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素材包含建筑工程施工的各个方面内容摘要:
数量参照表 14,计算施工机械用电量。 kWP 动 )( k V AP 焊 三、现场排水 由于该小区市政管网已经形成,为现场的排水工作提供良好的条件。 一号路位置雨污水管已经铺设完毕,现场生活污水(经处理后)、雨水的排放可以此为渠道。 第五章 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 第一节 施工测量 施工测量控制网建立 本工程由179。 179。 市勘查研究院在施工场地以导线形式施测四个施工控制点,形成场地平面控制网,作为建筑物定位地依据。 四个施工点用木桩打入地下,用水泥沙子加固,木桩上钉地小铁钉中心标志,小铁钉顶面施测高程,并出具施工点测量报告。 核算市勘查研究院测量报告中各施工点坐标 (Y,X)于其边长 (D),右夹角(β)是否对应。 kVAPKPKS ) ()cos(~ 21 焊动机 使用坐标反算法。 公式: ijij yyy ijij xxx 22 )()( ijijij xyD 边长 D ijijij xyarctg 方位角φ 右夹角β i=(上一边的方位角φ )(下一边的方位角φ ij)+180176。 从反算结果得:各施工点坐标( X,Y)与其边长 (D),右夹角(β)对应。 现场校测施工点坐标 四个施工点相互通视,用测距仪实测各边边长,用经纬仪测各点的右夹角,取实测值与通过报告计算的数值做比较。 校测水准点 根据179。 179。 市勘查研究院提供的 n 个施工水准点,由其中一点出发,沿着另外 n1 各点依次测量,最后又回到起点,实测中尽量做到前后视线 等长,以保证精度。 所测高差平均值与已知高差之差小于177。 3mm n ,可确定所给水准点标高正确。 在施工现场内选两处远离路边,受影响小又利于观测地方埋下永久水准点,测出其高程,为以后施工做准备。 建(构)筑物轴线定位及标定 一、定位放线 建筑物的定位放线是确定建筑物平面位置和开挖基础的关键环节。 施测中必须保证精度,杜绝错误,认真熟悉建筑图和结构图。 根据施工场地的实际情况考虑桩位的长期稳定的保留,对每栋建筑物测设十字形主轴线,作为定位放线的依据。 由建筑 总平面图、桩位总平面图提供的设计坐标计算十字形控制线的交叉点坐标。 用角度交汇法确定每栋建筑物十字形主轴线交叉点的位置,经纬仪设在该位置。 用后方交汇法测出交叉点的现场实际坐标,与设计坐标比较。 在现场对初步测定的点位进行归化改正,即经纬仪设在初步测定的交叉点上。 用极坐标法测出设计坐标位置。 为检查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把仪器设于这个经过归化的坐标点,对其两个施工坐标点进行观测。 测出的夹角与理论的夹角的误差在规范的要求范围内,即满足要求。 角度交汇法: 已知条件: A、 B、 C 坐标及要求 P 坐标,计算出现场测设数据β γ β γ 2 角值。 然后将经纬仪分别安置在 A、 B、 C 三个坐标点,测设β γ β γ 2 各角,方向线 AP、 BP、 CP交点即为所求 P点。 坐标增量 ( Δ Y, Δ X) 角度交汇法示意图 当误差三角形的边长不超过精度要求范围,取三角形重心作为 P 点的点位。 Aβ 1γ 1B误差三角形Pβ 2γ 2C 后方交汇法 公式: A=(XBXA)+(YBYA)ctgα △ Y=k△ x 21 kkbax B=(YBYA)(XBXA)ctgα C=(XBXC)(YBYC)ctgβ D=(YBYC)(XBXC)ctgβ 把交叉点投测在四面的基坑外的木桩上。 平面控制法与主轴线的桩位是定位放线的重要依据。 当控制网与主轴线测定后应立即对桩位采取保护措施。 一般采取在桩上方立三角标或围栅栏等保护措施,并对其它班组施工人员进行保护测量标志的教育。 当控制网测定并经自检合格后提 请有关主管领导即有关技术部门,通知甲方验线。 在收到验线合格通知后,方可正式使用。 二、基槽灰线的撒设 根据建筑物各控制桩或轴线桩,按基础图撒好基槽灰线。 这项工作精度要求很高,但要防止差错。 在经自检合格后,要提请有关部门和建设单位验线。 验线合格才可正式开挖。 三、建筑物基础放线 基础放线 当基础垫层浇筑完成,根据平面控制网,检测各主轴线控制桩位,确实没有碰动和位移后,用经纬仪向基础垫层投测主轴线。 经校核后,以主轴线为准,用墨线弹出基础施工中所需要的中线、边界线、墙宽线、柱位线、积水坑线等。 验线 基础验线允许偏差如下: 长度 L≤ 30M 允许偏差177。 5mm 30M< L≤ 60M 允许偏差177。 10mm 60M< L≤ 90M 允许偏差177。 15mm 90ML 允许偏差177。 20mm 基础放线经有关技术部门和建设单位验线后方可正式交付施工使用。 高层建筑中的高程测量 一、测量允许偏差 层间标高测量偏差不应超过177。 3mm,建筑全 高( H)测量偏差不应超过 3H/10000且不应大于: 30mH≤ 60m 177。 1 0mm 60mH ≤ 90m 177。 15mm 90mH 177。 20mm 二、177。 .000 以下标高测法 高层建筑的基础一般均较深,有时又不在同一标高上,为控制基础和177。 以下各层的标高,在基础开挖过程中在基坑四周水平打下长木桩,在木桩侧面钉下球帽铁钉,编好号码,并用油漆在桩边写清楚,用吊钢尺的办法,用水准仪根据附近栋号水准点,测出球帽铁钉帽顶高程, 对应编号做好纪录,最后,将水准仪安置在基坑内,校测各铁钉帽顶高程,附和或环线闭合差在177。 5 mm 内认为合格。 施测基础标高时,应后视两处作校核。 如图: 基础高程测量图 177。 以上标高测法 177。 以上标高测法,主要是用钢尺沿结构外墙;边柱等向上竖直测量,一般高程建筑至少要由 3 处向上引测,以便相互校核和适应分段施工需要,引测步骤是: (1)、先用水准仪根据两个栋号水准点,在各向上引测处准确测出启始标高线(一般多测 +) (2)、用钢尺沿铅直方向,向上量至施工层,并画出正米数 的水平线,各层的标高线均应由各处的起始标高线直接量取。 高差超过一整钢尺时,应在该层精确测定第二条起始标高线。 如果外墙整层有突出墙面的装饰线条时,在外架上用吊钢尺的方法,在装饰线以上测出第二条起始标高线。 如图。 测设深基坑内高程HB=HA+a(bc)dc公式:bHAHBdBAa 标准层高层传递 (3)、将水准仪安置至施工层,校测由下面传递上来的各条水平线,误差在 5mm 以内。 在各层抄平时,应后视两条水平线以做校核。 实测中的要点 观测时,尽量做到前后视线等长。 由水平线向上或向下量高差时,所用钢尺应经过检验。 量高差时,尺身铅直并用标准拉力,要进行尺长改正和温度改正。 三、高层建筑物竖向控制 当高层建筑施工到177。 后,随着结构的增高,要将首层轴线逐层向上投测,作为各层放线和结构竖向控制的依据。 施工中对竖向偏差要求较高,轴线竖向投测的精度和方法必须与其适应,保证工程质量。 测量允许偏差 层间竖向测量偏差不应超过 3mm,建筑全高( H)竖向测量偏差不应超过 3H/10000,且不应大于: 30MH≤ 60M 177。 10mm 60MH≤ 90M 177。 15mm 90MH 177。 20mm 本工程全高超过 90M,层间竖向测量偏差不应超过177。 3mm,建筑全高( H)竖向测量偏差不应超过177。 20mm。 高层建筑竖向投测和要点 在基础工程完成后,根据建筑平面控制网,校测建筑物主轴线控制桩后,把十字形主轴线精确测设到高层建筑首层轮廓边缘预埋四块 200mm200mm 的钢板上,作为向上投测的依据。 在浇筑上升的各层楼面时,在向应的位置预留 150mm150mm,与首层层面控制点向对应的小方孔,保证能使激光束垂直向上穿过与留孔。 在首层控制点上架设激光经纬仪,精确置中及整平仪器。 打开激光电源开关,发射可见红色光束,投射到上层预留孔的接收靶上。 转动调焦螺旋,使目标 处的激光光斑最小。 旋转照准部,利用垂直微动手轮,用渐进法使光斑在目标处高程传递(吊钢尺)钢尺 晃动最小。 光斑晃动的中心即为激光束的垂直位置,此点即为所求控制点。 其余控制点用同样的方法向上传递。 用经纬仪架在浇筑层控制点上,重新穿出主轴线,并检查十字形 90 度夹角,误差在 1/6000 以内,才可以进行细部结构的放线。 竖向投测前,要对仪器进行检校,保证激光垂准仪各轴系关系正确。 实测时仪器安置在施工层下面,因此,实测中要注意对仪器的安全采取保护措施,防止落物击伤。 沉降观测 沉降观测 本工程在每一施工阶段及使用过程中均 应对建筑物做沉降观测记录。 首层施工完毕观测一次,以后每施工完二至三层观测一次,竣工验收后,观测一次,以后每半年观测一次,直到下沉稳定为止。 观测中一定保证;“三定(定人、定仪,定时)”。 同时确保每次观测前对使用仪器进行检核,以免影响观测结果。 各观测日期、数据均记录完整,并绘成图表存档,观测中如发现异常情况时,立即通知设计单位。 观测的对照点不得少于两个,并采用闭合法,测量精度采用二级水准。 对观测点要严加保护,不得损坏。 观测点布置、做法按照按结施平面图中标记准确埋设 24 个沉降观测点进行沉降观测,见附图。 观测 点做法见附图制作埋设,并严加保护。 测量精度采用二级水准,仪器使用 S1 水准仪;观测方法采用一等水准测量,往返较差、附和或环线闭合差 mm(n 为测站数 )。 沉降观测点布置图 62122125491419502031+12324161531+1171881334121148731+1109 100200 φ20不锈钢 沉降观测点做法图 建筑物的定位放线 (1) 建筑物的定位应以其平面布置形式和占地面积大小不同而异:当以城市控制点或场区控制网定位时,应选择精度较高的点位和方向为依据;当以建筑红线桩定位时,应选择与主要街道中 心线平行的建筑红线为依据,并应以较长的已知边测设较短的边;当以原有建 (构 )筑物或道路中心线定位时,应选择外廓 (或中心线 )较完整的永久性建 (构 )筑物为依据。 (2) 定位的方法,在控制网上测定建筑物轴线控制桩。 定位的方法应以建筑物的形状不同而异,矩形建筑物宜用直角坐标法定位;任意形状建筑物宜用极坐标法定位;当量距有困难时,宜选用角度交会法定位。 垂直度的控制吊线坠法 采用较重的特制线坠悬吊,以确定的轴线交点为准,直接向各施工层悬吊引测轴线。 (1)线坠的几何形体要规正,重量 要适当 (1~ 3kg)。 吊线用编织的和没有扭曲的细钢丝。 (2)悬吊时要上端固定牢固, 线中间没有障碍,尤其是没有侧向抗力。 (3)线下端 (或线坠尖 )的投测人,视线要垂直结构面,当线左、线右投测小于 3~ 4mm 时,取其平均位置,两次平均位置之差小于 2~ 3mm 时,再取平均位置,作为投测结果。 (4)投测中要防风吹和震动,尤其是侧向风吹。 (5)在逐层引测中,要用更大的线坠 (如 5kg)每隔 3~ 5 层,由下面直接向上放一次通线,以作校测。 地下室施工阶段标高测量方法 为了保证建筑全高控制的精度要求,在基础施工中就应注意准确地测设标高。 为177。 以上的标高传递打好基础。 采用经纬仪将现场水准点标高引测至地下室基坑内,可在基坑四周的挡土桩上画出整米数的水平线,作为地下室标高测量的依据。 标高控制线应根据施工需要画出多处,对于各条标高线,应予校测,误差较大时 (5mm)应予调整。 对邻近建筑物影响的观测 地下室施工过程中,为了及时掌握施工对邻近建筑物影响的程度,因此对邻近建筑物进行观测。 在基础施工影响范围以外设基准点,再根据设计要求,对距基坑一定范围的 建筑物,设置沉降观测点,并精确地测出其原始标高。 以后根据施工进展,及时进行复测,以便针对变形情况,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工程定位放线方法 (1) 进场后首先对甲方提供施工定位图进行图上复核。施工组织设计素材包含建筑工程施工的各个方面
相关推荐
子 污 染 源 施工期 废气 粉尘 废水 SS 噪声 Leq(A) 固体废物 建筑垃圾、弃渣、生活垃圾 运营期 废水 COD、氨氮、 SS 噪声 Leq(A) 固体废物 生活垃圾 环境空气 现状评价 SO NO TSP 地下水 现状评价 pH、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高锰酸盐指数、硝酸盐氮、亚硝酸 盐氮、氨氮、硫酸盐、氯化物 声环境 现状评 价 Leq(A) 10 影响分析 Leq(A) 固体废物
08 管按梅花眼分布 8mm孔, 108 管连接使用丝扣接骨连接,使两管连接在同一水平面上,减少安装阻力,达到预定效果。 ( 6) 108 管棚安装完毕后将管口封闭,安装注浆阀口,从两侧自下而上注入 1:1 水泥净浆,使管棚周围土体积结稳定性、整体性(管棚注浆压力:初压 终压 )。 注浆结束后及时清理浆液,并用 30 号水泥沙浆紧密充填,增强管棚的刚度和强度。 再按设计的施工步骤进行掘进开挖。
............................................. 107 洞口作业 ................................................................ 107 定期进行安全教育 ........................................................... 108
粒径石子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浇筑,并用小直径振捣棒振捣。 浇筑板混凝土的虚铺厚度应略大于板厚,用平板振捣器垂直浇筑方向来回振捣,厚板可用插入式振捣器顺浇筑方向拖拉振捣,并用铁插尺检查混凝土厚度,振捣完毕后用长木抹子抹平。 施工缝处或有预埋件及插筋处用木抹子找平。 浇筑板混凝土时不允许用振捣棒铺摊混凝土。 楼梯混凝土自下而上浇筑,先振实底板混凝土,达到踏步位置时再与踏步混凝土一起浇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