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安全评价内容摘要:
全间距、风向、建筑物朝向、危险有害物质设施、动力设施(氧气站等)、道路、储运设施等方面进行分析、识别。 (三)道路及运输 从运输、装卸、消防、疏散、人流、物流、平面交叉运输和竖向交叉运输等几方面进行分析、识别。 (四)建(构)筑物 从厂房的生产火灾危险性分类、耐火等级、结构、层数、占地面积、防火间距、安全疏散等方面进行分析识别。 从库房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耐火等级、结构、层数、占地面积、安全疏散、防火间距等方面进行分析识 别。 (五)工艺过程 、改建、扩建项目设计阶段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 应从对设计阶段是否通过合理的设计进行考查,尽可能根本消除;预防性技术措施;减少危险、危害的措施;将人员与危险、有害因素隔离;联锁装置;安全色、安全标志和声、光警示装置等进行考查。 、规程进行分析、识别 例如,原劳动部曾会同有关部委制定了冶金、电子、核电站等一系列安全规程、规定,评价人员应根据这些规程、规定、要求对被评价对象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 素进行分析和识别。 (单元操作)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 典型的单元过程是各行业中具有典型特点的基本过程或基本单元。 这些单元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已经归纳总结在许多手册、规范、规程和规定中,通过查阅均能得到。 这类方法可以使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比较系统,避免遗漏。 (六)生产设备、装置 对于工艺设备可从高温、低温、高压、腐蚀、振动、关键部位的备用设备、控制、操作、检修和故障、失误时的紧急异常情况等方面进行识别。 对机械设备可从运动零部件和工件、操作条件、检修作业、误运 转和误操作等方面进行识别。 对电气设备可从触电、断电、火灾、爆炸、误运转和误操作、静电、雷电等方面进行识别。 另外,还应注意识别高处作业设备、特殊单体设备(如锅炉房、乙炔站、氧气站)等的危险、有害因素。 (七)作业环境 注意识别存在毒物、噪声、振动、高温、低温、辐射、粉尘及其他有害因素的作业部位。 (八)安全管理措施 可以从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机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日常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识别。 本节例题 : 例题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 准》( GB64411986),下列伤害不属于起重伤害的是( )。 ( 08年真题) [答疑编号 505341040301]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 P122,员工在起重作业时不慎坠落,应属于高处坠落,而不属于起重伤害,不适用于下列不属于起重伤害的统计:触电:检修时,制动失灵引起的伤害;上下驾驶室失误引发的坠落或跌倒。 例题 《企业职 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 GB64411986)规定,下列事故诱因或致害物与事故类别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 08年真题) —— 物体打击 —— 灼烫 —— 淹溺 —— 机械伤害 [答疑编号 505341040302]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 P122123, A项属于起重机伤害; B项不属于灼烫,因为不包括火灾引起的烧伤; C项错误,因为淹溺不包括井下透水淹溺,但包括高处坠落淹溺。 例题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T138611992),下列危险和有害因素属于行为性危害和有害因素的是( )。 ( 08年真题) [答疑编号 505341040303]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参加教材 P121,只有 D项,指挥错误属于人的因素中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或参见教材 P259259,指挥错误包括指挥失误、违章指挥和其他指挥错误。 例题 爆破拆除时,由于设计不合理,爆破时造成附近建筑堆置物倒塌伤人事故。 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 GB64411986),该起事故的类别是( )。 ( 07年真题) [答疑编号 505341040304]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易错选坍塌,但是坍塌中不适用于爆破引起的坍塌、矿山冒顶片帮和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坍塌。 所以属于放炮,指爆破作业中发生的伤亡事故,参见教材 P122。 例题 9.《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 GB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工伤事故分为 20类。 按此标准,下列工伤事故中,属于物体打击伤害的是( )。 ( 07年真题) ,员工被水泥板砸伤 ,撞击到脚手架导致死亡 ,将员工击伤 ,导致其死亡 [答疑编号 505341040305]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 P122,物体打击不包括因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而 B项属于高处坠落。 ,由于操作工不慎,发生吊具坠落,造成 1人死亡的生产安全事故。 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6441— 1986),该起事故的类别是( )。 [答疑编号 505341040306]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起重伤害是指各种起重作业(包括起重机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挤压、坠落、(吊具、吊重)物体打击和触电;物体打击是指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 身伤亡事故,不包括因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 参见教材 P122。 2020年真题: 3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T138612020),可将生产过程上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分为 4大类。 下列因素中,( )不在 4大类范围内。 [答疑编号 505341040307]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 P121,不是社会因素,而是管理因素。 3下列关于危险有害因 素辨识的说法中,不适用于机械设备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是( )。 、检修作业进行辨识 、爆炸方面进行辨识 [答疑编号 505341040308]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 P125, A、 B、 C项都是机械设备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D项属于电气设备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3某车间在进行起吊作业时,由于起吊物的重量超过了起重设备的额定起重量,造成了起吊设备倾翻,设备下方的作业人员当场死亡。 根据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 GB6441— 1986),这起事故为( )事故。 [答疑编号 505341040309]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 P122,属于起重伤害,即起重作业中发生的挤压,注意易混淆为机械伤害。 8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T13861— 2020),下列职业性危害因素中,属于环境因素的有( )。 [答疑编号 505341040310] 『正确答案』 A、 B、 C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 P121,环境因素一共有 4个方面,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室外作业场所环境不良,地下(含水下)作业环境不良,其他作业环境不良。 再参见 P263264,附录四《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T13861— 2020)。 作业场地涌水、房屋基础下沉和烟雾都属于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 本节小结 : 第三节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一、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 素、有害因素的定义 : 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分为 4大类。 按事故类别,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 20类。 注意细节,熟悉。 按职业健康,参照《职业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将危害因素分为粉尘、 „„ 等其他危害因素 10类。 二、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 直接经验分析方法(对照、经验方法,类比方法等) 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事件树、事故树等)。 ( 1)厂址 ( 2)总平面布置 ( 3)道路及运输 ( 4)建(构)筑物 ( 5)工艺过程 ( 6)生产设备、装置 ( 7)作业环境 ( 8)安全管理措施 第四节 安全评价方法 知识考核点要求: 一、了解安全评价方法的分类 二、熟悉常用安全评价的方法 本节知识结构体系: 一、安全评价方法分类 分类标准:常用的有( 1)按评价结果的量化程度分类法、( 2)按评价的推理过程分类 法、( 3)按安全评价要达到的目的分类法( 4)按评价对象的不同等。 ( 4种分类方法) (一)按评价结果的量化程度分类法( 2类) 定性安全评价方法主要是根据经验和直观判断能力对生产系统的工艺、设备、设施、环境、人员和管理等方面的状况进行定性分析,评价结果是一些定性的指标,如是否达到了某项安全指标、事故类别和导致事故发生的因素等。 定性安全评价方法的有安全检查表、专家现场询问观察法、因素图分析法、事故引发和发展分析、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格雷厄姆 — 金尼法或 LEC法)、故障类型和 影响分析、危险可操作性研究等。 定量安全评价方法是在大量分析实验结果和事故统计资料基础上获得的指标或规律(数学模型),对生产系统的工艺、设备、设施、环境、人员和管理等方面的状况进行定量的计算,评价结果是一些定量的指标,如事故发生的概率、事故的伤害(或破坏)范围、定量的危险性、事故致因因素的事故关联度或重要度等。 按照安全评价给出的定量结果类别不同,定量安全评价方法还可以分为概率风险评价法、伤害(或破坏)范围评价法和危险指数评价法( 3种)。 (二)其他安全评价分类法 ,安全评价方法可分为归纳推理评价法和演绎推理评价法。 1)归纳推理评价法 :从事故原因推论结果。 最终可能的事故。 (顺推,安全评价,预测) 2)演绎推理评价法 :从结论推论原因。 最基本危险有害因素。 (逆推,事故处理,找原因) ,安全评价方法可分为 事故致因因素安全评价方法、危险性分级安全评价方法和事故后果安全评价方法。 ,安全评价方法可分为 设备(设施或工艺)故障率评价法、人员失误率评价法、物质系数评价法、系统危险性评价法 等。 二、常用的安全评价方法( 10种方法,熟悉) P127~ 131 主要了解每一种评价方法的特点,用途,目的,作用等。 (一)安全检查表方法( SCA) 为了查找工程、系统中各种设备设施、物料、工件、操作、管理和组织措施中的危险、有害因素,事先把检查对象加以分解,将大系统分割成若干小的子系统,以提问或打分的形式,将检查项目列表逐项检查,避免遗漏,这种表称为安全检查表,用安全检查表进行安全检查的方法称为安全检查表方法。 特点:全面、系统,不遗漏。 (二)危险指数方法( RR)(用于初 步判断) 危险指数方法是通过评价人员对几种工艺现状及运行的固有属性(是以作业现场危险度、事故几率和事故严重度为基础,对不同作业现场的危险性进行鉴别)进行比较计算,确定工艺危险特性重要性大小及是否需要进一步研究。 危险指数方法可以运用在工程项目的各个阶段(可行性研究、设计、运行等),可以在详细的设计方案完成之前运用,也可在现有装置危险分析计划制定之前运用。 它也可用于在役装置,作为确定工艺操作危险性的依据。 如危险度评价法,道化学公司的火灾、爆炸危险指数法,帝国化学工业公司( ICI)的蒙德法,化工厂 危险等级指数法等等。 (三)预先危险分析方法( PHA)(熟悉特点和程序) 预先危险分析方法是一项实现 系统安全危害分析的初步或初始工作 ,在设计、施工和生产前,首先对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性类别、出现条件、导致事故的后果进行分析,目的是识别系统中的潜在危险,确定危险等级,防止危险发展成事故。 预先危险分析方法的步骤如下:( 6个步骤) P127。 、技术诊断或其他方法确定危险源, „„。 ,对系统的影响、损坏程度,类比判断所要分析的系统中可能出 现的情况,查找能够造出系统故障、物质损失和人员伤害的危险性,分析事故的可能类型。 ,制成预先危险性分析表。 ,即研究危险因素转变为危险状态的触发条件和危险状态转变为事故的必要条件,并进一步寻求对策措施 ,检验对策措施的有效性。 ,排列出重点和轻、重、缓、急次序,以便处理。 (四)故障假设分析方法( WI) 故障假设分析方法 是一种对系统工艺过程或操作过程的创造性分析方法。 它一般要求评价人员用 “W。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安全评价
相关推荐
价准则》。 2020年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制定印发 了《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开展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创建活动的指导意见》,标志着我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三、安全文化的定义与内涵 (一)安全文化的定义 安全文化的定义(狭义的):一个单位的安全文化是个人和集体的价值观、态度、能力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产物。 安全文化分为三个层次: (二)安全文化的内涵
输出内容 输出内容 输出内容 输出内容 输出内容 输出内容 成立 安全文明管理与环境保护 管理 机构 管理要素 编制安全管理体系 \编制 安全文明环境 责任制 管理职责 编制:安全环境管理部 批准:企业总工 办 理 保 险 管理要素 办理工程意外伤害保险 管理职责 编制:安全环境管理部 批准:项目经理 安全文明与环境 教育 管理要素 进行 安全文明与环境管理策划交底、 教育 管理职责 编制
流中的局部通风机距回风口不得小于( ) B. 10m 6 井下采掘工作面采用串联通风时,串联通风次数不得超过( )。 次 次 次 6 ( )冲击地压的地区,两头对掘贯通爆破,当相距 20m 时,必须停止一头作业。 6 井下行人巷道内,电机车架空线的悬挂高度自轨面起不得小于( )。 6 升降人员的钢丝绳,自悬挂时起每隔 6( )检验 1 次。 6 煤矿安全监察工作应当以( )为主。 6
得功能修正量,但也可以通过统计数据获得。 对于着装和穿鞋修正量可参照表 1— 4 中的数据确定。 对姿势修正量的常用数据是:立姿时的身高、眼高减 10mm;坐姿时的坐高、眼高减 44mm。 考虑操作功能修正量时,应以上肢前展长为依据,而上肢前屉长是后背至中指尖点的距离,因而对操作不同功能的控制器应作不同的修正。 如对按钮开关可减 12mm;对推滑板推钮、扳动扳钮开关则 减 25mm。 另外
相关标准及技术规定 ”5 个层次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法规体系结构。 其中,法律层次主要包括《安全生产法》、《劳动法》、《产品质量法》和《商品检验法》; 行政法规层次主要包括《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行政规章主要以国家质检总局局长令形式发布的办 法、规定、规则; 技术法规主要由各类安全监察规程、管理规定、考核细则、检验规则构成; 相关标准则是指技术法规中引用的各类标准。
位在工程建设中居主导地位,《条例》规定建设单位应当: ,有责任将安全施工措施资料在开工前报送有关主管部门案; 、设计、监理、施工企业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规定,不得任意压缩合同约定的工期; ,并在编制工程概算时予以确定; 买不符合安全要求的建筑材料和设备; ;。 二、勘察、设计、工程监理等单位的安全责任(了解) (一)勘察单位的安全责任 ,在资质范围内从事勘察活动; ,提供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