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公路压矿报告内容摘要:

38′ 20″ J 118176。 36′ 29″ 28176。 38′ 00″ K 118176。 36′ 44″ 28176。 37′ 21″ L 118176。 37′ 15″ 28176。 36′ 33″ M 118176。 37′ 39″ 28176。 36′ 21″ N 118176。 38′ 19″ 28176。 36′ 18″ O 118176。 35′ 07″ 28176。 40′ 46″ P 118176。 34′ 05″ 28176。 40′ 20″ Q 118176。 33′ 05″ 28176。 39′ 12″ 7 表 3 48 省道延伸至黄衢南高速江郎山互通(长台镇)段工程 调查 范围拐点坐标一览表 点号 坐 标 东 经 北 纬 1 118176。 36′ 11″ 28176。 42′ 41″ 2 118176。 36′ 10″ 28176。 42′ 10″ 3 118176。 36′ 28″ 28176。 41′ 26″ 4 118176。 36′ 59″ 28176。 40′ 33″ 5 118176。 37′ 04″ 28176。 40′ 11″ 6 118176。 36′ 46″ 28176。 39′ 17″ 7 118176。 36′ 53″ 28176。 39′ 06″ 8 118176。 36′ 45″ 28176。 38′ 05″ 9 118176。 37′ 28″ 28176。 36′ 43″ 10 118176。 37′ 47″ 28176。 36′ 33″ 11 118176。 38′ 35″ 28176。 36′ 34″ 12 118176。 38′ 36″ 28176。 36′ 07″ 13 118176。 37′ 32″ 28176。 36′ 12″ 14 118176。 37′ 12″ 28176。 36′ 18″ 15 118176。 36′ 59″ 28176。 36′ 30″ 16 118176。 36′ 32″ 28176。 37′ 17″ 17 118176。 36′ 12″ 28176。 38′ 01″ 18 118176。 36′ 09″ 28176。 38′ 18″ 19 118176。 38′ 57″ 28176。 36′ 15″ 20 118176。 36′ 04″ 28176。 39′ 21″ 21 118176。 36′ 28″ 28176。 40′ 09″ 22 118176。 36′ 24″ 28176。 40′ 31″ 23 118176。 36′ 10″ 28176。 40′ 55″ 24 118176。 35′ 16″ 28176。 40′ 33″ 25 118176。 34′ 25″ 28176。 40′ 13″ 26 118176。 33′ 51″ 28176。 39′ 34″ 27 118176。 33′ 10″ 28176。 38′ 48″ 28 118176。 32′ 36″ 28176。 39′ 08″ 29 118176。 33′ 19″ 28176。 39′ 59″ 30 118176。 33′ 56″ 28176。 40′ 39″ 31 118176。 34′ 58″ 28176。 41′ 07″ 32 118176。 35′ 50″ 28176。 41′ 30″ 33 118176。 35′ 35″ 28176。 42′ 10″ 34 118176。 35′ 35″ 28176。 42′ 40″ 8 四、矿产资源分布情况及矿业活动 (一)区域地质背景 区域构造部位属于 扬子准地台与华南褶皱系接壤过渡部位,调查区位于江南地轴与华夏古陆之间的钱塘江复向斜,即江山 — 绍兴深大断裂带之西南段西北侧,钱塘江复向斜的西南缘。 受江山 — 绍兴深大断裂带的控制,构造活动频繁,区内主要发育北东向断裂,具有规模大、多期次活动的特点,本区地质环境多变,地质构造较复杂。 (二)调查区地质特征 地层岩性 调查区出露的地层 由老至新有 有中、晚元古界陈蔡群( Pt2c)、上墅组( Pt3s),古生界石炭系叶家塘组( C1y)、黄龙组( C2h)、船山组( C2c),二叠系栖霞组( P1q)、丁家山组( P1d),三叠系乌灶组( T3w),侏罗系马涧组( J2m)、大爽组( J3d)、高坞组( J3g),白垩系朝川组( K1c)、中戴组( K1z),第四系松散层及晋宁期花岗闪长岩( 23( 1) )、花岗斑岩( π 23( 2) )、 燕山期石英霏细斑岩( νοπJ3)。 详见表 4。 现就调查区出露的地层岩性特征描述如下 : 9 表 4 调查区地层简表 中元古界的陈蔡群 ( Pt2c) 为一套变质岩系,主要岩性组合为变粒岩、黑云斜长片麻 岩及云母片岩。 与大爽组、乌灶组呈断层接触。 晚元古界上墅组 ( Pt3s) 岩性为暗紫红色流纹岩、 流纹质凝灰岩,角砾凝灰岩夹流纹岩、流纹界 系 统 组 代号 岩 性 特 征 简 述 元古界 前震旦系 陈蔡群 Pt2c 中深度变质的片麻岩、变粒岩、片岩组成,局部形成混合岩。 上墅组 Pt3s 流纹质凝灰岩,角砾凝灰岩夹流纹岩、流纹斑岩、英安岩等。 古生界 石 炭 系 下统 叶家塘组 C1y 灰色含砾石英砂岩、紫红色泥质粉砂岩夹细粒石英砂岩。 上统 黄龙组 C2h 微晶灰岩夹白云岩,下部石英砂岩,结核状泥岩与白云岩互层。 船山组 C2c 生物微晶灰岩、球状灰岩。 二叠系 下统 栖霞组 P1q 深灰色块状 — 薄层状含燧石微晶灰岩、硅质岩、结核灰岩。 丁家山组 P1d 泥岩、粉砂质泥岩,薄 — 中厚层状石英砂岩夹细砂岩、泥质硅质岩。 三叠系 上统 乌灶组 T3w 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粉砂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