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七台河精煤集团新兴一矿24mta新井设计内容摘要:

验和我们自己的探索与研究。 毕业设计使我们成为合格的采矿专业技术人员。 2 第 1 章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井田概况 井田位置及范围 新兴一矿位于七台河矿区西部,行政区划属黑龙江省七台河市新兴区管辖。 地理坐标为北纬 45176。 46′~ 45176。 47′,东经 130176。 30′~ 130176。 31′。 井田范围:北界 74煤层露头,与新立矿、新建矿相邻;南界到桃七三区 44煤层 600m 标高;东界为 F11 断层,与桃山矿相连;西部以 F14 断层为界,与东风矿相邻。 东西走向长约 ,南北倾斜宽约 ,面积约。 区内有矿用铁路专用线与勃七线 、 牡佳线接轨,铁路交通方便公路可通往桦南、佳木斯、双鸭山、宝清、密山、鸡西、勃利、依兰和哈尔滨等市县。 公路交通十分方便 ,详见图 11。 图 11 交通位置图 3 矿区地形属于漫岗及丘陵地形,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地表平均标高+170m~ 240m,七台河发源于本区南部山区,为倭肯河支流,河宽 20m 左右,水深 左右,平常期流量为 ~ ,洪水期流量为 10~ 200 m3/s,属季节性河流,该河位于本区西部,泾流方向由南向北,垂直煤系地层走向,基本切割本矿区全部煤系地层,对矿区的开发有一定的影响。 矿区属于大陆性气候,最高气温 31176。 C ,最低气温 34176。 C ,年降水量370~ 631mm 左右,冻结期由 11 月至次年 4 月末。 冻结深度一般为 ,风向多西风,最大风速为 25m/s。 区内镇、队以农业为主,其次种植少量经济作物如蔬菜、黄烟等;矿区内无地震史。 水源来自开采地下水,能够满足生产与生活需要;原材料以及生产生活用电均来自七台河市。 地质特征 矿区范围内的地层情况 新兴一矿煤系地层属上侏罗统鸡西群含煤地层,主要由城子河组上部和穆棱组下部组成。 下部界限从 68煤层底板开始,上至 47煤层,地层厚度 875m,共含煤 10 层,总厚度 15m。 穆棱组平行不整合于城子河组之上,以 47煤层底板含砾粗砂岩为城子河组和穆棱组分界。 根据岩性特征和含煤性,本矿区的地层主要在城子河组第五段和第九段之间。 新兴一矿地处勃利煤田,勃利煤田位于我国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双鸭山、七台河、鸡西中生代坳陷中部,是一个弧形构造。 新兴矿位于弧形构造西翼,区内地层总体向南倾斜斜煤层走向由 N60176。 W 渐变为 EW 方向为煤层倾角由北向南逐渐变大,井田中部煤层倾角 15176。 ~ 20176。 ,井田南部煤层倾角20176。 ~ 30176。 ,整个井田为一向南倾斜呈弧 形展布的单斜构造。 煤系地层综合柱状详见图 12。 4 综合柱状图1/3 焦煤2020粗砂岩1/3 灰质中砂岩肥气煤34水平理层,泥页岩黑灰色粉砂岩泥砂夹中砂岩粗砂夹中砂粗砂岩44泥页岩,水平理层粗砂岩 灰色细砂岩1/3 焦煤上侏罗统M3侏罗系J中生界M26867584847岩 性 描 述地层厚( m )煤层( m )煤层号柱 状统系界地层系统粗砂岩1/3 焦煤49516063651/3 焦煤1/3 焦煤1/3 焦煤1/3 焦煤1/3 焦煤水平理层,泥页岩10 图 12 煤系地层综合柱状图 5 井田内和附近的主要地质构造 井田内的地质构造以断层为主,根据多年来生产实践和勘探资料及各小煤矿的揭露,现确定井田内断层共有 5条。 井田内的断层构造可分为二组,现分述如下: 第一组与煤层走向斜交,走向一般在 N30176。 ~ 50176。 W,属张性断层,断层面比较平直,倾角一般在 55176。 ~ 70176。 左右,为正断层。 属于这组断层的有:F1 F4。 其中落差较大的 F4 断层作 为划分井区的界线, F11 和 F14 是划分井田矿界的主要构造。 第二组与煤层走向斜交,局部近于平行,走向 N45176。 ~ 80176。 E,属压扭性断层,常被第一组切割,这组断层在井田内不太发育。 经过钻探及综合分析,本井田有 6 条大断裂,都为正断层。 主要断裂构造详见表 11。 表 11 主要断裂构造 序 号 断层 编号 断层 性质 走向(176。 ) 倾向(176。 ) 落差 ( m) 断距( m) 查明 程度 1 F4 正 N80W 60NE 80 0 可靠 2 F10 正 N30~ 50W 72NE 100 80 基本可靠 3 F11 正 N20~ 50W 57NE 370 260 可靠 4 F14 正 N30~ 10W 70WS 250 100 较可靠 5 F26 正 N20~ 50W 60~ 70NE 120 10 较可靠 6 F8 正 N20~ 50W 70NE 60 70 可靠 煤层赋存状况及可采煤层特征 新兴一矿开采之煤层主要位于侏罗系鸡西群城子河含煤组,本组共有厚薄煤层 10 组, 现将各煤层厚度、结构、容重和顶底板情况分层以文字叙述如下: 47煤层:煤层厚度 ~ ,平均煤层厚度 ,煤层结构简单,赋存稳定 ,无夹石,全区发育,容重 ,顶板为中细砂岩,伪顶为 的煤泥岩或含炭泥岩,底板为粉砂岩。 48煤层:煤层厚度 ~ ,平均煤层厚度 ,平均倾角 20176。 ,全区发育,属于稳定的中厚煤层,结构单一,容重 ,顶板为粉砂岩 6 或泥岩,底板为粉砂岩,灰分在 12%左右。 49煤层:平均煤厚 ,属于稳定的煤层,浅部煤层结构复杂,深部煤层结构单一,容重为 ,顶板中部为粉砂岩,南北部为中粗砂岩,底板为细砂岩,一般有 ~ 的煤泥岩或泥岩伪底,灰 分一般在 25%左右。 51煤层:煤厚 ~ ,平均 ,基本上是全区发育,容重 m3,顶板为泥岩,底板为细砂岩,直接底板有 ,灰分一般在 22%左右。 58煤层:煤厚 ~ ,平均 ,基本上是全区发育,容重 m3,顶板为泥岩,底板为细砂岩,直接底板有 厚的泥岩伪底,灰分一般在 25%左右。 60煤层:煤层厚度 ~ ,平均煤层厚度 ,煤层结构简单,赋存稳定,无夹石,全区发育,容重 ,顶板为中细砂岩 ,伪顶为 的煤泥岩或含炭泥岩,底板为粉砂岩。 63煤层:煤层厚度 ~ ,平均煤层厚度 ,平均倾角 20176。 ,全区发育,属于稳定的中厚煤层,结构单一,容重 ,顶板为粉砂岩或泥岩,底板为粉砂岩,灰分在 12%左右。 65煤层:煤厚 ~ ,平均 ,属于稳定的煤层,浅部煤层结构复杂,深部煤层结构单一,容重为 ,顶板中部为粉砂岩,南北部为中粗砂岩,底板为细砂岩,一般有 ~ 的煤泥岩或泥岩伪底,灰分一般在 25%左右。 67煤层:煤厚 ~ ,平均 ,基本上是全区发育,容重 T/ m3,顶板为泥岩,底板为细砂岩,直接底板有 ,灰分一般在 22%左右。 68煤层:煤厚 ~ ,平均 ,基本上是全区发育,容重 T/ m3,顶板为泥岩,底板为细砂岩,直接底板有 ,灰分一般在 25%左右。 煤层特征详见表 12。 7 表 12 煤层特征表 层 次 煤厚( m) 层平均间距 ( m) 稳定性 发育范围 顶板 底板 最小 最大 平均 47 较稳定 全区发育 粉砂岩 细砂岩 7 48 稳定 全区发育 细砂岩 细砂岩 8 49 较稳定 全区发育 泥岩 灰砂岩 93 51 较稳定 泥岩 灰砂岩 粗砂岩 20 58 较稳定 全区发育 粗砂岩 粗砂岩 60 9 较稳定 全区发育 粉砂岩 细砂岩 15 63 稳定 全区发育 细砂岩 细砂岩 6 65 较稳定 全区发育 泥岩 灰砂岩 6 67 较稳定 泥岩 灰砂岩 粗砂岩 9 68 较稳定 全区发育 粗砂岩 粗砂岩 8 岩石性质 厚度特征 详见 下 表 13。 表 13 岩石厚度特征表 名称 容重 kg/cm3 孔隙度 抗压强度 102kg/cm3 抗拉强度 102kg/cm3 变形模量 102 kg/cm3 弹性模量 kg/cm3 砂岩 ~ 5~ 25 2~ 20 ~ ~ 7 1~ 10 砾岩 ~ 5~ 15 1~ 15 ~ ~ 8 2~ 8 泥灰岩 ~ 2~ 5~ 10 ~ 2~ 7 5~ 10 灰岩 ~ 5~ 13 5~ 18 ~ 1~ 8 5~ 10 页岩 ~ 16~ 30 1~ 10 ~ 1~ 2~ 8 井田内的水文地质情况 新 兴一矿的水文地质条件为较强坚硬裂隙岩层充水的矿床。 根据近几年来的实测资料, 矿井涌水量一般为 m3/h,最大涌水量为 ,个别断层偶尔会发生出水现象,但其水量有限,且在短期内就会被疏干,区内小井虽多,但掌握都比较清楚,对矿井安全生产影响不大,随着开采水平的延伸,涌水量越来越小。 因此,将该区水文地质类型定为简单。 沼气 煤尘及煤的自燃性 新兴一矿属于瓦斯高突矿井,相对涌出量 m3/t,绝对涌出量为 m3/min。 随着开采深度的延伸,瓦斯赋存条件好涌出量大 给矿井的安全生产带来一定的困难。 新兴一矿有爆炸危险性。 开采煤层均属高沼气煤层,矿井属高沼气等级矿井,属有煤尘爆炸危险煤层,属低硫特低磷不易自燃煤层。 随着今后矿井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瓦斯涌出量也逐步加大,这给矿井生产会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未来矿井通风、瓦斯防治技术措施将需进一步增强。 9 煤质 牌号及用途 新兴一矿区内的煤层是由高等植物所形成的腐植煤,其肉眼煤岩成分主要是亮煤、暗煤,夹镜煤丝带,丝炭较少。 黑色光亮。 内生裂隙发育,质脆,黑色,条带状,层状结构,其煤岩类型多为光亮型、半 亮型和半暗型。 镜下鉴定为:煤岩组成多是凝胶物基质体,色鲜红,以镜煤化物质为主,树脂胶体占次要地位,矿物杂质多见,主要是石英、长石、高岭石、方解石和云母,尤其以长石和粘土质泥岩多见。 原煤灰分变化较大,一般在 20%~ 30%,超过 30%的情况也常见。 净煤灰分一般在 10%左右,胶质层厚度一般在 9mm~ 15mm,挥发分一般在 30%~ 39%,硫含量一般在 %左右,磷含量一般在 %~ %,属低硫、低磷煤。 勘探程度及可靠性 对地质勘探程度的评价 根据新兴一矿区域构 造复杂程度和煤层稳定性,将 F4 号断层以西构造类型定为 Ⅱ 类, F4以东定为 Ⅲ 类;煤层定为 Ⅱ 类,综合上述结果,本区勘探类型定为 Ⅱ 类 Ⅱ 型。 岩浆侵入:在新兴一矿矿区内没有岩浆岩侵入体,评定为 Ⅰ 类。 新兴一矿矿区煤层稳定程度为 Ⅱ 类。 矿区各煤层顶底板多数为粉细砂岩类,少数为中砂岩,多数煤层没有伪顶、伪底,个别有伪顶的,其伪顶岩性为粉砂岩,厚度在 ~ 之间,各煤层的顶底板平整,只局部有凸凹不平,顶板较完整,裂隙不发育。 煤层倾角一般在 10176。 ~ 25176。 之间,故将其地质条件评定为Ⅱ类。 综合评定结果新兴矿地质条件 类别为: Ⅱ Ⅱ aⅠ bcⅡ dⅡ efg 10 第 2 章 井田境界 储量 服务年限 井田境界 井田周边情况 北界与新立矿、新建矿相邻;南界到桃七三区 58煤层 600m 标高;东界为 F11断层,与桃山矿相连;西部以 F14断层为界,与东风矿相邻。 井田境界确定的依据 、地质条件作为划分井田境界的依据; 2. 划分的井田范围要为矿井发展留有空间; ,合理安排地面生产系统和各建筑物; ,以利于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井田未来发展情况 新 兴一矿远景储量开发区为桃七三区,位于本矿区南部 处,桃七三区的勘探区范围为:东与桃山矿生产区相邻;西部以 F14断层为界;北与新兴矿生产区相邻;南以 F8断层为界。 东西走向长 ,南北倾斜宽 ,面积约。 井田储量 井田储量的计算 :勘探(精查)报告提供的储量,包括“能利用储量”和“暂不能利用储量”; :勘探(精查)地质报告提供的“能利用储量”中的 A、B、 C 三级储量, A、 B、 C 三级储量的计算方法, 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范》的规定; :矿井工业储量减去设计计算的断层煤柱,防水煤柱,井田境界煤柱和已有的地面建筑物,构筑物需要留设的保护煤柱等永久性煤柱损失量后的储量; :矿井设计储量减去工业场地的保护煤柱,矿井井下主要巷道及上、下山保护煤柱煤量后乘以采区回采率。 保安煤柱 ( 1)工业场地及主要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