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七台河精煤集团公司新兴六矿09mta新井设计内容摘要:
,充分利用现有的生产设备的前提下,进行 一回 有益的新井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应用了大量先行课程。 特别是必须掌握好开采方法、 煤田 地质与勘探、井巷工程以及企业经济方面的知识。 要配合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有关方面的实践性教学 环节 以及 增加其实践机会, 以 利 用训练 其 应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并增强 其 分析设计问题,解决设计问题的能力。 2 第 1 章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井田概况 交通位置 新兴 六 矿位于七台河矿区西部,距七煤公司约十二公里,行政区划属黑龙江省七台河 市新兴区管辖。 地理坐标为北纬 45176。 46' ~ 45176。 47' ,东经 130,30' ~ 130176。 31'。 井田范围:北界 74 层煤层露头,与新立矿、新建矿相邻;南界到桃七三区 44 号煤层 800m 标高;东界为 FA号断层,与桃山矿相连 ;西部以 F14号断层为界,与东风矿相邻。 东西走向长约 Km,南北倾斜宽约 Km,面积约 Km2。 矿区内有矿用铁路专用线与勃七线,牡佳线接轨。 铁路交通方便。 公路可通往桦南、佳木斯、双鸭山、宝清、密山、鸡西、勃利、依兰和哈尔滨等市县。 公路交通十分方便 , 见图 11. 图 11 交通位置图 3 地形地势 新兴六矿矿区地形属于丘陵地区,地势非常平缓,地势特点是东高西低 ,位于 亚寒带纬度。 地面标高在 +170 米 ~ +220 米。 气候 该 矿区属于大陆 季节 性 气候,风向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多西北风,最大风速为 25 m/s。 区内由 11 月至翌年 4 月为冻结期,冻结深度为 ~ 2m,最高气温在零上 27℃ ~ 31℃ ,最低气温在 29℃ ~ 34℃ , 全年平均气温在零上 ℃ ,年降水量为 370mm~ 631mm,平 均降雨量为 500mm。 河流 井田北部有倭肯河由东向西流。 七台河发源于井田 西 南部山区,为倭肯河支流,河宽 20米左右,水深 米左右,平常期流量为 ~ 立方米/秒,洪水期流量为 10~ 200 立方米 /秒,属季节性河流,该河位于 井田 西 南部,泾流方向由南向北,垂直煤系地层走向, 但 基本不在本矿区全部煤系地层之上,对矿区的开发有不会有 太大的 影响。 井田区及邻区经济状况 井田范围 内以农业为主,其次种植少量经济作物如蔬菜等;井田邻近多以煤炭为因素,不少工业多以焦化厂为主。 井田南侧则是市区的 经济中心,主要 是 市场服务 性 行业。 煤田开发史及近况 新兴 六 矿周边均由落差数百米的大型断层作为矿界,与邻区无采动影响。 井田范围 内自 1958 年以来,先后开掘了不少小井,现生产的小井有 20 个,其中,局外的 10 个,局内的 6个,与大井有关系的 4个。 各小井均开采大井无法利用的构造复杂块段、边角块段、表外量或不计量煤层。 对这些小井矿里一直严格管理,并责成地测科具体负责,尤其对与大井安全有关的小井由矿地测科测绘,监督其开采情况,杜绝了由于小井开采影响大井安全的事故发生。 原材料及水电供给情况 4 水源来 自开采地下水,能够满足生产与生活需要;原材料以及生产生活用电均来自七台河市和 精煤 集团公司。 地质特征 矿区范围内的地层情况 井田范围内 煤系地层属上侏罗统鸡西群含煤地层,主要由城子河组上部和穆棱组下部组成。 下部界限从 74 号煤层底板开始,上至 44 号煤层,地层厚度 1265 米,共含煤 56 层,总厚度 米,含煤系数为 %,其中可采和局部可采 5 层。 穆棱组平行不整合于城子河组之上,以 42 号煤层底板含砾粗砂岩为城子河组和穆棱组分界。 根据岩性特征和含煤性,本矿区的地层主要在城子河组第七 段和第九段,现述如下: :为 67 层顶板含砾粗砂岩至 56 层顶板粗砂岩,厚度约 240 米,含煤共 10 层,其中以 58 层发育较好,大部分可采, 56 层仅在 5线附近发育较好,其余均不可采。 该层段岩性以粉砂岩,粉细砂岩互层,中至粗砂岩为主。 本段含薄层凝灰岩 3 层,其中以 67层煤层底板发育较好,为对比标志。 :为 51 层底板粗砂岩至 44 层顶板含砾粗砂岩的层段,厚度约 260 米,共含煤 12 层,其中 48层全矿可采,厚度在 米左右,局部可采层有 4 4 51 层共 3层, 4 51层为复煤层,灰分较 高,该层段岩性以中砂岩,粉砂岩,细砂岩为主, 48 层下部的中粗砂岩, 44 层底板凝灰岩可做全矿的对比标志 层。 综合柱状图 见 图 12。 井田范围内和附近的主要地质构造 勃利煤田位于我国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双鸭山、七台河、鸡西中生代坳陷中部,是一个弧形构造。 新兴 六 矿位于弧形构造西翼,区内地层总体向南倾斜,煤层走向由 N60176。 W 渐变为 EW 方向,煤层倾角由北向南逐渐变大,井田北部煤层倾角一般在 7~ 11176。 ,井田中部煤层倾角 15~ 20176。 ,井田南部煤层倾角 2030176。 ,整个井田为一向南倾斜呈弧形展布的单斜构造。 井田 内的地质构造以断层为主,根据勘探资料及各小煤矿的揭露,现确定井田内的断层共有 6 条较大的断层。 这组断层与煤层走向斜交,走向一般在 N30~ 50176。 W,属张性断层,断层面比较平直,倾角一般在 55~ 70176。 左右,为正断层。 属于这组断层的有: F FB、 F2 F1 F FA等。 其中落差较大的5 F14号断层作为划分井区的界线, F14 是划分井田矿界的主要构造。 新兴六矿断层统计 见 表 11。 桃七三区经过多年勘探,现已查明,区内断层共计 29条,其中正断层 8条,逆断层 21 条,特别是 F F2 F1 F7T 、 F F8六 条断层横贯全区。 岩 性 描 述粉砂泥质岩1/3焦 煤, r=细砂质泥岩粉砂岩,灰色砂岩粉砂岩,分选好断续斜层理粉砂岩,灰灰 白色粉砂岩粉砂岩,泥岩夹煤细中 砂岩粗中 砂岩粉砂岩,灰灰 白色粉砂岩地层厚( m )煤层( m )煤层号48柱 状地层系统群 组 段鸡西群城子河组第八段第九段49471/3焦 煤, r=1/3焦 煤, r=气煤, r=时代晚侏罗世一般最小最大581/3焦 煤, r= 图 12 综合柱状图 煤层赋存状况及可采煤层特征 经生产实践 经验 和补勘证实,原精补报告关于煤层对比的方法正确,对6 比标志可靠。 以下是煤层对比的依据。 ①标志层: 44 号煤层底板厚约 米的凝灰岩。 61 号煤层底板厚约 米的凝灰岩。 67 号煤层底板厚约 米的凝灰岩。 74 号煤层底板厚约 1米的凝灰岩。 表 11 新兴六矿断层统计一览表 顺 序 号 断层 编号 断层 性质 产状 落差 备注 走向 倾向 倾角 最大 最小 1 F14 正 N30176。 ~ 10176。 W WS 70176。 250 100 较可靠 2 F26 正 N50176。 ~ 30176。 W NE 60176。 70176。 120 20 北与 F8相交,较可靠 3 F10 正 N30176。 ~ 5176。 W NE 70176。 100 80 北与 F8相交,基本可靠 4 FA 正 N51W E 70176。 80 30 基本可靠 5 FB 正 N50176。 ~ 75176。 W SW 70176。 100 0 西与 F14 相交,向东南尖灭,可靠 6 F8 正 N80176。 W NE 60176。 80 0 西与 F14相交,东南与 FB相交, 尖灭, 可靠 ②煤层组 48 煤层组:在间距 151 米范围内含煤 6 层,可采层一层,为 48层,局部可采层 3层,为 47, 49, 51层,赋存稳定 ,是区内煤层对比的主要标志。 60 煤层组:在间距 230 米范围内含煤 10 层,可采层一层,为 58 层,可作为局部煤层对比标志。 ③煤层间距法: 井田内 煤层间距比较稳定,可作为煤层对比标志。 例如:47 层与 48 层顶底板间距均在 25~ 30 米左右。 ④煤层特征: 47 层:煤层在本区内相对较厚,煤质较好,块状,煤层中夹凝灰岩薄层。 48 层: 煤层相对较厚,煤质较好,块状,全区发育。 49 层:煤层中间夹粉砂岩薄层,厚度在 ~ 米之间。 7 ⑤大的岩性、岩相对比法: 井田 内岩性较细,主要由粉砂岩、细砂岩,粉细互层、中砂岩及煤层组成,仅有较少的粗砂岩、含砾砂岩。 煤层附存特征见表 12。 井田 煤系地层共含可采煤层和局部可采煤层 5 余层,均为中厚煤层,可采煤层总厚度约 米,其中参与本次报告储量计算的主要可采煤层为 458 层,计 2 层,局部可采煤层为 4 4 51 层,计 3 层。 各煤层厚度、结构、发育范围、顶底板岩性等特征见表 13。 表 12 煤层附存特征表 煤层号 煤层厚度 煤层 结构 层间距 可采 程度 顶板 岩性 底板 岩性 最大 最小 一般 47 单 22~ 27 局部可采 细砂岩 粉砂岩 48 单 28~ 34 大部可采 砂岩 粉砂岩 49 复 26~ 28 局部可采 粉砂岩 粉砂岩 51 单 190~ 230 局部可采 粉砂岩 粉砂岩 58 单 14~ 24 大部可采 粉砂岩 粉砂岩 岩石性质、厚度特征 矿井内 岩性较细,主要由粉砂岩、细砂岩,粉细互层、中砂岩及煤层组成,仅有较少的粗砂岩、含砾砂岩。 各煤层的顶底板为砂岩层,多数煤层顶板好,部分煤层有伪顶,一般伪顶为粉砂岩和炭质页岩,直接顶为粉细砂岩,局部有中砂岩薄层,老顶一般为中粗砂岩。 岩石硬度多数为中等硬度的砂岩类。 煤层硬度系数 有关岩石性质及厚度特征见表 14 所示。 井田内水文地质情况 七台河发源于本区 西 南部山区 , 为倭肯河支流 , 河宽 20m左右 , 水深 左右,平常期流量为 ~ ,洪水期流量为 10~ 200 m3/s,属季节性河流,该河位于本区西 侧 ,泾流方向由南向北,垂直煤系地层走向, 但 基 本不在 该矿井 全部煤系地层之上,对矿区的开发 不会 有 太大 的影响。 8 表 13 岩石性质及厚度特征 名称 容重 kg/cm3 孔隙度 % 抗压强度 102kg/cm3 抗拉强度 102 kg/cm3 变形模量 102kg/cm3 弹性模量 kg/cm3 砂岩 ~ 4~ 22 4~ 24 ~ ~ 9 2~ 9 砾岩 ~ 5~ 16 2~ 17 ~ ~ 8 2~ 9 泥岩 ~ ~ ~ 3~ 8 4~ 11 灰岩 ~ 4~ 22 6~ 24 ~ 2~ 8 6~ 12 页岩 ~ 15~ 31 1~ 9 ~ ~ 3~ 9 石英 ~ ~ 16~ 38 ~ 7~ 21 8~ 21 该 煤田是属于裂隙冲水为主的矿床。 其富水性主要取决于岩层裂隙发育程度和补给条件,富水性是有层的规律,同时也存在垂直分带规律。 生产经验中表现为:随着开采面积的 增大,涌水量增加;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涌水量减小。 浅部风化裂隙带是矿床主要充水地段。 ① 48~ 50层间含水。 岩性为粗 中粗砂岩层,厚 60 米左右。 据钻探抽水资料,渗透系数为 米 /日,单位涌水量为 公升 /秒米。 由于该含水层分布在丘陵区,补给条件较差,所以充水影响不大。 ② 66~ 72 号煤层间含水砂岩层,主要由粗砂岩、含砾粗砂岩组成,厚度70 米左右,据钻探抽水资料,渗透系数为 米 /日,单位涌水量为 公升 /秒米。 由于分布在七台河河床下,补给条件很好,故对矿井充水影响较大,是全矿井涌水量的一 半,可以说明本含水层对全矿井充水的影响。 井田 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根据多年来 降雨 量观测资料可知,每年七、八、九月份 降雨 量明显增加。 但该区常年的涌水量比较稳定。 矿 区内个别裂隙发育较好的断层,也是矿井充水的一个因素,但其补给量较小。 从资料分析可知,受大气降雨和第四系含水层水力联系的影响,补给条件好,岩层富水性强,是矿井主要涌水集中区,而远离河谷区,其补给 泾 流条件明显减弱。 瓦斯、煤尘及煤的自燃性 9 新兴 六 矿属于 高 瓦斯矿井,随着开采深度的延伸,瓦斯赋存条件好,涌出量大,给矿井的安全生产带来 一定的困难,煤尘爆炸指数为 ,属于有爆炸危险的煤层。 本井田目前无自 燃 发火测定资料,历史上各煤层均无自 燃发火现象 ,发火期大概为 710个月。 煤质、牌号及用途 井田 内的煤层是由高等植物所形成的腐植煤,其肉眼煤岩成分主要是亮煤、暗煤,夹镜煤丝带,丝炭较少。 黑色光亮。 内生裂隙发育,质脆,黑色,条带状,层状结构,其煤岩类型多为光亮型、半亮型和半暗型。 镜下鉴定为:煤岩组成多是凝胶物基质。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七台河精煤集团公司新兴六矿09mta新井设计
相关推荐
面大体为直立状向斜。 本区褶皱具有三个特征: ( 1) 大部分轴面为直立状,即两翼地层倾斜相差不大,但局部地段不对称,即一翼地层倾斜较陡,而另一翼较缓。 ( 2) 普通具有向东倾伏趋势,即西部出现露地层较老,而东部出现露地层较新,局部也有出现反向倾伏的现象。 ( 3) 所有褶皱由浅部向深部均有波幅较大变为波幅较小,亦即由复杂变为简单趋势。 2) 断层 本区断层比较 发育, 其中大断层有 7 个
验和我们自己的探索与研究。 毕业设计使我们成为合格的采矿专业技术人员。 2 第 1 章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井田概况 井田位置及范围 新兴一矿位于七台河矿区西部,行政区划属黑龙江省七台河市新兴区管辖。 地理坐标为北纬 45176。 46′~ 45176。 47′,东经 130176。 30′~ 130176。 31′。 井田范围:北界 74煤层露头,与新立矿、新建矿相邻;南界到桃七三区 44煤层
..................................................................................................................... 94 VII 绪 论 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我掌握了很多专业知识,为了能更好的巩固和运用 这些知识,借毕业设计这个机会我做七台河精煤集团公司新建三矿的新井设计
滚园度较好,砂质充填,矽质胶结,质坚硬。 4 井田范围内和附近的主要地质构造 构造: 勃利煤田的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双鸭山至鸡西中生代坳陷带的中部。 由一系列褶皱和逆断层组成,呈现向南突出的弧形构造。 铁东精查勘探区位于勃利煤田弧形构造转折端偏东南地区,区内受近南北压应用,发生比较强 烈的褶皱的断裂变动,已控制的构造,以近似东本的复褶皱为并伴随褶皱产生了近似平行轴向的逆断层
新兴 煤田为新近开发,无开发历史。 工农业及原料供应状况 新兴 井田周边有农田和国有林地分布,可为矿区提供一部分农产品及生产原料。 矿井建设及生产所需设备可由附近厂家提供。 水源及电源 新兴 七 矿区水源 来自开采地下水,能够满足生产与生活需要。 生产与生活用电均来自七台河 供电局。 地质特征 矿区范围内的地质情况 矿区煤系地层属上侏罗统鸡西群售煤地层,主要由城子河组上 4 部和穆棱组下部组成。
赋于城子河组中段,顶板为粗砂岩,煤厚为 ~ ,平均厚度为 ,结构简单无夹矸,倾角 19176。 ,全区稳定可采。 40煤层,赋于城子河组下段,顶板为砾岩,煤层厚度为 ~ ,平均厚度为 ,结构简单无夹矸,全区发育且可采。 48煤层,赋于城子河组中段,顶板为砂岩,煤厚为 ~ ,平均厚度为 ,结构简单无夹矸,倾角 19176。 ,全区稳定可采。 附:煤层特征表 (12) 表 12 煤层特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