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长途通信干线光缆传输系统线路内容摘要:

上至下,由两侧至中间排列。 管道在光缆敷设前必须进行管孔的清刷和试通。 孔径大于 216。 90mm 的水泥管道或 216。 100mm 的塑料管道,应一次敷设三根或四根子管,多根子管的总等效外径一般不大于孔径的 85%。 子管在人(手)孔内伸出长度一般为 20cm;本期工程不用的子管应及时安装塞子封堵。 管道光缆敷设,可采用机械牵引或人工牵引。 一般情况下,牵引力不宜超过2020N。 一 次牵引长度以 500m 为宜,最多不应超过 1000m。 敷设管道光缆,当张力较大时,可采用石蜡油、滑石粉等作为润滑剂,禁止使用有机油脂。 光缆在管道出口处应采取保护措施,避免损伤光缆外护层。 管道光缆在人(手)孔内,应紧靠人(手)孔壁,采用波纹塑料软管保护并用尼龙扎带绑扎在搁架上;人(手)孔内光缆,应排列整齐。 光缆接头盒在人(手)内,宜安装在常年积水水位以上的位置并采用保护托架或其它方法承托。 光缆接头盒及预留光缆盘留可按施工图设计规定方法安装固定。 人(手)孔内的光缆应有醒目的识别标志或光缆标志牌。 长途干线光 缆采取塑料管道敷设时,还应符合《长途通信光缆塑料管道工程验收规范》的相关规定。 架空光缆敷设安装 架空光缆线路距地面和其它建筑物的距离应符合表 的规定。 表 架空光缆线路与其他建筑物间距表 序 号 间 距 说 明 最小净距( m) 交越角度 1 光缆距地面: 一般地区 特殊地点(在不妨碍交通和线路安全的前提下) 市区(人行道上) 高杆农林作物地段 10 续表 序 号 间 距 说 明 最小净距( m) 交越角度 2 光缆距路面: 跨越公路及市区街道 跨越通车的野外大路及市区巷弄 3 光缆距铁路: ≥ 45176。 跨越铁路(距轨面) 跨越电气化铁路 一般不允许 平行间距 4 光缆距树枝: 在市区:平行间距 垂直间距 在郊区:平行及垂直间距 5 光缆距房屋: 跨越平顶房顶 跨越人字屋脊 6 光缆距建筑物的平行间距 7 与其他架空通信缆线交越时 ≥ 30176。 8 与架空电力线交越时 ≥ 30176。 9 跨越河流 : 不通航的河流,光缆距最高洪水位的垂直间距通航 的河流,光缆距最高通航水位时的船桅最高点 10 消火栓 11 光缆沿街道架设时,电杆人行道边石 12 与其他架空线路平行时 不宜小于 4/3 杆高 注:上述间距应为光缆在正常运行期间应保持的最小间距。 沿铁路架设时间距必须大于 4/3杆高。 架空光缆的加挂方式,按设计规定。 一般为附加吊线架挂或自承式,吊线架挂一般采用电缆挂钩 或螺旋式 安装。 光缆杆路按设计要求采取新建杆路或在原有杆路上加挂光缆。 每条吊线一般只宜架挂一条光缆。 吊线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吊线程式必须符合设计规定,一般为 7/ 和 7/(中负荷区、重负荷区和超重负荷区)。 当杆距较大时应按设计要求采用正副吊线跨越装置等措施。 11 2.吊线安装加固应用穿钉(木杆)或吊线抱箍(水泥杆)和三眼单槽夹打或用吊线担、压板安装;吊线的终结、假终结、泄力结、仰府角装置以及外角杆吊线保护装置等,应按本地网架空线路的相关规范处理。 拉线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拉线程式选择:终端杆拉线应选 择比吊线大一级程式;角杆拉线,当角深不大于 13m 时,拉线同吊线程式。 角深大于 13m 时,应选择比吊线大一级的程式;中间杆当两侧线路负荷不同时,应设置顶头拉线。 拉线程式应与拉力较大的一侧的吊线程式相同;抗风杆和防凌杆的侧面拉线同吊线程式,防凌杆的顺线拉线同吊线程式;假终结、泄力结、长杆档和角深大于 3m 的高主拉桩杆,拉线同吊线程式。 2.抗风杆和防凌杆拉线的隔装数应按设计要求或符合表。 表 抗风杆和防凌杆拉线的隔装数 架空光缆及吊线条数 轻、中负荷区(杆距 50m) 重、超重负荷区 (杆距 25m) 重、超重负荷区(杆距 50m) 抗风杆 防凌杆 抗风杆 防凌杆 ≤ 2 8 16 4 8 2 8 4 3.拉线程式与拉线盘,地锚铁柄的配套应符合表。 表 拉线程式与拉线盘、地锚铁柄的配套 拉线程式 拉线盘程式( mm) 地锚铁柄程式( mm) 7/ 500x300x150 216。 16x2100 7/ 500x300x150 216。 20x2100 7/ 600x400x150 216。 20x2100 避雷线和接地线应按设计要求装设。 光缆吊 线一般应每隔 300~ 500m 利用电杆避雷线或拉线接地,每隔 1Km 左右加装绝缘孔子进行电气断开。 架空光缆垂度应根据光缆结构及架挂方式确定。 吊线的原始垂度可参照附录G。 架空光缆在角杆、吊档杆、顶档杆上应做伸缩预留。 普通杆一般每 3 根杆应做杆上伸缩预留弯。 伸缩预留弯安装应符合图 所示。 12 图 光缆杆上伸缩预留弯 示意图 光缆在引上杆应采用钢管保护,高度大于 ,视管径应穿两根以上子管,下部延伸至人(手)孔内或地下;上部长于钢管口以上 30cm。 钢管上方管口以 及子管管口应作堵塞处理。 光缆引上后应作伸缩预留弯,其安装应符合图 所示。 图 引上光缆安装及保护示意图 光缆吊线挂钩应符合设计要求。 一般挂钩的距离为 60cm。 挂钩在吊线上的撘扣方向应一致,挂钩托板安装整齐。 光缆接头盒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根据接头盒的程式安装杆附近 1m左右的吊线上或固定在杆上。 光缆接头盒安装 13 必须牢固、整齐,两侧必须作伸缩预留。 安装应符合图 、 所示。 图 架空光缆接头盒安装示意图 图 架空光缆 立式接头盒 安装示意图 2.光缆接头的预留光缆一般安装在两侧的邻杆上,并按设计要求盘留。 一般可采用预留支架或光缆收线储存盒的安装方式。 预留支架安装应符合图 所示。 14 图 预留支架光缆 安装示意图 号杆应按设计规定进行标志。 号杆的字或牌的长度,最末一个字符或杆号牌的边缘应距地面 ;杆号面向街道或公路。 一个中继段内杆号应采用同一种方法书写 (喷漆)或钉牌。 号杆应整齐、美观、清晰。 光缆与架空电力线路交越时,应将交越作绝缘处理。 光缆在不可避免跨越临近有火险隐患的建筑设施时,应采取防火保护措施。 架空光缆在市区内敷设时,应符合市话架空线路的有关规定。 采用 OPGW 和 ADSS 等电力专用电缆时,应符合相关的电力专业工程验收规范的要求。 跨越大河、山谷等特特殊地段采用飞线架设时,应严格按施工图设计要求敷设安装。 水底光缆敷设安装 水底光缆的结构、规格应符合施工图设计规定。 水底光缆按设计规定的敷设方式进行。 水底光缆的埋深应根据河流 的水深、通航及河床土质等情况确定: 1. 水下的埋深要求:枯水季节水深小于 8m 的区域,河床不稳定或土质松软时,光缆埋入河底深度不小于 ; 水深大于 8m 区域,将铠装光缆布放在河底,可不加掩埋;在冲刷严重和极不稳定的区域,应将光缆埋设在变化幅度以下,如遇特殊困难 15 埋深应不小于。 在有疏竣规划的区域,应将光缆埋在规划深度的 1m 以下;同时光缆作适当预留;石质或半石质河床,埋深应不小于 ,并在上方采取保护措施。 2.岸滩部位埋深要求:土质比较稳定的地段,光缆埋深应不小于 ;洪水冲刷或土质松散不认定的 地段应适当加深。 光缆上岸的坡度宜小于 30176。 ,超过时应采取加固措施。 水底光缆的敷设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安装预留长度可按下列要求进行: 1.有堤的河流,水底光缆应伸出堤外不宜少于 50m。 无堤的河流,应根据河岸的稳定程度,岸滩的冲刷程度确定,水底光缆伸出岸边不宜少于 50m。 2.河道,河堤有拓宽或改变规划的河流,水底光缆应伸出规划堤 50m 外。 3.土质松散易受冲刷的不稳定岸滩部位,光缆应作适当预留。 水底光缆敷设应根据表 和表 进行估算,并选择合适长度的水底光缆,避免浪费。 表 水底光缆长度估算表 河 流 情 况 为两终点间丈量长度的倍数 河宽小于 200m,水深、岸陡、流急,河床变化大 河宽小于 200m,水较浅、流缓,河床平坦变化小 河宽 200500m,流急,河床变化大 河宽大于 500m,流急,河床变化大 河宽大于 500m,流缓,河床变化小 ~ 注:实际应用中,应结合施工方法和技术装备水平综合考虑取定。 表 布放平面弧度增加长度比例表 ƒ/1 6/100 8/100 10/100 13/100 15/100 增长比例 1 1 1 注:表中 l 代表布放平面弧度的弦长,ƒ代表弧线的顶点至弦的垂直高度,ƒ /ι代表高弦比。 水底光缆长度可按下式计算: L=( L1+ L2+ L3+ L4+ L5+ L6)( 1+α) (式 ) 式中: L—— 水底光缆长度(单位: m); L1—— 水底光缆两终端间现场的丈量长度(单位: m); L2—— 终端固定、过堤、“ S”形敷设、岸滩、预留及接头等项增加的 长度(单 16 位: m); L3—— 两终端间各种预留增加的长度(单位: m); L4—— 布放平面弧度增加的长度(单位: m),可参照表 确定; L5—— 水下立面弧度增加的长度,应根据河床形态和光缆布放的断面计算确定(单位: m); L6—— 施工余量,根据不同施工工艺考虑取定(单位: m);其中拖轮布放时,可为水面宽度的 8%~ 10%;抛锚布放时,可为水面宽度的。 3%~ 5%;埋设犁布放时应另行计算;人工抬放时一般不可不加余量。 α—— 自然弯曲增长率,根据地形起伏情况,取 1%~ %。 光缆在河床的敷设位置,应以测 量基线为基准向上游按弧形敷设。 弧形敷设范围,包括洪水期可能受冲刷的岸滩部位。 弧形顶点应设在河流的主流位置上,弧形顶点至基线的距离,应按弧形弦长的大小和河流的稳定情况定,一般可为弦长的 10%。 如受敷设水域的限制,不能满足弧形敷设时,可采取“ S”敷设。 当布放两条以上的水底光缆,或同一区域有其它光缆或管线时,相互间应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光缆通过河堤的方式和保护措施,应保证光缆和河堤的安全,并严格符合相关堤防管理部门的技术要求。 1.光缆穿越河堤的位置应在历年最高洪水位以上,对于呈淤积态势的河流应考虑光缆寿命期内 洪水可能到达的位置。 2.光缆在穿越土堤时,宜采用爬堤敷设的方式, 光缆在堤顶的埋深不应小于 ,在堤坡的埋深不应小于 1m。 如堤顶部分兼为公路时,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若达到埋深要求有困难时也可采用局部垫高堤面的方式,光缆上垫土的厚度不应小于。 河堤的复原与加固应按照河堤主管部门的规定处理。 3.穿越较小的、不会引起灾害的防水堤,光缆可在堤基下直埋穿越,但应经河堤主管单位同意。 4.光缆不宜穿越石砌或混凝土河堤。 必须穿越时,其穿越位置与保护措施应与河堤主管部门协商确定。 水底光缆的终端固定方式,应根 据不同情况分别采取下列措施: 1.对于一般河流,水陆两段光缆的接头,应设置在地势较高和土质稳定的地方,可直接埋于地下,为维护方便也可设置接头人(手)孔。 在终端处的水底光缆部分,应设置 1~ 2 个“ S”弯,作为锚固和预留的措施。 ( 2)较大河流或岸滩有冲刷的河流,或光缆终端处的土质不稳定的河流,除上述措 17 施外,还应当将水底光缆进行锚固。 水底光缆不得在水中设置光缆接头。 水底光缆接头处金属护套以及铠装钢丝,应保证电气连接、封闭性能和必要的机械强度要求。 敷设水底光缆的通航河流,应在过河段的河堤或河岸上设置标志牌。 标志牌的数量及设置方式应符合航道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 如无具体规定时,可按下列要求执行: 1. 水面宽度小于 50m 的河流,在河流一侧的上下游堤岸上,各设置一块标志牌。 2. 水面较宽的河流,在水底光缆上、下游的河道两岸均设置一块标志牌。 3. 河流的滩地较长或主航道偏向河槽一侧时,需在近航道处设置标志牌。 4. 有夜航的河流可在标志牌上设置灯光设备。 敷设水底光缆的通航河流,应划定禁止抛锚区域,其范围应按相关海事及航道主管部门的规定执行。 如无具体规定时,可按下列要求执行: 1.河宽小于 500m 时,上游禁区距光缆弧度顶点 50~ 200m,下游禁区距光缆路由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