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桥施工组织设计内容摘要:
员书面通知业主或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并及时办理验收手续。 搬运、贮存、包装、防护和交付 技术管理部根据搬运任务量的大小确定搬运人员其中应调配一定数量的懂技术业务,了解情况的人员,并指定负责人现场指挥。 对影响装卸搬运作业的现场和路线障碍必须清理,以保证操作的安全和方便。 根据物质的特性、数量、质量要求及货位,确定应该使用的机械设备和工 具。 使用机具前,必须进行检查,以保证作业安全。 对重大,复杂或特殊的器材、设备的贮存、搬运等,技术质量部必须提供搬运贮存措施。 外购物资的贮存、包装执行有关有物资管理制度。 对已经完成的易损、易腐蚀等工序采取防护措施。 成品、半成品如防腐预制,管道的交付,必须进行验收,双方签字后方可拉运到现场。 工程交付,该项工程完工后,甲方代表在工程验交单上签字,对未尽事宜,双方协商提出遗留问题和处理意见。 检验和试验 工程检验和试验依据,执行合同规定的相关标准。 检验和试记录包括检验评定表、质量报表、自检、互检记录,台帐等必须齐全、准确、清晰。 分项工程检验 分项工程在班组自检、互检、合格的基础上,由技术员主持,施工班组长,质检人员参加,按质量检验评定标准逐项检验,项目部专职质检员复查核定。 分部工程检验 分部工程由技术负责人组织,技术负责人、质检人员参加,项目部专职质检员复检该定。 单位工程检验 由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施工队负责人,技术负责人,质检员,监理工程师,质量监督部门人员参加,检验结果由监理复检核定。 工程检 验时间 分项工程完工后立即检验。 分部工程完工 2 天之内检验,急需进入下道工序的,应立即检验。 单位工程完工后 5 天之内检验。 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控制 负责统计并列出用于工程及原材料质量检验,测量和试验的设备(仪器)包括工(卡)清单,制订检定计划,管理办法等文件,并监督其实施。 以保证检测试验数据的可靠性。 使用计量器具前,应按检定计划实施计量器具有检定。 工程使用样板、卡具、夹具等,由计量管理人员负责进行检测和控制。 控制工程质量的所有检测和试验设备,计量器具, 按有关标准或规程进行维护,校准和检定。 计量器具使用人员当发现用于工程质量控制的检测和试验设备失准时要把情况及时报告技术管理部,并对以前的控测和试验结果的有效性进行审核,同时加以记录。 检验测量和试验仪器计量器具必须设置表明其标准状态的标牌或识别记录,以显示正常状态。 护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保证在搬运和贮存期间其准确度和适用性保持完好。 、样板、模具等用作检验手段时,使用前加以鉴定。 以证明其能用于验证生产和安装过程中的产品的合格性 ,并按周围期进行复验。 不合格品的控制 安全质量管理部 ,负责制订和执行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 ,防止不合格产品在工程中使用。 对经检验、试验、调查、数据分析或业主反馈发现不合格,立即进行标记和隔离。 若无法实现物质隔离,则应用其它方法来防止进入下道工序,实施停工处理。 对发现的不合格品,由安全质检管理部填写不合格品报告,并送交项目工程师按规定的程序处理;同时通知有关责任部门;在未作出分析及处理意见前,任何人不得动用。 安全质检管理部负责对不合格品进行评审作出处置决定。 ( 1)根据不合格严重性进行分 级,可分为:严重不合格、一般不合格、轻微不合格。 ( 2)根据评审结果相应作出处置决定。 按照纠正措施返工和返修 , 或向业主或第三方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让步申请,不经返修作让步接收或降级改作它用或拒收报废。 纠正和预防措施的范围 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的范围 ( 1)解决内部审核,外部审核或第三方审核时发现的不合格。 ( 2)为消除工程不合格,业主和监理反馈意见,修订质量体系,生产工艺、程序和作业指导书。 ( 3)解决在管理评审时发现质量体系问题。 技术管理部负责制订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技术管理部负责调查产生不合格品的原因,对所有施工全过程的操作、质量记录、审核报告、甲方或监理反馈意见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以查明不合格品或工序质量问题的潜在原因,并向责任部门通报。 不合格品责任部门或技术管理部,提出纠正措施后,必要时报责任部门主管认可,由责任部门负责限期实施。 安全质检部负责跟踪、监督、检查纠正措施的实施过程,保证纠正措施得以实施且有效控制不合格品的产生。 要保存实施纠正措施所作的记录,安全质量管理部用以评价措施或程序的有效性。 质 量记录 为持续的质量改进提供必要的评测和反馈依据与质量相关责任部门都必须提供完善的质量记录。 记录 a 认可的供应商名册 b 仪器校准记录 c 隐蔽验收记录 d 工序质量评定记录 e 测量记录 f 工序交接验收记录 g 自检压实度记录 h 送检记录 i 产品检验状态记录 j 项目质量计划实施检查记录 k 纠正和预防措施记录 l 试压记录 m 交工回访记录 不论施工过程还是对质量体系活动的记录都应清楚明确,并具有可追溯性。 质量记录归档编目 ,并在适宜的环境中保存 ,保管方式应便于存取 ,以防 损坏或丢失 . 当某一结果或者质量活动被记录后 ,应由放宽人员签字 ,并注明日期 . 质量记录的保存期限根据有关标准或业主要求确定 . 内部质量审核 根据工程实际进展情况 ,施工管理部制订本工程内部质量审核计划 .报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批后实施 . 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审核小组进行内部质量审核 ,审核依据公司质保手册及相应有关程序文件进行 . 写出审核报告 ,对审核出的不合格项采取措施予以纠正 .并及时验证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审核过程的记录及审核结果由施工管理部保存,必要时向业主或监理方提供,供其评阅。 培训 针对项目部所有人员情况 ,并结合工程实际及特点,进行质量意识教育。 对电焊工、电工等必须持证上岗的工种及时组织取证,换证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 另参与本桥梁施工的电焊工还须参加建立的考试。 回访保修服务 工程验交后的保修期内,由项目经理组织施工队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定期进行工程质量回访服务,认真做好保修服务工作。 对回访中业主提出的问题,现场核对并做好记录,制订方案措施,组织施工员赴现场整修。 施工措施 桥位测量放线 中心及标高经测设单 位交底后,妥善保管好。 钻孔柱 护筒的深度必须到不透水硬土层 ,底部夯填 50cm 厚粘土。 孔内水位高度,高出河水位 1m 以上。 及时调整泥浆比重。 钢筋笼吊放,接长注意不碰撞孔壁。 钻机平台平整坚实。 钻杆卡盘和护筒中心同一直线。 尽量缩短成孔至浇筑砼的间隔时间。 钢筋笼主筋上,设垫块,以控制保护屋。 砼上升到钢筋笼下端时,放慢浇筑速度,浇筑前钢筋笼固定在护筒上,防止钢筋笼上浮。 砼配比准确,经常检测坍落度,防止导管堵塞。 严禁盲目提导管,防止导管脱离砼面。 导管使用前,要做检漏和耐压试验。 模板工程 支模前,必须找准中心及高程。 模板组装清除残渣,涂脱模剂。 立柱成排为四根,一排 4 根为一组同时浇筑, 4 根立柱中心高程应协调一致,插入盖梁 2~3cm。 模板接缝要平直、严密、光滑平整,不漏浆。 拆模要按顺序,严禁敲打拆模。 不合格模板应修理。 钢筋工程 钢筋要在较高处用垫木堆放。 表面的浮锈应清除。 对表面有严重锈蚀、麻坑、裂纹的钢筋,不得使用。 按规定检验,有合格报告,方能使用。 对已变形的钢筋成品应修理,严重变形的应调换。 分不清钢筋受压还是受拉区,接头应接受拉考虑。 设钢筋保。大名桥施工组织设计
相关推荐
第十三章 周围环境保护措施 26 自 2020年 9月 30日进场施工至 2020年 4月 14日完成车站及所有附属结构施工(不受机电安装影响的部分),工期较紧。 由于本工程车站建在宜山西路上且该区域地下地上管线众多,施工进场后前期交通组织和翻交、地下地上管线搬迁移接,不仅工作量大,且需占用相当计划施工工期,使得结构工期被约束,特别是东西端头井( 1- 8轴、 17- 28轴),要求 2020年
晒 →机械碾压→面层修整→检验签证。 施工准备 填方材料的试验:在填筑施工前,填方材料按规范要求取样,按《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JTJ051- 93)规定的方法进行颗粒分析、含水量与密实度、液限和塑限、有机质含量、承载比( CBR)试验和击实试验。 ( 3) 基底处理 在土方工程施工前,由测量人员根据设计图纸,放出分界线,原地面的树墩及主根用挖掘机挖除,并把地面上的长草或植物割除
的大截面柱,浇筑高度高,混凝土侧压力非常大,因此必须采用全钢柱模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 同时,考虑到柱子截面尺寸多变,为提高模板的通用性,设计采用模数可调的钢柱模,该种模板具有刚度好、连接牢固、模数可调、支模快捷、使用寿命长、可回收等优点。 配置模板规格、数量时,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是流水次数,考虑到柱子钢 筋绑扎速度较快,完全可以实现一个区内的小流水周转一次;二是考虑到施工进度的要求
1)附加层的做法: 19 B为幅宽4— 防水卷材3— 找平层2— 角部加固层1— 转折处卷材加固层(C) 阳角第一层卷材铺设方法(B) 阴角第二层卷材铺设方法(A) 阴角第一层卷材铺设方法阴阳角处卷材铺设方法不小于600500250 250250250500折线裁线阳角折线图 阳角附加图R100250100250100350350阳角折式图90 176。 90 176。 90 176。 90
台施工上,待 0台完 ,并回填台背、路基到标高后 ,0台背布置 T 梁预制生产场地,并抓紧构件的生产。 桥 墩的施工顺序由 1墩向 4墩进行。 这也是为 T 梁的安装创造条件,同时合理安排 5桥台的施工。 2. 2 临时设施 将钢筋加工场地,木工棚及生活设施布置在 1墩及 4台之间位置上。 2. 3 施工总顺序(见附图一) 2. 4 工期 总工期按 10 个月安排。 2. 5 工期保证措施 2.
海工程设计院 18 较严格,设备及构造上的差异往往造成混合效果相差较大。 ( 1)管式混合 最简单的管式混合即将药剂直接投入水泵压水管中以借助管中流速进行混合。 管中流速不宜小于 1m/s,投药点后的管内水头损失不小于 ~。 投药点至末端出口距离以不小于 50 倍管道直径为宜。 为提高混合效果,在管道内增设孔板或文丘利管。 这种管道混合简单易行,无需另建混合 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