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车站安全管理研究内容摘要:

直管站 段,虽目前已基本理顺站段与路局安全管理的关系,但还是在某些管理方面管得还不够深入。 在这种新的管理体制情况下,必须适应新形势研究新情况,探索新方法。 第三章 铁路站 段安全生产管理现状 铁路运输生产是在全国纵横交错的铁路网上进行的。 截止到目前,全路有 18 个铁路局 (集团公司 )。 拥有几万公里线路,数千个车站,几百万铁路职工,配备有大量先进的技术设备。 每天有几万台机车和几十万辆货车、客车,编成数以千计的各种列车昼夜不停地运行。 在整个铁路运输生产活动主要有客运作业、货运作业和行车技术作业,相应地铁路运输安全主要 包括行车安全、货运安全、客运安全、人身安全、设备安全和路外安全等内容。 其中铁路行车安全在运输安全中问题最为突出。 因为人员伤亡、货物损毁、设备破坏等大多数损失是因为行车事故而造成。 行车安全状况好,旅客和货物运输的安全可靠程度就高,反之亦然。 因此,我国铁路在评价运输企业安全工作好坏时,一般采用无 较 大、 重 大事故天数以及行车事故率等指标来衡量。 一般地说,考察分析铁路行车安全状况,就足以反映铁路运输安全的基本情况。 第 一 节 铁路站段 段生产现状 今年, 铁道部 为了加强安全生产出决定,认真贯彻《安全生产法》和国务院《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坚持“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狠抓全路运输安全工作会议、路局一号文件精神的落实,加强“三基”、强化“三性”、落实“四责”,深化安全基础建设,确保运输安全稳定,全面推进铁路跨越式发展。 一、“以人为本”,进一步强化安全责任意识 11 安全生产是保证全面推进铁路跨越式发展目标的实现及社会稳定的根本要求,没有一个良好的安全环境,铁路的改革与发展将一事无成。 铁路站段 每一位干部职工都要以党中央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为 理论依据,不断强化安全责任意识,切实做到认识到位,尽心尽责,严格管理,狠抓落实,努力创造安全生产的稳定局面。 二、以完善安全责任制落实机制为主线,推进安全管理的规范化 铁路站 段应以贯彻实施国务院《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为契机,完善安全责任制落实机制为主线,把安全管理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铁路站 段的安全管理体系,增强全员的安全法制意识。 三、实施安全重点卡控,积极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防范事故发生 安全管理要切实落实路局“抓小防大”的工作要求,针对 铁路站 段运输生产的特点,找准作业中的安全重点和控制关键,抓好五个行车工作预案的落实 (计划施工行车工作预案、设备临时故障行车工作预案、防洪工作预案、无调车作业站临时甩挂车预案、车辆溜逸应急处理预案 ),实施重点卡控,努力提高事故防范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 , 安全目标及措施、安全控制点及卡控措施。 四、突出客车重点,确保旅客列车绝对安全 确保旅客列车绝对安全仍是今 后 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强调 每名站 段干部职工都必须牢固树立“客车无小事”的思想,进一步深入落实围歼旅客列车事故措施。 对容易危及客车安全的关键环节进行重 点防范,特别是对客车安全十大关键中的防错办进路 (多方向和非正常情况下接发车 )、车辆溜逸、调车作业抢钩、“三重一超一落”、列车火灾爆炸等环节严格把关。 列车乘务员重点做好茶炉、车门的管理工作,在列车严重超员时,认真做好旅客的组织疏散工作,严防车辆游间压死危及行车安全。 各级干部要加强对“围歼”措施落实情况的检查督促,确保“围歼”措施的真正落实。 五、强化职工培训,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 安全生产的稳定可控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 铁路站 段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职工队伍建设工作,强调技 术室应尽快出台相关理论、实施 12 培训计划,明确各级培训的内容及职责,分层落实培训责任,切实提高干部职工安全基本功。 此外还强调技术室应收集、整理新设备上 非正常接发列车标准,制定相应的处理办法并组织实施。 六、整顿站车秩序,减少路外伤亡 铁路站 段 应 争取做到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加强护路防伤宣传教育,对近年来所辖处理地段的路伤多发点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并采取可行的控制措施,与公安机关和地方政府密切配合,抓好站车秩序整顿,尽量把闲杂盲流、围车叫卖人员彻底堵在站外、车下,以减少非责任路外伤亡事故的发生。 七、严格考核奖惩制度,确保安全目标的实现 针对 文电及安全信息等的交换靠信件传递太慢,使 得铁路站段 安全信息不畅,重要文电上传下达不及时。 《技规》是现场作业的根本大法,但对于《技规》条款由于没有权威的、具有法定效力的解释说明,造成因个人理解不同,现场检查、执行标准不统一的情况。 现行的规章对实际作业有一定难度。 对一般事故的处理,上级统得太死,考核力度太大,让下级不得不遮掩,使得 各项规章制度 难以真正落到实处。 铁路站段 应结合自身实际,完善修订安全考核制度,做到措施有力,奖惩分明,对促进安全生产起到积 极作用。 第二节 铁路站段 的安全管理现状 近年来,铁路六次大提速对运输安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全路在“规范管理、强基达标”工作中,运用科学管理方法 (如全面质量管理、 IS09000系列标准等 ),努力构建规范科学的安全管理体系,全面加强安全基础建设,达到了安全有序可控、基本稳定的目的。 2020 年全路运输安全取得了事故件数减少、安全周期延长的好成绩。 十多年来铁路行车安全技术和管理不断改善和进步。 但运输安全形势仍不稳定,波动、反复性较大,损失严重的 重大 、 较大事故 时有发生,旅客列车伤亡事故仍未杜绝 ,货物列车险性事故和一般事故层出不穷。 13 实施铁路局直管站段后,路局重新建立了完善的安全检查监督体系,实行铁路局对运输安全的集中管理和铁路办事处对运输安全的检查监督,形成了以专业管理为核心的运输专业管理机制,充分发挥了新体制的优势,对运输安全实施了有效控制。 就全路职工来说,并没有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识决定行为,行为导致结果,铁路基层站段发生的各类事故,都是安全意识问题,是由于没有真正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往往在发现事故苗头或事故隐患的时候,不能及时采取有效处理措施,或者草率处理了 事,最终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这说明如果基层站段缺乏应有的安全意识,丧失基本的安全责任,发现问题不能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对关键作业不严格执行相关作业标准,就会导致安全问题屡禁不止、防不胜防。 职工素质不能胜任安全生产的要求。 随着铁路大量新技术和新设备的采用,对职工的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一些基层站段职工的素质达不到安全生产的要求。 第四章 铁路安全事故分析 “事故”一词极为通俗,事故现象也屡见不鲜,但对于事故的确切内涵,至今尚无一致的认识。 牛津辞典中,将事故定义为“意外的、特别有害的事件”。 美国安全工程师海 因里希认为,事故是“非计划的、失去控制的事件”。 甘拉塔勒等人从更为一般的意义上提出,“事故是与系统设计条件具有不可容忍的偏差的事件”。 吉雷进一步补充说明了“事故是指任何计划之外的事件,可能引起或不会引起损失或伤害”。 第一节 铁路事故构成特征 事故与安全是对立的,但事故并不是不安全的全部内容,而只是在安全与不安全一对矛盾过程中某些瞬间突变结果的外在表现。 系统处于不安全状态,也未必完全是由事故引起。 事故发生,系统不一定处于危险状态,事故不发生,也不能否认系统不处于危险状态,事故不能作为判别系统危险与安全状态 的唯一标准。 事故总是发生在操作的现场,总是伴随隐患的 14 发展而发生在生产过程之中,事故是隐患发展的结果,而隐患则是事故发生的必要条件。 一、铁路事故分类 由《铁路企业伤亡事故处理规则》铁道部令第 7 号文件中规定了铁路事故有如下种类 : ( 1)物体打击。 ( 2)提升、车辆伤害。 ( 3)机械伤害。 ( 4)起重伤害;( 5)触电;( 6)淹溺。 ( 7)灼烫。 ( 8)火灾。 ( 9)高处坠落。 (10)坍塌。 (11)冒顶片帮。 (12)透水。 (13)爆破 :(14)火药爆炸。 (15)瓦斯煤尘爆炸。 (16)其他爆炸。 (17)煤与瓦斯突出。 (18)中毒和窒息。 (19)其他伤害。 二、铁路事故原因 铁路事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所致: 违反操作规程或劳动纪律。 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挥错误。 安全设施缺少或有缺陷。 其他。 指除该条前三项之外国家规定的所有事故原因的总和,包括 :①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②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少或有缺陷。 ③生产 (施工 )场地环境不良。 ④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 ⑤劳动组织不合理。 ⑥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 ⑦教育培训不够,未经培训,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知识。 ⑧没有 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 三、伤害程度 轻伤 :指造成人员肢体、某些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轻度损伤,致使劳动能力轻度或暂时丧失的伤害。 其事故伤害损失工作日等于或超过 1 个工作日,等于或小于 299 个工作日。 重伤 :指造成人员肢体残缺或某些器官受到严重损伤,致使人体长期存在功能障碍或劳动能力有重大损失的伤害。 其事故伤害损失工作日等于或超过 300 个工作日。 死亡。 其事故伤害损失工作日按 6000 个工作日计算。 15 四、伤亡事故等级 轻伤事故 :指一次事故中只发生人员轻伤的事故。 重伤事故 :指一次事故中发生重伤 (包括伴有轻伤 )但无死亡的事故。 死亡事故 :指一次事故中死亡 1 至 2 人 (包括伴有重伤、轻伤 )的事故。 重大死亡事故 :指一次事故中死亡 3 人及以上、但构不成特大的事故。 特大事故 :按国家有关规定界定。 急性中毒事故 :指生产性毒物一次或短期内,通过人的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大量进入体内,使人体在短时间内发生病变,导致中断工作,须进行急救处理,甚至死亡的事故。 第二节 铁路运输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人员因素影响分析 我们知道,世界 万物都是处在矛盾统一之中的。 然而在安全问题中,人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因为即使是高度自动化的系统也不可能完全避免人的介入,不可能完全不受人的操纵和控制。 联邦德国安全专家库尔曼认为,人是一种安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