布置在四角纵向钢筋交叉点应扎 牢,箍筋平直部分从纵向柱钢筋交叉点可间 隔 扎下层柱的钢筋露出 钢筋搭接,当柱截面有变化时,其下层柱钢 筋 的露出部分,必须在 绑扎梁的钢筋之前,先行收缩准确,在绑扎 钢 筋过程中注意混凝土 保护层的设置。 柱插筋固定时,其竖向钢筋的定位箍筋 应 用扎丝与主筋绑扎牢固, 定位柱箍与梁面主筋应点焊牢固。 钢筋施工时 , 应结合安装工程交替进行 , 为安装工程创造良好的工 作条件,以利安装方面的埋管、埋件、留洞 、 留孔顺利进行,确保 安装质量。 所有钢筋工程包括埋件 , 必须 开 具隐蔽工程验收 , 由质监部门自检 合格后报请监理工程师验收认可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剪力墙体钢筋的绑扎 按照施工图纸要求进行墙板插筋 , 并且进行复测及校直。 墙板必须 设置φ 10@ 800* 800 梅花型布置∽型墙板拉筋和模板限位钢筋 , 按 设计的要求和规范规定绑扎保护层垫块以确保各部位的准确定位。 剪力墙 、 竖筋绑扎搭接长度必 须 满足三级抗震要求和设计要求。 暗 柱竖筋采用焊接接头 , 同断面接头不大于 50%, 接头位置错开 41d。 外墙板钢筋相交点实行点点绑扎 ,内墙钢筋除外围二行每点绑扎外, 中间部位间隔绑扎。 双向受力的剪力墙必须全部绑扎。 剪力墙钢筋的施工和质监要点 : 剪力墙和暗柱的相交结点 、 地下室 剪力墙与上部剪力墙及变截面处的钢筋搭接节点 、 各防护门 、 防 护 密闭门 、 防爆破门处钢筋配筋及外墙和板顶相接处的钢筋锚固。 该 部位必须满足设计要求、施工规范 、 人防及三级抗震规范的规 定。 平台梁板的钢筋 平台板的钢筋在施工前均应先搭好挑架 , 铺好底模 , 绑扎前由关砌 测好中心轴线及模板线并作好标记。 钢号、直径、形状、尺寸和数量,如有差错 , 要及时纠正增补,在 绑扎复杂的结构部门时,应研究逐根钢筋穿 插 就位的顺序,并与模 板工程联系,确定支模和绑扎钢筋的先后次 序 ,避免返工和不必要 的绑扎难度。 在梁纵向受力钢筋采用双层排列时,两排钢筋之间应垫以直径≥ 25mm 的短钢筋,以保持其设计距离。 箍筋的接头(弯钩叠合处) 应交错布置在两根架力钢筋上。 梁侧面钢筋的保护层也应按规定设置。 操作人员不能直接踏在楼板 的上皮钢筋上,要搭好支撑架和操 作平台, 防 止钢筋扭曲变形,做 好浇筑前的一切准备工作。 平台钢筋网绑扎时 , 四周钢筋 交 叉点应每点扎牢 , 绑扎时应注意相 邻绑点的铁丝要成八字形,以免网片歪斜变 形 ,板的钢筋网绑扎还。26层高层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相关推荐
50m3高炉上,目前均已投产两年多,运行良好。 450m3高炉采用 WZ— 450 型无料钟炉顶。 炉顶采用小高压操作技术,预测炉顶压力为 ~。 上料、供料系统 高炉设 10 个容积为 195 m3高位料仓,其中 6 个仓为烧结矿、球团矿和富块矿, 3 个仓为焦炭,一个仓为石灰石,仓顶设两条皮带机和配套卸料小车。 仓下各种原燃料采用电子秤,分散称量,并设计算机自动补偿 设施
位(ECU)等计算单位表示的付款义务。 如果仅以具体规定的延伸含义处理类似的情况还解决不了问题,就必须借助这些规定赖以建立的一般原则,因为总则具有通用性,其适用范围更为宽泛。 有一些基本原则在《通则》中已经做了明确规定(见第1 .1条、1.3条、1.5条和1.7条),而其他的原则只能从具体条文中去分析提炼,也就是说,对具体规定中包含的特殊规则只有经过分析才能确认其是否是一种更通用的原则
通知后 24 小时内到达买方施工现场,如因卖方原因不能及时到达现场,每拖延一天,卖方承担 5000 元违约金。 卖方派到买方施工现场的技术服务人员应具备处理相应问题的能力,如因卖方原因未能及时处理问题而影响了工程进度,每发生一次,卖方承担 5000 元违约金。 13 卖方应根据现场安装、调试 、试运、消缺等需要及时提供所需的备品备件,如因卖方原因未能及时提供所需的备品备件而影响了工程进度
际工作 的程序和方法; 案例方法 —— 学生扮演企业中的各种管理员,然后召集会议,对某种情况进行讨论,并做出决策。 (3)校企合作,培养就业型人才 16 以能力为本位,培养就业型人才,旨在培养学生将来在社会上的竞争力、发展力,在工作中具体发现、分析、解决、总结问题的能力,操作、应用、维护的能力,以及独立、协作、创新、交往、自学等一系列能力。 校企合作,培养就业型人才
买卖(A) 40.属于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成果是( ) A。 达成第一部约束非关税措施的协议《反倾销协议》 B。 开创了计划经济国家入关的先例 C。 通过了给予发展中国家判别待遇的“授权条款” D。 达成《农产品协议》(D) 41.《202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中,卖方承担义务最小的 术语是( ) A。 FOB、CIF、CFR B。 FOB、DAF、CIP C。 CIF、DAF、CPT
( 1)本报告在编制过程中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对项目的工程建设条件、生产技术路线、技术经济及环境的影响等多方面进行分析比较,力求全面地、客观地反应项目的实际情况,为上级主管部门、投资者和建设单位提供决策依据。 ( 2)根据 山东金铎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的有关基础资料(重点在工艺、环保方面的技术),按照“积极、稳妥、可靠、求实、科学”的原则,充分贯彻低投入、高产出和实际效益最佳化的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