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房店市工业园环评报告书内容摘要:
利用,道路网按典型的方格网结构形式规划。 其中主干路主要集中在一期区域内 ,延伸入二期区域内;次主干路主要集中在一期区域内;支路主要集中于二期区域内或一、二期相邻处。 ( 4)能源和电力 包括集中供热和供汽、供电系统的建设。 上述 施工行为在一定时段内都将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 但这种影响一般是可逆的,在施工期结束后将一并消失。 施工期的主要环境问题 该区域开发建设的环境影响除了产生大气、水、固 体废物以及噪声等污染影响外,还涉及到非污染生态方面 —— 生态破坏和水土流失等的影响。 大气环境影响源 施工期对周围大气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地面扬尘污染,污染因子为 TSP。 这种污染影响是暂时的,可逆的,工程一结束,污染影响也就随之而停止。 但由 清理土地、挖掘地基、挖土和填土操作过程中产生的尘埃排放物,还是会在短期内影响当地的空气质量 ,更何况本工程施工期约 年,时间较长。 粉尘排放量随施工作业的活动水平、特定操作和主导天气而每天变化很大,而且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在施工现场临时修筑的道路上,设备车辆往来行驶所引 起的。 总的说来,施工造成的扬尘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 开山、 平整土地、清理现场 等 过程中产生的地面扬尘;其二是运输车辆与施工用车运行引起的扬尘。 噪声影响源 施工期的噪声主要来源于包括施工现场的各类机 械设备和物料运输的交通噪声。 施工场地噪声主要是施工机械设备噪声 、 物料装卸碰撞噪声及施工人员的活动噪声 、 物料运输的交通噪声主要是各施工阶段物料运输车辆引起的噪声。 水环境影响源 建筑施工废水主要是施工人员所排放的生活污水。 这部分污水一般不是集中排放的,而是无组织地分散排放,因此在施工现 场的管理上应采取设置临时储罐的收集措施并及时外运处理,以减少污水对附近相关水体环境的污染。 该区域建设周期长,施工人员按 100 人、 人均日排生活污水按 计算,则施工期的生活污水排放量为 3m3/d。 污水中 COD 浓度约为 250mg/l, SS 浓度约为150mg/l,园区开发建设期约 年,则施工期间生活污水的排放总量为 2738m3,其中 COD 和 SS 的排放总量分别为 、。 固 体废弃物 影响源 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是土石方工程、混凝土浇注、条石砌筑中产生的弃土石和施工废料、 房屋拆除建筑垃圾、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等。 根据园区的《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设计 以及“土石方在本地区就地平衡”的原则 , 土石方 可达到区域内挖填平衡,不需外运取土或弃土。 施工期采取台阶式分层建设,挖方用于区内填方,挖方量取决于填方量 ,不外排土石方。 建筑垃圾送至规划区域 外南侧 的低洼地带进行填埋处理, 该处属于瓦房店市政指定排渣场所, 建设单位应在周围修筑排水沟、挡土墙以避免雨水冲刷引起水土流失。 施工人员人均排放生活垃圾按 ,则施工期的生活垃圾排放总量约37t/a。 建设单位应在施工现场设置指定的临时垃 圾收集点,并定期及时清运至市政指定垃圾场,由专人负责监督。 非污染生态影响源 非污染生态影响源识别 非污染生态影响不是以污染物的产生、迁移、转化及最终归宿为主要特征的,而是以地形破坏、景观改变、植被受损、动物栖息地改变以及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和地质结构改变等为主要特点的。 土地平整等开发行为将直接造成区域原有土地类型的改变,形成临时和永久性的建筑占地,从而干扰原生态系统中的物流、能流平衡,对区域陆域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区域开发建设的施工期较长,工程量较大,故其对生 态环境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这种影响虽表现为强影响,但随着施工期的结束,其影响也会自动消失或减弱。 施工期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主要表现为: ( 1)水土流失 在施工过程中,地表原有的植被被破坏,处于平衡状态的生态系统将 趋于不稳定,大面积的土壤会裸露在外,降雨时可能导致水土流失。 ( 2)植被剥离 植被剥离改变了区域原有的地貌景观,自然 地 貌将代之以建设用地。 由于对植被的破坏,造成绿当量的降低,同时由于对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一方面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另一方面不透水面积的大量增加将改变当地雨水汇流条件,加速降雨汇流过 程和雨水冲刷。 水土流失计算方法 水土流失是非点源污染的一个主要方式。 土壤侵蚀强度与降雨强度、径流量、土壤类型、地形特征和土地利用方式等因素有关。 本报告拟采用土壤流失方程,对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进行定量的预测与评价,预测分析施工期间人为造成的地表裸露所产生的水土流失影响。 ( 1)通用土壤流失方程 ( 2)参数估算 根据分析,将本次涉及区域的各类参数进行统计, 其中本项目的开山总面积,按坡度大于 考虑; 平整场地区域 ,坡度按小于 的情况计算,则统计结果见表 8。 表 8 水土流失参数估计统计表 参 数 开山区域 平整场地区域 面积(万 m2) 9 448 坡长( m) 50 300 坡度(%) > 10 10 降雨侵蚀力因子 Re 多年平均降雨: Re= 4~6 月最大降水: Re= 7~9 月最大降水 Re= 土壤侵蚀因子 Ke 坡长因子 LI 坡度因子 SI 覆盖和管理因子 Ct ( ) * ( ) * 侵蚀控制措施因子 P ( ) * ( ) * *注: ()内为采取相应措施后的数值 ( 3)地表水土流失量计算公式 水土流失 计算结果与评价 ( 1)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指标 ( 2)水土流失侵蚀量计算 将以上参数代入水土流失方程,计算出在多年平均降雨量及各种降水情况下,本次开发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强度和年水土流失总量,结果见表 9。 表 9 水土流失强度及水土流失总量统计表 降雨情况 水土保持措施 水土流失强度 ( kg/m2a) 水土流失 总量 ( 万 t/a) 水土流失 侵蚀模数 ( t/km2a) 开山 场地平整 多年平均 降雨量 未采取 278,118 采取 69,540 4~6 月间历年最大降水 未采取 68,621 采取 17,155 7~9 月间历年最大降水 未采取 426,805 采取 86,915 从以上计算结果可以看出,由于本项目 扰动地表面积 较大,总面积达 ,因此由上述预测结果可以 看出施工阶段的水土流失也很严重 , 水土流失强度均属于 Ⅵ 级剧烈侵蚀。 因此,在施工阶段必须进行种植植被和其他水土保持措施,减轻潜在的水土流失威胁。 同时,在施工期还应尽量采取一些减少水土流失的措施,如建设拦渣工程、护坡工程、 进行土地整治工程等,可以使水土流失量大大减少。 营运期 污染源及污染物调查 由于本次评价区域内入驻的工业企业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入驻企业产生的“三废”和生产设备噪声等特征污染物具有不可预见性,故本次环评仅对各类工业污染物进行定性分析,具体污染物排放情况在将来各企业全部入驻时进行的环境影响评价中进行具体项目的具体分析。 废气影响源 ( 1) 集中供热锅炉燃煤废气 表 10 集中供热 锅炉 房 污染物排放统计结果 统计项目 耗煤量 烟气排放量 污染物排放浓度及排放量 烟尘 SO2 NO2 供汽锅炉 140t/h kg/h 22400 105( m3/h) t/a 67200 108( m3/a) 供暖锅炉 160t/h kg/h 25600 105( m3/h) t/a 27648 108( m3/a) 采暖期 排放量 kg/h 48000 105( m3/h) 排放浓度 mg/m3 / / 180 189 非采暖期 排放量 kg/h 22400 105( m3/h) 排放浓度 mg/m3 / / 180 189 排放总量 t/a 94848 108( m3/a) 排放总浓度 mg/m3 / / 180 189 ( 2) 液化气燃烧废气 表 11 燃料气燃烧废气中污染物排放量 污染物 燃烧 1 百万立方米液化气排 排放量( t/a) 放的各污染物量( kg/100 万m3) CO NO2 SO2 630 烟尘 ( 3) 入驻企业生产废气 由于入驻企业具有不确定性,不对生产废气污染物做量化统计,评价主要针对生产废气污染源调查结果,并结合《大气污 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提出达标排放要求。 对于区域内入驻企业排放的工业废气,均要求处理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中二级标准后排放。 废水影响源 ( 1)生活污水 参照《环保统计手册》中污水产生量约为使用量的 80%,则 该区域的 生活污水产生量约为 4000m3/d、 120 万 m3/a。 排放的生活污水处理应满足 《辽宁省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DB21/16272020)中“排入污水处理厂的水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要求,由此统计该区域生活污水中主要污染物质的排放量见表 12。 表 12 区 域生活污水污染物排放量 主要污染物 污染物浓度 ( mg/l) 排放量 t/d t/a COD 300 360 SS 200 240 氨氮 25 30 ( 2)生产废水 区域内各企业生产废水排放量按用水量的 95%计,则排放量为 14250m3/d、 万 m3/a。 入驻企业以机械加工、轻工轻纺类为主,生产废水中的主要污染因子视具体项目而定,本次评价主要针对典型企业废水污染物进行。 各企业生产废水经自建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排入园区污水管网,进入瓦房店龙山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排入园区管网水质要满足 《辽宁省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DB21/16272020)中“排入污水处理厂的水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要求,由此统计该区域生产废水中主要污染物质的排放量见表 13。 表 13 区域企业生产废水污染物排放量 主要污染物 污染物浓度 ( mg/l) 排放量 t/d t/a COD 300 SS 300 石油类 20 氨氮 30 ( 3)排水去向 工业园区内各企业产生的废水经自建污水 处理站处理至满足 《辽宁省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DB21/16272020)中“排入污水处理厂的水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要求后排入园区地下污水管网,经回头河河道的五一桥截流干管进入瓦房店龙山污水处理厂集中进行处理。 固体废弃物影响源 ( 1)燃煤灰渣 经计算, 园区集中供热锅炉房达规模运行后,燃煤炉渣的排放量 为 4 万 t/a。 ( 2)生活垃圾 园区建成后,人员总数约 万人。 根据大连市环境卫生管理处对全市累年垃圾接受处理统计结果,平均每人每天生活垃圾产生量约 ,园区内人员的 生活垃圾产生量减半计 算,则生活垃圾产生量为 12t/d、 3600t/a。 ( 3)工业固废及危险废弃物 由于进入区内企业的不确定性,对工业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将在各企业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中再做详细论证,在此不做详细分析。 总之,园区内各入驻企业产生的工业固体废弃物应以回收利用为主,不能利用以及《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所列的危废则送往有资质的企业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得随意排放。 噪声影响源 区域内噪声主要以工业企业噪声为主,噪声源强依据企业类别及工艺的不同而不同。 以产生噪声较大的机械加工企业为例,产生噪声的设备多,包括工艺设备和辅助设备等。 根据类比调查,不同类型设备的噪声源源强统计见表 14。 表 14 机加工企业设备噪声源强统计 单位: dB(A) 序号 噪声源 噪声级 运转状态 1 喷砂机 85~105 间歇 2 切割机 70~85 间歇 3 气刨机 70~105 间歇 4 电焊机 70~85 间歇 5 校平机 70~90 间歇 6 打磨机 75~95 间歇 7 水泵 80~90 间歇 8 抛丸机 95~105 间歇 9 除尘风机 90~110 连续 10 引风机 85~90 连续 生态 环境 影响源 ( 1)物理性作用 主要是指园区建成后,土地用途改变、清除植被、分割生境、以人工生态系统代替自然生态系统,使得组成生态系统的成分、结构形态或支持生态系统的外部条件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原有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较大变化。 ( 2)化学性作用 是指环境污染的生态效应。 如大气污染物中的烟(粉)尘、 NOx、 SO苯系物等对园区周边和作物的影响;排放污水中的耗氧有机物、重金属等对水生生物的影响等。 这些或具有直接毒杀作用,或间接改变生物生存的条件,或是缓慢的累积影响和生物富集。 ( 3)生物性作用 主要表现为人为引入外来物种导致的生态影响,由于园区生境的相对开放性,生物作用对于拟建园区的生态影响相对较弱。 小结 综上所述,该区域开发建设前后主要污染物产生量及排放量统计见表 15。 园区扩建 前后污染物排放量变化。瓦房店市工业园环评报告书
相关推荐
............................ 72 五、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 72 第十节 土方挖运 ...........................................
、内正连煤层。 本矿区范围内该段所含煤层均不可采。 厚度 72~ 108 米,平均厚 85 米。 3.三叠系中统雷口坡组( T2L) 整合于嘉陵江组地层之上, 厚度不详细。 以灰、深灰色白云质灰岩、含白云质灰岩及石灰岩为主,夹泥灰岩、角砾状灰岩,偶见少许泥岩。 详见图 3 矿山 地层综合柱状图。 璧山县大路煤业 有限公司胜利煤矿(扩建)初步设计说明书 11 地层时代界 系 统 组代号平厚均度(m
标志”的危险部位包括( )。 正确答案是:ABC3【单选】为规范电力企业应急预案(以下简称电力应急预案)管理工作,完善电力应急预案体系,增强电力应急预案的( ),制定《电力企业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针对性、完善性知识竞赛试题页码,4/7:82/djhzsjs/page/Business/study/?pKey... 2012061实效性、完善性、针对性、实效性、实效性、完善性正确答案是
业生产,改善为现代化的、大型的企业化经营管理,形成了现代化产业和产业化升级。 (2)拉动地方经济的增长。 随着项目的发展,有力地促进粮食增长和转化、养种植结合、生态平衡,带动加工、运输等相关行业的迅速发展,不仅大大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其社会效益显著。 (3)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 三、经济效益分析养殖业效益分析(1)肉羊养殖基地经济效益基地建成后,1000万只的饲养规模
单位和个人,应当将其活动成果的副本提交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 第三十二条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内,不得建设任何生产设施。 在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内,不得建设污染环境、破坏资源或者景观的生产设施;建设其他项目,其污染物排放不得超过 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在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内已经建成的设施,其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的,应当限期治理;造成损害的,必须采取补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