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藏公路改造工程环评报告书内容摘要:

% 2020 446 136 582 % 2020 541 180 722 % 2026 645 222 867 % 国道 219 线新藏公路改建工程奇台达坂南至区界段( K540~K705)环境影响报告书 14 公路建设规模及技术标准 ( 1)公路建设规模 本项目全长 165km,其中,起点奇台达坂南至区界( K540~),约 路段采用三级公路技术标准,计算行车速度 60km/h、路基宽度 、行车宽度。 区界至终点 ( ~K705) 路段采用三级公路技术标准,计算行车速度30km/h、路基宽度 ,行车宽度。 ( 2)主要工程数量(见表 24) 表 24 主要工程量 序号 工 程 单 位 数量 备 注 1 路线总长 km 165 2 计算行车速度 km/h 前 60/K; 后 3 远景设计交通量( 2026年) 辆 /昼夜 867 4 新增用地 hm2 5 路面宽度 m 后 ; 前 6 路基宽度 m 后 ; 前 7 路基土石方数量:土方 万 m3 :石方 m3 8 平均每公里土石方 m3 21362 9 排水及防护圬工 万 m3 10 路面: 4cm 沥青混凝土 千 m2 20cm 水泥稳定碎石(砂砾) 千 m2 15cm 级配砂砾 千 m2 11 多年冻土路基:热棒 跟 /km 4000/ :碎石 m3/km 292195/ : XPS 隔热板 m2/km 152530/ : EPS 隔热板 m2/km 461537/ 12 桥梁设计车辆荷载 汽- 20,挂- 100 级 13 中桥 m/座 14 小桥 m/座 平均每公里中桥长 m 17 平均每公里小桥长 m 18 平均每公里涵洞数 道 19 路线交叉 处 6 第二章 工程概况 15 序号 工 程 单 位 数量 备 注 20 军用直升机停机坪 处 2 ( 3)建设用地和拆迁量 本项目 改线新增土 地 ,全部为高原荒漠,人烟罕至,沿线无耕地。 拆迁军用电缆 6 根。 ( 4)技术标准 该项目拟按三级路标准改建,根据交通部现行技术标准和规范,主要技术指标见表25。 由于要满足军方大型车辆的通行要求,所以路基净高略高于规定值。 表 25 拟建公路技术指标表 指标名称 单位 规定值 采用值 公路等级 三级 同规定值 计算行车速度 km/h 60/ 同规定值 远景设计年限 年 10 同规定值 行车道 2 同规定值 行车道宽度 m 建筑限界 m 净高 、净宽 净高 、净宽 平曲线最小半径 m 一般 200、极限 12不设超高150 同规定值 平曲线加宽类别 3 类 同规定值 最大纵坡 海拔 3000~4000m5% 、4000~5000m4%、 5000 以上 3% 同规定值 最大合成坡度 积雪冰冻路段 8%、其他 % 同规定值 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 m 一般 20极限 1400 同规定值 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 m 一般 1500、极限 1000 同规定值 竖曲线最小长度 m 50 同规定值 回头曲线极限指标 计算行车速度 km/h 25 同规定值 主曲线最小半径 m 20 同规定值 最大纵坡 % 4 同规定值 路面加宽值 m 同规定值 路基设计洪水频率 1/25 同规定值 路基宽度 m 同规定值 土路肩宽度 m 同规定值 路面等级 次高级或中级 次高级及以上,分期实施的近期中级 桥涵设计洪水频率 特大桥 1/100、大中桥 1/50、小桥涵 1/25 中桥 1/50、小桥涵1/25 桥面净宽 m 特大、大桥 ,中小桥涵 同规定值 国道 219 线新藏公路改建工程奇台达坂南至区界段( K540~K705)环境影响报告书 16 指标名称 单位 规定值 采用值 桥涵车辆荷载 计量荷载汽车 20 级、验算荷载挂车 100 同规定值 主要工程 路基工程 本段路基基本可达到三级公路标准,路基主要问题是不均匀沉陷、开裂、鼓胀、翻浆等。 另外,沿线排水设施极少,排水不畅,同时局部傍山段缺乏最起码的防护、支挡措施。 ( 1)一般路基 路基宽度: K540~ 段路基宽度采用 ,路面宽度为。 ~K705段路基宽度采用 ,路面宽度为。 路基高度:路基高度设计考虑两侧路面积水高度、地下水、毛细水和冰冻的作用,结合路线纵坡的要求,使路基安全稳定 ,高度 39cm。 临河路段路基设计洪水频率采用 1/25。 翻浆处置:本项目部分路段土工程地质性质极差,加上风吹雪、延流水和冻融作用的影响,路基翻浆和沉陷严重,路基边坡极易破坏失稳。 为避免毛细水上升,防止路基翻浆。 对翻浆较轻路段,采取 提高路基 的措施;对翻浆严重路段采取砂砾石土或碎砾石土填基,同时根据高冻胀段最小填土高度要求,提高路基。 ( 2)特殊路基处理 多年冻土:本项目沿线多年冻土极为发育,类型从少冰冻土至富冰冻土均有分布,对公路的危害主要为路基冻胀、鼓胀、不均匀沉陷,路面搓板、翻浆等,常造成阻车和交通事故,严重影响公路整体通行能力和行车安全。 盐渍土 : 局部路段分布有盐渍土,对公路的危害主要为加重冻胀和翻浆。 a 抬高路基,减少进入路基上层的水分和盐分。 平均提高 ,同时作好排水设施。 b 在路基土中设隔断层,防止水分和盐分进入路 基上层。 路基上中铺筑土工布隔断毛细水和气态水。 第二章 工程概况 17 雪害:根据沿线风吹雪、积雪、风向和路基断面型式、路线布设情况等,提出以下防治建议 和 措施: a 对山原宽阔河谷区及高原盆地低路 基 段,拟提高路基高度,其背风边坡按 1:1~1:2设计,迎风坡按 1:4 设计,灾害严重路段,在迎风坡以外开挖储雪场。 b 对于界山达坂以及其他几处迎风半路堑、背风半路堑路基的越岭线风吹雪路段,拟加宽路基 23m,削缓内侧边坡,在边坡以下设置储雪场。 c 配备清雪机械、设备和人员,加强雪季积雪清扫和养护。 涎流冰:对沿线涎流冰病害,采取了提高 路基高度、增设桥涵、加大桥涵净空等措施,同时适当修建挡冰墙、挡冰堤等措施,将涎流冰拦在路基以上。 ( 3)路基排水与防护 全线设置完善的排水设施,并与路面排水进行综合设计,形成排水系统,以排除路基范围内的地表水,保证路基稳定和行车安全。 浆砌排水沟、浆砌边沟、截水沟、拦水埝。 ( 4)取土、弃土方案 原有公路路基偏低,因此全线均为填方路基。 奇台达坂南至区界处公路沿线两侧大多为冲洪积和泥石流堆积扇,坡面植被稀少,土质主要为碎石土体,颗粒级配良好,是优良的路基填料。 — 路基填方应在上述地段集中取用。 — 取土坑设计应形 状规则,地步平整,排水与路基排水系统衔接。 — 局部地段应防止影响冻土上限,取土场应尽量远离路线位置,以保护路基。 — 弃土场应选择地势较好的宽阔地带,并采取防护措施。 — 路基取土和弃土都应严格执行环保标准,不破坏公路沿线原有自然景观,防止水土流失、植被破坏和生态失衡,并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路面结构 针对高原寒冷的气候环境及本段公路的使用功能,尤其是国防交通的迫切需要和通行条件要求,结合我国高原寒冷地区沥青路面的修筑实践和科研成果,拟 定以下两个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方案:(方案一为推举方案) 方案一 : 4cm 厚 SBR 改性沥青混凝土面层 国道 219 线新藏公路改建工程奇台达坂南至区界段( K540~K705)环境影响报告书 18 20cm 厚水泥稳定碎石(砂砾)基层 15cm 厚级配砂砾底基层 桥梁涵洞 方案二: 3cm 沥青表面处理 1cm 沥青下层处理 18cm 级配碎砾石基层 15cm 级配砂砾底基层 桥梁涵洞 ( 1) 桥涵工程设计标准 设计荷载:汽车 20 级、挂车 100,并对军方特种大型重载车辆按单车、造中、慢行通过验算; 桥面宽度:大中桥区界以北为净 +区界以南为净 +2,小桥涵与路基同 宽; 设计洪水频率:大中桥 1/50,小桥涵洞 1/25; 抗震设计: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 (相当于 Ⅶ 度烈度)。 ( 2) 本项目全线共设中桥 、小桥 (其中利用在建小桥),桥梁总计 ,平均每公里。 全线新建涵洞 242 道,平均每公里 道。 路线交叉 该段共有交叉路 6 条,具体见表 26。 表 26 平面交叉路线设置一览表 序号 交叉桩号 名称 被交路等级 交叉形式 被交叉路类型 被交路 类型 交叉 角度 1 K578+100 甜水海平面交叉 三级 十字型 甜水海兵站及停机坪连接线 两侧 90176。 2 BK577+600 天岔口平面交 四级 Y 型 天文点边防公路 右侧 70176。 第二章 工程概况 19 叉 3 K590+400 温岔口平面交叉 四级 Y 型 温泉边防公路 右侧 60176。 4 K619+800 空岔口平面交叉 四级 Y 型 空卡边防公路 右侧 90176。 5 K657+100 红山湖平面交叉 三级 Y 型 红山湖停机坪连接线 左侧 90176。 6 K695+150 红山河平面交叉 三级 Y 型 红山河机务站 右侧 90176。 沿线设施 ( 1) 对 公路傍山线常发生坍塌、碎落等灾害 区 ,采用重力式上挡墙、护面墙等工程进行防护; ( 2)对 沿溪线常发生水毁、路基坍塌等灾害 地区 ,采用浸水下挡墙、挑水坝、路肩挡土墙等工程进行防护,对路基边坡在必要时可用浆砌片石护坡。 ( 3)在 全线设置齐全的安全、管理 及 养护 的 机构和设施。 筑路材料及土石方工程 自采材料 ( 1)路基填料 沿线公路路基填土需从路侧 外取土, 土料 储量丰富。 ( 2)砂、砂砾料 所缺砂砾料可从 K671~K699 两侧隔壁上或翻越奇台达坂从喀拉喀什河河谷取用冲洪积的砂卵砾料,成品率底,质量一般,平运距 45km。 ( 3)碎石料 碎石料分布在沿线山前冲洪积扇上,开采较为方便,可机轧或人工加工。 缺少块石、片石、条石等其他石料。 由于段内公路防护工程数量少,可用混凝土预制块浆砌;排水沟设置成土质夯拍边沟,石料用量小。 碎石料平均运距 40km。 ( 4)水 国道 219 线新藏公路改建工程奇台达坂南至区界段( K540~K705)环境影响报告书 20 沿途工程及生活用水取用泥石流沟中长流水,冰雪融水,水质较好,平均运距 40km。 筑路材料料场类型及环境状况见(表 27)。 表 27 沿线料场分布情况 材料名称 桩号 运距 ( km) 上路桩号 材料及料场情况 储量 开采方式 便道 (km) 填土 K540~ 路基填料:公路经高原湖盆区,路基偏低,填料用量大,从路侧 外取用。 储量大 机械 修 建 便道 水 K559 K559 水:沟谷中常流水,以冰雪雪融水补给为主,水质较好,清澈透明,流量较大,可供生活饮用和生产用水。 流量大 机械/ 人工 修建便道300m 碎石 线路右侧 K652+600 小型碎石料场,岩性以灰岩为主,陡立基岩体节理裂隙发 育,表层受水蚀剥落严重,但强度仍较高,两侧碎石均由其风化形成,该基岩可机轧成碎石作为混凝土骨料,坡面存在的碎石,粒径以15cm 为主,经筛选后可用于混凝土工程。 有限 机械 便道 水 K672+950 K672+950 泉水沟及红山河机务站右侧的湖内可供淡水资源。 有限 机械/ 人工 修便道 第二章 工程概况 21 水 K673+700 K673+700 西藏境内泉水湖旁补给泉,四季长流,为承压上升泉,水质优良,清澈透明,涌出量大可供生活生产用水。 涌出量大 机械/ 人工 修建便道100m 砂 、卵砾石 K671+600~K686+600 K676+600 路线两侧荒滩荒漠,冲洪积卵砾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