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开岭隧道风险评估报告内容摘要:

错误 2 洞口施工支护钢拱 架 坍 塌 1) 施工方法不符合设计要求; 2) 围岩破碎施工难度大 作业人员 重伤 1) 设备带病运转; 2) 个人防护用品缺失 1)开动、关停机器未给信号; 2)操作错误 3 洞口支护喷射混凝 土 坍塌 1)机械带“病”运转; 2)围岩破碎施工难度大 作业人员 重伤 1) 个人防护用品缺失; 2) 照明光线不良好; 3) 通风效率低 1) 开动、关停机器未给信号; 2) 物体存放不当; 3) 操作错误 4 钻孔 坍塌 机械伤害 1) 钻孔不符合设计要求 2) 机械带病运转 3) 围岩破碎施工难度大 作业人员或同一作业场所其他人员 死亡 1)个人防护用品缺失; 2)照明光线不良好; 3)通风效率低 1)开动、关停机器未给信号; 2)物体存放不当; 3)操作错误 5 盲炮检查和危石处 理 坍塌 放炮 1) 作业人员无经验; 2) 安全防护设施不符合规定 作业人员 死亡 1)个人防护用品缺失; 2)照明光线不良好; 未“敲帮问顶”即开始 作业 6 初期支护 坍塌 1) 未按设计要求施工; 2) 施工材料不符合要求 作业人员或同一作业场所其他人员 死亡 1)个人防护用品缺失; 2)照明光线不良好; 3)通风效率低; 4)设备带病运转 1)物体存放不当; 2)操作错误 19 风险分析 采用系统安全工程 的方法,从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分析导致事故的致险因子,如表 9所示。 人员方面,未接受安全教育、未持证上岗、无相关证件等;机械方面,未经过安全检查、劳损严重等;原料方面,物料乱堆放、原材料不合格或不符合设计要求等;施工方法方面,未按设计施工、重大施工方案未经审查等;环境方面,主要是围岩情况复杂,给施工带来困难。 配合采用鱼刺图法新开岭隧道各分项施工工程由人员因素、设备因素、环境因素进行事故原因分析,入图 3. 图 3 鱼刺图法事故致因分析 风险估测 1) 风险估测方法选择 风险估测是采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对风险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严重程度进行数量估算。 本评估采用 LEC法进行风险估测。 该方法采用与系统风险率相关的 3 个方面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中人员伤亡的风险大小: L 为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 为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为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风险分值 D=LEC。 D值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需要增加安全措施,或改变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或减少人体暴露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或减轻事故损失,直至调整到允许范围内。 20 2) 量化分值标准 为了简化计算,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施工人员暴露时间、事故发生后果划分不同的等级并赋值如表 1 12 所示。 事故发生可能性 L 等级划分及赋值 表 10 分 数 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分 数 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0 完全可以预料 1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6 相当可能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3 可能,但不经常 极不可能 人员暴露时间 E等级划分及赋值 表 11 分 数 值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 度 分 数 值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 度 10 连续暴露 2 每月一次暴露 6 每天工作时间暴露 1 每年几次暴露 3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非常罕见暴露 事故后果严重程度 C等级划分及赋值 表 12 分 数 值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分 数 值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100 10人以上 7 严重 40 3~ 9人死亡 3 重大,伤残 15 1~ 2人死亡 1 引人注意 根据公式 D=LEC 就可以计算作业的危险程度,并判断评价危险性的大小。 其中的关键还是如何确定各个分值, 以及对乘积值的分析、评价和利用。 将结果按表 13分级。 21 LEC 法评估结果分级 表 13 D 值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D 值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 320 及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20~ 70 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160~ 320 高度危险,要立即整改 20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70~ 160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3)风险估测 照鱼刺图法,图 4 取值各个主要分项工程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危险程度按 LEC 法将计算结果填入表 14 中 LEC 法风险估测计算 表 14 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相对我们所施工的新开岭隧道危险程度各个分项分值都在 20~ 70分事故发生后果为一般危险,需要引起注意;在各项施工序号 危险源 风 险 估 测 作业内容 潜在的事故类型 事故发生可 能性 L 人员暴露频 率 E 后果严重程 度 C 风险大小 D 1 场地平整 机械伤害 3 6 3 54 2 施工场地布置 高处坠落、触电、倒塌 3 6 3 54 3 边仰坡开挖及防护 物体打击、高处坠落、 触电、机械伤害 3 6 3 54 4 洞口施工 物体打击、高处坠落、 触电、机械伤害 3 6 3 54 5 隧道洞身开挖 物体打击、高处坠落、触电、放炮、机械伤害、倒塌 3 6 3 54 6 初期支护 物体打击、高处坠落 3 6 3 54 7 仰拱施工 触电、机械伤害 1 6 1 6 8 监控量测 高处坠落 1 6 1 6 9 防水层施工 物体打击、高处坠落、 触电、火灾 3 6 3 54 10 二衬工程 物体打击、高处坠落、 触电、机械伤害 3 6 3 54 11 管沟施工 触电 3 6 3 54 12 路面工程 触电、机械伤害 1 6 3 18 13 交通工程 高处坠落、倒塌 3 6 3 54 22 作业中最易发生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机械伤害事故。 所以在各项施工作业中我们要加强这些方面的人员的管理,设备的管理,环境必要的监测等措施加强防护。 重大风险源评估 重大风险评估思路 重大风险源指风险源相对比较复杂,存在较大的不可预见性,引发的事故严重性较大,必须从结构设计、环境因素、施工方法、安全管理等角度进行控制和防范的风险源。 结合专项风险评估的结果,经评估小组讨论决定: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 机械伤害为新开岭隧道重大风险源 . 重大风险源评估思路: 1) 按指南要求,建立评估风险矩阵; 2) 评估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预测事故后果,进行评估; 3) 参照风险矩阵,确定风险等级。 风险矩阵的建立 指南中推荐采用风险矩阵法对重大风险源动态估测。 按照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事故后果严重程度建立风险矩阵表。 表 15,16,17为事故可能性和后果等级分级表。 事故发生可能性等级标准 表 15 概率范围 中心值 概率等级描述 概率等级 > 1 很可能 4 ~ 可能 3 ~ 偶然 2 < 不太可能 1 注 ① 当概率值难以取得时,可用频率代替概率。 ②中心值代表所给区间的对数平均值。 23 人员伤亡等级标准 表 16 等级 1 2 3 4 定性描述 一般 较大 重大 特大 人员伤亡 人员死亡(含失踪)人数 < 3 或重伤人数<10 3≤人员死亡(含失踪)人数< 10 或 10≤重伤人数< 50 10≤人员死亡(含失踪)人数< 30 或 50≤重伤人数< 100 人员死亡(含失踪)人数 ≥ 30 或重伤人数≥ 100 注:人员伤亡是指在施 工活动过程中人员所发生的伤亡,依据人员伤亡的类别和严重程度进行分级。 直接经济损失等级标准 表 17 等 级 1 2 3 4 定性描述 一般 较大 重大 特大 经济损失(万元) Z < 10 10≤Z< 50 50≤Z< 500 Z ≥ 500 注:直接经济损失是指事故发生后造成工程项目发生的各种费用的总和,包括直接费用和事故处理所需(不含恢复重建)的各种费用。 根据《指南》要求,结合风险矩阵法,建立如表 18 所示的风险接受准则。 专项风险分为四个等级:低度( Ⅰ级 )、中度( Ⅱ级 )、高度( Ⅲ 级 )、极高( Ⅳ级 )。 低度( Ⅰ级 )表示有一般危险,需要注意;中度( Ⅱ级 )表示有显著风险,需加强管理不断改进;高度( Ⅲ级 )表示高度风险,需制定风险水瓶措施;极高( Ⅳ级 )表示极高风险,不可忍受风险,需纳入目标管理或制定管理方案。 专项风险等级标准 表 18 一般 较大 重大 特大 1 2 3 4 很可能 4 高度 Ⅲ 高度 Ⅲ 极高 Ⅳ 极高 Ⅳ 可能 3 中度 Ⅱ 高度 Ⅲ 高度 Ⅲ 极高 Ⅳ 偶然 2 中度 Ⅱ 中度 Ⅱ 高度 Ⅲ 高度 Ⅲ 不太可能 1 低度 Ⅰ 中度 Ⅱ 中度 Ⅱ 高度 Ⅲ 结合本项目实际,隧道围岩较破碎,易发生坍塌事故;隧道 不 穿越含煤地层, 不存在 瓦斯爆炸的风险;洞口围岩较破碎,施工方法 相对 较复杂,易发生洞口失稳事故。 以下将坍塌 、打击 列为重大危险源进行评估。 施工管理引发的事故可能性评估指标 根据评估指南要求,按表 19 建立案例管理评估指标体系,计算指标分值M。 严 重 程 度 等 级 可 能 性 等 级 24 案例管理评估指标体系 表 19 评估指标 分类 分值 说明 总包企业资质A 三级 3 二级 2 一级 1 特级 0 专业及劳务分包企业资质B 无资质 1 针对当前作业的主要分包企业 有资质 0 历史事故情况C 发生过重大事故 3 指项目部主要管理人员从事过的工程项目曾经发生的事故情况 发生过较大事故 2 发生过一般事故 1 未发生过事故 0 作业人员经验D 无经验 2 从特种作业人员、一线施工人员的工程经验考虑 经验不足 1 经验丰富 0 安全管理人员配备E 不足 2 从“三人类”的持证、在岗情况考虑 基本符合规定 1 符合规定 0 安全投入F 不足 2 基本符合规定 1 符合规定 0 机械设备配置及管理G 不符合合同要求 2 基本符合合同要求 1 符合合同要求 0 专项施工方案H 可操作性较差 2 可操作性一般 1 可操作性强 0 新开岭 隧道总包企业 大连四方公路工程有限 公司资质为公路工程总承包 壹 级,总包企业资质A为 1 分。 无 劳务分包 由 企业 自己组织施工 ,有资质,B为 0 分。 历史发生过一般事故,C为 1 分。 作业人员经验较为丰富,D为 0 分。 安全管理人员配备基本符合规定,E为 1 分。 安全投 入基本符合规定,F为 1 分。 机械设备配置及管理 基本 符合合同要求,G为 1 分。 25 专项施工方案可操作性一般,H为 1 分。 经过计 算:M =A + B + C + D + E + F + G + H= 5 代入 值计 算:M=1+0+1+0+1+1+1+1=6 根据《指南》中表 23 的指标体系,可得:折减系数 y=。 安全管理评估指标分值与折减系数对照表 y 计算分值 M 折减系数 y M> 12 9≥M≤12 6≤M≤8 3≤M≤5 0≤M≤2 坍塌事故危险性评估 ( 1)坍塌事故可能性评估 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结合指同中关于坍塌指标体系建立要求,建立表 20的洞身开挖坍塌事故可能性评估指标。 隧道施工区段 坍塌事故可能性评估指标 表 20 评估指标 分类 分值 说明 围岩级别A Ⅴ、Ⅵ级 4 ~ 5 可根据围岩节理发育情况和岩性适当调整分值 Ⅳ级 3 Ⅲ级 2 Ⅰ、Ⅱ级 0 ~ 1 断层破碎情况B 存在宽度 50m 以上的大规模断层破碎带 3 ~ 4 存在宽度 20m 以上、 50m 以下的中等规模断层破碎带 2 存在宽度 20m 以下小规模断层破碎带 1 不存在断层破碎带 0 渗水状 岩溶管道式涌水 渗水状态应考虑天气影 26 态C 线状一股状 响因素 线状 干一滴渗 地质符合性D 工程地质条件与设计文件相比较差 2~3 由监理工程师确认 工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