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一级建造师市政公用工程管理与实务冲刺班讲内容摘要:

135℃ 、l30℃。 7.沥青混合料的松铺系数应根据试铺试压确定。 应随时 检查铺筑层厚度、路拱及横 坡,并辅以使用的沥青混合料总量与面积校验平均厚度。 8.摊铺机的螺旋布料器转动速度与摊铺速度应保持均衡。 为减少摊铺 中沥青混合料 的离析,布料器两侧应保持有不少于送料器 2/3商蔓的混合料。 摊铺的混合料,不宜用人工 反复修整。 9.人工摊铺沥青混合料应做到:半幅施工时,路中一侧宜预先设置挡板;摊铺时应扣锹布料,不得扬锹远甩;边摊铺边整 ,严防骨料离析;摊铺不得中途停顿,并尽快碾压;低温施工时,卸下的沥青混合料应覆盖篷布保温。 三、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压实及成型 ( 掌握 ) 1.压实层最大厚度不宜大于 100mm,各层应符合压实度及平整度的要求。 2.沥青路面施工应配备足够数量、状态完好的压路机, 选择合理的压路机组合方式,根 据摊铺完成的沥青混合料温度情况严格控制 初压、复压、终压 ( 碾压过程 ) (包括成型 )时机。 5.初压应紧跟摊铺机后进行,宜采用钢轮压路机静压 1~ 2遍。 碾压时应将压路机的 驱动轮面向摊铺机,从外侧向中心碾压,在超高路段和坡道上则由低处向高处碾压。 6.复压应紧跟在初压后开始,不得随意停顿。 碾压路段总长度不超过 80m。 密级配沥 青混合料复压 宜优先采用 重型轮胎压路机 进行碾压,以增加密水性,其总质量不宜小于 25t。 层厚较大 时宜采用 高频高 振幅 , 厚度较薄 时宜采用 高频 低振幅。 7. 终压应紧接在复压后进行。 终压应选用双轮钢筒式压路机或关闭振动的振动压路 机,碾压不宜少于 2遍,至无明显轮迹为止。 8. 为防止沥青混合料粘轮 ,对压路机钢轮可涂刷隔离剂或防粘结剂,严禁刷柴油。 亦可向碾轮喷淋添加少量表面活性剂的雾状水。 9 . 压路机不得在未碾 压成型路段上转向、掉头、加水或停留。 在当天成型的路面上,不得停放各种机械设备或车辆,不得散落矿料、油料及杂物。 四、接缝 ( 掌握 ) 、平顺。 上、下层的纵缝应错开 150mm(热接缝 )或 300~400mm(冷接缝 )以上。 相邻两幅及上、下层的横向接缝均应错位 1m以上。 应采用 3m直尺检查,确保平整度达到要求。 2.采用梯队作业摊铺时应选用热接缝, 将已铺部分留下 100~ 1OOmm宽暂不碾压,作 为后续部分的基准面,然后跨缝压实。 如 半幅施工采用冷接缝时,宜加设挡板或将先铺的沥青混合料刨出毛槎,涂刷粘层油后再铺新料,新料重叠在已铺层上 50~ 1OOmm,软化下层后 铲走,再进行跨缝压密挤紧 ( 沥青冷接缝的处理方法 )。 3.高等级道路的表面层横向接缝应采用垂直的平接缝,以下各层和其他等级的道路的各层可采用斜接缝。 五、开放交通 ( 掌握 ) 热拌沥青混凝土路面铺完待 自然冷却至温度低于 50℃ 时 ,方可开放交通。 1K411042掌握改性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要求 一、改性沥青混合料的生产和运输 ( 掌握 ) 改性沥青混合料的生产除遵照普通沥青混合料生产要求外,尚应注意以下几点: 性沥青品种、黏度、气候条件、铺装层的厚度确定。 聚合物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正常生产温度根据实践经验并参照表1 K411042江西英才职业培训学校 建设路 198 号二楼 07916472458 6472459 选 择。 通常宜较普通沥青混合料的生产温度提高 10~ 20℃。 聚合物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正常生产温度范围 (℃) 表 1K411042 聚合物改性沥青品种 工 序 SBS类 SBR胶乳类 EVA、 PE类 基质沥青加热温度 160~ 165 改性沥青现场制作温度 165~ 170 165~ 170 成品改性沥青加热温度.不大于 175 175 集料加热温度 190~ 220 200~ 210 185~ 195 改性沥 青混合料出厂温度 170~ 185 160~ 180 165~ 180 混合料最高温度 (废弃温度 ) 195 混合料贮存温度 拌合出料后降低不超过 10 2.改性沥青混合料宜采用间歇式拌合设备生产 ,这种设备除尘系统完整,能达到环保要求;给料仓数量较多,能满足配合比设计配料要求;且具有添加纤维等外掺料的装置。 3.沥青混合料拌合时间根据具体情况经试拌确定,以沥青均匀包裹集料为度。 间歇式拌合机每盘的生产周期不宜少于 45s(其中干拌时间不少于 5~ 10s)。 改性沥青和 SMA混 合料的拌合时间应适当延长。 4.间歇式拌合机宜备有保温性能好的成品储料仓, 贮存过程中混合料温降不得大于10℃ , 且具有沥青滴漏功能。 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贮存时间不宜超 过 24h; SMA混合料只限 当天使用; OGFC混合料宜随拌随用。 二、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施工 ( 掌握 ) (一 )摊铺 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摊铺在执行普通沥青混合料摊铺要求外,还应做到: 摊铺在喷洒有粘 层油的路面上铺筑改性沥青混合料或 SMA时,宜使用履带式摊铺机。 摊铺机的受料斗应 涂刷薄层隔离剂或防粘结剂。 摊铺温度不低于 160℃。 铺筑改性沥青或 SMA路面时 宜采用非接触式平衡梁。 (二 )压实与成型 改性沥青混合料除执行普通沥青混合料的压实成型要求外, 还应做到:初压开始温度不 低于 150℃ ,碾压终了的表面温度应不低于 90℃。 改性沥青 SMA路面宜采用振动压路机或钢筒式压路机碾压。 振动压路机应遵循 “ 紧 跟、慢压、高频、低幅”的原则 ,即紧跟在摊铺机后面,采取高频率、低振幅的方式慢速碾压。 这也是保证平整度和密实度的关键。 压路机的碾压速度参照表 1K4]1041- 1。 如发现 SMA混合料高温碾压有推拥现象,应复查其级配是否合 适。 不得采用轮胎压路机碾压, 以防沥青混合料被搓擦挤压上浮,造成构造深度降低或泛油。 (三 )接缝 改性沥青混合料路面冷却后很坚硬,冷接缝处理很困难,因此 应尽量避免出现冷接缝。 (四 )开放交通及其他 1. 热拌改性沥青混合料路面开放交通的条件应同于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的有关规定。 需要提早开放交通时,可洒水冷却降低混合料温度。 1K411043熟悉沥青混凝土 (混合料 )结构组成 一. 沥青混凝土 的成分 ( 了解 ) 江西英才职业培训学校 建设路 198 号二楼 07916472458 6472459 沥青混凝土 (混合料 )是一种复合材料,它由 沥青、粗集料、细 集料、矿粉组成,有的还加 入外掺剂。 二. 沥青混凝土 结构形式 ( 了解 ) 按级配原则构成的沥青混凝土 (混合料 ),其结构组成通常有下列三种形式: 1. 悬浮密实结构 2. 骨架空隙结构 3. 骨架密实结构 1K411044熟悉沥青混凝土对材料的要求 一、沥青 ( 了解 :概念和表征指标 ) (一 )粘结性 沥青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沥青粒子产生相互位移的抵抗变形的能力即 沥青的黏度。 我国《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40一 20)4)中也列入了 60℃ 动 力黏度 (绝对黏度 )作为道路石油沥青的选择性指标。 对高等级道路,夏季温度高持续时间 长、重载交通、停车场等行车速度慢的路段 ,尤其是汽车荷载剪应力大的结构层, 宜采用稠度大 (针人度小 )的沥青 ; 对冬季寒冷地区、交通量小的道路宜选用稠度小的沥青。 当需要满足高、低温性能要求时,应优先考虑高温性能的要求。 (二 )感温性 沥青材料的黏度随温度变化的感应性。 表征指标之一是软化点, 对日温差、年温差大的地区宜选用 针入 度指数大的沥青。 高等级道路,夏季高温持续时间长的地区、重载交通、停车站、有信号灯控制的交叉路口、车速 较慢的路段或部位需选 用软化点高的沥青 ;反之,则用软化点较小的沥青。 (三 )耐久性 沥青应有足够的抗老化性能即耐久 性。 (四 )塑性 沥青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而不被破坏的能力,即反映沥青抵抗开裂的能力。 过 去曾采用 25℃ 的延度而不能比较黏稠石油沥青的低温性能。 现行规范规定: 25℃ 延度改为 10℃ 延度或 l5℃ 延度 , 一般认为,低温延度越大,抗开裂性能越好。 在冬季低温或高、低温差大的地区,要求采用低温延度大的沥青。 (五 )安全性 通过闪 点试验测定沥青加热点闪火的温度 —— 闪 点。 二、粗骨料 三、细骨料 四、填料 ( 了解 ) 1. 填料应采用 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且应 洁净、干燥,不含泥土成分,外观无团粒结块。 3. 矿粉应具有合理的粒度范围,用于 高等级道路的矿粉通过 为 75%~ 100%。 1K411045了解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再生利用技术 一. 沥青的老化和再生 旧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再生,关键在于沥青的再生。 在已老化的旧沥青中,加入 某种组分的低黏度油料 (即再生剂 ),或者加入 适当稠度的沥青材 料 ( 两种再生方法 ) ,经过科学合理的工艺,调配出具有适宜黏度并符合路用性能要求的再生沥青。 二、再生剂 再生剂主要采用低黏度石油系的矿物油。 江西英才职业培训学校 建设路 198 号二楼 07916472458 6472459 三、再生沥青混合料新旧料配合比的确定应考虑的因素 四、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生产工艺 再生剂用量的确定应考虑下列因素: 旧沥青的黏度、再生沥青的黏度、再生剂的黏度。 1K411050 水泥混凝土路面工程 1K411051掌握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构造特点 一、路基 ( 掌握 ) 路基应稳定、密实、均质,对路面结构提供均 匀的支承,即路基在研境和荷载作用下不产 生不均匀变形。 高液限黏土、高液限粉土及含有机质细粒土,不适用做路基填料。 因条件限制而必须采用上述土做填料时,应掺加石灰或水泥等结合料进行改善 ( 对 填 土路基的要求 )。 地下水位高时,宜提高路基顶面标高。 在设计标高受限制,未能达到中湿状态的路基临 界高度时,应选用粗粒土或低剂量石灰或水泥稳定细粒土做路基填料。 同时应采取在边沟下设置排水渗沟等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 岩石或填石路基顶面应铺设整平层。 整平层可采用未筛分碎石和石屑或低剂量水泥稳 定粒料,其厚度视路基顶面不平 整程度而定,一般 100~ 150mm( 对 填 石路基的要求 )。 二 、 垫层 ( 掌握 ) 在温度和湿度状况不良的城市道路上,应设置垫层,以改善路面结构的使用性能。 1. 在基层下设置垫层的条件 在 季节性冰冻地区 ,道路结构设计总厚度小于最小防冻厚度要求时, 根据路基干湿类型 和路基填料的特点设置垫层。 其差值即是垫层的厚度; 水文地质条件不良的土质路堑 ,路基土湿度较大时, 宜设置排水垫层 ; 路基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或不均匀变形时 ,宜加 设半刚性垫层。 2. 垫层的宽度应与路基宽度相同 , 其 最小厚度为 150mm。 3.防冻垫层和排水垫层 宜采用 砂、砂砾 等颗粒材料。 半刚性垫层 宜采用 低剂量水泥、 石灰等无机结合稳定粒料或土类材料。 三、基层 ( 掌握 ) 基层应具有足够的抗冲刷能力和较大的刚度,抗变形能力强,坚实、平整、整体性好。 1.基层的作用: 防止或减轻由于唧泥产 生板底脱空和错台等病害;与垫层共同作用,可控制或减少路基不均匀冻胀或体积变形对混凝土面层产生的不利影响;为混凝土面层施工提供稳定而坚实的工作面,并改善接缝的传荷能力。 2. 基层材料的选用原则:根据 道 路交通等级 和 路基抗冲刷能力 来选择基层材料。 特重 交通宜选用贫混凝土、碾压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重交通道路宜选用水泥稳定粒料或沥青稳 定碎石;中、轻交通道路宜选择水泥或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或级配粒料。 湿润和多雨地区,繁重交通路段宜采用排水基层。 3.基层的宽度 应根据混凝土面层施工方式的不同比混凝土 面层每侧至少宽出 300mm (小型机具施工时 )或 500mm(轨模或摊铺机施工时 )或 650mm(滑模或摊铺机施工时 ) 7.未设垫层, 且 路基填料为细粒土、黏土质砂或级配不良砂 (承受特重或重交通 ),或者为细粒土 (承受中等交通 )时,应设置底基层。 底基层可采用级配粒料、水泥稳定粒料或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 等。 四、面层 ( 掌握 ) 1. 厚度 根据 交通等级、道路等级、变异水平等级 经设计计算确定。 2. 混凝土弯拉强度 江西英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