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20000施工组织设计内容摘要:

,其它焊缝应在大角缝焊接后,收缩缝焊接前焊接。 收缩缝的焊接应一次焊完。 多名焊工均匀分布,并沿同一方向施焊,初层焊时,采用分段退焊。 大角缝的焊接在壁板全部焊缝焊完后施焊,先焊内侧后焊外侧,由数名焊工均匀分布沿同一方向焊接。 罐底板 罐壁 底圈壁板 加减丝 罐壁纵缝焊接,先焊外侧焊缝,待清根后焊内侧焊缝。 横缝同样是先焊外侧焊缝,待内侧清根后再焊接,数名焊工均匀分布沿同一方向施焊。 拱顶焊接:拱顶先进行定位焊,然后先焊拱顶内侧焊缝,后焊拱顶外侧焊缝;环向肋板接头的焊缝,采用双面满角焊;拱顶外侧径向的长缝,采用隔缝对称施焊方法,并由中心向外分段退焊;拱顶板与包边角钢的焊接,外侧采用连续焊,焊角高度不应大于板厚的 3/4,且不得大于 4mm,内侧不得焊接,焊 接时焊工应对称均匀分布,并应沿同一方向分段退焊;拱顶内肋板不得与包边角钢或罐壁焊接。 ● 焊接工艺严格按焊接工艺评定执行。 储罐无损检测施工技术措施 在本工程中,无损检测将严格按照设计规定或业主要求的检测方法、检测比例、验收标准及合格级别进行施工,保证检测质量和检测进度。 检测人员 从事本工程的无损检测人员必须持有劳动监察部门颁发 的相应检测资格证书,并只能从事与其检测资格相一致的工作,保证持证上岗率 100%。 检测人员应严格按照现场施工程序和公司《无损检测管理标准》、《无损检测 技术质量工作管理条例》进行检测施工,保证检测质量和检测进度。 无损检测程序 见下表。 检测结果处理 接受检测指令 无损检测准备 现场检测操作 无损检测工艺 材料 设备准备 业 主 返工 无损检测方案 1)射线检测 ● 检测技术及方法: 178。 检测方法: X 射线检测; 178。 透照方式:单壁单影法 178。 照相等级: AB 级 178。 胶片类型:天津Ⅲ型 178。 胶片规格: 360179。 80、 240179。 80 178。 胶片处理:手工处理 178。 曝光量:尽量采用低能量射线,其曝光量不少于15mA178。 min。 ● 检测编号 每张底片均有完整的编号系统,包括工程编号、焊缝编号、底片编号、定位标记、返工标记、扩探标记、检测 日期等。 在射线底片上字号摆放整齐并距焊缝影像至少 5mm。 ● 检测操作 178。 射线机开机前应认真检查连接电源是否破损,接头是否良好,接地状态是否良好。 178。 检查供电系统是否符合要求。 178。 χ射线必须按照操作规程训练完成后,方能进行操作。 178。 射线透照现场存在散乱射线、影响底片灵敏度,因此,在每张底片透照时,必须采用薄铅板做背部散射屏蔽。 178。 采用磁力贴片夹或磁铁,应具有足够磁力保证胶片与焊缝紧贴。 ● 暗室处理 178。 按胶片厂家要求,配制冲洗药液并定期更换新的药液。 178。 冲洗温度: 202℃。 178。 冲洗时间:显影 5~ 8 分 钟,停影 分钟,定影 10~ 15 分钟,流动水洗不少于 30 分钟。 178。 底片可采用机械烘干或自然干燥,底片夹持部位应避开评片区域。 ● 底片评定及质量要求 178。 影像识别要求:底片上象质计位置正确,定位标记和识别标记齐全,且不掩盖被检部位焊缝影像。 底片有效评定区域内不应有因胶片处理不当引起的缺陷或妨碍底片评定的伪缺陷。 178。 干燥后的底片应按顺序整理,被存放底片之间应有软纸相隔。 178。 所有的射线底片都不得有水迹、污染、划痕等影响评定的伪缺陷。 178。 底片黑度、灵敏度符合要求。 178。 严格按标准进行评定。 178。 做好 底片评定记录。 ● 返工及扩探:及时下达返工通知单, 在被检部位准确 标定缺陷位置,对返工部位进行复验时,底片应有返工标识,并按照标准执行扩探要求。 2)磁粉检测 ● 材料及设备 178。 设备类型:交流磁轭式磁粉探伤机。 178。 磁粉类别:黑磁粉 178。 磁化方法:湿式连续法 178。 磁化时间: 1~ 3S 178。 灵敏度试片: A2— 30/100 178。 磁悬液浓度: 15~ 20g/L ● 检测准备 178。 磁悬液的配制 将磁膏挤在刻度板上; 按比例倒入盛有洁净水的塑料桶内; 充分搅拌使 其混合均匀使其悬浮状载液。 178。 灵敏度的确认:把 A230/100 型试片(刻槽面向下)紧贴在罐壁母材上,然将磁轭两脚平贴焊缝或母材进行磁轭化。 通电磁化持续时间为 ~ 2 秒。 试片上能清楚的显示直线型磁粉痕迹。 根据能使试片清晰显示时的磁轭与试片之最大间距,确定磁轭每次移动距离。 ● 焊缝探测 178。 将磁轭放置于焊缝中心线边侧且平行焊缝和将磁轭横跨且垂直焊缝,交替磁化。 178。 每次移动磁轭应保持有效磁场重叠 30%左右。 178。 通电磁化后观察焊缝二侧磁痕显示情况,观察范围为焊缝表面二侧 20mm 区域。 178。 记录:应包括检查日期、检测人姓名、焊道编号;有缺陷时记录其长度、形状、位置。 检测资料 无损检测资料与检测施工同步完成, 积极做好检测资料的整理、交工和归档工作,检测资料符合国家、行业标准和业主要求。 安全管理 178。 射线检测施工时,做好自身和他人的射线安全防护工作。 178。 射线现场应设置醒目警戒标志( 警戒线、警戒牌) ,划出安全区域, 防止非操作人员进入。 射线作业避开安装施工时间。 178。 高空、夜间工作应特别注意安全,利用好安全带等器具。 178。 无损检测人员应 严格遵守施工现场各项安全管理规定。 检测标准 《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 线照相和质量分级》 GB332387 《常压钢制焊接储罐及管道磁粉检测技术标准》 SY/T044498 《常压钢制焊接储罐及管道渗透检测技术标准》 SY/T044398 机泵设备施工技术措施 本库区内泵的主要有离心式管道油泵( 80GY15)、消防泵( XBD9595)、三螺杆润滑油泵( 3G85179。 4W21)和三螺杆润滑油泵( 3G42179。 4AW21)。 它们分别分布在四十八车位轻油及润滑油灌油棚区域、消防泵房、润滑油卸油泵房和润滑油发油泵房内。 管道泵采取不解体直接进行安装的施工方法;其余的 泵在超过防锈保证期或有明显缺陷时,先解体再安装,否则应采取不解体直接进行安装的施工方法。 其安装措施如下: 基础验收 基础施工完毕后 ,由建设单位土建、安装监理等单位共同对基础进行中间验收,检查基础的外观和几何尺寸。 基础外观主要检查如下内容:基础是否有清晰的纵横中心线、标高基准线、基础外观是否有空洞、蜂窝、露筋等缺陷。 基础几何尺寸主要检查:基础表面的水平度、基础表面的标高、地脚螺栓孔的中心距、地脚螺栓孔的深度、铅垂度及其截面尺寸。 基础几何尺寸除了符合图纸及施工规范的 要求,还必须与机器实物尺寸一致。 基础验收合格后,由参加验收的各方签署基础中间交接记录。 设备到货验收 设备到货后由物资供应部门负责组织专业技术员、质检员进行设备的到货检验,主要检验设备的型号、数量是否与设计相一致,设备保护情况是否良好,外观是否有损伤,备品、备件是否齐。 检查依据是设计图纸和设备装箱单。 检查合格后,填写设备检验记录。 设备安装 设备安装前,先将基础表面铲毛,同时将放置垫铁处的基础铲平,在地脚螺栓孔的两旁各放置一组垫铁,垫铁组的高度根据基础预留的灌浆层高 度决定。 将设备吊装就位,穿上地脚螺栓,调整泵的中心位置,使泵中心线与基础中心线一致。 同时利用垫铁组调整泵的标高和水平。 泵体的标高以泵中心标高为基准,泵体的水平度一般在水平法兰上或水平的机加工面上测量。 泵初次找平后,对泵地脚螺栓孔进行灌浆,灌浆时应进行充分振捣。 灌浆层养护期结束后,适当调整垫铁位置,对泵体进行二次找平。 对称点焊垫铁组,经隐蔽工程检查合格,进行预留层的灌浆、抹面。 泵的解体检修 若泵的随机技术文件上明确要求不必进行解体,则可不进行该类泵的解体,若没有明确要求则 进行解体,泵的解体重点依据厂家随机技术文件及施工验收规范进行。 依次对泵的各零部件解体后,做好标识,用煤油一一清洗,并逐一进行外观检查,转动部件上不允许有毛刺、裂纹、铁锈等现象存在。 测量轴的直径和椭园度、弯曲度和跳动度。 测量叶轮的径向跳动度、端面跳动度及瓢偏度。 测量泵体密封环与叶轮之间的间隙,测量叶轮在泵腔前后的轴向间隙即叶轮的总窜量和半窜量。 测量检查完毕后,进行泵的组装,组装顺序与拆卸顺序相反,并按拆卸时所做的标识与记录进行组装。 在摩擦面和配合面涂上润滑油,在装配滚动轴承时,用 压铅丝法测量并调整轴承的径向和轴向间隙。 机械密封的装配应符合随机技术文件的规定,其弹簧压缩后的工作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若是填料密封,填料压盖不可压得太紧。 以盘车灵活为宜。 最后测量转子的装配总窜量。 泵组装完毕后,进行联轴器的对中找正,找正时以泵为基准,调整电机位置。 泵的单机试运 ★ 试运流程及介质 泵的试运流程应遵循如下原则:试运流程尽量形成循环回路、流路尽可能 短;尽量不接或少接跨线;储罐的容积应满足循环的要求。 若管路上没有过滤器,应增设临时过滤器。 泵的试运介质采用洁净水。 当泵的工作介质 为轻质油品或者与水的密度相差较大,应对泵的试运转参数如流量、扬程、功率、电机的电流等进行计算对比,使泵的运转正常可靠。 ★ 试运程序 1) 离心泵的试运程序如下: ● 检查驱动机的转向应与泵的转向相符。 ● 检查各固定连接部位应无松动。 ● 检查各润滑部位加注润滑剂的规格和数量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有预润滑要求的部位应按规定进行预润滑。 ● 检查各指示仪表、安全保护装置及电控装置均应灵敏、准确、可靠。 ● 检查盘车应灵活、无异常现象,点动电机,检查电机转向。 ● 启动电机、电机单试。 连续正常运转二 小时后关机。 ● 灌泵、盘车、打开吸入管路阀门,关闭排出管路阀门。 ● 启动泵,利用出口阀的开度调节泵的出口压力。 ● 每半小时记录一次泵的出口压力,轴承、电机温度,泵的振动。 ● 泵连续正常运转 4 小时后,停泵,关闭泵的入口阀门,放净泵内积存的液体,防止锈蚀等。 ● 待泵冷却后再依次关闭附属系统的阀门。 2) 三螺杆泵的试运程序如下: ● 检查驱动机的转向应与泵的转向相符。 ● 检查各固定连接部位应无松动。 ● 检查各润滑部位加注润滑剂的规格和数量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 检查泵的液体流道应清洗干净。 ● 点动电机,检查电机转向。 ● 启动电机、电机单试。 连续正常运转二小时后关机。 ● 启动前,打开进口阀门和出口阀门,向泵内灌注输送液体灌泵。 ● 启动泵,泵在规定转速下,逐次升压到规定压力进行试运转;规定压力点的试运转时间不少于 30min。 ● 每半小时记录一次泵的出口压力,轴承、电机温度,泵的振动。 ● 泵连续正常运转 4 小时后,停泵,关闭泵的入口阀门,放净泵内积存的液体,清洗泵和管道,防止堵塞。 工艺管线施工技术措施 本库区工业管线主要为汽油管线、柴油管线、给排水管线、 消防水管线,其操作压力和温度均为常温、中低压管道。 管子材质国内供货的碳钢和 UPVC 管。 该库区为扩容库区,施工的进程中要保证生产的正常运行。 地下管线遍布整个库区,给安全施工带来了困难,因此,本库区的工业管线安装安全工作和实测深度预制工作为该库区工艺管线施工的重点工作。 管线施工时根据库区的生产运行情况和拆除工作的进展情况结合施工进度计划分区域进行预制和安装。 施工前利用公司自行开发的管段图绘制软件绘制管段图,对于和原有管线接口处均应进行实测后绘制管段图。 管线材料实行库房净料发放,施工中严格按照《工业管道按管段图施 工管理标准》进行组织施工,全面推行“覆盖法”施工工艺,实行无损检测日委托制,加强标识管理,确保“管线号、焊道顺序号、焊工钢印号及无损检测底片号”四号对应。 管线施工顺序(见下页) 材料的到货检验 ★ 所有的原材料、附件及阀门必须有合格证明书,并按规定进行检验,不合格的严禁使用。 ★ 阀门应逐个进行强度和严密性试验,并按规定抽样解体检查。 焊工培训 与考试 机具准备 图纸会审 技术措施编制 技术交底 管段图绘 制及确认 焊接工艺评定 原材料领出、运输、复验、标识 下料切割 管线号标识 焊道顺序号标识 组对 焊工号标识 焊接 底片号标识 无 损 检 测 标识检查质量确认 运输出场(厂) 预制件检查验收 相关作业工序交接 管线号标识确认 ★ 材料的存放应整齐有序,并按品种、材质、规格分区存放,做好标识。 管线的预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