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电大管理会计形考答案内容摘要:
30000 元 18000 元 36000 元 贡献边际 50000 元 30000 元 60000 元 固定性制造费用 20200 元 20200 元 20200 元 推销及管理费用 15000 元 15000 元 15000 元 净收益 15000 元 ( 5000 元) 25000 元 提示:参考教材例 3- 4 和例 3- 5。 ( 2) 显然,采用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计算出来的损益有一定的差额,具体表现如下: 摘要 2020 年 2020 年 2020 年 变动成本法下的损益 15000 元 - 5000 元 25000 元 完全成本法下的损益 15000 元 3000 元 21000 元 差异 0 元 - 8000 元 4000 元 产生差异的原因在于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对计入当期利润表的固定性制造费用水平不同。 具体而言,2020 年产销量相等,固定性制造费用在两种成本法下均全部计入损益表,故差异为零; 2020 年产量大于销量,在变动成本法下,固定性制造费用 20200 元完全计入损益表,而在完全成本法下,固定性制造费用在销售量 6000 件和存货 4000 件之间分配,结果只有 12020 元随着销售量计入销售成本,从而计入损益表,由 此产生的结果便是变动成本法下的损益比完全成本法少 8000 元; 2020 年产量小于销量,在变动成本法下,固定性制造费用 20200 元完全计入损益表,而在完全成本法下,当期固定性制造费用完全计入损益表,而且 2020 年结转过来的 2020 件存货中附带的固定性制造费用( 4000 元)亦随着销售量计入销售成本,从而计入损益表,由此产生的结果便是变动成本法下的损益比完全成本法多 4000 元。 提示:参考教材 P69 第三节 ,本年度的销售收入为 150000 元,净利为 12020 元,预计下年度销售量将减少 10— , 销售量降低后公司净利将减少 75%。 如果下年度产品的销售单价仍维持 40 元,单位变动成本与固定成 本总额均维持不变,试预测该公司下年度的保本销售量。 解: ∵ px=40x=150000 ∴ x=3750(件) 1 500003750ba=12020 150000*(110%)3750b*(110%)a=12020*(175%) a=78000 b=16 x0=a/(pb)=78000/(4016)=3250(件) ∴ 预测该公司下年度的保本销售量是 3250 件。 某公司生产并销售甲乙丙丁四 种产品,其固定成本总额为 3000 元,四种产品的销售量、单价变动成本有关资料如下: 品名 甲产品 乙产品 丙产品 丁产品 单价 900 2020 1000 3000 单位变动成本 720 1800 600 2100 销售量 40 80 20 60 要求:( 1)预测该公司计划期内的综合保本销售额及四种产品各自的保本销售额。 ( 2)请计算该公司将实现多少利润。 解: ( 1)甲产品销售收入 =900*40=36000(元) 乙产品销售收入 =2020*80=160000(元) 丙产品销售收入 =1000*20=20200(元) 丁产品销售收入 =3000*60=180000(元) 销售收入总额 =36000+160000+20200+180000=396000(元) 甲产品的销售比重 =36000/396000=% 乙产品的销售比重 =160000/396000=% 丙产品的销售比重 =20200/396000=% 丁产品的销售比重 =180000/396000=% 甲产品的贡献边际率 =( 900720) /900=20% 乙产品的贡献边际率 =( 20201800) /2020=10% 丙产品的贡献边际率 =( 1000600) /1000=40% 丁产品的贡献边际率 =( 30002100) /3000=30% 综合贡献边际率 =%*20%+%*10%+%*40%+%*30%=% 综合保本额 =30000/%=139470(元) 甲产品的保本额 =139470*%=(元) 乙产品的保本额 =139470*%=(元) 丙产品的保本额 =139470*%=(元) 丁产品的保本额 =139470*%=(元) ( 2) p=px*cmR’a=396000*%30000=(元) 企业某年度 7 月份实际销售量 800 公斤,原来预测该月的销售量为 780 公斤,平滑指数 a=。 请运用平滑指数法预测 8 月份的销售量。 解: 800*+780*=320+468=788(公斤) ∴ 8 月份的销售量预计为 788 公斤。 某企业连续两年的有关资料如下表所示: 项目 2020 年 2020 年 单位贡献边际 50 50 销售量 12020 14000 贡献边际 600000 700000 固定成本 400000 400000 利润 202000 300000 要求:计算经营杠杆系数 解: 1999 年的经营杠杆系数 =Tcm/P=60000/20200=3 2020 年的经营杠杆系数 =Tcm/P=70000/30000= 某企业现有生产能力 40000 机器小时,尚有 20%的剩余生产能力,为充分利用生产能力,准备开发新产品,有甲乙丙三种新产品可供选择,资料如下: 产品名称 甲 乙 丙 预计售价 100 60 30 预计单位变动成本 50 30 12 单位定额机时 40 20 10 要求:( 1)根据以下资料作出开发哪种新产品的决策。 ( 2)如果丙产品的年市场需要是 600 件,为充分利用生产能力又将如何安排。 解: ( 1)方法一:开发甲产品可获的单位资源贡献边际 =( 10050) /40=(元 /机器小时) 开发乙产品可获的单位资源贡献边际 =( 6030) /20=(元 /机器小时) 开发丙产品可获的单位资源贡献边际 =( 3012) /10=(元 /机器小时) 方法二:开发甲产品的相关业务量 =8000/40=200(件) 开发乙 产品的相关业务量 =8000/20=400(件) 开发丙产品的相关业务量 =8000/10=800(件) 开发甲产品可获得的贡献边际 =( 10050) *200=10000(元) 开发乙产品可获得的贡献边际 =( 6030) *400=12020(元) 开发丙产品可获得的贡献边际 =( 3012) *800=14400(元) ∴ 应选择开发丙产品。 ( 2)根据丙产品的年市场需用量是 600 件,为充分利用生产能力应把剩余的生产能力用来开发乙产品。 红光机械厂生产甲产品,正常销售单价为 80 元 /件,年初已接到全年订货量为 1000 件,其平均单位成本资料如下: 直接材料 24 元 直接人工 12 元 制造费用 14 元 其中:变动性制造费用 4 元 固定性制造费用 10 元 销售及管理费用 5 元 2 月份一客户要求该厂为其生产甲产品 200 件,订货价格为 50 元 /件。 要求:就以下各不相关方案作出是否接受追加订货的决策。 ( 1)企业最大生产能力为 1200 件,剩余生产能力无法转移。 追加订货 无需追加专属固定成本。 ( 2)企业最大生产能力为 1160 件,剩余生产能力无法转移,追加订货无需追加专属固定成本。 ( 3)企业最大生产能力为 1200 件,剩余生产能力无法转移,追加订货需追加专属固定成本 1800 元。 ( 4)企业最大生产能力为 1180 件,剩余生产能力 可以 转移, 若对外出租,可获租金净收入 200元,同时追加订货需追加专属固定成本 1100 元。 解: ( 1) 差别损益表 项目 /方案 追加订货 不追加订货 差异额 相关收入 50*200=10000 0 10000 相关成本 40*200=8000 0 8000 差别损益 100008000=2020(元 ) 2020 结论:应当接受追加订货。 ( 2) 差别损益表 项目 /方案 追加订货 不追加订货 差异额 相关收入 50*200=10000 0 10000 相关成本 160*40+80*40=9600(元) 0 9600 差别损益 100009600=400(元) 0 400 结论:应当接受追加订货。 ( 3) 差别损益表 项目 /方案 追加订货 不追加订货 差异额 相关收入 50*200=10000 0 10000 相关成本 200*40+1800=9800 0 差别损益 100009800=200(元) 0 结论:应当接受追加订货。 ( 4) 差别损益表 项目 /方案 追加订货 不追加订货 差异额 相关收入 50*200=10000 0 10000 相关成本 其中:增量成本 机会成本 I 机会成本 II 专属成本 10100 40*180=7200 20*80=1600 200 1100 0 0 0 0 0 10100 差别损益 100 结论:应当拒绝追加订货。 五、计算题 某工厂拟投资 30 万地引进生产线,引进后当年即可投入使用,估计每年可增加税后利润和折旧 万元,该生产线的使用期为 10 年,引进设备所需款项需全额借款,年利率为 10%,试分析该方案是否可行。 解: NCF0=30(万元) NCF110=(万元) NPV=*( PA/A, 10%, 10) 30=*= 2 . 35(万元) ∵ 2 . 350 ∴ 该方案不具有财务可行性 某企业似购买一台机器,价值 300000 元,其有交使用期为 6 年,预计残值 30000 元,企业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资金成本为 10%,所得税率为 33%。 要求:( 1)计算残值的现值( 2)计算折旧的抵税额。 解: ( 1) 30000*( P/F,i,1) =30000*=(元)( 2)每年折旧额 =( 30000030000) /6=45000(元) 折旧的抵税额 =45000*33%=14850(元) 设贴现率为国 10%,有三项投资机会,有关数据如下表: 期间 A 方案 B 方案 C 方案 净收益 现金净流量 净收益 现金净流量 净收益 现金净流量 0 ( 20200) ( 9000) ( 1200) 1 1800 11800 ( 1800) 1200 6000 4600 2 3240 13240 3000 6000 6000 4600 3 3000 6000 6000 4600 合计 5040 5040 4200 4200 1800 1800 要求:用净现值法、净现值率法 、内部收益率法分别对三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解: NPVA= 20200+11800*( P/F, 10%, 1) +13240*( P/F, 10%, 2) = 20200+11800*+13240*= 20200++=(元) ∵ 0 ∴ A 方案可行 NPVRA=∵ %0 ∴ A 方案可行 当 i=16%时 NPVA= 20200+11800*( P/F, 16%, 1) +13240*( P/F, 16%, 2) = 20200+11800*+13240*= 20200++=(元) 当 i=18%时 NPVA= 20200+11800*( P/F, 18%, 1) +13240*( P/F, 18%, 2) = 20200+11800*+13240*= 20200++= (元) IRRA=16%+[( ) /( +) ]*( 18%16%) =% ∵ %10%∴ A 方案可行 NPVB= 9000+1200*( P/F, 10%, 1) +6000*( P/F, 10%, 2) +6000*( P/F, 10%, 3) =。20xx年电大管理会计形考答案
相关推荐
低于本国国民 B.给予外国产品的待遇不得低于本国产品应有的待遇 C.给予某外国的产品待遇不得低于其它进口享受的待遇 D.给予外国产品和国民的待遇不得低于本国产品和国民( B) 64.从事国际投资的本质或目的是( ) A.觅利 B。 发展经济 C。 其它们 ( A) 65.《世界版权公约》规定的版权保护期是( ) A.不少于作者有生之年及死后的 25 年 B.不 少于作者有生之后及死后的确 50
39.<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 同公约>适用于( ) A.营业地分处不同缔约国的当事人之间的货物买卖 B.具有不同国家国籍的当事人之间的货物买卖 C.船舶、飞机、气垫船的买卖 D。 卖方提供劳务或其它服务的买卖(A) 40.属于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成果是( ) A。 达成第一部约束非关税措施的协议《反倾销协议》 B。 开创了计划经济国家入关的先例 C。
》实行的承运人责任制是( ) A. 过失责任制 B。 严格责任制 C。 无过失责任制 D。 不完全过失责任制( D) 6.《服务贸易总协定》不适用于( ) A.私人提供的服务 B。 政府提供的职务服务 C。 未列入成员国贸易承诺表的服务 D。 《服务贸易总协定》生效后产生的服务( B) 7.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的规定,判断货物买卖合同的国际性的标准是( ) A.当事人具有不同国家的
科学筲理、持续发展 ”。 中国石化的 HSE目标是: “追求最大限度地不发生事故、不损害人身健康、不破坏环境,创国际一流的 HSE业绩 ”。 中国石化的 HSE 承诺是: “在世界任何地方,遵守所在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在所有的业务领域我们对 HSE 的态度始终如一。 公司的各级最 高管理者,是 HSE的第一责任人,每位员工对公司的 HSE事务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C。 五一节险最大,其次是水渍险,再效是平安险 D。 一切险最大,其次是平安险,再次是水渍险(C) 36. 1947 年, 23 个国家签署了《关贸总协定》,其中一些国家通过签署( )使《关贸总协定》临时生效。 A.<国际贸易组织宪章> B.<世界贸易组织宪章> C.<临时适用议定书> D.授权条款(C) 37.海上货物运输保险中,共同海损属于( ) A.共同损失 B.部分损失 C.全部损失
率之间的关系,前者可以反映出主权资本收益率变动相当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倍数。 (三 )综合杠杆与企业总风险 对综合杠杆作用的计量,是通过计算综合杠杆系数 (DTL)指标表示的。 该指标的经济含义是每股净收益变功率相对于销售量变动率的比率。 其计算公式为: 对综合 杠杆作用的计量,是通过计算综合杠杆系数 (DTL)指标表示的。 该指标的经济含义是每股净收益变功率相对于销售量变动率的比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