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通风课程设计内容摘要:
轨道上 山 15 相联通。 当形成通风回路后,即可自采区上山向采区丙翼掘进第一区段的区段运输平巷 区段回风平巷 23,下区段回风平巷 21,当这些巷道掘到采区边界后,即可掘进开切眼 24 形成采煤工作面。 安装好机电设备和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后,即可开始采煤。 第三章 采煤方法 167。 采煤方法 采用倾斜长壁后退式综合机械化采煤方法。 《采矿、通风》课程设计 (题目四 ) 第 11 页 167。 采(盘)区参数的确定 1) 确定工作面长度 由已知条件知:该煤层左右边界各有 15m的边界煤柱,上部留 30m 防水煤柱,下部留 30m 护巷煤柱,故其煤层倾向共有: 240060=2340m 的长度,走向长度600030=5970m。 地质构造简单,煤层赋存条件较好, 自燃性 小。 且现代工作面长度有加长趋势,且采煤工艺选取的是较先进 的综采。 又知,一般而言,考虑到 设备选型及技术方面的因素综采工作面长度为 180~ 250m,巷道宽度为 4m~ ,本采区选取 ,且采区生产能力为 500 万t/a,一个中厚煤层的一个工作面便可以满足生产要求,最终选定 9 个区段,采用沿空掘巷方式 ,巷道间留较小煤柱,取 5 米,两区段间留有较大煤柱,取 30 米。 故工作面长度为: =(240030 25 410 )/9=253 m 2) 确定采区内工作面数目 回采工作面是沿 走向 布置,沿 倾斜 推进,采用 倾斜 长壁法开采。 工作面数目: N=(LS0)/(l+l0) 式中: L 煤层倾斜方向长度 (m); S0 采区边界煤柱宽度 (m); 《采矿、通风》课程设计 (题目四 ) 第 12 页 l 工作面长度 (m); l0 回采巷道宽度,因采用综采,故 l0取 5(m)。 N=(240030 2)/(253+10) =,取 9. 3) 工作面生产能力 Qr = A/T 式中: A采区生产能力, 500 万 t/a ; Qr 工作面生产能力,万 t ; T每年正常工作日, 330 天。 故 : Qr = A/T =500/330 =16667 t 167。 采(盘)区巷道布置的确定 1) 确定巷道布置系统及采区布置方案分析比较 首先确定回采巷道布置方式,由于地质构造简单,煤层赋存条件好,涌水量较小, 自燃性 小,直接顶较厚。 同时为减少煤柱损失,提高采出率,降低巷道维护费用, 采用沿空掘巷的方式。 确定采区巷道布置系统, 采区内有 3 层煤,每一层都布置 9 个工作面,根据相关情况初步制定以下两个方案进行比较: 方案一:两条岩石上山 《采矿、通风》课程设计 (题目四 ) 第 13 页 在距 m3 煤层底板 15m 处岩石中布置两条岩石上山,一条为运输上山,另一条为轨道上山,两上山层位有一定差距,使其分别联结两翼的区段。 平巷不交叉;石门联系各煤层。 通风路线:新风从阶段运输大巷 →采区主石门→采区下部车场→轨道上山→中部甩车场→区段轨道集中平巷→区段联络巷道→区段运输平巷→工作面→区段回风平巷→回风石门→阶段回风大巷。 该方案的特点是:岩石工程量大,掘进费用高,联络石门长,但维护条件好,维护费用低,有利于通风,运输能力大。 方案二:一煤一岩上山 在距 m3 煤层底板 15m 处岩石中布置一条岩石运输上山,在 m3 煤层中布置另一条轨道上山,石门联系各煤层。 通风路线:新风从阶段运输大巷 → 采区主石门 → 采区下部车场 → 轨道上山 → 中部甩车场 → 区段轨道集中平巷 → 区段联络巷道 → 区段运输平巷 → 工作面 → 区段回 风平巷 → 回风石门 → 阶段回风大巷。 该方案的特点是:节省了一条岩石上山,相对减少了岩石工程量,但轨道上山不易维护,维护费用高,需要保护煤柱。 经济技术比较 : 巷道硐室掘进费用 表 1 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采矿、通风》课程设计 (题目四 ) 第 14 页 工程名称 单价 (元 ) 工程量 费用 (万元 ) 单价 (元 ) 工程量 费用 (万元 ) 上山 (m) 1578 2400 1284 2400 联络巷 (m) 1152 8 合计 巷道及硐室维护费 2 方案 工程名称 方案一 方案二 单价 (元 ) 工程量 费用 (万元 ) 单价 (元 ) 工程量 费用 (万元 ) 上山 (m) 40 240020 90 240020 联络巷 (m) 80 820 合计 费用汇总表 3 方案 总费用 方案一 方案二 掘进 (万元 ) 维护 (万元 ) 合计 (万 《采矿、通风》课程设计 (题目四 ) 第 15 页 元 ) 方案一: 岩石工程量达,掘进费用高,联络石门长,但维护条件好,维护费用低,有利于通风,运输能力大。 方案二: 节省了一条岩石上山,相对减少了岩石工程量,但轨道上山不易维护,维护费用高,需要保护煤柱。 两者费用相差不超过 6%,经济上认为两者相同。 综上所述,选择双岩巷上山 采区联合布置方式。 167。 采(盘)区内回采工作面的配置及开采顺序 结合回采工作面的采高和煤层特征,对回采工作面采煤和运煤设备进行设备选型。 回采工作面采煤设备:由于 m1 煤层煤质较硬,。采矿通风课程设计
相关推荐
使进度计划真正起到指导和龙头作用;每天设专人检查计划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及时向业主代表监理汇报并提出修正方案,调整施工计划,以确保分项工程工期按时完成。 ( 3) 现场 设置一台塔吊,进行材料运输和砼浇筑,确保施工进度。 ( 4) 加强材料需求计划和资源需要计划的管理,随工程计划、工程进度 的管及时提出材料采购或加工计划以及资源 供应计划,以保证不影响施工生产。 ( 5) 坚持深入现场
、编制依据 编制范围 编制原则第二章 工程概况 工程概述 设计简介第三章、施工准备 施工准备原则 施工准备内容第四章 施工部署 施工组织管理 施工总体安排及总体施工方案 计划开工、竣工日期和施工鄂斥韭食窝窜惹楞樱靳绰频伙遂尿卷虞轴罪绘蹦萍奔咽黎篆豹针襟酪黍缩督忘龄獭唾藻泻俘案胯拥侮税精麻舶宿靛岂邹饼朗返爪耸纳瞒冰批换沮批 雨季施工措施 绕城高速公路边坡治理工程施工方案目录第一章 编制说明
本区内水文地质条件比较简单。 地面河流流量最大者是穆棱河,因从 井田 深部流过,对本井影响不大,其余几条季节性小河对井田影响不大。 矿 区 浅部涌水量为 210 立方米 /小 时,最大为 360 立方米 /小 时。 12 表 14 岩石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表 名 称 容重 kg/cm3 孔隙度 % 抗压强度 102kg/cm3 抗拉强度 102 kg/cm3 变形模量 102kg/c3 弹性模量
................................................................................................................ 59 附录 2 ..............................................................................
— 24 35— 40 砂岩 页岩 砂岩 灰岩 全层可采 全层稳定 3B — 17— 20 砂页岩 砾岩 砂岩 泥岩 全层可采 全层稳定 煤矿的地层综合柱状图如下表 14 所示 5 煤 矿 立 井 地 层 综 合 柱 状地 层 层 序层统系界新界生 新系全四第统冲积层柱 状( 西 东)厚 度最小 最大 接 触 关 系不 整 合 整 合间 距层厚地 层 描 述由砾石粗砂。 中砂。 细砂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