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施工技术工程人必备内容摘要:

毕后,塑性收缩和缩水收缩是砼表面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 预防措施1)当基底土质变化较大或承载力不均匀时,应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使基底具有均匀的承载力。 2)根据实际情况,应选择水化热低水泥,限制水泥用量,降低骨料入模温度,并缓慢降温。 3)为减少砼塑性收缩,应严格控制砼的水灰比,振捣密实,避免过振。 为避免出现缩水裂缝,在砼浇筑后应加强养生,保持砼表面温润,避免忽干忽湿。 4)对于刚刚出厂的水泥,要经过至少2周的熟化才能使用。 5)当承台的平载面过大时,不能在前层砼初凝或重塑前浇筑完成次层砼时,可分块进行浇筑。 浇筑时应符合下列规定:,各分块平均面积不小于50m2。 ,与平截面长边垂直。 ,应错开位置并做成企口,按施工缝处理。 6)在砼中掺加适量的膨胀剂,对砼的收缩进行补偿。 7)砼浇筑完毕后,为控制砼内外温差,可在砼顶面采用蓄水并覆盖塑料布进行养生,使砼的表面温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降低砼内外温差。 8)在砼中可掺加外加剂、片石等方法减少水泥用量。 9)在高温季节施工时,应避免高温时段施工,尽力安排在气温较低时进行砼浇筑。 同时对原材料进行降温,并用冷却水进行拌和,以降低砼浇筑后的内部温度。 10)当采取上述措施仍无法降低砼内外温差时,则必须在砼内部埋置铁管采用循环冷却系统进行内部散热,或采用薄层连续浇筑,以便加快散热。 处理措施1)当裂缝较小时,可用碳纤维粘贴加固、环氧树脂灌注等方法进行处理。 2)当砼基础出现裂缝时,可用扒钉钉合或钢箍加固封闭裂缝。 1如何保证桥墩砼的浇筑质量。 质量问题及现象1)砼表面出现蜂窝、麻面。 2)钢筋的保护层偏薄。 3)分层印迹明显。 4)砼表面出现水纹。 原因分析1)使用水泥品种不合适。 2)材料级配发生了变化,致使坍落度变化较大。 3)当桥墩的高度超过2m时,由于未设置串筒致使砼发生离析,振捣时漏振或过振。 4)钢筋保护层垫块设置不当。 5)两层浇筑时间间隔过长,或振捣时振捣棒未深入到下层砼中,致使两层砼未结合好。 预防措施1)勿用矿渣水泥,因为使用矿渣水泥后,砼表面易出现水纹。 2)严格控制砼的坍落度,保证砼的和易性。 3)当桥墩的高度超过2m时,在浇筑砼时要设置串筒,或泵送砼接串筒至分层浇筑部位。 4)分层浇筑振捣的厚度一般每30cm一层,振捣时振捣棒应深入下层5cm左右,不可超厚,否则振捣效果不好。 砼应该连续浇筑,两层之间的浇筑不可间隔时间过长。 5)钢筋保护层的垫块要沿钢筋笼四周均匀设置。 6)使用整体模板,尽量减少接缝,接缝时垫海绵条或橡胶条并紧固密封。 处理措施当蜂窝面积较小时,可在拆模后及时用高标号砂浆进行处理。 1如何防止墩柱顶部出现水平裂缝。 质量问题及现象拆模后,在距顶面40cm左右范围内,有细小裂纹,有时会沿箍筋形成环状水平裂纹。 原因分析1)墩柱顶部砼的压力小。 2)过振造成大石料下沉,柱顶部分骨料减少,易在最上层箍筋处形成环状水平裂缝。 预防措施1)在砼初凝前进行二次振捣。 采用二次振捣可以消除因塑性沉降而引起的内分层,改善骨料界面结构,提高砼强度和搞渗透能力。 2)拆除最上部的箍筋。 3)二次振捣完毕后,在墩柱顶上压砂袋,以增加对上部砼的压力。 处理措施1)当裂缝未形成环状时,可用环氧树脂进行灌注不封闭裂缝。 2)当裂缝形成环状裂缝,且深度达到箍筋或超过箍筋时,应将裂缝以上部分凿除重新浇筑。 当裂缝深度未达到箍筋位置时,可用环氧树脂进行灌注封闭裂缝。 1在盖梁施工中,如何准确安装支座下的预埋钢板。 质量问题及现象1)预埋钢板位置与设计位置不符,发生平面或高程误差。 2)预埋钢板下砼不密实。 原因分析1)由于测量失误,导致预埋钢板位置不准确。 2)预埋钢板定位后,由于未与钢筋进行连接固定,在砼浇筑时发生移位。 3)由于钢板下钢筋较密,砼振捣困难。 预防措施1)、在盖梁钢筋绑扎完毕后,要对预埋钢板的位置进行精心测量,定好预埋钢板位置。 在钢板定位后要进行认真复测,保证其顶面高程与设计高程相符。 2)在预埋钢板定位后与钢筋骨架焊接在一起,保证在砼浇筑时不会发生位移。 3)在预埋钢板中心挖一小孔,在浇筑砼时直到振捣到孔中流出砂浆为止。 4)在采取先浇筑砼后再插放预埋钢板时,应使用水平仪进行全过程监测,以保证其顶面高程在允许误差范围内。 处理措施当底板(钢板上未钻孔)脱空或平面位置、标高发生误差时,应拆除预埋钢板,可先在钢板上钻孔,然后在水平仪、经纬仪的控制下,重新安装预埋钢板并浇筑砼。 1桥墩滑模施工时局产部坍塌或掉角怎么办。 质量问题及现象桥墩局部出现坍塌或掉角。 原因分析1)分段不当。 2)滑模提升过快。 3)千斤顶高差偏大。 4)角部振捣不好,砼强度较低。 预防措施1)分段要适当。 2)滑模的提升速度要适宜,不可过快。 3)要经常观察并注意千斤顶的高差不要过大。 4)在砼的振捣时,不要漏振,保证振捣质量。 5)控制砼的坍落度,添加外加剂,提高砼的早期强度。 处理措施1)局部坍塌或掉角可采用同标号细石砼进行整修。 2)如坍塌面积较大无法整修补救时则需凿除重新浇筑。 桥墩滑模施工时模板出现扭转及偏移时怎么办。 质量问题及现象模板出现扭转及偏移。 原因分析1)千斤顶爬升速度不一致。 2)操作平台上的荷载不均匀。 3)砼浇筑程序不合理。 4)风力及外力冲击等。 预防措施1)千斤顶的爬升速度要一致。 2)要保持平台上荷载堆放均匀,经常检查。 如发现荷载不均匀要及时纠正。 3)要分层浇筑砼,落差较大(如超过2m)时必须设串筒以减缓砼的冲击力,最好用泵送砼接串筒分层浇筑。 处理措施1)当模板倾斜或偏移时,可加快模板较低一侧千斤顶的爬升速度。 2)若模板同时出现偏斜与扭转时,应先纠正偏斜,再纠正扭转。 其方法是提高对角线上千斤顶的爬升速度,使模板造成有利的高差,调整到正确位置2桥墩滑模施工时出现贯穿裂缝如何处理。 质量问题及现象砼出现贯穿裂缝。 原因分析1)千斤顶发生倾斜。 2)模板的提升间隔时间太长。 3)模板变形。 预防措施1)保持千斤顶处于水平状态。 2)发现模板变形或扭转时,要及时纠正。 3)加快砼的浇筑速度,尽量缩短模板的提升间隔时间。 处理措施将出现贯穿裂缝的砼凿除,重析浇筑。 2桥墩施工时如何防止模板偏位和漏浆。 质量问题及现象顶面中心偏位,模板接缝处漏浆。 原因分析1)模板定位后,四周拉杆的松紧程度不一,在浇筑砼过程中模板向拉杆较紧的一侧倾斜。 2)模板定位并固定好后,其中的某一根拉杆受到外力的冲击,导致模板移位。 3)立模板的基面不平整,导致模板倾斜。 4)模板变形导致接缝处的间隙较大,密封不好,在浇筑砼时出现漏浆。 5)模板底产部漏浆。 预防措施1)使用整体钢模板,尽可能减少接缝。 2)模板定位后,四周的拉杆的松紧程度要一致,而且在浇筑砼前一定要进行复测,以保证桥墩的中心位置符合设计要求。 3)安装模板前要对模板进行认真检查,变形的模板要经整修才能使用,模板接缝要用海绵条或胶条进行密封。 4)支模前应对支撑面进行整修,使之处于水平状态。 5)模板底部要用砂浆进行密封,待砂浆达到一定强度后才能进行砼浇筑。 处理措施拆模后,对漏浆部位用砂浆进行修补。 第二节 上 部 结 构2如何防止空心板梁顶预制过程中芯模上浮。 质量问题及现象1)在浇筑腹板砼时,梁内模已开始上浮,使顶板砼减薄。 2)在浇筑顶板砼时,梁内模继续上浮,使已浇筑好的砼顶面抬高并有龟裂。 原因分析内模定位措施不力。 预防措施1)若采用胶囊做内模,浇筑砼时,为防止胶囊上浮和偏位,应用定位箍筋与主筋联系加以固定,并应对称平衡地进行浇筑。 2)当采用空心内模时,应与主筋相连或压重,防止上浮。 3)分两层浇筑,先浇筑底板砼。 4)避免两侧胶板过量强振。 2采用满堂支架现浇梁体时,模板容易出现哪些问题。 质量问题及现象支架变形、梁底不平、梁底下挠,梁侧模走动,拼缝漏浆,接缝错位,梁的线形不顺直,砼表面毛糙、污染或底板振动不实,出现蜂窝麻面,箱梁腹板与翼缘板接缝不整齐。 原因分析1)支架设置在不稳定的地基上。 2)支架完成后,浇筑砼前未做预压,产生不均匀沉降。 3)梁底模板支撑格栅铺设不平整,不密实,底模与格栅不密贴,梁底模高程控制不准。 4)梁侧模的纵、横支撑刚度不够,未按侧模的受力状况布置对拉螺栓。 5)模板拼接不严密,嵌缝处理不好。 6)底模不清洁,污染、杂物,影响砼流动和密实。 预防措施1)支架应设置在经过加固处理的具有足够强度的地基上,地基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