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水电站水保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m 25 12 10 3 建筑面积 m2 350 4 主厂房地面高程 M 5 副厂房地面高程 M 6 水轮机安装高程 m 七 主要设备 (一 ) 水轮机 CJW98/2*9 台 2 1 设计水头 m 395 2 水轮机出力(最大) MW 3 额定转速 rpm 750 4 流量 m3/s (二 ) 发电机 SFW25008*1730 台 2 1 额定出力 MW 2 额定电压 Kv 3 额定电流 A 4 额定转速 rpm 750 5 频率 Hz 50 本 河水电站工程 可行性研究 报告水土保持方案 15 序号 项目名称 单 位 指标 备注 6 功率因数 cosφ 滞后 (三 ) 主阀 闸阀 台 2 φ 400 (四 ) 主变 S95000/35 台 1 八 施工 1 准备工期 月 2 2 施工工期 月 14 3 总工期 月 16 4 主要工程量及材料 土石方开挖 m3 22580 浆砌石方 m3 3665 砼 m3 5273 水泥 t 1696 钢材 t 316 木材 m3 550 九 主要经济指标 1 总投资 万元 1925 2 单位千瓦投资 元 /kw 3850 3 单位电能投资 元 /kw h 4 影子电价 /现行上网价 元 /kw h 5 年总收入 万元 475 6 年运行费 万元 7 资金利润率 % 8 静态投资回收期 年 9 动态投资回收期 年 本 河水电站工程 可行性研究 报告水土保持方案 16 4 工程建设区的自然状况和社会经济 工程区自然状况 水文气象 水文 ( 1) 流域基本特征 本 河 属于 A 江流域,为 A 江一级支流。 本 河 发源 于碧罗 雪山,流域内地势由 西 向 东 倾 斜。 最 高 海 拔 2868m ,河源高程3600m,河口海拔高程 1300m。 干流长度 8km,坡降 157%, 本 河流域总面积。 流域内植被良好,水土流失轻微,属于 北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 类型。 ( 2) 径流 ( 3) 流域径流区内的径流补给源是大气降水,水气主要来源于西南孟加拉湾的暖湿气流。 降水主要通过降水 经 过植物截流、地面填洼、下渗及蒸散发等损失后进入河流的地表径流,约占径流总量的70%; 另 是降水下渗到流域较深层所保持的地下径流(基流),枯季由流域释放补给,约占年径流量的 30%。 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为2526mm , 径 流 系 数 取 , 则 流 域 多 年 平 均 径 流 深 为。 电站取水口断面的洪水主要由径流区内的短历时暴雨形成。 由于流域内水系发育、干流短 ,故降水后径流响应快,易形成陡涨陡落的洪峰。 据相邻流域内若干降水站点的实测暴雨分析,暴雨多发生在 6~ 10 月份。 取水口处洪水主要由 本 河 上游各条支流的洪本 河水电站工程 可行性研究 报告水土保持方案 17 水组成, 洪 水特性一般为陡涨陡落的山区性洪水,以单峰为主,暴雨洪水基本同频。 ( 4) 气象 由于流域海拔变化在 1300~ 3800m 之间, 属 北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 类型。 年平均气温 15186。 C,最热月平均气温 20186。 C,最冷月平均气温 12186。 C,日照时数 小时,无霜期 135 天,多年平均降水量 2526mm,年降水量的 90%主要集中在汛期的 3~ 11 月份,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年内 具有干湿季节分明的特点。 最大日降雨量 ,平均风速 ,最大风速 18m/s,最多风向频率为 SW,占 50%,平均相对湿度 80%。 整个流域植被覆盖良好,水土流失较少发生。 ( 6)地形地貌 本 河 电站位于 马吉 乡,地处天然林保护工程范围内, 本 河 总体地势为 西 高 东 低,海拔高程 1300~3800 米,区内山峦延绵起伏,冲沟发育,河谷深切,水流湍急,地形条件复杂;成土母岩为抗蚀性弱的石英片岩,出露岩石均以中等至微风化为主,局部强风化至全风化,山坡多为第四系残坡积层所覆盖,厚度 ~3 米,冲洪积物分布于河床和 阶地,崩坡积物主要分布在各小山沟内。 由于引水坝地处高山峡谷区,人烟稀少,植被茂密,森林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轻微,仅在遇到高强度暴雨时,偶尔有崩山发生。 地质 区域地质条件 ( 1) 地质构造 某 县位于 A 江州 中 部,北纬 27176。 21† ~27176。 23†,东经 98176。 51† ~98176。 56†,工程区为石英片岩地区,高山地区,地层岩性单本 河水电站工程 可行性研究 报告水土保持方案 18 一,致密坚硬。 岩石表层风化成中粗砂土,厚度5~10米,透水性强,工程区域内无大断层通过。 坝址左右岸基岩出露;隧洞线及各进出口基岩完整坚硬;前池地势稍陡,地基较好;管道线地势较缓,覆盖层较厚;厂房位于山脚公路 边,上层为耕作层,厚度 2~3m,下部为玄武岩,承载力较高。 工程地质均能满足各水工建筑物的要求。 工程区地震基本烈度为 Ⅶ 度。 ( 2) 基本地质条件 区内山峦延绵起伏,冲沟发育,河谷深切,水流湍急,地形条件复杂;成土母岩为抗蚀性弱的石英片岩,出露岩石均以中等至微风化为主,局部强风化至全风化,山坡多为第四系残坡积层所覆盖,厚度 ~3 米,冲洪积物分布于河床和阶地,崩坡积物主要分布在各小山沟内。 库区工程地质概况 一、拦河坝工程地质 坝顶轴线长约 25m,左右岸全部基岩裸露,基岩为玄武岩,岩石新鲜,岩性坚硬,透水性小,抗风化 能力强,能满足建坝条件。 最大坝高 10m,不需进行帷幕和固结灌浆。 河床中有特大独石,必须清除,在防渗墙位置设置 深截水墙,减少渗漏。 二、引水工程地质条件 本工程以隧洞引水为主,沿途布置了 2 个引水隧洞。 隧洞各进、出口都有岩石出露,覆盖层很薄。 各进、出口易于成形,但应注意零星 地质 破碎 带 给施工带来的不利影响。 压力前池布置在 2 号隧洞出口,地势较平坦,覆盖层 厚度小于 ,地基为基岩,可满足压力前池承载力要求。 本 河水电站工程 可行性研究 报告水土保持方案 19 压力管道:沿山坡而下,主管长度 726m,镇墩应开挖到基岩或者地基载力大于 ;支墩基础开挖深度大于 1m。 三、厂区 厂房位于 马吉 乡 桥底 村,厂房地势平坦,基础为玄武岩,承载力能满足要求。 天然建材 工程所需块石和碎石到离厂址约 200 m 的料 场开采 ,主要负责厂区和管道区的石料供应。 隧洞石方开挖料和部分河卵石,也可用于工程建设,工程所用砂料采用机制砂。 植被 流域内主要分 布有亚热带 常绿阔叶 林、针阔 混交林、次生林、低矮常绿植物和旱地。 整个流域植被覆盖 良 好,水土流失 较少发生。 工程区社会经济 某 县位于 A 江州 中部 ,土地总面积约 2804 平方公里,共辖 7个乡镇, 57 个村公所(办事处),人口 万 多 人。 某 县有 A 江从北向南贯穿,水系发达,共有大小支流 40 多条,由于山体垂直落差大, 碧罗雪山 海拔 3800 米,有极为丰富的水能资源。 某 县是少数民族居住地,以 傈僳族 为主, 2020 年县财政收入400 多 万元,为国家级贫困县。 2020 年 某 县委县政府乘着本部大开发的春风,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眼长远,大力开发小水电。 本 河 电站所在地 马吉 乡位于 某 县 北 部。 全乡版图面积 平方公里,最高海拔 4000m 以上 ,最低海拔 1290m,气候差异大,立体性强。 2020 年底, 马吉 乡农村经济总收入 866 万元,财本 河水电站工程 可行性研究 报告水土保持方案 20 政收入 39 万元,农民人 均经济纯收入 723 元,人均有粮 360kg,工农业总产值 2976 万元。 因此,兴修水利、发展电力、发展农业,增加粮食产量,是发展 某 县经济的基本途径。 本 河 电站工程对该区社会的安定及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具有比较现实的意义,同时为稳定生产,提高土地利用率及作物单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对保持水土、恢复生态、建立生态农业模式具有长远的意义,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保障。 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现状 水土流失现状 项目区属《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中的重点治理区。 项目所在地 某 县水土流 失较为严重,据全国第二次应用遥感技术调查的土壤侵蚀报告表明,全县水土流失面积达 ,占全县总面积 的 %,无明显流失面积为 km2,占总面积的 %。 全县多年平均侵蚀量为 万 t,平均侵蚀模数 734t/ ,年侵蚀深度为。 因陡坡种植及荒山荒坡林草覆盖低等原因而造成的面状水土流失。 由于地质破碎而造成的如滑坡、泥石流、崩塌、活动性冲沟等地质危害而形成的水土流失。 面状侵蚀分布面广,在全县范围内的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面状侵蚀危害性小 ,而滑坡、泥石流、崩塌的危害性较大。 本 河 电站地处天然林保护工程范围内,由于引水坝地处高山峡谷区,人烟稀少,植被茂密,森林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轻微,仅在遇到高强度暴雨时,偶尔有崩山发生。 本 河水电站工程 可行性研究 报告水土保持方案 21 水土保持现状 某 县的水土流 失治理本着 “预防为 主,全面 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工作方针,在积极向上级申请支持的同时,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参与水土流失治理。 通过采取综合措施,进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从而对农村产业结构进行了调整,增加群众收入,改善生态环境,降低自然灾害。 在治理中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 益为中心,集中连片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水土流失治理的同时,结合退耕还林还草,青山绿水等工程进行综合全面防治,并走出了一条单位、集体、个人共同投入治理水土流失的良好局面。 根据 某 县水土流失现状图, 本 河电站工程区为轻度流失区。 本 河水电站工程 可行性研究 报告水土保持方案 22 5 工程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预测 水土流失特点分析 ( 1)施工区地表扰动大,地面植被和土壤破坏严重,工程施工对地表扰动不仅是表面。 ( 2)由于受地形条件的限制,施工设施布置在沿河几公里范围内, 建筑物中, 施工造成水土流失的区域集中。 ( 3)在施工区要兴建大量建筑设施,如 工棚 、加工企业以及渣场等 ;因施工方式不同,水土流失形式也多样,有面蚀、沟蚀、重力侵蚀(滑坡、崩塌)以及泥石流,而且侵蚀强度不一。 ( 4)工程河谷两岸地质条件好,电站运行对库岸的影响不大,不会发生明显的库岸再造现象,也不会造成明显的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预测分析原则 电站工程划分为建设期和生产期两个阶段。 本工程为 新建工程 ,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主要集中在项目施工区,是本工程的水土流失重点区域。 水土流失数量的预测是水土流失影响分析的基础,本报告对水土流失数量的预测以不采取任何水土保持措施为假设条件。 水土流失预测分区及时段划分 预测分 区 由于施工项目用地方式不同,水土流失特点不同,造成的危害也不相同。 根据相同用途地块水土流失具有相似性的特点,将施本 河水电站工程 可行性研究 报告水土保持方案 23 工期间产生水土流失的区域分为首部枢纽区、引水系统、厂区、施工生产区、弃渣区和道路区等 6 个预测分区。 预测时段划分 根据设计资料,工程施工时间为 16 个月, 施工期水土流失预测时段以 年计,并对运行初期( 1 年)进行分析预测,总计预测时段为 年。 各区建设项目的施工时间不同,且建设期的水土流失强度也有较大差异,因此根据工程设计资料,工程施工期的水土流失预测时段划分如下: 首部枢纽区:强流失时段 约 年,为主体工程开挖基础过程;一般流失时段为 年,为全面开挖结束到工程完工后 1年。 引水系统:强流失时段约 年,为主体工程开挖基础过程;一般流失时段为 年,为全面开挖结束到工程完工后 1年。 厂区:强流失时段约 年,为主体工程开挖基础过程;一般流失时段为 年,为全面开挖结束到工程完工后 1 年。 施工生产区:强流失时段约 年,为工程准备期;一般流失时段为 年,为工程准备期以后到工程完工后 1 年。 弃渣场区:强流失时段约 年,为工程准备期;一般流失时段为 年 ,为工程完建期到工程完工后 1 年。 道路区:强流失时段约 年,为道路开挖期;一般流失时段为 年,为道路建成投入使用到工程完工后 1 年。 本 河水电站工程 可行性研究 报告水土保持方案 24 施工期水土流失预测分析 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和植被的面积 根据 本 河 水 电站 的工程特性, 由于 电站 属新建 工程 ,使得 项目区的原地貌均遭到不同程度的开挖、碾压、占压等形式的破坏和影响,降低了原地貌水土保持功能, 结合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分析, 本工程扰动原地貌、 损坏。小水电站水保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
相关推荐
流量 m3/ 闸门形式、尺寸、数量 m 弧形钢闸门 消能型式 底流消能 (1)进水口 型式 岸塔式 底槛高程 m 闸门型式、尺寸、数量 平面钢闸门 (2)引水道 隧洞直径 m 长度 m 衬砌型式 钢筋混凝土 (3)压力管道 主管直径 m 钢筋混凝土 支管条数及直径 m 钢衬厚度 mm 20~ 25 型 式 地面厂房 主厂房尺寸 (长宽高 ) m 水轮机安装高程 m 形式 地面式 面积 (长宽 )
标准化系统相关文件培训。 (分数 是: 2分; 否: 0分 ) 是 此项得分 2分 是否定期评审、及时修订或废除标准化系统文件。 (分数 是: 2分; 否: 0分 ) 是 此项得分 2分 下列安全生产记录是否得到有效保留: (分数 是: ; 最高分: 8分 ) 此项得分 0分 管理评审报告; 事故、事件的相关记录; 风险评价信息; 培训记录; 标准化系统评估报告;
,振捣均匀。 ( c)、二次衬砌施工 本隧道二次衬砌采用全液压式模板衬砌台车施工,左右洞同一断面同时浇筑。 其施工程序是两洞同时使全液压衬砌台车就位并架立端头模板施做施工缝、沉降缝防水,最后两个洞同时从两个拱脚向拱顶浇筑砼。 详见本章第十节 关键施工技术及工艺 (六)、 隧道混凝土路面施工 砼路面施工采用真空吸水工艺,按设计结构分缝位置进行分块、分段施工。 砼 在拌和站集中拌和
设计井型的要求。 工作面生产的原煤经平巷 矿车经石门 到 采区车场 ,再经主 斜 井提升至地面。 主副斜井均能满足生产能力要求。 大巷辅助运输采用 架线 电机车运输,运输能力大,调度方便灵活。 3)通风安全条件的校核 矿井煤尘 具无 爆炸危险性, 矿井为低瓦斯矿井。 矿井采用 中央分列式 通风,可以满足通风需要。 4)矿井的设计生产能力与整个矿井的工业储量相适应,保证有足够的服务年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