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通风课程设计内容摘要:

轨道上 山 15 相联通。 当形成通风回路后,即可自采区上山向采区丙翼掘进第一区段的区段运输平巷 区段回风平巷 23,下区段回风平巷 21,当这些巷道掘到采区边界后,即可掘进开切眼 24 形成采煤工作面。 安装好机电设备和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后,即可开始采煤。 第三章 采煤方法 167。 采煤方法 采用倾斜长壁后退式综合机械化采煤方法。 《采矿、通风》课程设计 (题目四 ) 第 11 页 167。 采(盘)区参数的确定 1) 确定工作面长度 由已知条件知:该煤层左右边界各有 15m的边界煤柱,上部留 30m 防水煤柱,下部留 30m 护巷煤柱,故其煤层倾向共有: 240060=2340m 的长度,走向长度600030=5970m。 地质构造简单,煤层赋存条件较好, 自燃性 小。 且现代工作面长度有加长趋势,且采煤工艺选取的是较先进 的综采。 又知,一般而言,考虑到 设备选型及技术方面的因素综采工作面长度为 180~ 250m,巷道宽度为 4m~ ,本采区选取 ,且采区生产能力为 500 万t/a,一个中厚煤层的一个工作面便可以满足生产要求,最终选定 9 个区段,采用沿空掘巷方式 ,巷道间留较小煤柱,取 5 米,两区段间留有较大煤柱,取 30 米。 故工作面长度为: =(240030 25 410 )/9=253 m 2) 确定采区内工作面数目 回采工作面是沿 走向 布置,沿 倾斜 推进,采用 倾斜 长壁法开采。 工作面数目: N=(LS0)/(l+l0) 式中: L 煤层倾斜方向长度 (m); S0 采区边界煤柱宽度 (m); 《采矿、通风》课程设计 (题目四 ) 第 12 页 l 工作面长度 (m); l0 回采巷道宽度,因采用综采,故 l0取 5(m)。 N=(240030 2)/(253+10) =,取 9. 3) 工作面生产能力 Qr = A/T 式中: A采区生产能力, 500 万 t/a ; Qr 工作面生产能力,万 t ; T每年正常工作日, 330 天。 故 : Qr = A/T =500/330 =16667 t 167。 采(盘)区巷道布置的确定 1) 确定巷道布置系统及采区布置方案分析比较 首先确定回采巷道布置方式,由于地质构造简单,煤层赋存条件好,涌水量较小, 自燃性 小,直接顶较厚。 同时为减少煤柱损失,提高采出率,降低巷道维护费用, 采用沿空掘巷的方式。 确定采区巷道布置系统, 采区内有 3 层煤,每一层都布置 9 个工作面,根据相关情况初步制定以下两个方案进行比较: 方案一:两条岩石上山 《采矿、通风》课程设计 (题目四 ) 第 13 页 在距 m3 煤层底板 15m 处岩石中布置两条岩石上山,一条为运输上山,另一条为轨道上山,两上山层位有一定差距,使其分别联结两翼的区段。 平巷不交叉;石门联系各煤层。 通风路线:新风从阶段运输大巷 →采区主石门→采区下部车场→轨道上山→中部甩车场→区段轨道集中平巷→区段联络巷道→区段运输平巷→工作面→区段回风平巷→回风石门→阶段回风大巷。 该方案的特点是:岩石工程量大,掘进费用高,联络石门长,但维护条件好,维护费用低,有利于通风,运输能力大。 方案二:一煤一岩上山 在距 m3 煤层底板 15m 处岩石中布置一条岩石运输上山,在 m3 煤层中布置另一条轨道上山,石门联系各煤层。 通风路线:新风从阶段运输大巷 → 采区主石门 → 采区下部车场 → 轨道上山 → 中部甩车场 → 区段轨道集中平巷 → 区段联络巷道 → 区段运输平巷 → 工作面 → 区段回 风平巷 → 回风石门 → 阶段回风大巷。 该方案的特点是:节省了一条岩石上山,相对减少了岩石工程量,但轨道上山不易维护,维护费用高,需要保护煤柱。 经济技术比较 : 巷道硐室掘进费用 表 1 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采矿、通风》课程设计 (题目四 ) 第 14 页 工程名称 单价 (元 ) 工程量 费用 (万元 ) 单价 (元 ) 工程量 费用 (万元 ) 上山 (m) 1578 2400 1284 2400 联络巷 (m) 1152 8 合计 巷道及硐室维护费 2 方案 工程名称 方案一 方案二 单价 (元 ) 工程量 费用 (万元 ) 单价 (元 ) 工程量 费用 (万元 ) 上山 (m) 40 240020 90 240020 联络巷 (m) 80 820 合计 费用汇总表 3 方案 总费用 方案一 方案二 掘进 (万元 ) 维护 (万元 ) 合计 (万 《采矿、通风》课程设计 (题目四 ) 第 15 页 元 ) 方案一: 岩石工程量达,掘进费用高,联络石门长,但维护条件好,维护费用低,有利于通风,运输能力大。 方案二: 节省了一条岩石上山,相对减少了岩石工程量,但轨道上山不易维护,维护费用高,需要保护煤柱。 两者费用相差不超过 6%,经济上认为两者相同。 综上所述,选择双岩巷上山 采区联合布置方式。 167。 采(盘)区内回采工作面的配置及开采顺序 结合回采工作面的采高和煤层特征,对回采工作面采煤和运煤设备进行设备选型。 回采工作面采煤设备:由于 m1 煤层煤质较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