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铁路总体施工组织设计内容摘要:
一水平层的全宽应用同一种填料填筑。 先填边后填心,填筑虚铺厚度按照试验段确定的参数进行控制。 为了控制好松铺厚度,在摊铺前应先在下承层上用石灰打出方格网,根据松铺厚度、运输车辆每车所载方量,计算出每格内应卸车数,指定专人指挥卸车。 为了保证边坡压实质量,填筑时路基两侧各加宽或采用专用边坡压实机械施工。 当原地面高低不平时,先从最低处分层填筑,并由两边向中心填筑。 填料摊铺平整使用推土机进行初平,再用平地机进行终平,控制层面无显著的局部凸凹。 平整面做成坡向两侧 4%的横向排水坡。 为有效控制每层虚摊厚度,初平时用水平检测仪控制。 填料碾压前控制其含水量在最佳含水量 +2%~ 3%范 围内。 当填料含水量较低时,及时采用洒水措施,洒水采用取土坑内提前洒水闷湿和路堤内洒水搅拌两种方法;当填料含水量过大,采用取土坑挖沟拉槽降低水位和用推土机松土器拉松晾晒相结合的方法,或将填料运至路堤摊铺晾晒。 路基整形完成,填料含水量接近最优含水量时,用压路机在路基金宽范围内静压压路机应由两侧路肩向路中心碾压。 路基经过稳压后,用大吨位重型振动压路机进行压实,压实原则为“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先弱后强”。 各种压路机的最大碾压行驶速度不宜超过 4KM/H。 由两边向中间循序碾压,各幅碾压面重叠不小于 ,各区段交接处互相重叠压实,纵向搭接长度不小于 ,上下两层填筑接头应错开不小于。 压路机在碾压过程中,禁止在已完成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或“急刹车”,停车时应先减振,再使压路机自然停振,以保证表层不受破坏。 碾压过程中,如发现局部有松软现准备队段 施工阶段 整修验收阶段 填土区段 整平区段 压实区段 检测区段 施工测量 地其处理 路基修整 分层填筑 摊铺整平 洒水晾晒 碾压夯实 检测签证 象时,应及时挖除,用合格填料换填,以保证路基整体强度。 路肩两侧应多碾压两遍,边坡采用挖掘机改装的夯实设备进行夯实。 e 压实质量检验 碾压完成规定作业遍数后,按填料种类采用灌砂法、环刀法、核子密度仪、 K30 检测仪对压实土的含水量、压实系数、地基系数进行 检测。 路基刷坡宜采用机械刷坡。 机械刷坡时应根据路肩线用坡度尺控制坡度。 人工刷坡时应采取挂方格网控制边坡平整度和坡度,方格网桩距以 10m 控制。 并用坡度尺随时检测实际坡度。 当锤球垂线与坡度尺上的对准线重合时表示坡度符合要求,当锤球垂线与对准线不重合时表示坡度不符合设计要求。 施工中优化土方调配,严格按照土方调配计划。 路基临时排水系统与农田水利相结合,避免水土流失,满足环保要求。 采取机械化平行流水作业的方法进行,横断面全宽纵向水平分层填筑。 根据填料类别、土方调配、施工场地等条件,确定所采用的机 械。 采用挖掘机挖装土、自卸汽车运输;压实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路基填筑按“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施工工艺,施工采用全断面机械化填筑,人工配合,挖掘机开挖、推土机配合,自卸汽车运输,推土机粗平、平地机精平,自重 18T 及以上重型振动压路机碾压。 填石路堤块石最大尺寸在基床底层不得大于 15cm,在基床以下路堤不得大于 30cm。 Ⅱ软土路堤填筑 A 施工方法 软土地基上填筑路堤施工前需根据设计做一段试验路堤,用以确定参数及施工工艺,指导全段施工。 先填两边、后填中间,压实时应先用轻型压路机碾压 3~ 4 遍后改用重型 压路机碾压至合格。 填筑时,沿线路每 50~ 100m 在边坡坡脚外 及 左右侧各设置边桩进行水平位移观测,在路堤中心线地面上设置地基沉降观测设备进行沉降观测。 B 软土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措施 为使沉降严格控制在要求之内,本段路基开展动态设计。 动态设计就是对埋设的沉降观测设备按预定频率及精度进行观测,从而得到地基沉降 时间 荷载的变化曲线,通过对曲线的分析计算来调整、修改设计如预留沉降量、预压时间、滞留沉降期等,并以调整后的设计去指导施工,再利用施工过程中反馈回来 的信息再次进行重新调整、修改设计并指导施工,以达到有效控制工后沉降及沉降速率的目的。 ,缩短路基沉降时间 根据实测沉降曲线分析推算在规定的工期内如不能满足工后沉降要求时,对本管段路基堆载预压,缩短路基沉降时间。 沉降、位移观测桩布置图 在路基基床底层施工完成后,根据二期恒载换算土柱高度,对路基堆载预压,加快地基沉降及路基本体压密,预压达到目的后,卸载预压土,然后施工基床表层级配碎石。 施工基床底层时,根据观测的沉降曲线计算预留沉降量,施工路基基床底层高程按预留沉降量考虑,具体见预留 沉降量示意见图,施工期间荷载加载示意见下图。 施工荷载加载示意图 预留沉降示意图 预压土填筑前,沿基床底层顶面纵向铺设一层 CB150 聚丙烯编织布,每幅纵向搭接长度为,编织布铺时整平、拉紧,然后在其上填土。 为防止填筑完成后,雨水直接冲刷路肩,编织布超过路基顶宽外缘。 预压土按横断面全宽纵向水平分层填筑。 填筑虚铺厚度按照试验段确定的参数进行控制,分层厚度小于或等于。 碾压按先两侧后中间、先慢后快、先静压后振动的操作程序进行,预压土填筑到顶面时,做出横向排水坡,以利于排水。 预压土填土压 实质量检验随施工分层检测,检验标准为湿密度≥ 18KN/m3,每层沿纵向每 100m 检测 6 点,梅花形布置,据边坡1m 处 4 点,中间范围内检查 2 点。 根据在预压期沉降观测资料,计算工后沉降,根据计算结果确定卸载时间。 挖除预压土时采用机械进行,据基床底层表面 ~ 后预压土由机械配合人工进行,以减小机械施工时对原基床底层顶面的扰动。 工后沉降控制值:正线为≤ 15cm,沉降速率< 4cm/年;路桥过渡段≤ 8cm,支线及站线≤ 30cm。 堆载预压高程 施工高程 设计高程 ∆S ∆S: 预留沉 路基沉降估算采用修正指数函数法、修正双曲线法和双曲线法。 、修正双曲线法 St=[1Aexp(Bt)]S∞ 式中: S∞ 最终沉降量 t时间 Stt 时刻的沉降量 A,B两个参数 式中: a参数; S0初始沉降量。 以上两经验公式都是在荷载瞬间施加后,沉降随时间变化的近似公式,但实际施工过程常延续很久,甚至是间隙施工,这时可以把总荷载分成若干级,在不同的时刻分别施加。 某一给定时刻 ti 的沉降可以认为是该时刻以前各级荷载增量分别作用到 ti 时刻引起的沉降量的总和,如下图 所示。 土堤分级加荷及堤顶超载示意图 若干级荷载不同时刻施加示意图 对于多级加荷的情况,以上两式可分别改写为: 式中: St第 k 级荷载增量所引起的最终沉降量 t† k第 k 级荷载增量施加时刻 tk 到计算沉降时刻 ti 的时间间隔 m加荷的总级数 式中所含的参数 AB 或 a 是反映土体固结性质的,与荷载的施加无关,故可作为常量。 但各级荷载所引起的最终沉降量 S∞与荷载大小无关,若不考虑地基土的非线形特征,与荷载大小成正比。 设 m1 级荷载有沉降观测资料,要预测 m2 级荷载作用后的 ti 时刻的沉降 (m2 m1),则先令 m1=m2,用实测资料拟合公式中的参数,再令 m=m2,将拟合的参数代入,用上两式中的任一式可求得 ti 时的沉降。 恒载开始后沉降至少在半年以上使用双曲线法估算和预测沉降量。 双曲线法是假定下沉平均速率以双曲线形式减少的经验推导法。 如下图从填土开始到任意时刻 t 的沉降量 St 可用下式求得: 双曲线法参数物理意义示意图 式中: S0—— t=0 时的初始沉降量( cm),从最后一级恒载稳定时开始计算; St—— t 时的沉降量( cm); t经过时间( d); α +β —— 用实测值经过回 归求得的两个常数。 根据上式可得: 0 S S t t − =α +β 用实测三组以上的沉降 时间数据,通过对 t/(StS0)和 t 的数据进行线形回归分析(分析结果如下图),求出α和β,即可求出任意时间的沉降。 当 t=∞时,最终沉降为: 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示意图 从而可以预测在该恒载条件下任意时刻的沉降和最终沉降。 根据施工期间的质量控制资料,审查路基填料种类、路基本体和基床底层的检测控制指标、级配碎石表层的检测控制指标,对路基压实质量的离散性进行分析。 对时间 沉降曲线进行分析 ,推断工后沉降是否满足轨道铺设要求。 为了了解路基填筑的整体质量,采用地质雷达检测全标段路基,判断路基填筑是否均匀、过渡段分界是否明显、级配碎石厚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通过路基评估判断本管段路基是否满足轨道铺设条件。 控制纵向填层厚度均匀 ,全标段路基除过渡段外,每一结构层次碾压使用同等压实能量机械,按相同工艺参数施工,控制碾压质量的离散性。 控制填料质量的离散性 ,填料严格按建筑材料看待,对填料材质、工程特性、适用性进行必要的试验工作后作出专门的评价,施工期间加强填料的检测、检验,控制 填料质量的离散性。 III 改良土 路拌法施工工艺流程见路拌法施工工艺流程图。 路拌法工工艺流程图 摊铺素土 为了控制好松铺厚度,在摊铺前应先在下承层上用石灰打出方格网,在同一作业面,选用载重量相同的自卸汽车。 通过松铺厚度、汽车每车所载方量,计算出每格内应卸车数,指定专人指挥卸车。 然后使用推土机摊铺整平,摊铺时应注意每侧的加宽部分,目测层面大体平整、有路拱。 振动压路机快速稳压 1 遍,以暴露其潜在的不平整,再用平地机整平 1~ 2 遍,至平整度良好。 然后用中、边桩挂线检测膨胀 土的松铺厚度,及时整修。 采用路拌法拌和时,填料的天然含水量不宜太高。 在气温较高,水分蒸发较快的夏、秋两季,填料拌和前的含水量可适当提高 1~ 2 个百分点。 在素土摊铺完成后,应及时检测土的含水量,如含水量过大或过小应采取铧犁翻晒或加水等措施进行处理,直至含水量合适为止。 翻晒后达到含水量标准的素土应用推土机整平。 摊铺改良剂 由于路拌机在拌和过程只是原位拌和,只能做到小面积的拌和均匀,因此路拌法掺入料的均匀程度主要取决于布灰时的均匀程度。 施工过程中在平整后的土体上以同一间距打方格,计算每个方格进行所需灰量用人工 进行均匀布灰。 掺入料最好是用标准的袋装改良剂进行汽车倒运,但是掺入料汽车散装倒运时,宜在卸灰位置铺上彩条布,然后根据每个方格的用剂量运输摊铺 拌和、碾压 检测、修整阶段 运输摊铺土料 粉碎土料 运输摊铺改良剂 拌合 整平 碾压 检测 整形 养生 不合格 不合格 进行人工布灰。 撒布改良剂采用人工配合机械的作业方法,使用平地机,人工填补找平。 施工时应严格控制含灰量,考虑到施工时剂量的损失,为保证改良剂剂量达到设计要求,改良剂掺入量宜大于设计 1%~ 2%。 改良剂与土的混合料厚度均采用稍高勿低的原则摊铺,以免再次补料困难,稍高时使用平地机刮平,易于达到设计要求,以免出现补料后结合不紧密,碾压时痕迹、起皮等现象。 混合料拌和 改良剂均匀撒布完成后 ,采用稳定土拌和机进行粉碎与拌和。 拌和时应注意拌和机叶轮要深入到底,深度按照摊铺厚度控制,并伸入下承层 1cm 左右,或在摊铺素土前对下承层进行润湿处理,以利于上下层粘结。 粉碎与拌和时路拌机从两边往路基中间方向进行,拌和重叠宽度控制在 50cm 以上。 路拌机粉碎与拌和过程中,应设专人开挖检查拌和深度,严禁出现夹层及漏拌现象。 当拌和料粒径达到设计规定值以下时,应立即检测改良剂剂量,采用 EDTA 滴定法或直读仪快速测定。 若剂量不足,需及时补撒改良剂,然后重新拌和至设计要求。 若填料最大粒径达不到设计要求,应加大拌和 遍数,直至达到设计要求为止。 混合料中不应含有超尺寸颗粒土块(大于 15mm 的土块)、未消解石灰颗粒和素土层。 混合料整形 混合料拌合后粒径、改良剂剂量检测合格,且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 1%~ 2%时,应迅速组织平地机整平。 整平时测量人员应在现场跟踪测量,指派专人指挥平地机司机精确整平。 一般每个整幅路基断面测量 5 个点,直到高程、横坡等达到设计要求。 ② 基床底层 基床底层填 A、 B 类填料,施工时对填料进行取样,检验测定合格后方可选用。 路堤施工前,先对已完成的基底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路基填筑施工。 预先进行压 实试验,并取得相关技术参数指导施工。 填筑时采用横断面全宽,纵断面分层填筑压实。 每层厚度按试验段数据为依据,严格控制分层厚度及填料粒径。 填筑时采取先低后高,先两边后中间的顺序。 分层压实采用重型压路机进行压实,各区段交接处相互重叠压实,纵向搭接长度≥ ,纵向行与行压实重叠≥ ,每层碾压时不断整平,人工配合推土机整平,对局部级配不良地点进行人工调配,保证碾压平整、密实。 每层填筑前,先对下层进行质量检测,检验合格后再进行上层施工。 其他填筑要求与基床以下路堤填筑施工相同。 ③ 基床表层 Ⅰ 填筑 根据 设计文件,本管段基床表层结构分为两种。 铺筑 厚级配碎石分三层摊铺碾压,每层为 ;路。某铁路总体施工组织设计
相关推荐
................................................................................. 130 第十一章 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措施 ................................................................................................
XX 隧道是一座上下行分离式隧道,按新奥法原理组织施工,左右洞各成体系,但在有溶洞地段互为平导,超前预报。 竖井不承担正洞的施工任务,两个竖井 安排一个施工队伍,先施工 5竖井、后施工 6竖井。 左右洞错开施工,为确保洞口稳定,左洞完成明洞后进洞,右洞在明洞开挖同时完成大管棚施工后进洞。 隧道采用钻爆法施工, IV、 V 类围岩全断面开挖,光面爆破,钻孔台车钻爆, II、 III
居家服务、客户服务 14 财务管理:物业管理企业财 务管理基础、资产管理、成本管理、季度管理报告、公司财务制度 15 人力资源管理:公司人事制度、公司行政制度、培训下属、人力资源管理、招聘与面试 16 品质管理 :品质管理和品质改善基础知识、 IS09001标准和术语、质量体系文件、客户服务、季度管理报告 17 信息管理 :信息管理基础知识、公司各类信息传递程序 18 法律知识
数不合理; 3.炸药单耗大,充填 长度过小,充填质量差; 4. 起爆方法 操作失误或不当; 5. 爆破材料的质量 差, 引起早爆、迟爆、盲炮; 6. 安全距离不够; 7. 违章作业 ; 8.管理不善。 三、 地表 水 危害 大气降水是地下水和地表水的主要来源, 如 无防排水措施, 雨水直接冲刷边坡 ,破坏边坡的稳定, 造成 坍塌; 若是凹陷采场,还会大面积积水而造成停产。 造成 地表 水 害
会。 ( 8)、在施工全过程中,实施质量予控法。 积极开展 TQC 活动, 实施“ PDCA”循环。 ( 9)、采取挂牌作业制度,以加强职责,明确范围,促进联系,方便监督。 ( 10)、 努力提高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素质及质量意识。 定期对有关施工人员进行技术训练,质量教育,树立典型以促进职工“质量第一”的思想意识,并通过制定质量管理制度,质量奖惩措施等加以保障。 ( 11)
工资逐月发放。 第三十条 经营部经理的提成工资(见“市场营销制度”)。 第三十一条 业务员的提成工资(见“市场营销制度”)。 第三十二条 经营部另设经营部基金,以促进经营部业务员之间的团队合作,同时,制定相关条例以控制营销成本,具体见“市场营销制度”。 第七章 工资调整 第三十三条 公司工资调整原则是整体调整与个别调整结合,整体调整周期与调整幅度根据公司效益与公司发展情况决定。 第三十四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