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七台河精煤集团公司龙湖八矿09mta新井设计内容摘要:
面大体为直立状向斜。 本区褶皱具有三个特征: ( 1) 大部分轴面为直立状,即两翼地层倾斜相差不大,但局部地段不对称,即一翼地层倾斜较陡,而另一翼较缓。 ( 2) 普通具有向东倾伏趋势,即西部出现露地层较老,而东部出现露地层较新,局部也有出现反向倾伏的现象。 ( 3) 所有褶皱由浅部向深部均有波幅较大变为波幅较小,亦即由复杂变为简单趋势。 2) 断层 本区断层比较 发育, 其中大断层有 7 个 , 几个倾向断层将井田划分为三大块。 F13断层为 逆 断层,走向为 NW55176。 ,倾向 NE70176。 ,倾角 50176。 ~ 62176。 ,落差平均 155m。 F15断层为正断层,走向 NW20176。 ,倾向 E74176。 ,倾角 47176。 ~ 52176。 ,落差平均 100m,其间有 150m 的破碎带。 F17 断层为正断层,走向 NS,倾向 E75176。 ,倾角 53176。 ~ 55176。 ,落差平均 310m。 F18 断层为正断层,走向 NE55176。 ,倾向 S,倾角 70176。 ~ 74176。 ,落差最小 100m,最大 1200m,平均 800m,其间有 60m 的破碎带。 F20 断层为正断层,走向 NW15176。 NS,倾向 W,倾角 38176。 ~ 62176。 ,落差最小 15m,最大 330m,平均 130m。 F25 断层 为逆断层,走向 NE25176。 ,倾向 N56176。 ,倾角 65176。 ~ 68176。 ,落差最小 15m,最大 330m,平均 130m。 F54 断层为正断层,走向 NW27176。 ,倾向 E,倾角 65176。 ,平均落差 50m。 本区断层构造规律如下: ( 1) 总体为北部上升,南部下降的规律。 ( 2) 断层成组出现,且性质相同。 ( 3) 沿底层走向、地堑、地垒相同出现的规律。 6 ( 4) 本区较大的 走向断层为主干断层,其次生断层十分发育。 3) 岩浆活动 本区岩浆活动可分为两期,第一期为大规模侵入活动时期,岩浆侵入煤系地层之中呈岩床产出 , 镜下鉴定为闪 长粉岩。 第二期岩体以岩盖形态产出,覆盖于含煤地层之上,分布高山顶部。 镜下鉴定岩性为安山岩。 煤层赋存状况及可采煤层特征 1) 煤层 本区含煤地层为城子河组。 其中 可采煤层为 5 层,可采煤层总厚度为。 可采煤层中均为中厚煤层。 本区城子河组参与储量计算的煤层有 5 层,自上而下分别为 5 62C、6 65B、 67 煤层。 各煤层特征见表 11 表 11 煤层特征 序号 煤层号 煤层间距 顶板岩性 底板岩性 发育可采范围 1 59 96 粉砂岩 粗砂岩 全区发育,全区可采 2 62C 33 粗砂岩 粉砂岩 全区发育,全区可采 3 63 50 粉砂岩 粉砂岩 全区发育,全区可采 4 65B 64 粉砂岩 粉砂岩 全区发育,全区可采 5 67 粉砂岩 粉砂岩 全区发育,全区可采 岩石性质、厚度特征 煤层顶底板的厚度一般都大于 8m,多为砂岩。 水文地质情况 本区地下水补给来源以大气降水为主。 岩层富水性与区内地形地貌、岩石性质、地质构造等因素有关。 七、八月为降水量集中期,地下水位高,二、三月份地下水位最低。 本区水文地质类型为Ⅱ类Ⅰ型。 层 根据煤层分布情况 ,自上而下分为两个含水层 : 地Ⅰ含水层:位于煤系地层上部的第四系底层中,局部发育,主要分在勘探区北部、西部、中部的地势低洼处,含水层厚 ,为孔隙承压水,含水性较弱。 7 第 Ⅱ 含水层 :位于煤系地层浅部的风华裂隙中,深 7080m,呈面状分布,含水厚度。 地势低洼处富水,丘陵顶部贫水。 岩性较粗,富水性好。 岩性较细,富水性差。 根据地质报告提供的临近矿井及小窑水资料,矿井涌水量是与雨季和开采深度有直接关系。 本区煤层浅部生产 与废弃小窑较多,采空区积水将给矿井涌水带来一定补给。 根据地质部门对矿井涌水预计,正常涌水量为 320mh,最大用水量为440mh. 沼气、煤尘及煤的自燃性 1 瓦斯 全区瓦斯可分三带,浅部为 CO 带 ,中部为 N 带 ,深部为 CH 带。 由于地质报告没有提供瓦斯等级,则按 底 瓦斯矿井设计。 2煤尘爆炸性 在本区 5 个煤层全部 做了煤的爆炸实验,实验结果全有爆炸性。 火焰长度为 5mm~ 大于 400mm,加岩粉量 10%~ 80%才能制止。 3煤的自然性 本区 所有 煤层均 不 自 燃。 煤质、牌号及用途 本 区煤层以光亮 半光亮型为主。 煤硬度小,裂隙发育,质脆易碎。 煤的比重为 ~ 平均为。 煤的容重为 ~ 平均为。 煤的变质阶段为:焦煤、肥煤、 1/3 焦煤为Ⅲ Ⅳ阶段、无烟煤、贫煤为Ⅵ Ⅶ阶段。 原煤煤质主要指标: 灰分:全区煤灰分为 %~ % ,平均为 % ,属中灰 富灰煤,以中灰煤为主。 水分:肥煤为 %~ % ,平均为 %。 1/3 焦煤为 %~% ,平均为 % ;焦煤为 %~ % ,平均为 % ;瘦煤为 ~ % % ,平均为 % ;贫煤为 %~ % ,平均为 8 % ;无烟煤为 %~ ,平均为 % . 挥发分 :肥煤为 %~ % ,平均为 % ; 1/3 焦煤为%~ % ,平均为 % ;焦煤为 %~ % ,平均为% ;瘦煤为 %~ % ,平均为 %。 贫煤为 %~% ,平均为 % ;无烟煤为 %~ % ,平均为 % . 发热量:肥煤为 ~ ,平均为 % MJ/ kg ; 1/3焦煤为 ~ MJ/ kg ,平均为 MJ/ kg ;焦煤为 ~ MJ/ kg ,平均为 MJ/ kg ;瘦煤为 ~ MJ/ kg ,平均为 MJ/ kg。 贫煤为 ~ MJ/ kg ,平均为 MJ/ kg ;无烟煤为 ~ ,平均为 MJ/ kg . 粘结指数::肥 煤为 90~ 103 ,平均为 97 ; 1/3 焦煤为 87~ 102 ,平均为 95 ;焦煤为 53~ 98 ,平均为 89 . 胶质层厚度:肥煤为 ~ ,平均为 28mm ; 1/3 焦煤为 ~ ,平均为 ;焦煤为 ~ ,平均为 . 全区为高熔灰煤。 全区煤层硫的含量为 %,属于低硫煤。 全区煤层磷的含量基本属于低磷 中磷煤。 本区煤的主要用做炼焦用煤,亦可作为动力和民用煤。 勘探程度及可靠性 对地质勘探程度的评价 缺少地震烈度和洪水位资料。 储量 太底,全矿仅为 19%,一水平为 24%。 煤层顶底板岩性 资料 ,并应有物理机械性质 实验 资料。 9 第 2 章 井田境界、储量、服务年限 井田境界 井田周边情况 本井田位于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北兴农场境内,距七台河市中心。 本井田没有生产,在建及停闭矿井,也没有小煤窑, 经技术经济分析后,确定本设计井田境界为:西以 第九勘探线 为界,东以 第 19勘探线 200m 为界,南部 以 F25 断层 为井田境界 ,北以 F17 断层为界。 井田走向 长 ,倾向 长 ,井田面积约。 井田境界确定的依据 ,地质条件 和底地层开采条件 作为划分井田境界的依据。 ,合理安排地面生产系统和各建筑物。 划分的井田范围要为矿井发展留有空间。 ,以利于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井田未来发展情况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勘探水平的全面提高,井田范围内的储量会越来越精确,可能在更深部发现可采煤层。 井田 储量 井田储量的计算 设计井田范围内计算的煤层为 5 62C、 6 65B、 67五层煤,各煤层储量计算边界与井田境界基本一致。 矿井储量是指矿井内所埋藏的具有工业价值的煤炭数量,它不仅包含着煤在底下埋藏的数量,而且还表示煤炭的质量,反映了井田的勘探程度及开采技术条件。 矿井储量可分为矿 10 井的地质储量,矿井的工业储量和矿井的可采储量。 各煤层厚度 59为, 62C为 , 63为 , 65B为 , 67为。 本矿井储量的计算范围采用水平投影法计算求得。 保安煤柱 留设 的煤柱主要有工业广场煤柱、采区井巷煤柱及断层边境煤柱。 煤柱留设的依据是根据国家煤炭工业局制定的《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计算的: 1井田边界留设煤柱 20m。 2断层两边各留设 20m 煤柱; 3 工业广场留设 15m 的煤柱维护带。 其中工业广场是以下为依据留设保护煤柱。 按以上方法计算得: 工业广场煤柱损失: 万 t 断层、地面、边界保安煤柱损失: 万 t 总损失量: 855 万 t 储量计算方法 计算方法:用底板等高线平面投影分水平快段法。 储量计算 标准以《 《 煤炭工业矿井 设计规范》 》为依据,计算如下: 计算公式: 块段储量 =块段面积 块段平均厚度 容重 /cos(煤层平均倾角 ) 工业储量 =25 250000 176。 = 万 t 可采储量计算公式: Z=(ZcP)C 式中 P— 保护工业场地、井筒、井田境界、湖泊等留设的永久煤柱损失量 C— 采区采出率 (取 ) Zc— 矿井工业储量。 Z=(ZcP)C=()= 万 t 经计算得:本矿井的工业储量为 万 t, 可采储量为 万 t。 可以进行矿井设计并以此数据为设计依据。 11 表 21 矿井可采储量汇总表 序号 煤层号 工业储量(万 t) 煤炭损失量 (万 t) 可采储量(万 t) 工业场地 (万 t) 井田境界 (万 t) 断层(万 t) 开采损失 (万 t) 合计 (万t) 1 59 2 62C 3 63 4 65B 5 67 合计 储量计算的评价 本设计矿井的各类储量计算严格执照有关规定执行的。 由于技术水平所限,储量的计算设计所得各种储量与实际可能有一定的误差。 这在现有的情况下是允许的,误差不会超过规定的范围。 矿井工作制度、生产能力、服务年限 矿井工作制度 本矿井年工作日 330d, 采用四六工作制制度 ,三班生产一班准备,每日净提升时间 16h。 矿井生产能力的确定 本矿井已查明的工业储量为 万 t,估算本井田内工业广场煤柱、境界煤柱等永久煤柱损失量占工业储量的 %为 854 万 t,各可采煤层均为中厚煤层,按矿井设计规范要求确定本矿的采区采出率为 80%,由此计算确定本井田的 可采储量为 万 t。 矿井服务年限 根据地质报告的 资料描述、煤层储量、 地质构造 、 煤层赋存条件等因素,初步确定三个方案,即矿井生产能力为 , Mt/a,和 12 三个方案,分析论证如下: 按照公式 P=Z/AK 其中 P—— 为矿井设计服务年限; Z—— 井田的可采储量 ; A—— 为矿井生产能力 ; K—— 为矿井储量备用系数,一般取 ; P1=( 60)=127 P2=( 90)=85 P3=( 120)=63 计算得 P1=127a; P2=85a; P3=63a; 经与《 《 煤炭工业矿井 设计规范》 》和采矿设计手册相核对,确定为 63年比较合理的服务年限, 但是经过后期论证,由于采区块数太多,达产工作面数目超过五个,不符合规定的要求,所以本矿井 的生产能力为 Mt/a。 13 第 3 章 井田开拓 概述 井田内外及附近生产矿井开拓方式概述 本井田内没有生产、在建及停闭 矿井,也没有小煤窑。 根据 七台河精美集团 的地理位置, 西部区首先开发,目前主要生产的矿井为 1985 年投产的新建矿,设计生产能力为 630kt/a, 1987 年扩建为 1200 kt/a,现生产能力为 1300 kt/a,一对斜井开拓; 1958 年投产的新兴矿,设计生产能力为 750 kt/a, 1990 年扩建到 1200 kt/a,现生产能力为 1200 kt/a,一对斜井开拓; 1958 年投产的桃山矿,设计生产能力为 750 kt/a, 1987 年扩建到 1050 kt/a,现在生产能力为 1050 kt/a,一对斜井开拓。 东部区1986 年投产的富强矿,设计生产能力为 900 kt/a,现生产能力 1500 kt/a,一对立井开拓; 1991 年 8 月移交的铁东矿,设计生产能力为 1500 kt/a,一对立井开拓。 与本区以 F17 断层为界的中心矿以完成初步设计,尚未建设。 影响本设计矿井开拓方式的原因及其具体情况 井田开拓方式的选择应全面考虑各种因素,主要因素包括: (1)井田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特别是表土层情况); (2)煤层赋存和开采技术条件; (3)地形地貌和地面外部条件; (4)技术装备和工艺系统条件; (5)施工技术和设备条件; (6)总体设计和。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七台河精煤集团公司龙湖八矿09mta新井设计
相关推荐
验和我们自己的探索与研究。 毕业设计使我们成为合格的采矿专业技术人员。 2 第 1 章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井田概况 井田位置及范围 新兴一矿位于七台河矿区西部,行政区划属黑龙江省七台河市新兴区管辖。 地理坐标为北纬 45176。 46′~ 45176。 47′,东经 130176。 30′~ 130176。 31′。 井田范围:北界 74煤层露头,与新立矿、新建矿相邻;南界到桃七三区 44煤层
..................................................................................................................... 94 VII 绪 论 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我掌握了很多专业知识,为了能更好的巩固和运用 这些知识,借毕业设计这个机会我做七台河精煤集团公司新建三矿的新井设计
4176。 ~ 5176。 ,对矿井支护无影响,地温地压测试工作没有进行。 煤质 牌号及用途 历年来新建二矿所采各煤层多属低硫、低磷,中低灰分的焦煤和 1/3 焦煤,其中 1/3 焦煤占 %,发热量一般在 6500~ 7500 大卡 /千克。 1.煤层的物理性质 已开采各煤层多为亮煤,半亮煤或半暗煤,水平层状构造 ,结构致密,质脆,垂直节理发育,玻璃光泽,踞状或平面断口,镜下多见凝胶化基质
,充分利用现有的生产设备的前提下,进行 一回 有益的新井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应用了大量先行课程。 特别是必须掌握好开采方法、 煤田 地质与勘探、井巷工程以及企业经济方面的知识。 要配合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有关方面的实践性教学 环节 以及 增加其实践机会, 以 利 用训练 其 应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并增强 其 分析设计问题,解决设计问题的能力。 2 第 1 章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滚园度较好,砂质充填,矽质胶结,质坚硬。 4 井田范围内和附近的主要地质构造 构造: 勃利煤田的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双鸭山至鸡西中生代坳陷带的中部。 由一系列褶皱和逆断层组成,呈现向南突出的弧形构造。 铁东精查勘探区位于勃利煤田弧形构造转折端偏东南地区,区内受近南北压应用,发生比较强 烈的褶皱的断裂变动,已控制的构造,以近似东本的复褶皱为并伴随褶皱产生了近似平行轴向的逆断层
新兴 煤田为新近开发,无开发历史。 工农业及原料供应状况 新兴 井田周边有农田和国有林地分布,可为矿区提供一部分农产品及生产原料。 矿井建设及生产所需设备可由附近厂家提供。 水源及电源 新兴 七 矿区水源 来自开采地下水,能够满足生产与生活需要。 生产与生活用电均来自七台河 供电局。 地质特征 矿区范围内的地质情况 矿区煤系地层属上侏罗统鸡西群售煤地层,主要由城子河组上 4 部和穆棱组下部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