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诗人(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隐含并跳动着作者的心 , 作者的真情实感。 全诗意象清新 , 组合自然 , 使诗人内在强烈的情绪得以自如的表达。 另外,本诗的语言自然流畅,诗中所蕴含的情凝重而又细腻,既有浓浓的个人感叹,又有开阔的时代情怀。 诗的最后四名:“不怕天涯海角 /岂在朝朝夕夕 /你在我的航程上 /我在你的视线里”,被人们当作警句加以广泛流传和引用。 春 穆旦 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 , 他渴求着拥抱你 , 花朵。 反抗着土地 , 花朵伸出来 , 当暖风吹来烦恼 , 或者欢乐。 如果你是醒了 , 推开窗子 , 看这满园的欲望多么美丽。 蓝天下 , 为永远的谜蛊惑着的 是我们二十岁的紧闭的肉体 , 一如那泥土做成的鸟的歌 , 你们被点燃 , 卷曲又卷曲 , 却无处归依。 呵 , 光 , 影 , 声 , 色 , 都已经赤裸 , 痛苦着 , 等待伸入新的组合。 春 , 是一个被古今中外诗人写得太多的题材。 想到它 , 人们会自然地联想到一系列相关词语与意象。 那么 , 如何用陈旧的想像写出新的 、 给人以强烈感受的 春之歌 呢。 新的感觉方式 、 新的诗学观念以及新的词语力量都是必须的。 穆旦是四十年代 九叶派 诗人的一个代表 , 也是现代诗人中非常成功的一个 , 他的创作被誉为 最能表现现代知识分子那种近乎冷酷的自觉性 ( 袁可嘉语 )。 他对英美现代诗人特别是叶芝 、 艾略特 、 奥登的熟悉 , 对他们的诗歌理论与批评理论的吸收 , 以及他年轻的活力 , 都使他的诗歌具有突出的现代特质。 在 《 春 》 这首小诗中 , 这一切也表现得非常明显。 现代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强调诗歌内在的张力和戏剧性 , 往往将一系列充满对抗 、 冲突的词语和意象组织在一起 , 以形成错综 、复杂而又强烈的抒情形式。 在穆旦这首诗中 , 我们可以发现三组不同色调的词语。 其一是强烈而动感的:火焰 、 摇曳 、 渴求 、 拥抱 、反抗 、 伸 、 推 、 点燃;其二是静态的:绿色 、 土地 、 看 、 归依;这是草与花朵的对立 , 春天内在的对立;也是 醒 与 蛊惑 的对立 ,是人生青春期燥动的欲望与诗人沉思形象的对立。 窗子 是一种媒介 , 它分隔又联系了 欲望 与 看 , 从而带来第三组体现着张力共存的词语:紧闭 、 卷曲 、 组合。 这三组词汇相互交织 , 组构了诗歌的基本框架 , 也奠定了诗歌沉挚 、 坚实 、 富有现代感的抒情基调;紧凑而充满张力的语言;以及饱满的节奏和集中的意象。 那么 , 春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它是醒来 , 是第一次的诞生和再生 ,但也是欲望与沉迷的诱惑;是飞扬的歌声与敞开的欢乐 , 也是沉滞的泥土与紧闭的肉体;是燃烧 、 分散 、 反抗 , 也是散乱之后新的组合与新生。 它是自然的春天也是人生的青春 , 是诗人春心的萌动和诗心的勃发。 黎明 、 早春 、 二十岁的青春三位一体 , 恰如光 、 影 、声 、 色的赤裸与感官的和思想的敞荡 , 它们共同等待新的组合的出现。 诗人感受到对立观念的冲突:清醒 /沉醉、沉滞 /飞扬、根基 /摆脱,通过与 春 相关的生动意象他们得以表现出来:绿色 /火焰、拥抱 /反抗、紧闭 /赤裸、土地 /花朵、泥土 /歌、卷曲 /伸入。 诗人的情绪也在变化着,从暖风吹来的烦恼和欢乐,到紧张的痛苦。 如窗和眼,他沉醉和观看着;如鸟,他歌唱和期待着。 这是对生命中的新生和强力冲动的迷恋与等待。 草 木 篇 流沙河 寄言立身者 , 勿学柔弱苗 ——唐:白居易 白 杨 她 , 一柄绿光闪闪的长剑 , 孤伶伶地立在平原 , 高指蓝天。 也许 ,一场暴风会把她连根拔去。 但 , 纵然死了吧 , 她的腰也不肯向谁弯一弯 ! 藤 他纠缠着丁香 , 往上爬 , 爬 , 爬 …… 终于把花挂上树梢。 丁香被缠死了 , 砍作柴烧了。 他倒在地上 , 喘着气 , 窥视着另一株树 …… 仙人掌 它不想用鲜花向主人献媚 , 遍身披上刺刀。 主人把她逐出花园 , 也不给水喝。 在野地里 , 在沙漠中 , 她活着 , 繁殖着儿女 …… 梅 在姐姐妹妹里 , 她的爱情来得最迟。 春天 , 百花用媚笑引诱蝴蝶的时候 , 她却把自己悄悄地许给了冬天的白雪。 轻佻的蝴蝶是不配吻她的 , 正如别的花不配被白雪抚爱一样。 在姐姐妹妹里 , 她笑得最晚 , 笑得最美丽。 毒菌 在阳光照不到的河岸 , 他出现了。 白天 , 用美丽的彩衣 , 黑夜 , 用暗绿的磷火 , 诱惑人类。 然而 , 连三岁孩子也不去睬他。 因为 , 妈妈说过 , 那是毒蛇吐的唾液 …… 1956年 10月 30日成都 (选自 《 星星 》 1957年第 1期 ) 《 草木篇 》 作者流沙河 , 原名余勋坦 , 1931年生 , 四川金堂县人。 1948年开始写作诗歌 、 小说。 著有诗集 《 农村夜曲 》 、 《 告别火星 》 、 《 流沙河诗集 》 、 《 游踪 》 、 《 故园别 》 等。 流沙河的诗歌成就主要表现在蒙难之际和复出之后。 前者有 《 故园九咏 》 、 《 情诗六首 》 、 《 梦西安 》 等 , 大都写真实人生 , 在困苦中追思美好 ,在劫难中倾诉忠诚 , 在抑郁中畅想未来 , 带有明显的自传色彩。 这类诗把直率和含蓄 、 柔婉和刚毅融为一体 , 给人以质朴自然之美。 后者有短诗 《 焚书 》 、 《 归来 》 、 《 故园别 》 及长诗 《 太阳 》 、《 老人与海 》 、 《 一个知识分子赞美你 》 等。 短诗回顾既往 , 总结人生经验 , 诗中不无苦涩;长诗则沟通历史与现实 , 进行深刻反思 ,知识性与哲理性明显加强。 《 草木篇 》 是一组托物言志的散文诗。 诗人通过对五种植物的描绘 ,借以隐喻一些人在现实生活中的立身处世之道。 组诗热情地歌颂了孤直不屈 、 刚正不阿 、 忠贞不二的美好品格。 诗人通过白杨那种宁死也不肯向谁弯腰的精神 , 赞美了在任何险恶的环境中也不卑躬屈膝的高贵品格;通过仙人掌没有奴颜媚骨 , 终至被逐出花园 , 既对它那种顽强不屈的节操给以充分肯定 , 也对它的不幸命运寄予深切同情;通过梅花一旦把自己许给白雪 , 便一心等待冬天的到来 , 赞美了对爱情忠贞不渝的高贵品质 , 也启示人们在政治生活中同样要保持这种品格。 组诗还无情地揭露了损人利己 、 善于伪装 、 暗中害人的丑恶行为。 诗人在篇首引用唐代诗人白居易: “ 寄言立身者 , 勿学柔弱苗 ” 的诗句 , 题旨就是: “ 告诫人们不要学篇中所写的 “ 藤 ” 和 “ 毒菌 ”。 藤为了达到向上爬的目的 , 不惜采取损人利己的手段 , 乃至把人置于死地;而毒菌则善于用漂亮的外衣包裹自己以害人 , 从而提醒人们要善于识破他们的伪装 , 警惕现实生活中的两面派。 组诗借写草木歌颂生活中的真善美 , 也鞭挞立身处世中的假丑恶 ,表达了作者的 “ 善恶之心 、 坦诚太度和刚直人格 ”。 《 草木篇 》 在艺术构思上以小见大 , 在表现手法上托物喻人 , 在感情抒发上憎爱分明 , 在语言运用上刚柔并济 , 堪称当代咏物诗中的佳作。 诗歌鉴赏 北岛 《 迷途 》 沿着鸽子的哨音 我寻找着你 高高的森林挡住了天空 小路上 一棵迷途的蒲公英 把我引向蓝灰色的湖泊 在微微摇晃的倒影中 我找到了你 那深不可测的眼睛 七十年代末直至八十年代中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