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井下工作面设计作业规程20xx年1月修订内容摘要:
头采用四对八根 支护 ; 上 、下 端头 均 使用 单体液压支柱配合 钢梁 支护, 迈步支设在上顺槽工字钢棚梁爪两侧 ,一梁四柱。 白云公司 1111三阶段顶分层回采工作面作业规程 25 三、回柱放顶及与其他工序平行作业的安全距离:工作面推 移刮板 运输机弯曲距离为 10~ 15m;放顶与采煤距离不得小于 15m。 (一) 回柱 放顶 采用人工方法进行回柱 放顶,工作面达到最大控顶距 (三排)时,即进行回柱放顶。 (二) 放顶 顺序:开口→打开口柱→打水平销→卸载→拉柱→回收铰接顶梁。 (三)操作方法 准备工作 ① 备齐回柱工具(卸载手把、手锤、水平销、金属链等)。 ②认真检查从煤壁到老塘顶板支护状况,失修支架及时修复。 ③清理维护好退路,打好拉茬柱,并连续打紧 3~ 5 棚水平销。 技术要求 ①回柱顺序由下向上,从采空区向煤壁侧逐棚回收,严禁提前摘梁取柱或进入采空区作业。 ②分段时,尽可能将顶板破碎段分为一组,拉柱点应在顶板条件较好、支护较可靠的安全地带,并注意先修棚后回柱;如回柱地点顶板破碎,需先进行维护,确认安全后,方 可回柱。 ③正常回柱放顶,分段长度不小于 15m,采煤与放顶的安全距离不得小于15m。 ④回柱放顶为两人一组 ,先检查老塘侧联网情况,如网断开应及时补联好。 一人回柱放顶 ,一人观察顶板及支护情况 ,两人都应站在支架牢固的斜上方安全地点作业。 ⑤回柱时,用单体液压支柱配合金属链工作,金属链要固定牢固, 拉柱梁时要时刻注意金属链的使用状况,防止金属链断链伤人。 ⑥回出的支柱要重新支撑在老塘侧顶梁上,支设整齐,回出的梁和其它物料要码放整齐,确保人行道畅通。 ⑦放顶后局部悬顶面积超过( 2Х 5) m2,必须强制放顶或采取加强支 护措施。 安全注意事项 ①禁止在顶板破碎、压力大、支护状况不好等地点开茬。 ②回柱人员必须站在顶板完整,支架完好地点进行操作。 ③遇死柱时,先架好临时支柱后,采用破底或挑顶的方法回撤,严禁用人工徒手回柱。 ④回柱过程中要时刻注视顶板及支护状况,发现异常立即停止作业,及时白云公司 1111三阶段顶分层回采工作面作业规程 26 维护。 情况危急时,应立即撤人,待顶板稳定后,先维护好失修支架再回柱。 ⑤当顶板压力较大时,应及时采取增加临时支护措施。 ⑥严禁使用其它工具代替卸载手把操作。 ⑦特殊地段放顶时,如顶板破碎、压力大等,当班跟班队长、验收员应在现场指导,确保安 全。 四、特殊时期的顶板管理: (一)来压前的顶板管理:该采面为顶分层工作面,工作面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期间必须采用增加临时支护加强顶板控制,如顺山等; 采空区冒落严密,严禁悬顶,并有验收员负责巡视工作面,加强支柱二次注液,是修支架应及时修复。 (二)过断层及顶板破碎时的顶板管理 : 该工作面未发现有断层构造。 顶板破碎时的顶板管理:( 1)、少打眼、少装药,降低顶眼高度、炮后及时挂梁背顶。 ( 2)、预掏梁窝,提前挂梁,及时控制顶板。 ( 3)、搁棚后,及时裱褙煤壁,严禁片帮。 ( 4)、梁上空顶时, 用坑木绞架接顶,背牢背实。 ( 5)、在铁柱鞋下增加木垫 ,确保支柱初撑力符合作业规程规定。 (三)应力集中区的顶板管理: 应力集中区所有支柱 均应穿鞋。 增加支护强度,即三梁四柱为三梁五柱。 增加特殊支护 (顺山 )。 编制专项措施。 第三节 运输巷、回风巷及端头顶板控制 一、工作面进、回风巷的顶板管理: (一)进、回风巷的超前支护:工作面煤壁 超前 20米范围内上、下帮各打一排一梁二柱矿工钢支架顺山棚加强支护。 20~ 100m 范围上顺槽 下帮、下顺槽 上帮支设一排一梁二柱矿工钢支架顺山棚加强支护。 (二)进、回风 巷的加强支护: 局部增加抬棚(一梁二柱,矿工钢支架支护) 及时修复失修支架,加强顶板及两帮的裱褙 ,变形柱梁及时更换。 二、工作面安全出口的管理: (一)支护形式:工作面下安全口采用长度为 丌型钢梁,呈四对八根,一梁四柱支护,交替迈步前移,超前煤壁一排 提前采出,棚向垂直煤墙,最大控顶距 ,最小控顶距。 工作面上安全口使用 铰接顶梁提前一排采出,最大控顶距。 上 、 下安全口斜长 ~。 (二)质量要求:支柱初撑力要达到 ,顶板支护严密,机头上沿 距顶白云公司 1111三阶段顶分层回采工作面作业规程 27 梁的距离不得小于。 (三)与其他工序之间的衔接关系: 上、下安全出口与上、下顺槽相接的高度不得低于。 支柱支设与工作面支柱保持一致。 (四)长梁支护说明: 未采煤前长梁保持并排成对支护。 采煤时每对长梁 上 侧一根向煤壁侧窜 进行支护,迈步前移。 放顶时把后面四根逐个与采煤搁好棚的长梁窜齐,保持并排成对。 搁棚窜梁时都必须从下往上逐棚进行,并保证其余长梁有效护顶,否则严禁窜梁。 长梁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保持一梁四柱支护, 但 移动机头时可一梁三柱,移过机头后要及时 补柱。 放顶窜梁前必须在老巷打好茬口点柱,如顶板破碎放顶容易埋柱梁时,必须在长梁中间打好临时支护。 同一对长梁之间的间隔距离为 150177。 50mm;每一对长梁之间的距离为 650mm177。 50mm。 柱头离梁头、梁尾长度为 150~ 200mm。 附图:四对八根长梁支护示意图(平面、剖面图) 白云公司 1111三阶段顶分层回采工作面作业规程 28 白云公司 1111三阶段顶分层回采工作面作业规程 29 (五 )、两巷及超前管理方法 超前支护: 上、下顺槽煤壁外 20m 范围内,上、下帮支设一梁二柱矿工钢支架加强支护,并保证行人道宽度在。 上、下顺槽煤壁外 20~ 100m 范围内,上顺槽下帮、下顺槽上帮支设一排一梁二柱矿工钢棚加强支护。 超前替棚: 煤壁外 2m, 上顺槽上帮柱、下顺槽下帮柱 应提前用单体柱替出 ,棚距 ,支柱初撑力不得小于 ,其它矿工钢柱、梁在放顶时一并回出来。 ( 五 ) 、上、下出口及两巷维护要求 、下出口管理,自工作面煤壁线向外 20 米范围内,巷道净高不 得低于 ,人行道宽度不 得 小于。 20 米以外,上下顺槽 净高不得小于 ,行人侧宽度不得 小于 ,断面最低不 得 小 于设计断面的 80%。 ,发现 支架 变形、片帮、漏顶要及时维护修复,确保两巷支护完整,无断梁折柱,无空帮空顶。 (长 5m,深 ) ,无浮矸杂物,柱梁、材料、设备等必须挂牌管理,固定地点码放整齐,严禁乱堆、乱放。 矿 工钢 支架应及时 运出, 变形柱、梁 要在 下顺槽 安全口外 10m 处码放整齐,达到一定数量后,及时装车运走。 ( 六 ) 、超前替棚要求: 替棚时二人一摊配合工作,要求 替 一 根 回一 根 ,必要时增加临时支护。 白云公司 1111三阶段顶分层回采工作面作业规程 30 替棚地点前后要加强敲帮问顶工作,检查工作地点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 处理。 空帮、空顶的地方要及时裱褙,梁上用坑木接顶。 三、端头支护 上 、下 端头 均 使用 单体液压支柱配合 钢梁 支护, 迈步支设在上顺槽工字钢棚梁爪两侧 ,一梁四柱,初撑力不得低于。 四 、支护材料的使用数量和存放管理 (一)、 工作面使用单体支柱 700 根;铰接顶梁 480 根。 (二)、支护材料存放管理: 材料必须码放整齐,分类挂牌管理,严禁影响通风及行人。 单体柱必须立放,顶梁靠放整齐,实行挂牌管理。 备用材料:工作面 上 顺槽 备足不少于 2m3 的 坑木 以及 两个原班的荆帘荆棍、串枇等裱褙 材料 ,单体柱、顶梁各不少于 30 根,放置于距工作面 上安全口 30m 以外的地方。 工作面及两巷所使用的单体柱必须完好。 两巷回出的单体支柱应运到工作面 安全口 30m 外的 巷帮堆 放 整齐 ,严禁乱扔乱放,影响行人。 严禁用手锤或其它物品敲打缸体、内柱,损坏的单体柱,应及时升井、修复。 单体液压柱应编号清晰,对号管理,每班验收员要认真清点,并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装运单体柱到工作面时,应卸下三用阀,并用塑料塞子塞住活柱阀口及三用阀注液口,以防煤尘或其它物品进入,并有专人跟车。 人工运送时,严禁拖拉, 应轻抬轻放。 (三)、工作面运料管理: 工作面运料: 人工向工作面运料要招前顾后,防止碰手碰脚。 白云公司 1111三阶段顶分层回采工作面作业规程 31 在 刮板运输机 上运送物料时,应面向 刮板运输机 的运行方向,先放物料前端再放后端,取料时应停 止刮板 运输机 运转, 在物料后端将料取出。 附图:工作面 上、下顺槽断面 支护示意图(平面、剖面图) 白云公司 1111三阶段顶分层回采工作面作业规程 32 白云公司 1111三阶段顶分层回采工作面作业规程 33 第四节 矿压观测 一、矿压观测内容 :每班的单 体支柱承压情况 、顶底板移近量、支柱活柱下沉量 . 二、观测方法:每班在放顶前与放顶后各测压一次, 分段( 10m 左右)选点对顶底板移近量、支柱活柱下沉量进行测量,每点测量 5棚, 并做好原始记录,根据记录对工作面矿压的显现进行分析。 具体做法如下: (一)工作面矿压观测: 、初放期间 ,支柱必须根根监测 ,正常回采期间,从煤壁侧向老塘,第一排支柱的监测率不小 于 30%,第二、三排不小 于 10%,有重点有选择监测 ,发现达不到要求应及时补液。 ,认真填写当班发现的问题及处理办法,遗留问题要附 处理意见,并反馈到区队值班室。 ,在班前会上向职工及时贯彻 ,分析原因 ,并提出处理意见。 ,制成表格上报分管领导。 ,认真记录,不得滥造数据。 、破碎带处等异常地段的支柱要重点监测,每班不得少于 2次。 (二)支护质量监测 每班由质量验 收员对工作面支护质量进行现场检查验收。 支架不符合要求的、初撑力小 于 作业 规程规定的要进行整修、补液,并做好记录。 每班由 验收 员不定期对工作面和两巷支护质量动态 检查两次,对存在 的问 题,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并做好记录。 监测内容要包括支柱初撑力、煤壁片帮情况、梁端距、采高及端面顶板冒白云公司 1111三阶段顶分层回采工作面作业规程 34 落情况、两巷单体支柱初撑力、超前支护质量 及顶板下沉 等。 三、 观测时间要求 工作面:观测老顶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及正常回采期间。 两巷:观测至工作面 回采 结束。 第四章 生产系统 第一节 运 输 一、运输设备及运输方式: (一)运输设备:工作面安装“ SGB420/30”型刮板运输机 1 部。 下 顺槽 安装“ SGB420/22”型刮板运输机 4部 , 进风斜巷安装“ SGB420/22”型刮板运输机 3 部。 (二) 运输方式:工作面从上向下运输,下 顺槽 用 刮板运输机 运输,在运输大巷装车 点装车外运。 (三 )辅助运输设备及运输方式: 辅助运输设备有:小绞车 两 部,型号: 运输方式:轨道运输 二、移溜方式: 工作面为整体推移 刮板运输机 ,除机头、机尾外, 可以 在 运输机 运行中推移,顺序为 由机尾向机头依次推移。 推工作面机头、机尾时,必须先将工作面刮板 运输机 停机 断电,特别是推工作面机头时必须将平巷 运输机 停机 断电,严禁用平巷刮板运输机拉工作面机头。 三、运煤路线: 工 作面→下 顺槽 →进风斜巷→ 11 采区运输大巷 装车点装车。 四、辅助运输路线: (一)运料系统: 白云公司 1111三阶段顶分层回采工作面作业规程 35 运输设备:调度绞车、矿车、工具车等。 运输方式:工作面需要的材料、设备等经回风斜巷运至上 顺槽 料场。 材料运输路线: 11 采区运输 大巷→ 一部车 → 二部车 →联络巷→ 上顺槽 →料场 附图:运输系统示意图。煤矿井下工作面设计作业规程20xx年1月修订
相关推荐
质情况发生变化或施工中的其他因素影响,需要设计变更时,要根据井下实际情况优化设计。 开拓科、施工单位及相关人员都有责任和义务提出优化设计的建议,特别是施工单位发现地质条件变化后要及时向开拓科提出修改设计的建议。 设计需要更改时,由开拓科相关人员以书面形式提出申请,经开拓副总签字后签字上报总工程师,总工程师决定是否变更设计。 第二十五条 设计变更程序与审批 开拓科在得到矿总工 程师批准后
事故(一、二级)隐瞒不报者,一经查实,加倍处罚。 对于安全隐患的扣分,按当月上级部门及 矿务局检查汇总条数扣分,每一条扣主管领导 2 分;扣矿长、书记、其他责任者各 分。 对重大隐患(以上级部门或矿务局下发重大安全隐患通知为依据),每下发一次扣主管领导 15 分;扣矿长、书记各 12 分;扣其他责任者各 10分。 凡重大事故隐患停产整改通知书下发后,不按期整改的,按第 9 条加倍扣分。
器转动范围内无人员及障碍物; ( 5)采煤机电动机空转,检查采煤机液筒旋转方向,监听各部声音和压力表指示。 正常后,停止电动机、当电动机停转前的瞬间合上截割部齿轮离合器; ( 6)发出开动运输机信号; ( 7)刮板输送机起动,空转 2 分钟,正常后,发出起动采煤机信号,按起动按钮,起动采煤机; 11 ( 8)用调高手把将滚筒调到适当高度; ( 9)转动调速手把使采煤机牵引割煤; 第 19 条
安全 隐患零容忍、不安全行为零容忍。 ㈩突出工作载体,持续提升群防群治整体合力 党政工团各系统都要紧紧围绕矿井安全工作重点,发挥系统优势,组织开展好‚党员先锋岗、工会群监岗、团员青安岗‛身边‚无三违、无隐患、无事故‛活动,形成群防群治的整体合力,共同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要深入开展‚四型‛班组建设,持续推动班组管理水平提升,切实发挥班组在安全生产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要继续加强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管理
相产物作为循环气体经循环气体捕集器捕雾后进入循环氢气压缩机,在此加压后返回至加氢反应部分预蒸发器,并从循环氢气压缩机引出一部分气体经过循环气旁路冷却器。 制氢所得的氢气通过氢气压缩机经循环气体捕集器补充到系统中。 从高压分离器分离出的液相烃类,经稳定塔原料预热器预热后进入稳 13 定塔。 从塔顶馏出的气体经过稳定塔顶冷凝器冷凝冷却后进入稳定塔回流槽进行气液分离
盒子组,二迭系上统上石盒子组,煤系地层厚920米。 主要含煤地层为太原群和山西组。 太原群为一煤组含煤3—12层,其中部分可采者2层,(一、一),%。 山西组为二煤组,含煤1~3层,其中二1煤为本采区主要可采煤层,~,%。 煤层直接顶为砂质泥岩, m,深灰色,局部黑灰色,致密性脆,含苛达轮木芦木化石和少许黄铁矿星,具碳质薄膜。 老顶为砂岩。 直接底为砂质泥岩,上部黑灰色致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