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大道景观道南延线防评内容摘要:

等方法对河堤坝体进行处理,以解决河堤坝体渗漏问题。 河堤坝基主要为第四系冲积层粉质粘土,局部为淤泥质土及圆砾 22 组成,河堤坝基存在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为渗漏及渗透稳定、沉降变形及抗滑问题 , 建议对河堤坝基及其与河 堤坝体接触部位采用高压喷射注浆处理,以解决河堤坝基渗漏问题,提高土坝渗透稳定。 对于拟建河堤内的其它附属建筑物及配套设施建议采用深层水泥搅拌法对残积粉质粘土 ⑦ 以上土层进行加固处理,以处理后的复合地基作为基础持力层。 若拟建建筑物上部荷载较大,则建议采用桩基础,基础类型可采用钻(冲)孔灌注桩,以强风化泥质粉砂岩 ⑧ 作为桩基础持力层。 采用钻(冲)孔灌注桩的优点是穿透性能较强,可采用较大桩径,能有效提高单桩承载力。 桩基施工条件及成桩分析 拟建场地为二次开发建设用地,场地内存在已建好的旧河堤、可能存 在地下管线分布;拟建场地开阔,周边环境条件较简单,具备大型机械的桩基施工条件,对周边坏境无不利影响,且地下水对成桩质量影响不大,较适宜沉桩施工。 施工作业在河堤上及两边完成,河堤两边地形标高起伏较大,桩基施工前应对场地进行回填整平,并对回填土进行压实处理,碾压后的填土承载力应大于 100kPa,以满足桩机施工、移位的要求,避免桩机沉陷。 设计、施工注意事项 场地原始地貌复杂,施工时应注意观察地质条件的变化,变化较大时,应及时通知设计、勘察单位,进行施工勘察或采取相应更改设计、施工措施。 具体注意事 项如下: 钻(冲)孔灌注桩在基础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施工程序进行, 23 要注意桩孔的护壁工作,且应防止淤泥质土缩径、塌孔等问题,当桩基础持力层及嵌岩深度满足设计要求时,应清除孔底残渣及注意泥浆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满足设计要求后及时进行混凝土的浇注,确保成桩质量。 当搅拌桩或旋喷桩处理范围以下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应按现行国家标 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 的有关规定进行下层承载力验算。 水泥土搅拌桩施工前应根据设计进行工艺性试桩,数量不得少于2 根。 当桩周为成层土时,应对相对软弱土层增加搅 拌次数或增加水泥掺量。 高压喷射注浆的施工参数应根据土质条件、加固要求通过试验或根据工程经验确定,并在施工中严格加以控制。 单管法及双管法的高压水泥浆和三管法高压水的压力应大于 20MPa。 基础施工中应根据周围环境及邻近建(构)筑物的结构类型、基础形式或使用功能进行施工监测,以便及时采取应变措施。 桩基础完工后,建议根据地质条件、设计要求、施工情况对的单桩承载力通过单桩静载试验或进行可靠的动测法检测。 结论与建议 勘察结果表明,本次勘察场地内未见明显的岸坡塌滑、洞穴、溃决等重大危害, 但堤岸临水一侧均有被冲刷潜蚀之隐患,如水头差较大时,并有产生管涌及流砂的可能。 场地内未发现泥石流、滑坡等影响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场地是稳定的 ,适宜修筑道路。 24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20)、《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 GB183062020)中有关标准,拟建构造物物建筑场地类别为 Ⅱ 类,设计地震基本加速度值为 ,为设防烈度 6 度区,场地地震特征周期为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可不考虑场地内砂土的液化。 其防洪工程地处河岸边缘,因此其场地为对建筑抗震不利地段。 根据 拟建场地岩土工程条件,结合拟建景观道路工程的特点,拟建道路基础选型及持力层选择详见第 节与 节。 根据本次勘察结果,参照《市政工程勘察规范》( CJJ569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20)及《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 SL/T18896)等相关规范,结合地区工程经验,场地内各地层的工程性能指标建议采用表 、 值: 25 岩土工程特性指标表 表 指标名称 地层名称 天然密度 p (KN/m3) 承载力特征值fak (kPa) 压缩 模量 Es (MPa) 内摩 擦角 φ (。 ) 凝聚力 C (kPa) 渗透系数 (cm/sec) 砼挡墙基底摩擦系数 Q4ml 杂填土 ① 50 6 8 105 / 素填土 ① 80 10 10 106 / 冲填土 ① 未完成自重固结 / / / 104 / Q4al 粉质粘土 ③ 140 14 18 106 粉质粘土 ④ 180 18 22 106 淤泥质粉质粘土 ⑤ 60 6 8 107 / Qal 圆砾 ⑥ 250 * 35 0 102 粘土 ⑥ 1 200 20 25 106 Qel 粉质粘土 ⑦ 200 19 28 106 K 强风化泥质粉砂岩 ⑧ 350 60* / / / (注:表中 “*”为变形模量 ) 桩基设计参数建议值表 表 指标名称 地层名称 预制桩 钻 (冲 )孔灌注桩 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 qsik(kPa) 桩的极限端阻力标准值qpk(kPa) 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 qsik(kPa) 桩的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qpk(kPa) Q4ml 杂填土 ① 18 / 8 / 素填土 ① 22 / 8 / 冲填土 ① 16(负摩阻 ) / 16(负摩阻 ) / Q4al 粉质粘土 ③ 55 / 53 / 粉质粘土 ④ 72 / 65 850 淤泥质粉质粘土 ⑤ 40 / 38 / Qal 圆砾 ⑥ 180 6000 140 1400 粉质粘土 ⑥1 75 / 70 / Qel 粉质粘土 ⑦ 80 3500 75 900 K 强风化泥质粉砂岩 ⑧ 200 6500 160 3600 注:采用表上数值时,应进行一定数量的试桩校核。 26 为防止潜蚀、流砂、管涌的产生,建议对堤岸临水一侧进行帷幕灌浆,以形成止水帷幕,消除隐患。 根据勘察结果,沿线土和地下水水质对混凝土具有微腐蚀性 ,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微腐蚀性 ,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工业建筑防腐设计规范》( GB50046)的规定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建议加强 施工验槽工作,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与施工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 工程河段现有水利工程及其他设施情况 工程河段左右岸均建有防洪大堤,在莲坪大道至花扎街大道段现状为土堤 ,总长度约。 潇湘大道景观道南延线堤防工程属于潇湘南大堤防洪工程的一部分,一期工程为靳江河口~黑石铺大桥,已完成施工;二期工程为黑石铺大桥~莲坪大道,目前已基本完成施工。 本次工程范围内堤段 沿线布有 撇洪渠 3 条; 有管理及相关资料的涵闸 5 座,及其他无资料的居民和工厂自建的老涵管若干 ; 有观音港电排一座,分排涝和灌溉两台机组。 河右岸为长沙市 解放垸,属长沙市城市防洪非中心城区。 工程河段下游约 为黑石铺大桥,下游约 为建设中的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 其他 规划及实施安排 根据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湖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 27 院 2020 年 10 月编制的《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在工程河段下游望城县的蔡家洲,拟建设长沙综合枢纽工程。 本枢纽工程等级为 II 等,工程规模为大( 2)型,设计正常蓄水位 ,设计洪水位 ,校核洪水位 ,电站总装机容量 57MW, 年发电量 亿千瓦时 ,坝顶公路宽 20m,双向 4 车道。 现枢纽工程正在施工中。 此外,工程区域现有《 坪塘片区排水规划 》正在编制当中。 28 3 河道演变 河道历史演变概况 潇湘大道景观道南延线堤防工程段 下游段 的 靳江 河在 左 岸处注入湘江,河道 为一自然弯道, 凹岸冲刷、凸岸淤积,经过长期的演变,在工程河段 有巴溪 洲等 洲滩。 河势基本稳定,河床由沙石、卵石组成,河势基本稳定。 河道近期演变分析 该堤岸工程地处长沙市 洋湖 垸内,随着水利建设的不断投入和治水思路的改变,该河段两岸的堤防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加高加固,局部易受冲刷的河段已护岸。 左右岸均为土质防洪堤 ,由于河底坡降不大,河道在近期基本保持稳定,河床也无任何显著变形。 河流经过长期的演变,工程河段的河势和形态处于平衡,只有沙洲的局部变化。 工程处断面规则,湘江中泓靠右岸,工程河段内无人为改道、分流、筑坝等现象。 河道演变趋势分析 该堤岸工程实施后,占用过洪断面较少,堤线基本上沿原有堤线布置,因此不会对河道现有流向和流态造成大的影响,也不会改变河道岸线走向。 工程段 河道经过长期的演变过程,已基本稳定,河道的岸线、洲滩、断面、河床冲淤均不会有大的变化。 该工程 建成后对原来的河道自然演变 29 带来的总体影响较小,基本 不会对河道坡岸的演变和变迁构成影响,对河床稳定和变形同样也无显著影响,所在河段的水流携沙能力无显著变化,河床冲淤平衡状态不会受到影响,工程建设不会对河道演变和河床稳定造成显著性影响。 另外,位于项目区下游 蔡家 洲的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目前正在进行 建设 ,该工程实施后,项目区范围内的河道均处于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库区回水范围内,河道泥沙淤积将有所加剧,过洪断面将有所减少。 但流量较大时电站停机,泄水闸全开泄流,受水流的带动,泥沙影响程度降低,故河道整体格局变化不会太大。 30 4 堤防加固工程防洪评价计算 防洪标准 洋湖垸保护面积 ,保护人口约 万人,规划前属长沙市城市防洪工程非主城区河西片区,原防洪标准为 30 年一遇。 根据国务院已经审批的《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 20202020)》(国涵【 2020】 117 号,2020 年十一月十日)的内容,长沙市城市防洪工程设为一等,主城区、河西新城防洪标准为 200 年一遇洪水;捞霞组团、捞湖垸、东岸垸、朝正垸、团结垸、高沙垸、合丰垸、侯照垸、解放垸、南托垸、洋湖垸、联合垸等为 100 年一遇洪水,其余为 50 年一遇洪水。 二 00 八年七月,洋湖垸划入长沙市先导区范围, 30 年一 遇防洪标准已远远不能满足区域发展要求,因此根据《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 20202020)》及其区域性质的改变,设计防洪标准为 100 年一遇,其工程等级为 Ⅰ 等,建筑物级别为 Ⅰ 级。 设计洪水分析计算 设计洪峰流量计算 《长沙市城市防洪工程初步设计报告》中提出了湘江长沙站的设计洪水成果, 设计洪水成果直接采用长沙站的设计洪水成果, 成果见表。 31 湘江干流设计洪水成果表 表 单位 : m3/s 站 名 Q Cv Cs/Cv P% 采用方案 1 2 5 10 长 沙 加入历史洪水 13000 26200 24600 22800 21500 20400 18400 采用 2 25700 24200 22500 21300 20200 18300 不加入历史洪水 12800 25300 23800 22100 20900 19800 17900 2 24800 23400 21900 20600 19700 17900 工程断面设计洪水水面线计算 潇湘大道景观道南延线堤防工程 堤防设计洪水位是根据《长沙市城市防洪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成果确定的。 故本次防洪评价阶段就直接采用《长沙市城市防洪工程初步设计报告》中湘江长沙段各种频率下设计洪水位的计算成果见表 ,潇湘大道景观道南延线堤防工程段的设计洪水水 面线和防洪大堤设计堤顶高程成果见表。 32 湘江干流设计水面线成果表 表 断面号 地 点 间 距( m) 累 距( km) 水面高程 (m) % 1% 2% % 5% 10% 28 五一大桥 0 29 620 30 桃子湖 910 37 31 长沙(三)站 640 32 橘子洲头 1230 33 火车南站 1570 34 猴子石坝址 1770 35 电排站 2470 36 原大托堤委会 2510 37 莲坪 大道(工程起点) 340 38 中心电排站 1890 39 太平矿石粉厂(工程终点) 2470 40 水 闸 2070 41 2930 33 工程河段设计水面线成果表 表 断面序号 断面编号 地点 累距 设计水位( P=%) 设计堤顶 1 CS01 T+000(工程起点) 2 CS02 T0+200 200 3 CS03 T0+400 400 4。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