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兴银生矿铅锌锑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内容摘要:

矿田中部,水落矿床的东侧。 矿床开采历史悠久, 自清光绪年间,就有资本家断续开采,解放后 1951~ 1953 年有丹桂矿管处, 1965 年以后又有大厂矿务局、河池有色矿等单位进行开采。 1966 年 2 月,河池县组织当地农民进行开采,至 1975 年底共采出矿石 9218 吨。 20 世纪 80~90 年代,大量农民涌进本区进行采矿作业,由于经济技术条件所限,采矿作业多在地表以下 100m 范围内。 同时 采矿秩序混乱 、 采富弃贫 , 破坏矿产资源现象严重 ,采出的矿量无法 统计。 原宝兴银生矿于 1995 年建立矿山,开采对象主要是三排洞矿床的 J10 J102 号矿体标高 +215m 以下部分及 J10 J11 J11 J122 号小矿体。 但因采矿登记范围内存在多加开采,不同矿井开采不同标高或矿块,并分别形成各自的开拓回采系统,采矿秩序比较混乱,回采率一般达到 80~85%。 从矿区最初开始开采至 今已 多次易主, 矿区开采断断续续 , 至 2020 年 11 月 25 日,矿区 基本 处于停产状态。 2020 年,按河池市人民政府的要求 ,五圩矿区进入全面停产重组阶段。 广西 河池市宝兴银生矿目前对上 J10 J10 J10 J112 矿体进行了部分开采,采空区共有 4 个 (详见表 13)。 表 13 广西 河池市宝兴银生矿采空区规模表 采空区 序号 中段标高 ( m) 矿体编号 采空区规模 平均长度 (m) 平均高度( m) 平均宽度 (m) 1 80 J102 140 70 10 2 145 J101 260 150 2 3 100 J106 80 50 2 4 100 J112 120 80 2 经统计, 该矿山累计 共采出矿石量 约 万吨 ,其中 145m 标高以下 采出矿石量 约 万吨 , 145m 标高以 上 采出矿石量 约 万吨 (为过去其他采矿人开采)。 本次工作情况 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于 2020 年 8 月至 10 月组织有关地质工程技术人员到矿区进行了充分的地质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 因矿区已处于停产状态,不能进入坑道对采空区进行核实, 经向知情人询问,核对各阶段井上井下工程对照图,并比对当年矿山实际生产能力,与 矿山业主及 河池五吉有限责任公司三方现场确认,采用原 生产测量 采空区 数据。 7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本次野外工作时间为 2020 年 8 月至 10 月, 主要对该矿地质特征、矿体分布以及采掘情况等进行 实地 调查, 但 由于矿山已停产多年,考虑到 安 全原因, 未能进入 地下采空区,也未进行采样, 采用 原 生产测量数据 , 采空矿量估算所用的矿体厚度及矿石品位参考原钻探资料 , 并 确定了该矿采空区 4 处。 取得主要地质矿产成果 本次工作在前人工作基础上,重新厘定矿区地层时代、层序、岩性、厚度、产状、构造及矿化蚀变、围岩蚀变特征。 结合野外实地踏勘收集的相关资料,对地形地质及工程布置图、井上井下对照图、采掘工程平面图、水文地质图、勘探线剖面图、资源储量估算图等按规范进行了修编。 依据《铜、铅、锌、银、镍 、钼矿地质勘查规范》( DZ/ T 0214—2020 国土资源部)、《钨、锡、汞、锑矿地质勘查规范》( DZ/ T 0201—2020), 参考《广西河池五圩多金属矿区三排洞、芙蓉厂、箭猪坡矿床地质普查报告 (广西第九地质队三分队 1976 年 6 月 )及 《 广西河池市五圩矿区三排洞矿段铅锌锑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 (2020 年 11 月,由广西矿通地质勘查有限责任公司编写、河池市三排洞矿业有限公司提交) , 类比相邻同类矿山,确定了河池市五圩矿区 宝兴银生 矿资源储量估算所采用的工业指标,并对其资源储量进行了核实(见表 14)。 工作质量评述 各类图件的编制均按现行的地质工作规范进行,质量良好; 所用的地形图为国家出版的标准地形图或实测图; 采空区 范围等测量数据由广西河池市宝兴银生矿提供, 位置 、范围 准确; 本次所利用的大部分资料 主要来源于原 普查报告, 并 经电脑扫描、校正、矢量化及数据处理后重新修编而成,资料真实可靠; 估算矿体保有资源量经过多次反复数据核对,最终的矿体保有资源量数据准确。 本次资源储量核实工作均按有关规范要求执行,各项工作经过小组阶段性自检、互检及总工办抽查,质量符合要求。 8 表 14 河池市五圩矿区宝兴银生矿资源储量估算结果汇总表 名称 矿石类型 矿种 储量 类别 储量 级别 矿石量( t) 资源量( t) 备注 Pb Zn Sb Ag(kg) 宝兴银生矿 硫化矿 铅锌锑 查明 333 145m以下 低 333 消耗 333 145m以下 333 145m以上 保有 333 145m以下 低 333 宝兴银生矿预留范围 硫化矿 铅锌锑 查明 333 低 333 保有 333 低 333 合计 硫化矿 铅锌锑 查明 333 低 333 消耗 333 145m以下 333 145m以上 保有 333 145m以下 低 333 145m以下 缓冲区 硫化矿 铅锌锑 保有 (宝兴 银生 +振 财水落 ) 333 注 : 缓冲区 :指相邻 采矿权 矿证范围区域的 缓冲 带。 9 2 工作区地质 区域地质背景 五圩矿区位于广西山字型构造前弧西翼内侧 , 在河池 —鹿寨东西构造带反接复合部位南侧五圩背斜分布的范围内。 区域地层 区内出露的地层有中泥盆统郁江组泥岩、砂岩、粉砂质泥岩 ; 中泥盆统东岗岭组泥质灰岩、泥灰岩、泥岩;上泥盆统榴江组硅质岩、硅质泥岩、扁豆状灰岩、硅质灰岩;下石炭统扁豆状泥灰岩、硅质岩、硅质泥 岩;中上石炭统白云岩、燧石结核及燧石条带白云岩和灰岩。 区域构造 区内构造隶属广西山字形弧西翼内侧,主构造为北北西向,北段受南岭东西构造影响方向略有改变,北东部偶见北北东向新华夏系构造。 褶皱:本区 主要 褶皱 为近南北走向 的五圩背斜 , 其轴向 350176。 左右, 南北长约 18 km,中部东西宽约 , 被拉托山盘式向斜隔开; 北段分为两支, 西支向北北西延伸到水任与河池东西构造带复合,东支延到红砂附近与东西构造带复合; 背斜南部倾没于平圩附近。 背斜 两 翼 次一级褶曲发育 ,尤其是背斜西翼更为明显,单个褶曲长百余米 ~ 200 余米。 轴部附近与西翼的次级褶曲走向大致为北北西向,与区域上大的构造线方向一致,且多呈雁行排列。 背斜 东 翼被 北北东向大断裂破坏,促使中泥盆统东岗岭组直接与中上石炭统及二叠统接触。 除次级褶皱外,沿走向和倾向产生的波状挠曲和小褶曲均很发育,倒转直立现象到处可见。 这些小构造对热液矿产的富集成矿起到很大的控制作用。 断层:区域上断裂构造比较发育, 特别是 五圩 背斜西 翼更甚。 断裂构造 总体上 近于南北向,压扭性断裂比较发育,断裂构造及层间滑动挤压带是控制区内各种内生多金属矿产分布的主要因素。 根据断裂分布的相对位置和矿 产的空间关系, 三排洞压扭性断裂带是本区最大的断裂带。 三排洞压扭性断裂带 由 F101~ F107 等 7 条近于平行的断裂和一些隐伏的断裂构造组合而成。 除主断裂为区域性大断裂外,其余多为层间断裂。 主断裂走向由南段北北西向北逐渐转为北东呈弧形向西凸出,延长约 10km,倾向西。 断裂面沿走向和倾向呈舒缓波状 10 伸展,具斜冲擦痕及摩擦镜面。 断裂破碎带厚 1~ 15m,有挤压透镜体及石英、铁白云石和方解石呈脉状及团块状分布。 沿断裂有分叉复合和 “入”字形分枝 ,伴生有 小帚状 构造。 这些断裂的形态直接控制了三排洞含银、铅、锌、锑多金属矿床的矿 脉形态和产状。 水落和三排洞矿床一带的层间断裂在深部可能与其相交,是五圩背斜多金属矿成矿热液的主要通道和容矿空间。 区域岩浆岩 区内没有岩浆岩出露。 围岩蚀变 五圩地区各矿床发现的蚀变有硅化、碳酸盐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叶腊石化 、雄黄矿化、炭化及高岭石化 等,与矿化关系较密切的是硅化 、 碳酸盐化、绢云母化 、炭化 等四 种。 区域矿产 五圩矿区分布的矿产,以内生热液多金属矿产为主,已初步查明可工业利用的元素有钼、锡、铅、锌、锑、银、汞、砷、钴、镍、铀、及伴生元素铊、铼、镉、镓等。 除 水落矿床外,已控制远景达大型矿床的有三排洞银多金属矿床、箭猪坡银多金属矿床;达小型矿床的九瓦汞矿床、拉简钴镍矿床。 此外,还有桥屯汞矿点、坡平锑矿点、拔旺锡多金属矿点等。 矿床地质特征 地层 广西 河池市 宝兴银生 矿 出露地层 为 中泥盆纳标组及东岗岭组地层,从老至新分述如下: 中泥盆统纳标组 ( D2n)主要分布于五圩背斜 核部,按岩性自下而上分为三段,矿区出露有 第二段和 第三段 : 第一段 ( D2n1) : 灰至深灰色 页 岩, 夹薄层状绢云母化硅质岩,含生物碎屑白云质灰岩,绢云母化微层条带状白云质泥灰岩。 第二段 ( D2n2) : 仅出露于采矿证范围东北角。 灰黑色条带状,薄层状绢云母泥岩,含少量石英、褐铁矿及炭质,局部含生物碎屑及硅质结核 ,底部和中部夹条带状泥岩。 11 第三段 ( D2n3) : 出露于采矿证范围的大部分地区。 岩性 为 灰至深灰色泥质粉砂岩 、砂 质 泥岩或粉砂质夹泥岩,顶部夹灰至青灰色细粒石英砂岩。 中泥盆统东岗岭组( D2d) ,分布于五圩背斜两翼, 按岩性 自下而上分为三段, 矿区出露有第一段和第二段。 所分三段分述如下: 第一 段 ( D2d 1): 主要出露于采矿证范围西部。 下部为深灰色、黄褐色钙质泥岩、砂质泥岩夹泥灰岩;上部为泥灰岩、灰岩 夹少量泥岩,下部夹有 10 余米厚的化石层,化石层下部是含双凸贝类的泥灰岩、风化表面呈疙瘩状,中部是含单、群体珊瑚化石的厚层灰岩,上部含丰富的勾咀贝化石泥灰岩。 厚 206~ 290m。 第二 段 ( D2d 2): 仅出露于采矿证范围的西北角。 下部为灰至深灰色泥岩夹泥灰岩,上部为深灰色泥灰岩夹泥岩。 厚 37~ 221m。 第三段 ( D2d 3) :按岩性又分为两层:第一分层 ( D2d 31) 为灰至深灰色泥质灰岩夹泥灰岩, ,其中上部夹含磷砾状灰岩透镜体。 第二分层 ( D2d 32) 深灰色生物碎屑灰岩,底部为硅质灰岩, 富含腕足类化石,厚 0~ 15m,不稳定。 此层常呈层间破碎,有许多石英脉、方解石细脉和团块分布。 构造 矿区位于五圩背斜西翼, 核部出露中泥盆统纳标组,轴向呈北北西,两翼为中泥盆统东岗岭组,受下河 — 塘降压扭性断裂的影响,东翼被破坏,西翼较为完整。 区内 岩层 倾角较陡,局部 倒转,沿走向及倾向 可见 次一级褶皱发育,在走向上呈雁行排列,在倾向上呈波状 延伸。 矿区内断裂比较发育,主要为 三排洞压扭性断裂带 中的 F10 F102 等近于平行的 断裂 以及它们的次级断裂,其中 F101 为区域性断裂,其他 多 为层间压碎带。 断裂走向南段为北北西,往北逐渐转为 北东向, 呈弧形向西突出 ,断裂面成舒缓波状。 该组断裂分布于中泥盆统的纳标组和东岗岭组地层中,并 切穿中泥盆统郁江组和东岗岭组, 控制着 J10J102 等矿体的产出形态。 主断裂 F101 长 9km 以上,倾向西,破碎带宽 1~ 15m 不等,具斜冲擦痕、摩擦镜面、挤压透镜体及分支复合现象。 石英、铁白云石等脉石矿物发育,局部可见铅、锌、锑矿 化构成工业矿 体。 岩浆岩 在本矿床范围内未发现有岩浆岩体存在。 12 矿体特征 广西河池市 宝兴银生矿 分布于 202~ 211 线之间, 以 Pb、 Zn、 Sb 为主,伴生 Ag、 Cd、Ga 等。 F101 为矿区主要控 矿断裂 ,在矿区内 还 发育有 F10 F10 F10 F10 F108等层间断裂带 及与其平行的小断裂 , 断裂带沿走向或倾向 多 呈 “ S” 型弯曲 部位 矿体厚度增大,品位增高。 矿体多呈脉状向北北西延伸,常具 串珠状、扁豆状产出。 三排洞矿床 宝兴银生矿 目前发现铅锌锑多金属矿体 有 9 个,分别为 J10 J10 J10 J11 J11 J122,J12 J12 J101- 1 各矿体规模相差悬殊,主要矿体特征如下: J101 矿体 : 位于 200~ 211 线之间,是矿床中最大的矿体 , 产出标高在 200m 以上地段,受 F101 断裂控制,控制走向长度约 1280m,最大斜深 400。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