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属工业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条文说明内容摘要:

排土场占地面积很大,其占地面积取决于岩土堆存总量、平均堆积高度 岩土运输方式 排土场场地 地形等诸多因素,相互间有关系但早无固定规律,很难制定排土场建设用地指标。 为了对排土场用地情况有所了解与比照,现将某些有色露天开采矿山排土场岩土堆存总量、使用面积、岩土堆积区占地面积、平均堆积高度、万 m?用地面积等资料列附表 3 . 4 . 4 ,并按平均堆积高度划分档次,计算出排土场建设用地测算指标,平均堆积高度( m )与用地测算指标( m?/万 m?)以下列两关系式表达: 第四章重有色金属冶炼厂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 4 . 1 . 1 条为了便于企业组织生产和方便经营管理,一般冶炼厂都根据各车间厂房的生产性质、工艺流程、物料输送及安全、卫生、环保等方面的要求,组成若干个功能区。 各功能 区之间是以通道或道路中心线分界,功能区内在满足管道敷设、物料输送的情况下,建筑物与建筑物之间尽量缩短间距,以期达到节约用地的目的。 第 4 . 1 . 2 条建筑物合并是有效节约用地的措施之一,但需注意解决由于联合厂房或合并建筑带来的采光、通风等问题。 本条提到的合并建筑物都是有成熟经验的,特别是中小型冶炼厂的一些车间厂房实际建设中大多数都是合并建设的。 第 4 . 1 . 3 条铜、铅、锌、镍冶炼厂的建设规模、产品方案、工艺流程、外部运输方式、协作条件等都是参照同类金属冶炼厂建设标准编制的。 由于国内目前独立 铅厂较少,故未编独立铅厂的用地指标。 第 4 . , . 4 条场地地形修正系数是按重有色金属冶炼厂通常布置条件下经过计算确定的,其计算条件如下: 1 .场地外形条件,长与宽之比,大体为 5 : 3。 2 .场地长边与地形等高线基本平行; 3 .挖、填方边坡以 1 : 1 . 5 计算。 第 4 . 1 . 6 条重有色金属冶炼厂生产过程中产出的熔炼渣及其它残渣所含的成份性质、性能各异,有的尚可提炼和回收有用金属及其它物质,有的渣尚含有毒、有害物质,会污染环境和水系,为此,国内外都在研究熔炼渣的综合利用 和妥善处理问题,综合利用能变废为宝,同时也可解决污染环境和少占地问题。 对某些特殊性质的渣,例如带有放射性或剧毒性的,还要按有关规范规定采取措施进行处理,防止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第 4 . 1 . 7 条对暂时不能综合利用的废渣,应选择合适的场地堆存起来,场地应选择在附近的沟谷,荒地。 渣的堆置高度与渣的产状、比重有关,水淬渣的堆积比重为 1 . 5 左右,堆置高度还受到运输、输送设备的制约。 根据现有冶炼厂渣场用地规律,渣场测算用地指标为 500 一 600 m?/万 t 渣,场地条件为平地,渣场底面周边都 设有阻拦措施,或者是三面皆为较陡的山沟场地,渣的堆置高度为 12 ~ 15m 左右。 第 4 . 1 . 8 条重有色金属冶炼厂厂区建筑系数不应低于 24 %的数值,是摘自(有色金属企业总图运输设计规范》( YSJ00l 一 88 )。 在制定该规范建筑系数时,曾对巧个大、中、小型重有色冶炼厂进行了深人调查,该指标是经过几次专家审查会议审查后确定的数值。 规范自 1988 年出版实施后,实践证明不低于 24 %是合适的。 为慎重起见,在本指标选定时,又对近几年新设计的 10 个重有色冶炼厂的建筑系数进行了调查和 核实计算,详见附表 4 . 1 . 8。 核实分析结论为:多数厂还没有达到 24 %的数值,只有 3 个厂超过 24 %。 这 3 个厂中有一个是我国给伊朗设计的锌厂,辅助设施占地少,另一个是电解镍厂,只有电解部分,因而建筑系数高,山西某铜厂是外商圈定面积设计的,都有其特殊情况,不能作为正常情况,一般的场地也是达不到的,因此重有色金属冶炼厂厂区建筑系数不得低于 24 %的数值是恰当的,通过努力也是能达得到的 . 第二节铜冶炼厂 第 4 . 2 . 2 条铜冶炼厂用地指标与建设规模大小、产品种类多少、工艺流程长短、设备类型大小、外协条件优劣、运输方式、地形条件等因素有直接关系。 为说明建设用地指标的选用情况,现将具有代表性的几个铜冶炼厂厂区用地情况列附表 4 . 2 . 2。 用地情况分析及用地指标值的选用分述如下: 1 .建设规模 10~ 20 万 t / a 档次铜冶炼厂的用地指标是以华东 A 铜冶炼厂 的单产用地面积为基础选用的。 该厂是 1978 年开始设计, 1986 年建成投产的,年生产电铜 15 万 t 和粗铜 5 万 t ,总计为年产 20 万 t 并综合回收多种金属。 工艺流程及主要设备均系由国外引进,生产厂房采用联合厂房和多层厂房,总平面布置紧凑合理,工程技术管线采用集中多层架空管架,符合 “ 三平一通 ” 的原则,年单产用地面积为 m?/ t,以此为基础, 10 ~20 万 t / a 铜冶炼厂的用地指标选用为 5 . 0 ~6 . 0 m?/ t。 华北 B 铜冶炼厂生产规模为 10 万 t / a ,厂区地形平坦,主要工艺流程由国外引进,设计中采用了联合厂房和集中多层架空管线,厂区用地面积为 73 . 5 h m?,年单产用地面积为 7 . 35 m?/ t。 但辅助生产区布置比较松散,单产用地面积偏高,本项目初步设计完成后因故中止,其单产用地面积只能作为参考。 2 .建设规模 5 一 10 万 t / a 铜冶炼厂建设用地指标是以西南 C 铜冶炼厂为基础,经分析,去其不合理用地部分,取其合理部分,作出合理调整后选用的。 厂区围墙内占地面积为 70 h m?,其中有些用地与年产 6 万 t 铜是没有 关系的,应予减掉,例如扣除了选矿药剂厂占地、远景发展用地,以及总图布置不紧凑而多用的部分等。 此外,根据生产需要而又不能缺少的部分,作了用地的增补处理。 例如原缺少的污水处理用地作了补足处理,加人厂区用地内。 经合理调整后的厂区用地总计为 h m?,单产用地面积为 7. 4 m?/ t,以此为基础,建设规模 5~10 万 t / a 档次铜冶炼厂建设用地指标选用为 6 . 0 ~ 7 . 5 m?/ t。 3 .建设规模档次 2 ~ 5 万 t / a 铜冶炼厂建设用地指标是以合理调整后的华北某铜冶炼厂单产用地面积 为基础,参考华东 D 铜冶炼厂及中南 E 铜冶炼厂单产用地面积选用的。 华北某铜冶炼厂于 1993 年设计,建设规模电铜 3 . 6 万 t / a,厂区用地面积为 37 . 24 h m?,其中留有部分发展用地约为 7 . 22h m?。 经合理调整后的厂区用地面积为 30 . 02 h m?,单产用地面积为 8 . 39 m?/ t。 调整后的华北某铜冶炼厂具有平均先进水平,可作为选用建设用地指标的基础。 据此, 2 一 5 万 t / a 铜冶炼厂建设用地指标选用为 7 . 5 一 9 . 0 m?/ t。 华东 D 铜冶炼厂场地地形为丘陵地带,阶梯式竖向布置,单产占地面积较大。 中南 E 铜冶炼厂,工艺流程落后,无可取价值。 第三节铅锌冶炼厂 第 4 . 3 . 2 条我国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建设的铅锌冶炼厂都采用的是传统工艺流程; 即 铅冶炼 ― 烧结、鼓风炉熔炼、熔铸。 锌冶炼 ― 焙烧、浸出、电解、熔铸。 到六十年代,对难分选的铅锌混和精矿的冶炼工艺,引进了 I . S . P 冶炼方法。 进人八十年代,铅冶炼工艺采用 Q . S . L 直接炼铅法,锌冶炼工艺采用鲁奇式沸腾焙烧炉、三段浸出、二段净化、电解锌铸锭。 铅锌冶炼厂用地指标是以先进的工艺流程为基准,结合国情而编制的,现将具有代表性的铅锌冶炼厂用地情况列附表 4 . 3 . 2。 用地指标值的选定分列如下: 1 .建设规模 10 一 20 万 t / a 铅锌冶炼厂的用地指标是以西北 B 铅锌冶炼厂单产用地指标为基础选定的。 西北 B 铅锌冶炼厂于 1985 年设计, 1992 年建成。 年产电铅 5 万 t (厂区预留发展到 8 万 t 场地)、电锌 10 万 t 、硫酸 20 万 t。 工艺流程与装备均很先进,总平面布置紧凑合理,厂区管网采取集中多层共架架空布置,单产用地面积为 3 . 91 m?/ t(如电铅按 8 万 t / a 计算,则为 3 . 3 m?/ t)。 10 一 20 万 t / a 的铅锌冶炼厂建设用地指标选定为 3 . 3 一 4 . 5 m?/ t。 中南 A 铅锌冶炼厂 1959 年建成一期,二期工程至七十年代才建成。 通过几年的技术 改造,现已成为年产电铅 6 万 t 、电锌 10 万 t 、电铜 1 万 t 的综合性有色金属冶炼厂,工艺为传统的老流程,整个厂区显得十分拥挤,建筑系数过高,已影响正常生产,不能作为选用建设用地指标的依据。 2 .建设规模 5~10 万 t / a 档次铅锌冶炼厂用地指标是以中南 C 铅锌冶炼厂单产用地面积为基础,加以合理调整后选定的。 中南 C 铅锌冶炼厂是六十年代引进英国 I . S . P 专利技术设计的,原设计年产铅锌 5 万 t , 于 1975 年投产,经过近几年的改造,年产量达 7 . 5 万 t。 该厂因受条件限制,总平面布置不够合理,虽经调整,厂区仍很挤,总用地面积 35 . 17 h m?,单产占地面积 4 . 69 m?/ t。 以中南 C 铅锌冶炼厂为基础作适当调整后选定为 4 . 5 一 6 . 0 m?/ t。 3 .建设规模 3 一 5 万 t / a 的铅锌冶炼厂建设用地指标,是参照华北 E 锌冶炼厂、西北 F 锌冶炼厂单产用地面积选用的,建设用地指标选定为 6 . 0 一 8 . 0 m?/ t。 华北 E 锌冶炼厂于 1993 年完成施工图,建设规模为电锌 2 万 t / a,硫酸 2 万 t / a。 工艺流程先进,总平面布置合理,厂区用地面积 18 . 53h m?,单产用地面积为 9 . 27 h m?。 西北 F 锌冶炼厂于 1993 年完成初步设计,建设规模为电锌 1 万 t / a ,硫酸 2 万 m?/ t,厂区用地面积为 12 . 88h m?,单产用地面积为 12 . 88 m?/ t。 4 .独立的锌冶炼厂建设用地指标的选定: 建设规模 2 一 3 万 t / a , 3 一 5 万 t / a 两个档次均无实例,是以华北 E 锌冶炼厂及西北 F 锌冶炼厂单产占地面积为基础,综合考虑确定 的,其用地指标值分别确定为 8 . 5 一 9 . 5 m?/ t、 6 . 5 8 . 5 m?/ t。 第四节镍冶炼厂 第 4 . 4 . 2 条我国镍冶炼厂较少,而且有些工厂工艺流程不完整,建设规模档次不配套,编制镍冶炼厂建设用地指标有一定困难。 在编制中对附表 4 . 4 . 2 所列 的五个镍厂进行分析,其中有东北 C 镍冶炼厂、新疆 D 镍厂、东北电镍厂都是工艺不太完整或规模过小,西北 A 镍冶炼厂建设规模是由 1 . 0 万 t / a 发展到 2 . 0 万 t / a ,其配套设施不够完整,厂区总平面布置不合理,不符合 “ 三平一通 ” 原则,未予选用。 西北 B 镍冶炼厂于 1986 年开始筹建, 1992 年建成,设计年生产电解镍 2 . 0 万 t ,电解铜 1 . 0 万 t 、钻铂等稀有金属 0 . 3 万 t。 B 厂在设计中引进了部分关键设备,闪速炉、大型卧式转炉代替了 A 厂回转窑及电炉,工艺流程和装备都较 A 厂先进,辅助设施比较完整齐全,厂区工程管道为集中多层架空管架或集中地沟敷设,可作为编制建设规模 2 . 0 万 t 电解镍厂建设用地指标的基础。 B 厂与 A 厂同样都是以生产镍为主的多金属的镍冶炼厂(多金属共生,符合实际情况)年产电解镍 2 . 0 万 t ,厂区面积 98 . 90h m?,单产用地面积以主要产品 2 . 0 万 t 电解镍计算,则为 49 . 45 m?/t。 B 厂位于西北戈壁滩,节约用地思想意识不强,总平面布置不够紧凑,有的通道过宽,合理调 整后厂区用地面积可降至 83 . 80h 耐,单产用地面积为 41 . 9 m?/t。 据此将大于等于 2 . 0 万 t / a 建设规模的镍冶炼厂建设用地指标选定为小于等于 41 . 9 m?/t。 第五章铝冶炼厂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 5 . 1 . 1 条联合建设的铝冶炼厂包括氧化铝厂、 铝电解厂、赤泥水泥厂及相应配套的公司、辅助生产设施。 各厂之间生产工艺联系密切,集中布置可以减少工艺管线、运输线路距离及能源消耗,公用工程设施,另外各厂均有自己的产品,并有其各自的独立性,不一定同步建设。 为此各厂间应有明显的、规则的区域划分,以利于企业的管理和今后的发展。 第 5 . 1 . 2 条工厂生产装置系列化和工厂总平面系列化布置,为工厂的分期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它可以减少初期的厂内预留地,节省初期占地;避免施工和生产的干扰,保证前期工程的正常生产。 铝电解厂和拜耳法氧化铝厂已实现了工艺生产装置和工厂总 平面系列化布置,但对烧结法和联合法氧化铝厂的工艺装置系列化及总平面系列化布置,尚需积极开发研究。 第 5 . 1 . 3 条实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