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非煤矿山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内容摘要:

数不合理; 3.炸药单耗大,充填 长度过小,充填质量差; 4. 起爆方法 操作失误或不当; 5. 爆破材料的质量 差, 引起早爆、迟爆、盲炮; 6. 安全距离不够; 7. 违章作业 ; 8.管理不善。 三、 地表 水 危害 大气降水是地下水和地表水的主要来源, 如 无防排水措施, 雨水直接冲刷边坡 ,破坏边坡的稳定, 造成 坍塌; 若是凹陷采场,还会大面积积水而造成停产。 造成 地表 水 害 的原因 : 1. 没有采取 防洪排 水措施; 2. 降雨量突然加大,造成采场积水。 四、物体打击及人员滑跌或高处坠落 采场在生产过程中,特别是采装和排土时,由于作业环境和管理等原因,可能出现物体打击及高 处坠落的危险、有害因素。 (一)物体打击的原因 1.岩堆过高,岩石滚落伤人或损坏设备; 2.边坡浮石没及时处理滚落; 3.台阶出现伞岩,采装时滚落砸坏设备和伤人。 f (二)人员滑跌或高处坠落的原因 1.人员、设备站立不当,从分层坡面高处坠落; 2.台阶坍塌,造成设备人员高处坠落; 3.排土时没有人指挥,没有安全堤,没有反堤,汽车卸载时可能从排土场边高处坠落; 4.露天矿山的台阶、行人坡道、积水的采掘工作面、倾角较大的采掘工作面。 五 、厂内机动车辆伤害 厂内机动车辆 按国家质监总局的分类,包括:厂内运输车辆、挖 掘机、推土机、穿孔机械、压风机、装载机等。 虽然只是在矿区内进行运输作业,但如果对安全驾驶和行车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思想麻痹、违章驾驶、管理不善和车辆带病运行等,就会造成厂内机动车辆伤害事故。 (一)厂内机动车辆伤害事故的分类: 1. 按车辆事故的事态分:有碰撞、 操碰 、翻车、失火 和运输途中矿石掉落打击路人; 2. 按厂区道路分:有交叉路口、弯道、直行、坡道、狭窄路面、仓库、车间等 ; 3. 按伤害程度分:有车损、轻伤、重伤、死亡事故。 (二)车辆伤害事故的主要原因 1. 违章驾车: ( 1)疲劳驾车; ( 2)酒后驾车; ( 3)非驾驶员驾车; ( 4)超速行驶; ( 5)争道抢行; ( 6)违章超车和装载等。 2.心理异常 : f ( 1)情绪急躁; ( 2)精神分散; ( 3)心理烦乱; ( 4)身体不适等。 3. 车况不好: ( 1)安全装置不齐全; ( 2)工作装置不可靠; ( 3)安全防护装置 失效 ; ( 4)车辆维护修理不及时,带 “ 病 ” 行驶。 4. 道路环境: ( 1)道路 参数不合理 ; ( 2) 维护不好,路面损坏 ; ( 3)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 行车。 5.装载因素: ( 1)装载过满,石块落下打击路人; ( 2)装载中心偏差。 6. 管理因素: ( 1)车辆安全 行驶制度不落实; ( 2)管理规章制度或操作规程不健全; ( 3)车辆维修不及时; ( 4)交通信号、标志、设施缺陷等。 六 、粉尘 危 害 在生产过程中 产生大量土尘和呼吸性粉尘,此类粉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较高,对人体 产生粉尘 危害。 产生 粉尘 危害 的 原因 : 1.不用湿式打孔或没有防尘装置; 2.将大块破碎成小块,产生尘土; f 3.采装、运输扬尘; 4.干燥天气不洒水或洒水不及时。 七、高温的危害 该项目为露天开采,夏天当地气温较高,工人长时间在烈日下作业,会有中暑的危害。 八、 行为性危险 、有害 因素 行为性危险 、有害 因素 包括: 1. 指挥错误 在作业过程中,由于指挥失误(其中包括因通讯联络信号、安全信息传递不清引发的指挥失误)或违章指挥等易造成工伤事故的发生。 2. 操作错误 在作业过程中,因误操作、违章作业及思想麻痹等引发的伤亡事故屡见不鲜,是导致工伤事故的主要原因。 3. 缺乏安全意识、自我防护能力差 缺乏安全意识、自我防护能力差虽不能直接导致事故的发生,但有些本可以避免的事故却未能避免,这类事故时有发生。 九、 心理或生理性危险 、有害 因素 在作业过程中,有些作业易引起疲劳或体力、视力、听力超负荷,或健康状况异常,或过度紧 张等,导致感觉、知觉、思维情绪等异常而造成意想不到的工伤事故。 十、 噪声与振动 的有害因素 噪声与振动主要有设备产生的机械噪声和气流的空气动力噪声。 产生噪声和振动的设备和场所主要有: 1.穿孔作业; f 2. 挖掘机和作业场所; 3. 运输设备和设备通过的道路。 除了上述危险、有害因素外,该矿山建设项目还存在如下危险有害因素 : 1. 检修、安装设备时的高处坠落; 2. 设备、工具等坠落物的砸伤; 3. 金属突出物的刺伤和扎伤 等。 第三节 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价 一、重大危险源定义 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 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二、重大危险源辨识依据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是物质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 三、重大危险源的分类 重大危险源分为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和贮存区重大危险源两种。 四、重大危险源辨识 依据《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20]56 号及《重大危险源辨识》( GB18218)对民用爆破器材名称及临界量的规定,工业炸药生产场所的临界量为 5 吨,储存区的临界量为 50 吨。 结合该矿山建设项目的实际,该项目能形成重大危险源主要有两种情况: 1.具有 爆炸危险的生产场所形成的重大危险源; 2.易燃易爆物品库区、储存区形成的重大危险源。 根据生产、使用、贮存爆炸危险物质的品种、数量、危险特性及可能引起事故的后果,确定危险源: f 危险目标数量及分布 危险源 地 点 危险物质 药 量 危险特性 事故后果 1 爆破作业点 雷管、炸药 小于 爆炸 人员伤亡、财产毁损 2 炸药库 炸药 5吨 爆炸 人员伤亡、财产毁损 3 雷管库 雷管 10000发 爆炸 人员伤亡、财产毁损 在生产场所,具有爆炸的生产工序主要有:一次大爆破,二次爆破。 一般情况 下,一次大爆破爆破药量不超过 吨;二次爆破药量不超过 50 公斤。 矿山建设项目炸药库拟设计储存量为 5 吨。 综上所述,该项目危险源主要为:露天采场爆破作业现场、炸药库;两者危险品数量均未达到临界量,不构成重大危险源。 第五章 预评价单元划分和评价方法选择 第一节 确定预评价单元 一、预评价单元划分的原则 1.生产类型或场所相对独立的,按生产类型和场所划分评价单元; 2.伤害或破坏类别相对独立的,按伤害或破坏类别划分评价单元; 3.事故可能性较大的、可能造成重大事故的危险、有害因素作为独立的评价单元。 二、预评价单元划分 根据上述原则,本矿山建设项目预评价单元划分为:项目选址及总平面布置、采矿场、穿孔爆破作业、采装、运输、排土场、爆破器材库、职业卫生单元。 第二节 预评价程序和评价方法 一、预 评价程序 f 安全 预 评价程序: 准备阶段;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确定安全预评价单元;选择安全预评价方法;定性、定量评价;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形成安全预评价结论; 编制安全预评价报告;安全评价报告评审等。 本项目安全预评价 工作委托书 现场考察类似矿山 地质勘探资料 项目开发利用方案 技术标准、规范 资料收集 生产工艺分析 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预评价单元划分 预评价方法的选择 实施评价 危险度评价 调研测试资料 定性分析 安全检查表分析 预先危险性分析 提出安全对策措施 编制预评价报告书 提交、评审预评价报告 安全 预评价程序流程图 f 二、 预 评价方法 (一)预评价方法选择的原则 在准备好 充分的资料的前提下,根据《 *****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内容,按照矿山项目的工艺性质以及类似矿山的数据和资料,选择能够提供所需的结果、评价过程最简单,所需的基础资料及数据较少并最容易获取的评价方法。 (二) 评价方法的选择 根据上述原则,我们充分考虑了相同或类似矿山系统的特点、收集的资料、评价目的等,采用以下方法对建设项目进行预评价是合适的: 1.安全检查表分析法:利用检查条款按照相关的标准、规范等对选址、矿 山总 平面 布置有关的危险性和有害性进行判别检查。 2.预先危险性分析法:用于辨识各生产工艺系统中存在的主 要危险、有害因素及可能出现的危险类别、条件,可能造成的后果,确定其危险等级,防止危险发展成事故。 (三)预先危险性分析方法简介 1.方法简介( PHA) 预先危险性分析(简称 PHA)是在进行某项工程活动(包括设计、施工、生产、维修等)之前,对系统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类别、分布)、出现条件和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宏观、概略分析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该方法是一种定性评价方法。 2.分析评价目的:采用预先危险性分析方法的目的是早期发现系统的潜在危险因素,确定系统的危险性等级,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防止这些危险因素成为事 故,避免考虑不周所造成的损失。 3.分析步骤 ( 1)熟悉对象系统 确切了解对象系统的生产目的、工艺流程、生产设备、物料、操作条件、辅助设施、环境状况等资料,搜集类似系统、设备和事故统计、分析资料,以弥补早期分析系统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 f ( 2)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和触发事件 1)从有害物质、工艺条件、设备故障、人员失误及外界影响等方面分析系统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 2)分析触发事件 触发事件是系统危险、有害因素导致事故、危害发生的条件,是事故、危害发生的直接原因。 3)推测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和危险、危害程度 4)确定危险、有害因素后果的危险等级 按危险、有害因素导致的事故、危害的危险(危害)程度,将危险、有害因素划分为四个危险等级。 危险程度等级划分见表 51。 系统危险、有害因素危险程度等级划分表 表 51 危险等级 可能造成的伤害和损失 Ⅰ级 安全的、可以忽略。 Ⅱ级 临界的。 处于事故边缘状态,暂时尚不能造成伤亡和财产损失,应予以排除或采取控制措施。 Ⅲ级 危险的,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系统损坏,要立即采取措施。 Ⅳ级 破坏性的,会造成灾难性事故,必须立即排除。 5)制定相应安全措施 按危险、有害 因素后果危险等级的轻、重、缓、急,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 第六章 定性、定量评价 第一节 预先危险性分析( PHA) 根据本矿山建设项目的工艺过程及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结果,按 PHA 方法要求,主要以危险系统(单元)为评价对象,列表对项目的危险、有害因素危险程度进行分析评价。 本项目预先危险性分析见下表 : 第 26 页 一、项目选址、总图布置预先危险性分析表 表 6— 1 序 号 主要危险 源位置 潜在 事故 危险因素 触发事 件 发生条件 事故后果 危险 等级 防范措施 备注 1 采场与居民区、厂区、公共设施(学校、风景区、高压电网、通讯线路及国家测量控制点等)的位置 大于500米 爆破伤害 噪声危害 粉尘危害 矿区作业产生粉尘及噪声、爆破飞石 没有除尘措施; 没有消音措施; 设备落后 爆破作业 安全距离不达标 人员伤亡 财产损失 噪声危害 粉尘危害 I 采场选址要适当; 严格按规程设计和施工。 GB164231996 2 应优先选择在地质、水文、气象条件符合安全卫生要求 的地址 坍塌 山体滑坡 地 质条件差 雨水冲刷 选址错误 人员伤亡 设备受损 停产 I 详细勘探,选址合理; 建立防洪设施。 地表 水害 洪水淹浸 没有防洪设施 雨水突发 3 采场与工业广场建构筑物安全距离 爆破 伤害 爆破产生飞石 爆破设计错误 没有爆破设计 爆破施工失误 建构筑物安全距离不足、爆破操作失误 人员伤亡、 设备受损 I 采场选址要适当; 严格按规程设计和施工。 4 采场 对外通道 受滑坡和山洪危害 坍塌 山体滑坡 地质条件差 雨水冲刷 选址错误 人员伤 亡 设备受损 停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