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城区地段非金属矿产资源规划内容摘要:

从八公山到凤台县均有分布,其品质较好。 矿体主要分布在上窑镇的朱家大山~洞山庙,八公山~马鞍山~黑山、礁山~洞山一线。 资源基本特征 陶粒页岩矿是一种沉积型矿产,赋存于古生代寒武系下统馒头组下 段地层中,是一种紫色、肝紫色页岩、粉砂质页岩。 矿体 9 受层位控制,呈层状产出。 矿体与围岩的产状基本一致,倾向北东 55176。 左右,倾角 30176。 ~ 35176。 (二)地质工作程度 淮南市陶粒页岩资源总体看,地质工作程度较低,多为踏勘和矿点检查程度,未经过普查和详查。 经统计,淮南市陶粒页岩资源矿产地共 9 处,估算总资源量 14735 万吨,见附表 4。 (三)资源可利用性评价 陶粒页岩矿资源的用途由其所含化学成份决定。 据目前加工利用的情况看,主要用于建材工业中陶粒原料生产和各种保温隔音材料。 由于陶粒页岩是一种新被认识和开发利用的矿 产,故国家目前尚未对其化学成份和矿物成份作出统一要求,其质量主要是通过对原料矿山采样分析并与类似矿山类比和进行规模工业试验(产品试制)来进行评价。 安徽省建材科研所于 1983 年在上窑南官山西侧开采了 27 吨陶粒页岩矿石,送至新疆进行工业熔烧试验,烧出的陶粒平均松散容重 250 千克 /立方米,个别可达 170 千克 /立方米,达到了超轻陶粒的要求。 因此,陶粒页岩的开发应用具有良好的前景。 10 第三章 山石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 一、石灰岩资源开发利用的历史及现状 淮南市石灰岩资源丰富,分布范围广,品质属中上等,是水泥、 石灰制品及各种建筑石材不可多得的原料。 自古以来,民间就有利用石灰石进行造房、修路和烧制石灰等原始的开采利用。 建国以后, 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和道路建设的加快,以石灰岩资源为原料的混凝土骨料和道碴需求迅增,地方采石企业相继问世,其经济形式多为国营和集体。 到八十年代末,随着政策的调整放宽,大量个体采石户出现于采掘行业,至九十年代中期,淮南市各类经济形式的采石企业近两百个,采掘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应的副作用,突出表现为乱采、滥挖,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 1998 年以后,由于不断对山石资源开采秩序进行治理整顿,对采矿点的布局进行调整,同时加大了山石资源的保护力度,设立了以舜耕山为代表的禁止开采区域,使得小矿山(点)数量大大减少。 截止 2020 年未,全市经采矿登记的山石开采企业 57 个(见表 51)。 其中水泥生产企业 3 个,生产水泥 96 万吨,生产水泥熟料 139 万吨,消耗水泥灰岩 231 万吨,实现销售收入 亿元。 其余 54 个企业以生产普通建筑用石料、公路用道碴为主,其中生产规模 10 万吨以上企业 7 个, 5— 9 万吨的 6 个, 1— 4 万吨的 15 个, 1 万吨以下的 26 个, 2020 年实际采出矿石量 190 万 11 吨,实现矿产品销售收入 1900 万元。 除依法进行采矿登记的矿山企业外,在淮南市的上窑镇、唐山镇和凤台县李冲地区等石灰岩资源较为丰富地区,仍有少量非法开采现象存在,非法开采者主要为当地农民。 这既破坏了矿体的整体性,严重浪费山石资源,又给安全生产造成诸多隐患(见附表 52)。 总体来看,淮南市石灰岩矿的开发利用水平较低,其表现为科技含量较高的水泥制造业年消耗的矿石量仅占石灰岩年消耗总量 %,优矿劣用现象较为严重,相当部分水泥石灰岩加工成石料而用于建筑业,造成大量优质石灰岩资源的浪费。 有极少数矿山企业出现乱采、乱开甚至无证开采现象,造成了 资源浪费和周围环境的破坏。 二、 白云岩 资源开发利用的历史及现状 从淮南市白云岩矿目前开发利用的现状来看,可用“资源丰而富,开发未起步”两句话来概括,原淮南矿务局农工商公司所属的白云岩建材化工厂, 1989 年建厂,以轻质碳酸镁为其主要产品,由于产品市场不对路,于 1991 年停产。 凤台县民族乡无机化工厂于 1988 年建厂,其主要产品也为轻质碳酸镁,根据建厂设计,日需白云岩矿 28 吨,年需矿石 1 万吨左右,矿石主要采自韭菜山白云岩矿。 除上述两厂外,八公山镇于近年在刺山脚下建成了金属镁厂,矿石原料主要依靠外购。 除此之外,淮 南市尚无开采、加工利用白云岩矿的企业。 由此可见,白云岩矿资源在我市虽量 12 大,但真正的开发利用尚未起步,处于空白状态。 需下功夫寻找产品市场突破口,产品的科技含量有待于提高,只有这样,淮南市白云岩资源巨大的潜在的经济价值,才能为我市经济建设发挥作用。 (三)陶粒页岩 开发利用的历史及现状 淮南市陶粒页岩的开发利用起步于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 目前全市开发利用陶粒页岩矿的企业有 3 家:八公山紫砂墙地砖厂、沈巷砖厂和淮南市八公山超轻建筑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主要用做生产陶粒和各种规格墙地砖的材料。 其中陶粒做为超轻建筑材料的原材 料,有广泛的开发利用前景。 13 第四章 山石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的目标 一、总体目标 建立基本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矿产资源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初步实现管理方式和开发利用方式的转变,调整和优化矿业结构,加快集约化经营步伐,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矿产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和保护,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矿业产值与经济效益稳步增长,做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本区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保护相适应、与淮南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相衔接。 二、 2020 年矿山布局调整目标 淮南市山石资源均为露天开采 ,矿山开采规模小,数量多,管理粗放,经济效益差,矿山分布不合理,生态环境受到了极大的破坏。 须进行合理布局,通过对现有的山石资源开采矿山进行整合、归并、关闭,使生产规模与省规定的 24 个小矿种最低开采规模相适应。 具体要求:采矿权数明显减少。 全市现设置采矿权是 74 个,拟采取关闭、整合的方式逐年减少。 至 2020 年淮南市山石资源采矿权维持 22 个,减少 70%以上。 到 2020 年底,九大地区关闭矿权 5个,保留矿权 7 个,其余26个矿权整合为 9 个矿权;将八公山区刺山北坡 3 个矿权整合为1 个矿权,将谢家集区刺山南坡 2个矿权整合 为 1 个矿权。 其它地 14 段矿权设置不变。 届时,全市采矿权数维持为 49 个,减少 %。 到 2020 年底,关闭九大地区采矿权 14 个;关闭八公山区丁家山采矿权 4 个。 其它地段矿权设置不变。 届时,全市采矿权数维持在 31 个,减少 %。 到 2020 年底,关闭风台李冲地区采矿权 9个。 届时,全市采矿权数维持 22 个,减少 29%。 矿权设置、整合和关闭情况见附表 7。 三、 2020 年山石开采企业开采规模达到的目标 2020 年到 2020 年继续加大整治力度,年开采规模力争达到15 万吨。 四、 2020 年全市山石开采矿山生态 环境治理目标 矿山生态环境实现整体效益,到 2020 年 ,计划将限采区和限制开采点内现有的各类矿山关闭 52 个。 对已关闭或即将关闭的各类采石场进行整治,采取因地治宜的治理办法,主要是回填采坑,平整土地,绿化植树,不能回填的采坑用于蓄水,周边种植花草 ,形成人造景观等,采区复绿率达 70%以上。 不再批准新建对生态环境有不可恢复性破坏的生产矿山。 同时有关执法部门应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格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 做好监督和管理,使生态环境与开采工作实现新的协调局面。 将淮南市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良的矿业城市。 15 第五章 山石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 一、总体要求 为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实现开发与环境保护相统一,与相关产业发展相统一,与可持续发展相统一。 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总原则,允许开采资源丰富,有市场前景的石灰岩、陶粒页岩和白云岩矿产。 限制开采以建筑石料为主,优质原料劣质用的石灰岩和白云岩矿。 禁止开采生态环境保护区、文物区、地质遗迹以及重要的基础设施(如水库、大桥、堤坝高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