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师技术方法复习资料内容摘要:

化硫、氮氧化物、二氧化氮年平均:每年 144个日均值,每月 12 个日均值;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二氧化氮加一氧化碳的日平均:每日 18采样时间,每时 45 分钟采样; TSP、 MP铅年平均:每年 60个日均值,每月 5个日均值; TSP、 MP铅加 BaP日平均:每日 12 采 样时间; 铅季平均:每季 15个日均值,每月 5个日均值; 15 氟化物 季平均:每季 70%的月均值; 月平均:每月 15日以上; 日平均:每日 12采样时间; 1h平均:每时 45分钟采样。 同步气象资料 监测结果统计分析 分析内容: 1)各监测点大气污染物不同取值时间的浓度变化范围; 2)列表统计各 取值时间最大浓度值占相应标准浓度限值的百分比和超标率,并评价达标情况; 超标率=超标数据个数 /总监测数据个数 100% 3)分析大气污染物浓度日变化规律,及其与地面 、风速等气象因素和污染源排放的关系; 4)分析重污染时间分布情况及影响因素 四、气象观测资料调查 1、气象观测资料调查基本原则 1) 影响气象观测资料调查的因素: 与 项目评价等级有关,还与地形复杂程度、水平流场是否均匀一致、污染物排放是否连续 稳定有关。 2) 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包括: 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 3) 各级项目,都调查评价范围内 20年 以上的主要气候统计资料,包括: 年平均风速和风向玫瑰图,最大风速与月平均风速,年平均气温,极端气温与月平均气温,年平均相对湿度,年均降水量,降水 量极值,日照等。 4)一、二级评价项目,还调查逐日、逐次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其他气象观测资料 2、气象观测资料调查要求 气象观测资料调查基本要求: 1) 评价范围< 50km: 调查地面气象观测资料, 补充调查 必需的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 2) 评价范围> 50km: 调查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 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调查要求: 调查距离项目最近的地面气象观测站,近 5 年内至少连续三年的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 补充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调查要求: 如果地面气象观测站与项目距离超过 50km,并且地理特征不一致,还要补 充地面气象观测。 其中,一级评价, 补充地面气象观测时间 为连续 1年;二级 2个月,三级不观测。 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调查要求 调查距离项目最近的高空气象探测站,近 5 年内至少连续三年的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 如果高空气象探测站与项目的距离超过 50km,高空气象资料可采用 中尺度气象模式模拟 的 50km 内的 格 16 点气象资料。 二级评价项目气象观测资料调查要求不同点: 调查时间为近 3 年内至少连续一年的,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 3、气象观测资料调查内容 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内容 1) 先基准站,次基本站,后 一般站; 2) 收集每日实际逐次观测资料 3) 观测资料的 常规调查项目 : 时间、风向(以角度或按 16 个方位表示)、风速、干球温度、低云量、总云量 风向的 360度划分法--以北方为 0度,顺时针旋转 4) 选择调查内容 : 湿度(湿球温度、露点温度、相对湿度)、降水量、降水类型、海平面气压、观测站地面气压、云底高度、水平能见度等 由于进一步预测模式输入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需要每天 24次的连续观测资料,对于每日实际观测次数不足 24次的,可对原始资料进行插值处理,方法有: 连续均匀插值法(日 48次)、均值插值法(日 8次以上) 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内容 1)观测时次: 根据所调查常规高空气象探测站的实际探测时次确定,一般应至少调查每日 1 次(北京时间 08 点) 2)观测高度: 调查距地面 1500m 高度以下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 3)常规调查项目: 时间(年、月、日、时),探空数据层数,每层气压、高度、气温(干球温度、露点温度)、风速、风向 补充地面气象观测内容要求: 参考前页内容。 常规气象资料分析内容 温度 温度是决定烟气抬升的一个因素,温廓线反映温度随高度变化影响热力湍流扩散的能力。 通过温廓线分析,可以知道逆温 层出现时间、频率、平均高度范围和强度 一、二级项目温度统计量--统计月平均温度变化情况,绘制年平均温度月变化曲线图 一级项目还对污染严重时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做温廓线分析,并分析逆温层出现频率、平均高度、范围和强度 风速 风速随时间和高度变化,有两种表达方式: 数值和字母 C(C表示静风) 一、二级项目风速统计量--统计月平均变化和季小时平均日变化,并绘制月变化曲线图,还要统计不 17 同时间的风廓线图,一级项目还对污染严重项目时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做风廓线分析,并分析不同时间大气边界层内风速变化规律 风向、风频 静风为 C, C 附录: 等效排气筒污染物排放速率计算公式: Q= Q1+ Q2 即:等效排 气筒某污染物排放速率=排气筒 1和排气筒 2的某污染物排放速率之和。 等效排气筒高度计算公式: H= 式中: h-等效排气筒高度; h h2-排气筒 1和排气筒 2的高度。 等效排气筒的位置 等效排气筒的位置,应于排气筒 1 和排气筒 2 的连线上,若以排气筒 1为原点,则等效排气筒的位置应距原点为: x=a(Q- Q1)/Q=aQ2/Q x-等效排气筒距排气筒 1距离; a-排气筒 1至排气筒 2的距离; Q Q Q-指排气筒排放速率。 确定某排气筒最高允许排放速率的内插法和外推法 内插法 某排气筒高度处 于表列两高度之间,用内插法计算其最高允许排放速率,按下式计算: Q= Qa+(Qa+ 1- Qa)(h- ha)/(ha+ 1- ha) =低排气筒表列限值的最大值 +(高排气筒表列限值排放速率 低排气筒表列限值速率) *(企业排气筒高度 低排气筒高度) /(高排气筒高度 低排气筒高度) 式中: Q-某排气筒最高允许排放速率; Qa-比某气筒低的表列限值中的最大值; Qa+ 1-比某排气筒高的表列限值中的最小值; h-某排气筒的几何高度; ha-比某排气筒低的表列高度中的最大值; ha+ 1-比某排 气筒高的表列高度中的最小值。 例:某企业 100 米高排气筒二氧化硫最高允许排放速率为 170 千克 /小时, 90 米高排气筒二氧化硫最高允许排放速率为 130千克 /小时,企业排气筒实际为 95米,问企业二氧化硫最高允许排放速率为多少。 = 130+( 170130) *( 9590) /( 10090)= 150千克 /小时 外推法 第一种情况:某排气筒高度高于本标准表列排气筒高度的最高值 风频 --指某风向占总观测统计数的百分比 风向玫瑰图 --指收集的多年地面气象资料中 16个风向出现的频率 一、二级项目,需统计月、季及长期平均风向风频变化情况,其中,各风向出现频率、静风频率单 独统计;在极坐标中要标出各风向的频率大小,绘制季、年平均风向玫瑰图 主导风向 — 一般是连续 2至 3个风向角范围 指风频最大的风向角的范围,一般在连续 45度左右,以 16个方位角表示时,一般指连续两到三个风向角范围,主导风向风频之和应≥ 30%,没有主导风向,应考虑全方位影响 18 Q= Qb(h/ hb)2 =表列排气筒高度对应排放速率 *(排气筒高度 /表列排气筒高度) 2 式中: Q-某排气筒的最高允许排放速 率; Qb-表列排气筒最高高度对应的最高允许排放速率; h-某排气筒的高度; hb-表列排气筒的最高高度; 例:某企业 100米高排气筒二氧化硫允许排放速率为 170千克 /小时,企业实建排气筒高度 200米,示企业二氧化硫最高允许排放速率。 = 170*( 200/100) 2= 680千克 /小时 第二种情况:某排气筒高度低于本标准表列排气筒高度的最低值, Q= Qc(h/hc)2 式中: Q-某排气筒最高允许排放速率; Qc-表列排气筒最低高度对应的最高允许排放速率; h-某排气筒的高 度; hc-表列排气筒的最低高度。 例:某企业 100 米高排气筒二氧化硫允许排放速率为 170千克 /小时,企业实建排气筒高度 80米,求企业二氧化硫最高允许排放速率。 = 170*( 80/100) 2= /小时 第三节 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一、环境水文与水动力特征(了解) (一)自然界的水循环、径流形成与水体污染 1、基本概念 水循环: 地球上的水蒸发为水气,经上升、输送、冷却、凝结,降落到地面的过程。 水循环分两类:在海洋和陆地之间进行的,称为大循环;在海洋或陆地内部进行的, 称为小循环。 降水 :降落的雨、雪、雹等统称为降水。 地面径流 :较大的降雨经植物的枝叶截留、填充地面洼地、下渗和蒸发等损失以后,余下的水经坡面漫流进人河网,汇入江河,最后流人海洋,称为地面径流。 地下径流 :从地表下渗的水在地下流动,经过一段时间后部分逐渐渗人河道,这部分水为地下径流 河川径流 :包括地面径流和地下径流 2、河川径流的表示方法 流量 Q:单位时间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单位为 m3/ s 径流总量 W:在 T时段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总水量, W=QT 径流深 Y: Y= QT/1000F(单位 mm), F为流域面 积,单位 km2 径流系数α:某一时段内径流深与相应降雨深 P的比值,α =Y/ P 径流模数 M (单位 L/) :流域出口断面流量与流域面积的比值 M=1000Q/F 例:某河流单位时间某断面平均流量 2020立方米,区域面积为 1000平方公里,求径流模数。 19 M=1000Q/F=1000*2020/1000 =2020 L/ 3、水文现象的变化特点 河川径流的主要变化有 :年际变化、年内变化、地区变化(一般北方地区河川径流在时间上的变化比南方剧烈) 1)河流 年际变化 ―― 大江大河多水年比少水年水量多1- 2倍,小河流达4-5倍,甚至10倍 年内变化 ―― 丰水季比枯水季(多水月比少水月)多几-几十倍 日流量变化 ―― 最大日流量比最小日流量大几百 、 几千倍 地区变化 ―― 北方雨季短,年降水量少;南方雨季长,年降水量多 2)湖泊 受河流制约 3)感潮河段 受上游来水量影响,还受潮汐制约,与河川径流差异大 4)研究水文现象的三个途径 成因分析、数理统计、地区综合 水文现象都有确定随机两种基本规律确定 ― 反映物理成因关系;随机 ― 服从统计规律 (二)河流的基本环境水文与水力学特征 1、河道水流形态的基本分类 均匀流与非均匀流 、渐变流与急变流、恒定流与不恒定流 急流、临界流、缓流 — -水流的佛洛德数分别大于、等于、小于 1 2、年最枯时段流量 枯水流量的选择一般分为两种情况 固定时段选样、浮动时段选样 年最枯时段流量设计频率一般为50%,75%-95% 3、河流断面流速计算 a.实测流量资料多,绘制水位-流量,水位-面积,水位-流速关系曲线,由设计流量推求相应的断面平均流速 b实测流量资料较少时,通过水力学公式计算 c.用公式计算 4、河流水体混合 混合是流动水体单元相互掺混的过程,包括:分子扩散;紊动扩散;剪切离散等作用 1)分 子扩散 ―― 流体中由于随机分子运动引起的质点分散现象,分子运动服从费克定律 2)紊动扩散 ―― 流体中由水流的脉动引起的质点分散现象 20 3)剪切离散 ―― 由于脉动平均流速在空间分布不均匀引起的分散现象 天然河流,常用横向混合系数,纵向离散系数描述河流混合特性 系数比值通常在0 .4- ,河道 ,河道收缩 ,河道扩散 只需要记住哪个大概是哪个公式就行了。 (三)湖泊、水库的环境水文特征 1、任一湖 泊、水库的水量平衡关系式: 来水总量 =出水量十蒸发溢漏损失量177。 蓄水量增减值 2、湖泊、水库的动力特征 1)湖水、水库的运动分 两种 振动 ,如波动、漾动; 前进 ,如湖流、混合、增减水; 21 2)水流形态主 要受风、太阳辐射、进出水流,地球自转力等外力作用,其中风最重要 3)湖流湖流: 湖、库水在水力坡度力、密度梯度力、风力等作用下沿一定方向流动 按成因分 为风成流、梯度流、惯性流和混合流 湖流经常成环状流动,分为水平环流、垂直环流两种,此外还有兰米尔环流(在表层形成的螺旋形流动) 4)湖水混合分 :湖、库水 混合的方式分为 紊动混合 (由风力和水力坡度作用产生)和 对流混合 (由湖水密度差异引起) 5)波浪 主要是由风引起的,又称为风浪 波漾:湖、库中水位有节奏的升降变化,称为波漾或定振波 3、水温 容积和水深较小的湖泊,没有温度垂直分层 容积和水深较大的湖泊或水库,水温垂向分布有三个层次,上层温度较高,下层温度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