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库设计规范条款说明内容摘要:

的石油库面积较大,地形复杂,建实体围墙有困难时,可以设刺丝网围墙。 但装卸区和行政管理区有条件时仍应 设实体围墙。 (说明)企业内部围墙适当降低不会影响石油库的安全,而对企业内部的环境协调有利。 3. 0. 12 1959年石油部《油库设计标准及技术规范》中规定在石油库围墙外应留有 5~ 10 米的空旷隔离地带。 这一规定大多数石油库没有遵循。 其结果,有的农民在围墙外点燃柴单,或在网墙外耕作,种高杆农作物遮蔽视线,影响油库警卫巡视了望,不利于油库的安全保卫。 实践证明,在石油库围墙外设置隔离地带是必要的。 但为了节约用地,隔离地带的宽度予以适当缩小,规定为 1~ 2米。 (说明)自本规范发布发来的实践证明,在石油库墙外设置隔离 带的规定难以执行。 3. 0. 13石油库内进行绿化,可以减轻污染,美化和改善库内环境。 油性大的树种易燃烧;除行政管理区外不应栽植。 防火堤内如栽树,万一着火对油罐威胁太大,也不利于消防、故不应栽树。 (说明)防火堤内种植常绿草皮可起到降低环境温度减少油品损耗的效果,达到既绿化又有利于防火的目的。 第四章 油罐区 第一节 地上、半地下和地下油罐区 4. 1. 1钢油罐与非金属油罐比较有很多优点: ( 1)造价低。 如上海炼油厂建一个 10000立方米的钢油罐造价为38. 8万元(包括基础费 10万元),建一个 10000立方米 的钢筋混凝土油罐为 47. 5万元。 平泉县石油库的非金属油罐单位造价高达 80元/米3。 上海石油站建的 5000立方米钢油罐造价为 19. 3万元, 5000立方米钢筋混凝土油罐造价 29. 9万元。 ( 2)施工快。 建 5000立方米钢油罐在基础建好之后, 10~ 15天就可完工;建 5000立方米的非金属油罐在基础建好之后,需要 60— 90天才可完工。 ( 3)易于做到不渗不漏,保证油品质量。 非金属油罐不容易做到不渗不漏,特别是储存轻质油品,经不完全的调查统计,非金属油罐发生渗漏的占 50% l ( 4)清洗方便,容易检修。 非金属油罐难于 清洗(指内部无涂料的罐),不好检修,如上海炼油厂东沟原油库有一个 10000立方米混凝上油罐,罐内加热器漏了,因油罐不好清洗,无法动火补焊,这个罐就不敢再使用。 ( 5)便于建成地上式。 与之相配套的管线和泵房都可建成地上,因而可以降低管线、泵房的造价,管理也方便。 非金属油罐难以做成地上式。 ( 6)直径小,占地少。 非 金属油罐直径大,占地多。 如 10000立方米的钢油罐直径为 , 10000立方米的砖油罐直径为 48 米。 根据以上情况,推荐采用钢油罐。 但有些地因为没有钢材或缺少钢罐施工技术力量,建造钢油罐确有困 难时,也可建造小型非金属油罐。 这种非金属油罐的施工必须严格遵守有关部门提出的施工技术要求。 浮顶油罐储存甲类油品可以减少油品的蒸发损耗 85%以上,从而减少油气对空气的污染,还减少了空气对油品的氧化,保证油品的质量。 此外,对消防也比较有利。 浮顶油罐比固定顶油罐多花的投资可以在一年内从减少的油品损耗中回收回来。 所以推荐储存甲类油品采用浮顶油罐或内浮顶油罐。 [说明 ] 非金属油罐有多缺点,现在已不再采用。 油罐设计已国家或行业标准规范,设计油罐时应执行这些规范。 4. 1. 2 一、把火灾危险性相同或相近的油罐布置在一 个罐组内,有利于油罐之间互相调配和统一考虑消防设施,既节省输油管线,也便于管理。 二、地上油罐如与地下、半地下油罐布置在一起,它们的罐底高和管线标高不相同,消防要求也不一样,对设计、施工、操作管理都不方便。 三、随着石油工业的为展,石油库油罐的容量越来越大,浮顶罐单罐容量已做到 50000立方米,拱顶罐也做到 20200立方米。 罐组容量加大,可以减少占地面积。 再考虑到国内 100000立方米的石油库不多,而炼油厂和油田的油库一种油量超过 100000立方米的也有限。 原油罐又多采用浮顶罐,所以规定一组固定顶油罐的总 容量不大于 100000立方米,一组浮顶油罐的总容量不大于 202000立方米。 四、一个罐组内油罐座数越多,发生火灾事故的机会就越多, 为了控制一定的火灾范围和火灾损失,本款限制在一个罐组内油罐座数不应多于 12座。 但单罐容量小于 1000立方米的油罐发生火灾时较易扑救,储存丙 B类油品的油罐不易发生火灾。 所以,对这两种油罐不加限制。 4. 1. 3油罐布置不允许超过两排,主要是考虑油罐失火时便于扑救。 如果布置超过两排,当中间一排油罐发生火灾时,因四周都有油罐会给扑救工作带来一些困难,也可能会导致火灾的扩大。 储存丙 B类油品的油罐,除炼油厂外,在独立石油库中还没发生过火灾事故,尤其是储存润滑油的油罐,至今没有发生过着火事故。 所以规定这种油罐可以布置成四排,以节约用地和投资。 为了便于扑救立式油罐的火灾,规定排与排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 5米。 4. 1. 4油罐的间距主要是根据下列因素确定的: 一、油罐区约占石油库总面积的三分之一,缩小油罐间距,可以有效地缩小石油库的占地面积。 二、我国按人口平均每人可耕地只有一亩多,沿海一带尤其缺少土地,征购一亩地需要几万元甚至十几万。 国务院把节约用地作为基本国策之一。 因此在保证操作方便和生产安全 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油罐间距,以达到减少占地目的。 三、确定油罐间距的因素: ( 1)油罐着火机率 根据 1982年 2月调查材料的统计,油罐着水机率很低,年平均着火机率为 ‟,而大多数火灾事故是在操作时不遵守安全防火规定或违反操作规程造成的。 绝大多数石油库安全生产几十年没有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绝不能因为以前发生过若干次油罐火灾事故而将油罐间距增大。 ( 2)着火油罐能否引起相邻油罐起火,主要决定于油罐周围的情况。 如某炼油厂添加剂车间的 20号罐起火,罐底破裂油品大量流出,周围没有防火堤,形成一片大火。 同时对火灾 又不能及时进行扑灭,火焰长时间烘烤邻近油罐,相邻油罐又多是敞口的,因而被引燃。 而与着火罐相距 7米的酒精罐,因处在较高的台阶上,着火油品没有流到酒精罐前,酒精罐就没有起火。 再如上海某厂油罐起火后烧了 20分钟,与其相距。 另外油罐着火后,就对着火罐和相邻罐进行冷却,油罐上又装有防火器和呼吸阀,相邻油罐是很难引燃的。 根据油罐着火实际情况的调查,可以看到真正出于着火罐烘烤而引燃相邻油罐的事例的事例极少。 因此,没有必要加大油罐的间距。 ( 3)油罐消防操作要求 油罐间距也不能太小,因为油罐为 生火灾后,必须有一个扑救和冷却的操作场地。 消防操作场地要求有二:一是消防人员用水枪冷却油罐,水枪喷射一般为 50?— 60?,故需考虑水枪操作人员至被冷却油罐的距离;二是要考虑泡沫产生器破坏时,消防人员要有一个往着火油罐上挂泡沫钩管的场地。 对于石油库中常用的 1000~ 5000立方米钢油罐, 0. 6D的距离基本上可以满足上述两项要求。 小于 1000立方米的钢油罐,如果操作人员站的位置避开两个罐之间最小间距的地方, 0. 6D 的距离也能满足上述两项操作要求。 但是考虑到当前实际的消防操作水平,故对不大于 1000立方米的钢油 罐,当采用移动式消防冷却时,油罐间距可增加到。 四、现在我国有些炼油厂和石油库在布置油罐时采用的油罐间距已为油罐直径的 0. 5~ 0. 7倍。 这些单位把油罐间距缩小后至今没有出现过问题,足以证明缩小油罐间距是可行的。 五、许多国家过去都规定油罐间距为一个 D,近二十年都作了不同程度的缩小。 美国把油罐间距减到 1/ 6 ( Di+ D2),苏联的新规范已把油罐间距到 0. 75D。 与国外大多数规范比较,我们定的油罐间距还是偏于安全的。 六、浮顶油罐内几乎没有气体空间,散发出的油气很少,很少发生火灾。 即使发生火灾,也只 在浮盘的周围燃烧,比较易于扑灭,也不需要冷却相邻油罐,其间距可缩至 0. 4D。 对于地下和半地下油罐,虽然着火的机率不一定低,但不需要对着火罐的相邻罐进行冷却,场地可以小一些。 同时,这种类型的油罐直径大,而高度小,故将间距定为 0. 4D和 0. 5D。 国内外油罐间距对比见表 4. 1. 4。 第 4. 1. 5条本条是参照国内外有关规范制定的: (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TJI6一 74)第 38条“易燃、可燃液体储罐如储量不超过表 14的规定,可成组布置。 „„„”,《建规》关于易燃、可燃液体储罐成组布置的限量如下表: ( 2)苏 联的《石油和石油制品仓库设计标准》第 34条注①规定:“容积≤ 200立方米的油罐可以成群布置在一个基础上,其总量不超4000立方米。 在储罐群内储罐之间的距离不限。 ” ( 3)英国石油学会《销售安全规范》规定:油罐直径不大于 10米的小型油罐,其总容量不大于 8000立方米时,可以看作一个油罐,集中成组布置。 油罐间距只需满足施工和生产操作要求,” ( 4)据调查,有的石油库已将小容量的高架罐成组布置在一个基础上。 如商业部某石油站将 10个 140立方米的立式高架罐布置在一个高架平台上,油罐间距不到一米。 参考以上资料,并根 据我国情况,小于 300立方米的油罐如发生火灾易于扑灭,不需要大的消防操作场地;另外因为一个罐组内的总量不超过 1500立方米,没有一个大油罐的容量大,可以看作一个油罐,这些小油罐可以集中布置。 小油罐集中布置可以节约用地和节约输油管线,操作管理也比较方便。 4. 1. 6地上、半地下油罐一旦发生爆炸破裂事故,油品会流出油罐外,如果没有防火堤,油品就到处流淌。 如大连某厂一个罐区没有防火堤,一个罐爆炸破裂后油品流到那里火就烧到那里。 河北省某石油化工厂燃料油罐爆炸后,因无防火堤、油品崩到汽油罐区,将汽油罐引燃。 为避免此 类事故,规定地上、半地下油罐应设防火堤。 据调查,很多覆土罐带有水平通道,但无任何保护措施,油罐底部一旦破裂,油品也会顺水平通道外流,所以规定这类油罐的周围应设防火堤。 (说明〕由于第 ,对单罐容量比较大的油罐组,防火堤高度是随之增高的,原规定的 ,现地把防火堤高度规定到宜于。 4. 1. 8防火堤有效容量的规定主要出发点是: 一、油品装满半罐的油罐如果发生爆炸,大部分只是炸开罐顶。 如上海某厂 1981年一个罐在满罐时爆炸,只把罐顶炸开 2米长的一个裂口。 大连某 厂 1978年一个罐爆炸、也是罐顶被炸开,油品未流出油罐。 二、油罐油位低时发生爆炸,有的将罐底炸裂,如前面提到的某炼油厂的 20号罐,着火时油位为 1. 9米。 而该厂 1972年爆炸的另一个罐,当时油位为 0. 75米、爆炸时只把罐顶炸裂,而没有炸裂罐底。 三、油罐冒罐或漏失的油量都不会大于一个罐的容量。 所以本条规定防火堤内有效容量不小于最大油罐的容量是安全的。 对于浮顶油罐或内浮顶油罐,因浮顶下面基本上没有气体空间,不易发生爆炸。 即使爆炸,也只是将浮盘掀掉,不会炸破油罐的下部,所以油品流出油罐的可能性很小,故防火堤的 有效容量规定不小于最大浮顶罐容量的一半是安全的。 4. 1. 9油罐除了有可能发生破裂事故外,在使用过程中冒罐、漏油等事故时有发生。 为了把油罐事故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把一定数量的油罐用隔堤分开是非常必要的。 原则上把隔堤内油罐的总容量定为20200立方米,这样把 3000和 5000立方米的油罐分为 6~ 4个罐一隔,而容量大于或等于 10000立方米的油罐可两个罐一隔。 沸溢性油品储罐在着火时易于向罐外沸溢出泡沫状的油品,为了限制其影响范围,不管油罐容量大小,规定其两个罐一隔。 (说明)比原来的条文写得更明确、更详细一些, 便于理解、便于执行。 4. 1. 11油罐和进油管要求从油罐下部接入,主要是为了安全和减少油品损耗。 油品从上部进入油罐,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就会使油品喷溅,这样除增加油品大呼吸损耗外,同时增加了油流与空气的摩察,产生大量静电,达到一定电位,就会放电而爆炸起火。 如 1977年上海某厂一个罐发生爆炸事故就是因进油管从罐壁上部接入,当时罐内液位高 米,油品落差约 4米,当油品流速增加到 /秒时,大量静电积聚引起爆炸。 1978年大连某厂的一个 5000立方米的柴油罐,因为油品从扫线管进入油罐,落差 5米,产生静电引起爆 炸。 1980年该厂添加剂车间 400立方米的煤油罐,也是因为进油管从上部接入,油品落差 ,进油时产生大量静电引起爆炸,并引燃周围油罐和其它设备,造成几十万元的损失。 所以要求进油管从油罐下部接入。 当工艺安装需要从上部接入时,就应将其延伸到油罐下部。 第二节 人工洞石油库油罐区 4. 2. 1一个人工洞内的油罐的总容量和座数不应过大和过多,这和在一个地上油罐组内限制油罐总容量和座数的理由一样,在洞内发生爆炸或火灾事故时,使其影响范围尽可能小。 如东北某人工洞石油库主巷道发生了一次爆炸,洞内 18座罐都有不同程度的变 形。 西南某人工洞石油库一个罐室的支巷道发生爆炸,洞内 5座油罐有 4座报废。 如果一个洞内油罐座数少些,损失就不会那么大。 此外,一个洞内罐座数过多,主巷道必然很长,不利于通风,容量积聚油气,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就增大。 4. 2. 2洞内油罐的间距主要是根据石质和油罐直径而定。 现在一般是采用相邻较大油罐室毛洞的直径作为间距。 如西南某人工洞石油库的油罐与油罐之间的距离是一个油罐室毛洞直径, 1980 年在一个油罐室的支巷道内发生爆炸,导致了油罐室内的油罐发生连续爆炸,把油罐室的钢密封门崩出支巷道 70多米远,洞内四座油罐都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