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绝桥梁工程施工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需把握的环节内容摘要:
,走行姿势要正确,两腿要摆开,单人负重不得超过 80kg,多人抬运长、大物件时,步伐应协调,负重要均匀,每人负重不得超过 50kg. 使用的抬杠和绳索,必须质量良好,无横节疤、裂纹、腐朽等。 搬运氧气瓶等压力容器时,严禁用肩扛,应两人抬,并轻抬轻放,切勿放在靠近油脂或烟火的地点。 采用胶轮平板车推运料具时,严禁溜放,推行姿势应正确,速度不宜过快,小车 间隔距离:平道宜在 2m 以上,坡道应在 10m 以上,不得在二台车之间穿行。 采用托板、滚杠拖拉机械设备时,所经过的道路应平拖拉时,作业人员应站离拖绳一定的距离,手脚不应放在滚杠的附近,以防被滚杠辗伤。 五、起重工具 根据起重量和施工安全要求选用千斤整、坚实。 托板和滚杠应安置妥当,顶,使用前应了解其性能和操作方法,经试顶确认良好,方可使用。 千斤顶应安放在有足够承载能力而又稳定的地面或建筑物上。 上、下接触面之间,应垫以木板或麻袋等防滑材料。 千斤顶的放置,应 对正被顶物件的中心位置,当同时使用二台以上的千斤顶进行操作时,不得超过允许承载能力的 80%,须使各台千斤顶受力的合力作用线与被顶工作物中心吻合,以防千斤顶负重 后发生倾斜。 千斤顶安置好后,应将物件稍微顶起,确认无异常时,方可继续起顶。 千斤顶工作时,不得超过额定高度,随着物件的升高而逐步增加支承垫块,物件下降时,应边落边抽出支承垫块,严禁一次抽出多块。 垫块每次加抽不宜超过 2~ 3cm,千斤顶每次起落完毕后,应立即旋紧保险箍。 千斤顶起落时,必须缓慢的进行,几台千斤顶同时起落 时,必须保持同步均匀起落,不可一个快一个慢。 当起顶又长又高的工作物件时,应在两端交替起落,即一端垫实和两侧支承牢靠后,在另一端起落。 严禁两端同时起落,以防顶翻工作物而发生事故。 千斤顶工作时,应由专人观察压力表的工作情况,如发现压力值突然增大时,要立即停止作业,待查明原因,处理好后,方可继续作业。 卷扬机安装应牢固平稳,方向正确,并符合设计。 如底部用螺栓或电焊连接时,螺栓应上足拧紧,电焊质量应良好,采用地垄等方式固定卷扬机时,地垄受的拉力要有符合规定的安全系数,并捆扎牢靠,方向 顺直。 使用时须严格执行《卷扬机安全操作规程》的规定。 用电动卷扬机起重时,应指定司机和信号员(指装吊工操作的卷扬机),并经安全技术和安全操作培训,方可上岗操作,但不得随意更换司机和信号员。 1卷扬机的钢丝绳“打梢”时,宜使用链条或钢丝绳,应按规定打好扣或上紧夹头,“打梢”人员必须站在钢丝绳余段的外边,距卷筒一米以上为宜。 1卷扬机卷筒上的钢丝绳,应依次靠近,排列整齐,留在卷筒上的钢丝绳不得少于 3 圈,卷扬机卷绕钢丝绳时,不得用手引导,严 禁人员在绳旁停留或跨越正在工作的钢丝 绳。 1滑车、吊钩应根据起重量选用,无重量标志的滑车、吊钩应经计算或试验确定,并要符合规定的安全系数。 1滑车、吊钩使用前,应检查轮轴、钩环、撑架、轮槽、拉板、吊钩等有无裂纹或损伤,配件是否齐全,转动部分是否灵活,确认完好方可使用,吊钩如有永久裂纹或变形时,应当更换。 1滑车、吊钩固定的位置应牢固可靠,方向正确、吊具拴挂好后应封钩。 1在使用两轮以上的滑车时,滑轮间的几根钢丝绳必须彼此平行,不得有扭转的情况,钢丝绳进出滑车的两面要作明显标记,便于观察滑轮的转动 方向和转速的情况,以防各滑轮的转动方向不一致,造成绳子扭转,磨损钢丝绳和消耗拉力。 1起吊物件时,待物件提高 10~ 20cm,暂停起吊,检查滑车,钢丝绳是否塞牙、跳槽等,确认无异常方可继续起吊。 1应根据物件的重量选用倒链滑车,使用前应检查轮轴、吊钩、链条、大小滑轮等是否良好,转动部分是否灵活,确认完好,方可使用。 1倒链滑车栓挂点应兼顾,并捆扎牢靠,吊钩应封钩,起吊物件时,应先缓慢收紧吊具,待物件稍离地面并经检查确认无异常,方可继续起吊。 用倒链滑车起吊物件 时,操作人员应站在适当的位置,脚不得伸入被吊物件垂直下方,严禁将头伸入被吊物件的下方观察情况。 2不得用倒链滑车吊钩斜拉、斜吊物件,也不得起吊重量不明的物件。 2绑扎扒杆所用的木料,应根据起重量大小选用,事先要详细检查,如有大的木节、伤痕、木纹扭曲等不得使用。 一般情况下圆木大小的直径以 20~ 25cm 为宜。 2人字扒杆顶端交叉处根据起重量不同要求,用符合规格的钢丝绳捆绑牢靠;扒杆下部系以绊脚绳,并用木楔垫平扒杆脚,扒杆上应每隔 30~ 40cm 钉以木条或绊脚绳,便于作业人员上、 下。 2扒杆使用前应按规定进行试吊,确认扒杆、地垄、缆风绳、卷扬机的等无异常,方可使用。 2人字扒杆顶端,应拴好缆风绳,缆风绳应成 45176。 ~ 60176。 角,如吊重量较大时,可在后缆风绳中间加一副滑车组,用以调正扒杆的前倾角度。 2钢丝绳、卡环的使用,按出厂的规格说明书,无规格说明书的钢丝绳,应做拉力强度试验确定合格,方可使用。 2根据起吊物件的重量选用钢丝绳和卡环,使用前宜经计算决定。 钢丝绳的允许承载力可用下面的简单公式来确定: 钢丝绳的允许承载力 =直径(毫米 )直径(毫米) (公斤) 2钢丝绳的报废断丝标准和磨损,应符合规定要求,起吊重的结构或重大部件时,宜使用新钢丝绳。 2钢丝绳在编结成绳套时,编结部分的长度不得小于该绳直径的 30cm,用绳卡连接时,必须选择与钢丝绳直径相匹配的卡子,卡子数量和间隔距离,应根据不同钢丝绳直径按规定使用。 钢丝绳禁止与带电的金属(包括电线、电焊钳)相碰,以防烧断。 一、 基本知识 起重吊装的机械(具)主要有: 塔吊、外用电梯、物料提升机、桅杆吊、行车吊、履带式起重机、轮胎式起 重机、架桥机 等。 塔吊主要有行走式和固定式,桥梁工程一般使用固定式塔吊,它的基本安全装置有: 四限位(行走限位器、变幅限位器、起重高度限位器、回转限位器)、两保险(吊钩保险装置、卷筒保险装置)。 其它保险装置有: 小车断绳保护装置、风速仪、小车断轴保护装置、顶升横梁防脱功能。 塔吊关键部位的基本要求: ⑴吊钩应光洁无裂纹,荷载为额定荷载的 2倍 ,严禁使用 铸造的吊钩。 出现 裂纹、磨损或扭转变形 10%、危险断面或吊钩颈部产生塑性变形 等应报废。 ⑵起吊钢丝绳必须有 产品检验合格证。 其安全系数应符合要求。 当吊钩处于工作位置最低 点时,钢丝绳在卷扬机的卷筒上的缠绕不少于 3圈。 塔吊的起升机构和变幅机械,严禁使用编结接长的钢丝绳。 钢丝绳达一般断丝达到 10%应进行 报废 处理。 ⑶塔吊在起升、变幅、运行、旋转机构都必须安装 制动器 ,起升与变幅机构的制动器,必须是常闭式的。 制动器的安全系数一般情况下不小于。 塔吊的接地电阻不大于 4 欧姆。 塔吊正常工作时每两年进行检验一次,经大修、新安装及改造后在交付使用前检修,闭置时间超过 1年使用应检修。 塔吊出厂后12 年 为整机报废时间,可延期使用 2次,每次 2 年 ,最多不超过 4年。 物料提升机安全防护装置有: ⑴ 安全停靠装置;⑵重量限位装置;⑶派断绳保护装置;⑷上部极限限位装置;⑸缓冲装置;⑹吊篮安全门 等。 物料提升机基础必须满足设计要求,附墙架安全,缆 风绳直径不得小于 ,钢丝绳安全系数 K=。 地锚一般采用水平式地锚。 安装完毕必须进行空载试验、额定载荷试验、超载试验、安全装置的可靠性试验。 外用电梯可分为 齿轮齿条式施工升降机、钢丝绳式施工升降机、混合式施工升降机。 升降机在最大独立高度时抗倾覆力矩不应小于该工作时载荷最大倾翻力矩的 2倍。 它的传动系统不允许 滴油 ,吊笼在某一高度不应出现下滑现象, SS 型人 货两用施工电梯提升吊笼钢丝绳不得少 2根 ,钢丝绳的安全系统大于或等于 12,钢丝绳直径大于或等于 9mm。 施工升降机安全装置有: 安全器(不超过 2 年)和安全钩;安全开关(包括限位开关、极限开关、防松绳开关)。 1 采用 非常规 起重设备、方法,且单件起吊重量在 100kN 及以上 起重吊装、起重量在 300kN及以上 的起重设备安装工程,高度在200m 及以上内 爬起重设备的拆除工程必须编制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并经 专家会论证。 1 参加起重吊装作业人员,包括 司机、司索、信号指挥 等均应属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是经专业培训、考核取得 合格证 、并经体验确认可进行高处作业的人员。 二、安全防护 悬空高处作业人员应挂牢 安全带。 人员活动集中和出入口处的上方应搭设 双层防护棚。 防护棚的长度不应小于防护高度的物体 坠落半径 的规定。 作业人没应从规定的通道上下,不得任意利用升降机架体等施工设备进行 攀登。 大型起重吊装作业前应详细勘察现场,按照工程特点及作业环境编制 专项方案 ,并经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批,其内容包括:现场环境及措施、工程概况及施工工艺、起重机械的选型依据、起重扒杆的设计计算、地锚设计、钢丝绳信索具的设计选用、地耐力及道路的要求、构件堆 放就位图以及吊装过程中的各种防护措施等。 起重机械进入现场后经 检查验收 ,重新组装的起重机械应按规定进行试运转,包括 静载、动载试验 ,并对各种 安全装置 进行灵敏 可靠度的测试。 扒杆按方案组装后应经 试吊检验 ,确认符合要求方可使用。 汽车式起重机除按规定进行定期的维修保养外,还应 每年 定期进行运转试验,包括额定荷载、超载试验,检验其机械性能、结构变形及负荷能力,达不到规定时,应减载使用。 起重吊装 索具吊具 使用前施工方案设计要求进行逐件检查验收。 起重吊装“十不吊”要求: a、指挥信号不明不准吊。 b、斜牵斜挂不准吊。 c、吊物重量不明或超负荷不准吊。 d、散物捆扎不牢或物料装放过满不准吊。 e、吊物上有人不准吊。 f、埋在地下物不准吊。 g、机械安全装置失灵或带病时不准吊。 h、现场光线阴暗看不清吊物起落点不准吊。 i、棱刃物与钢丝绳直接接触无保护措施不准吊。 j、六级以上风不准吊。 吊重物应绑扎平衡、牢固,重物棱角处与钢丝绳之间应加 衬垫 ;吊运时,不得从人的上空通过, 吊臂下 不得有人;吊装气瓶等必须用 专门吊篮。 重物起升和下降速度应平稳、均匀,不得突然 制动 ;左右加转应平衡,当回转未停稳前不得作 反向 动作;起吊 在满负荷或接近满负荷时,严禁降落臂杆或同时进行 两个动作。 1起吊物件应拉 溜绳 ,速度要均匀。 1当(履带)起重机如需带载行走时,载荷不得超过允许起重量的 70%,行走道路应坚实平整,重物应在起重机正前方向,重物离地面不得大于 500mm,并应拴好拉绳,缓慢行驶;严禁长距离 带载行驶。 起重机的地面松软不平时,起吊禁止同时进行两个动作。 1用 两台或多台起重机 吊运同一重物时,钢丝绳应保持 垂直 ;各台起重机的升降、运行应保持同步;各台机重机所承受的载荷均不得超过各处的额定起重能力。 如达不到上述要求,应降低额定 起重能 力至 80%;也可由总工程师根据实际情况降低额定起重能力使用。 吊用时, 总工程师 应在场指导。 1起重机在安全保护装置发生故障、失效或不准确时严禁 带病作业 ;在作业中,严禁对 传动部分、运动部分及运动件所及区域做维修、保养、调整 等工作;传动部分应 润滑 良好。 1在露天有 六级及以上大风或大雨、大雪、大雾 等恶劣天气时,应停止起重吊装作业。 雨雪过后作业前,应先 试吊 ,确认制动器灵敏可靠后方可进行作业。 1当进行高处吊装作业或司机不能清楚地看到作业地点或信号时,设置 信号传递人员。 在开然光线不足的工作地点或 者在夜间进行工作,都应该设置足够的 照明设备。 1 几台起重机在同一范围内同时作业,应注意以下几点: 2m,以防两机相碰。 一台起重机中最低的部件〈吊钩在最高位置或被提升物品的最高位置〉和另一台起重机中最高部件之间的垂直距离不能小于 2m。 ,两机相距不能小于 2m,并应采取适当装置 ,防止其中一台靠近另一台起重机。 ,处于高位的一台应有一定的装置,能防止起升钢丝绳进入低位起重 饥的起重臂和平衡重扫过的范围内,它们之间的距离最小应保持 2m。 风向标。 ,应选用同类型的起重机,两台吊车的动作必须互相配合,两台吊车吊钩滑轮组不能有较大的 倾斜 ,以防一台吊车失重而使另一台吊车超载。 各台吊车的安全载荷不易超过起重量的80%.; 1各类起重机对地基的要求:履带式起重机的履带对地面的压强较大,行走时需要有较好的道路;轮胎式和汽车式起重机不适合在松软或泥泞的地面工作。 起吊时,为了稳定,必须 放妥撑脚 以增加稳定性和减轻轮胎受载,不能用履带 吊物行 走。 轨道行走的塔式起。杜绝桥梁工程施工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需把握的环节
相关推荐
制,填筑期控制控 6 个月内,其加载速度以 25cm/周控制,考虑到实际加载的方式很难理想,施工时限制在每层的压实厚度以内。 路基填筑至设计标高或需超载预压段加载至当量荷载后,预压时间按设计要求进行。 本路段在满足容许工后沉降及稳定的前提下,结合当地土源的具体情况主要采用等载预压和超载预压(等载预压 =路面当量荷数填土高度 +路床顶面标高的填土预压方法;超载预压 =路面当量荷裁填土高度
准、规范及有关技术文件; ⑦ 施工图纸 ⑧ 投标书及其附件; ⑨ 设计变更联系单; ⑩ 施工联系单。 语言文字和适用法律、标准及规范 3. 1本合同除使用汉语外,还使用 无 语言文字。 3. 2适用法律和法规 需要明示的法律、行政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 《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 3. 3适用标准、规范 适用标准、规范的名称 : 现行国家
针对危险源的安全技术措施 隧道施工是高风险作业,应抓好如下工作:在一般地质地段施工时,主要抓好开挖、出碴、支护、衬砌、辅助作业等环节的控制,每道工序严格按操作规程执行;在不良地质地段,除按一般地质地段抓好各道工序的控制以外,重点做好方案的预控。 一般地质地段隧道施工的安全技术措施 一、开挖 (一)危险源 :塌方(坍塌、掉块)、爆炸(炸药、雷管、高压风管爆管)、高压水管爆管、触电、钻孔台架倒塌
,发现质量问题重罚。 1. 4. 2 成本管理 材料采购由公司物资供应部集中采购,统一供应。 避免工 程紧张时间材料采购的相互竞争哄抬物价行为。 实行工程任务单制和限额领料制度。 各施工队的领料要根据生产安技部出具的施工任务单和限额领料单领料,对由于施工队浪费等材料超支金额由施工队支付。 合理衔接,创造好施工环境,辅助系统合理顺畅,能满足要求,尽量避免窝工,保证一线生产正常,必须明确完成预定
35mm2的导线。 六、施工用水 现场施工用水就进接入,管道采用 UPVC饮水管,接入时应考虑消防用水及压力要求,本施组中 施工用水计算仅为长沟水厂,长阳一水厂及二水厂做相应调整, 不 再 单独进行计算。 现场施工用水量计算: 计算式; Q1= K1Σ q1n1K2 /8/3600 (K1= K2=) 搅拌砂浆用水: **1*10000/8/3600= 混凝土自然养护:
32176。 51′30″116176。 53′30″2532176。 51′30″116176。 53′15″2632176。 51′15″116176。 53′15″2732176。 51′15″116176。 53′00″2832176。 51′00″116176。 53′00″2932176。 51′00″116176。 52′45″3032176。 50′45″116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